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初学者选购器材主要有以下五种受到误导的思维模式:
1。“我要一步到位”
听来蛮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位”的概念是什麽?恐怕不是顶尖最贵的器材,因为99%的人都买不起。大都是指“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最好的镜头”。但是这个“最好”只是相对的,相对于你的钱袋、相对于你目前的审美眼光、相对于目前的科技水平等等来说是最好的、最“可心”的。但是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的经济状况改变了、审美眼光提高了、厂商又推出更加先进的产品,这时“一步到位”的器材就会变成“鸡肋”,心态会越来越不满足,最后低价处理掉再次追求新的“一步到位”……。
周而复始,不但造成了经济损失,还给家庭带来不和谐的因素,是很不恰当的心态和做法。
正确地做法应该是“逐步到位”。在不了解器材性能、不清楚自己的拍摄擅长、追求目标之前,先购买最基本用途的器材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等自己的使用风格明确,器材也基本发展到一定水准了再有的放矢地逐步购买升级的器材。
2.“要覆盖全部焦距段,不能有遗漏”
这也是完全不必要的。没有哪一类拍摄必须用到所有的焦距段的镜头。有大师曾经断言:300毫米镜头用途只有两个——拍摄野生动物和荷花。在实际体验当中,还真有些道理。若不拍鸟和野骆驼,长于200毫米焦距的镜头用到的机会并不多。而拍摄风光时,60-100毫米的镜头使用也不很多。拍摄纪念照和公务照的时候,有28-80毫米焦距就已经能满足全部使用了。所以这种思路是由于不明确自己拍摄类别,而形成的盲目投入。
3.“镜头焦距范围有重叠就是浪费”
焦距段不要怕重复,关键是要“重复得有道理”。因为变焦镜头在不同的焦距下成像质量是不同的,即使是公认的优秀镜头,也有成像的强项焦段与弱项焦段。这只镜头的强项焦段,可能是另一只镜头的弱项焦段。这样有目的选择一部分焦距重叠,就可以避开某只镜头的先天不足焦段,使每一个自己常用的焦距段,都有得心应手的器材在支撑。
例如,28-135这类的镜头,优势焦距段都在35-85mm段,其次是28mm端,135mm一段往往是相对最差的。就是说其长焦段成像是其短处。而70-200镜头的强项都在70-135mm这一段,所以28-135mm镜头和70-200mm f/2.8镜头搭配,焦距段重叠就是合理的。
4.“现在财力有限,先买几只低档副厂镜头凑合用”
这种想法最要不得。因为随着审美能力的上升和财力的增加,你很快就会后悔。那时看着一堆在二手市场不值几个钱的镜头,会有无尽的烦恼。还不如集中所有的财力,仅买一只目前用得最多的优秀镜头为好。
5.“三脚架、闪光灯是专业人士用的,我这样的影友用不着”
这要看进行哪类摄影,若是拍摄风光、微距和肖像,无论多困难,优质的三脚架也必不可少;若是纪实摄影和纪念摄影,一支优秀的能进行3D填充闪光的闪光灯最好进入预算。
总之,器材选购的配置方案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八个字:结合实际、实事求是。
例图19:17毫米镜头拍摄-西番莲

例图20:28毫米尼康F6拍摄-蜿蜒的司马台长城

例图21:35毫米镜头D40拍摄-看我来个“夜叉探海”!

例图22:50毫米镜头拍摄-景山角楼

例图23:200毫米镜头拍摄-蓝色的鸢尾

例图24:300毫米镜头拍摄-秋韵

声明:示例作品照片版权均为本人所有。
未说明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作品均为胶片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