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多有这种观点:“诗,没有那么复杂,都是我们自己搞复杂的”,并且往往拿出李白的《静夜思》来做证据:诗就是这么简单。 诗真的简单吗?我看未必。 要论证诗很简单,你是不能只拿李白《静夜思》做证据的,你得定个标准,什么是简单,什么是复杂,然后再把有关诗歌作个统计,例如共计一百万首诗,其中简单的占比多少,复杂的占比多少,然后得出结论。而今拿出一首李白的诗就断定诗很简单,是不是太大胆了?无知无畏,这可不是做学问的严谨态度。 就以李白这首《静夜思》为例,我看来一点不简单。简单,是因为你不懂,只看到了它浮在水面上的那个尖尖角,其实水下面还藏着一大坨(冰)呢。 从诗艺上说,李白这首《静夜思》说不上多好,我在《<静夜思>的误读》中已经说过:关于这首诗,除了清新自然外,你能说它什么好呢?没有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它:这首诗的诗艺不咋的,但它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就像“只缘身在此山中”,几乎算不得诗,但它颇有认识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类似格言警句这种东西。 先秦汉魏的人看见月亮,一般会想到人,不论这是情人还是朋友,“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明月皎皎照我床”“愿逐明月入君怀”,而能见月思乡的几乎没有。这事要到六朝才会出现,比如“边城与明月,俱在关山头,焚烽望别垒,击斗宿危楼”“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等,写昭君思乡的如“唯有孤明月,犹能远送人”“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等可见见月思乡情怀。据我研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守边将士有关,远离故土,常年戍边,见到月亮想家是难免的,但是都没有像李白这么干净利落说出来,也只有到了李白这里,这个意思才第一次说得这么干净利落,了无余义(这个非常重要,难度极大,所谓警句是也!)。这就是文化价值:李白创立了一个私立象征,我们接受了这个象征,把它转化成了一个公立象征,就像他为我们的文化大厦添了一块砖,明白了?假设你把它改写成“墙上太阳光,疑是红斑疮,举头望太阳,低头找偏方”就不行,因为我们不接受太阳光和红斑狼疮这个象征,它只属于你个人,哪怕太阳光的确与红斑狼疮发作有关。知道这里面的奥秘了?也许你的诗写得比李白好,但你运气不好,进不了公共文化系统,这没有办法。 不仅如此,这首诗里还有一种复杂的关系,看看“月光、霜、故乡”,三者之间是怎么关联的?这种关联是不是很微妙?想想有什么东西可以同时出现在客地与故乡,以至于天衣无缝地把它们关联起来?月亮当然是最好的一个关联物,肯定比风雨地震瘟疫好。还有那个“霜”字,这既是季节的提示也是心境的写照,真是熨帖啊!有些人随意改写李白这首诗,一改就改成了打油诗,失败的原因有三:1、你那几个事物的关联没有这么巧妙;2、我们不买账;3、风格有问题。你不过是后来人,你的改写属于滑稽模仿,当然不如人家了,“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才”,道理很“简单”。还有那个风格,这个更微妙了,看见网上有人把这首诗改成“榻前胧月光,疑乃地铺霜,举首望玄兔,低头思祖乡”,还自以为得计,这叫狗尾续貂,佛头着粪,因为你还不知转喻、借代与本体认知意义相同,但语气、语调与文体风格是不同的,人家写得清新自然,你呢,写得疙疙瘩瘩,这便是问题之所在。 看见了吧?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不简单,你得沉下心来认真对待,不能蜻蜓点水般掠过去。看看炒股,简单吧?不涨就跌,低买高卖,谁不会啊?简直太好赚钱了。是不是好赚钱呢?你要去试了才知道。谈恋爱简单吧?不就爱与不爱的问题吗?太清楚明白了。是不是这样呢?你要亲自谈过才知道那滋味。世上的事物没有简单的,简单是因为我们采取了粗粒化策略,把它看得简单,知道吧?这已经被当代科学所证实。 说写诗简单的人大多是还不知诗为何物的的门外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