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三周

 紫曦唯幂1 2014-09-28

高中语文必修一早读素材:第三周

 

第三周第一天

 

请在阅读课文《我的五样》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

1.字音

斟酌(zhēn zhuó)   雏形(chú)         甄别(zhēn)       生死攸关(yōu)

奢侈(shē chǐ)        绚烂(xuàn)       濡养而出(rú)     不啻(chì)

忐忑(tǎn tè)          骸骨(hái)         商榷(què)          瞠目结舌(chēng)

 

2.词语

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一如既往:一:完全;既往:从前,已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苟延残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瞠目结舌: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3.名句名段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名句)

 

4.美文赏析

《我的五样》赏析

我为何而生?这是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人一旦明白了这一追寻,在生命前行的路途中遇到人生的选择和舍弃时,就会比较地镇定从容,就会比较恰当地排出轻重缓急。空气、水、阳光、鲜花、笔这五样东西是作家心中的热爱,当这五样东西最后只能保留一种时,作者留下的是笔,笔是作者此生的最爱。我们清楚作者的选择,没有了笔,作家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批判,这样的生命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为何而生?作者的回答是为了写作。那么,这种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也同样适合每一个读了这篇文章的人,每一个阅读者都要正面回答这一灵魂的叩问——我为何而生?

文章记叙了一次“测验”的过程,首先交代了老师所出的题目。接下来叙写了作者选择的过程、原因、结果。这一部分,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楚,她首先在五样中确定了生命存在的三个要素——水、阳光和空气,因为生命存在是个大前提,没有生命,其他一切都没有存在的可能。然后作者选择了鲜花,鲜花代表着爱和美好,作者最后选择了五样中的最末一样——笔。为什么选择笔呢,而且是经过诸多的排除之后?在这些被放弃的内容里,有父母,有孩子,有爱人,我们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一举动?她的理由是什么?作者在第三部分里慢慢作了回答。

第三部分,记叙作者舍弃的过程。作者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被要求最后只能保留一种时,作者给的答案是读者先前没有料到的笔。在这一部分,作者借老师之口,在生命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中一样一样地慢慢去掉其中的四样。作者首先去掉的是鲜花,因为鲜花相较于生命处于相对不重要的位置,如果必须去掉一样,作者理所当然地选择了鲜花,尽管去掉时非常痛苦。接着,应测试要求,作者依次去掉了水、空气、阳光,最后剩下了笔。作者选择过程是追问生命存在意义的形象注解过程。“我”为何而生?作者的选择就是回答——为了写作,既然我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写作,那笔只能是“我”五样中唯一的保留。在毕淑敏看来,对作家而言,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写作更重要,因为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审视、思考社会和再现自己的审视与思考,一位作家放弃了笔,比让他失去生命还要痛苦!

文章的最后,作者为自己最终的选择而神清气定,向所有的读者告白自己在作了人生存在意义的生命追问后,接下来就是全身心地创作了。

在这一部分,作者说“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一旦清楚“我为何而生”后,一切就变得非常清晰而有意义。这是作者在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生命存在意义之后的释然,这让作者感到轻松,灵魂深处异常单纯,“我”的生命里,写作是唯一不可以放弃的追求,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这种清晰的答案甚至能让人有种不可抑制的兴奋。

在这一部分,作者还说:“我细心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浆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创作后,就明白“我”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既然“我”存在的意义如此,那就开始“我”生命的航程吧,在有着狂风骤雨的生活里用“我”的笔奋力画出一条有价值的生命航道,为社会奉献出尽可能多的宝贵精神产品。

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多处用了衬托、对比手法。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生命固然重要,但没有鲜花存在的生命会失去多少的光彩。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前四样东西固然宝贵,可它们和写作的笔一比下来,都不是最宝贵的。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在诸多的忍痛割舍后,还是强调了自己对笔种爱的理由。

比喻手法的运用。本文的一些地方比喻运用得十分妥帖。比如:“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摆在那里等待你的挑选。货筐是那样小,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再如,“我细心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浆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再如,“教室内变得很寂静,好似荒凉的墓冢”。

逐层推进的写法。本文交代“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先说空气、水、阳光,因为这是构成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在一般人看来,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其他一切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接着作者写鲜花,因为鲜花代表着爱,生命中如果没有了爱,那生命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东西呢?最后作者引出了一般人不会选择的笔。就是这最不被人们所看重的笔,在毕淑敏的笔下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五样中,她首先排除了鲜花,因为没了鲜花不要紧,只要有生命和笔,“我”仍能写作;接着她又排除了水,因为没了水,但仍然有空气和阳光,只要有阳光和供“我”呼吸的空气及写作用的笔,“我”的生命就存在意义;接着她又放弃了空气,“我”不能呼吸,但只要给“我”阳光的温暖和写作的笔,“我”仍能延续存在的意义;当阳光和笔也必须放弃一个时,作家保留了笔,“我”情愿放弃一切,但唯独不能放下创作的笔,没有了笔,也就真正没有了“我”的灵魂,也就真正没有了“我”生命的存在。这种层层推进了写法,很值得我们揣摩。

 

第三周第二天

 

1.字音

妥帖(tiē)           请帖(tiě)             字帖(tiè)            逻辑(jí)

纤巧(xiān)         纤夫(qiàn)          犄角(jī)              掎角之势(jǐ)

思忖(cǔn)         墓冢(zhǒng)       屏窒(bǐng)         屏风(píng)      

 

2.词语

未可厚非: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不堪设想:指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坏到极点。

洋洋洒洒:指文章、说话连续不断;也指规模、气势盛大,一般修饰或补充动词。

耳提面命:是褒义词,形容恳切地教导,一般用于师长对学生或晚辈恳切地教导。

间不容发:是个多义成语,有三个意思 ①指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②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③比喻文字精练、严谨。不是指空间容不下的意思。

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3.名句名段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言必信,行必果。

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⑤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⑧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⑨《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美文赏析

毕淑敏散文语段精选摘录

1.幸福很矜持,遭逢它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提前和我们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幸福是个哑巴。

感悟: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幸福,用拥抱阳光的双手去感触幸福,用充满回忆的心灵去接纳幸福,用美丽淡然的微笑去迎接幸福。跑步比赛结束后有人给你递毛巾、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的关心、你过生日时同学们的祝福或是当你摔跤时老师伸出的援助之手…… 这些都是一种幸福。浓厚的友谊是一种幸福,温暖的亲情是一种幸福,深厚的师生情是一种幸福,有时候就连回忆过去的感动,珍惜现在的拥有也是一种幸福。

 

2.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们与道德产生了距离,而让缺德成为一种习惯。

感悟:在物质生活日益充实的社会,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更使缺德成为理所当然,这不但不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毒害社会风气,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道德才是人永恒的、真正的财富,因此,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担忧,而无道德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

 

3.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感悟:爱怕沉默。世上最妙不可言的莫过于“爱”,但是现在才发现爱也会生锈,而除锈剂则是一些关心的语言。也就是藏在心底的爱在恰当的时候需要释放,需要表达。虽然我们都喜欢心与心能够体会的爱,但那种境界毕竟很少有人能够到达,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语言这项工具。爱就像锄头一样,也会感到寂寞,当人们不去注意它时,早已残破不堪。

                                                                

4.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感悟: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读书,爱书,思书,悟书,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

                                                         

5.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感悟:父母对子女经常说:“平安是福。”就是这句简单的话,他们还求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种思想包含了什么?是关爱,是他们不能更多的如我们儿时揽了我们一样的放心,是他们经历了更多的无助以后的美好祝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不求别的,只要我们多在细微处关心,体贴他们,他们就会很欣慰。我们都能做到的! 

 

6.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感悟: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谁比谁更幸运,也没有谁比谁更尊贵。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过高地评价他人而过低地估量自己。学会自我暗示,学会悦纳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是重要的。这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更是源于对生活本能的热爱和尊敬。

 

第三周第三天

 

请在阅读课文《劝学》第1段以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

1.字音

木直中绳(zhòng)      輮(róu)     槁暴(gǎo pù)       就砺(lì)

参省(cān xǐng) 

      zhòng 百发百中           cān    参加                xǐng  省亲

中                              参    shēn   人参          省

     zhōng 中间                  cēn    参差                shěng 省吃俭用

                                        cān    参省    

 

2.文言词语

【实词】

以为   古义:把……做成   例:輮以为轮

今义:认为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或探究并领会。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黄金。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

其曲中规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

【虚词】于:青,取之于蓝(从),而青于蓝(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

 

3.文言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4)輮(之)以(之)为轮       (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译文:用火烤它使它弯曲成车轮)

 

4.名句名段

①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5.美文赏析

师旷论学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赏析】《师旷论学》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学无止境,我们只有终身学习,才可受益终生。稳重的晋平公年七十想要学习,担心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刚刚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骄阳;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

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还是好的多。从而成功的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算晚,总认为自己现在努力已经晚了,面对古人“秉烛而读”的精神,对照我们自己,我们难道不会得到深刻启示吗?

 

第三周第四天

 

请在阅读课文《劝学》第2段以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

1.字音

跂(qì)       须臾(yú)       生非异(xìng)      舆马(yú)

      qí 跂趋                         

跂                                           

     qì跂望                                                  

 

2.文言词语

【实词】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江河    古义:长江、黄河。例:而绝江河。

          今义:泛指一切江、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登高而招              (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虚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之    青,取之于蓝 /使之然也:                   代词       

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的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3.文言句式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用“非……也”表否定判断)

(译文: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用“非……也”表否定判断)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4.名句名段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美文赏析

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赏析】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