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启鹏绘画作品欣赏

 书画雅苑 2014-09-30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沈启鹏,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物画厚朴型代表人物之一,并擅长山水和花鸟画。欣赏他的作品,无论画今人、古人、神人、凡人,总有一种豪宕、雄壮、朴直的气势,荡漾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哲理内涵,倾注着全部的真情和执著的爱心。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沈启鹏作品 - 石墨閣 - 石墨閣

 

 

江风海韵写丹青

花甲之年的沈启鹏 站在一个新的起点

 心象无尘墨华溢彩

品读沈启鹏的画作,总有一股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活的生活气息、芬芳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南通东临黄海,南滨长江,沈启鹏生于斯,长于斯,他的作品充满了一股江风海韵。
 
 

 他的绘画语言特性,表现在将传统笔墨色彩与西画造型理念巧妙地结合,产生凝重、厚朴的审美效果。描写刘少奇同志的作品《微山湖之晨》,撷取少奇同志夜以继日忘我工作,黎明时分用湖水冲洗疲劳的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定镜头,通过对少奇凝神含笑的神态和战士隐藏在芦苇丛中的环境氛围描写,以及补丁衣、油灯、稿纸、盒子枪、水桶、野鸭、晨雾等形象符号,体现领袖人物的精神境界,使人备感亲切。作品在多次展览中好评如潮。王光美同志亲笔致信画家,称赞“画得很好,谢谢你对少奇同志的深情怀念”。《中流砥柱》塑造了浊浪排空的背景中,坚如磐石的抗洪英雄形象,令人震撼。以西藏风情为题材的《诚》,将三度空间改为趋于平面构成的二维处理,背景大面积石垒的高墙和前景不同姿态的几位虔诚藏女,营造出某种神秘的宗教氛围,发人深思。另一幅《二月二回娘家》,构图则完全打破常规,一家三口向中心收拢成团块状,恰好渲染出亲密融洽的欢乐气氛,没有背景,更有利于突出山里人淳朴的情感世界。

 几十年不懈耕耘,沈启鹏硕果累累,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屡获大奖,先后出版6部画集和专著,在国内外举办过10次个展;先后被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画家”和“江苏省优秀中青年艺术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的作品,赢得美术界的广泛好评。李可染、叶浅予、何海霞、陈大羽、程十发、亚明、吴良镛、刘勃舒、范曾、袁运甫等,都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李可染称赞他的作品“画得很好,很有气魄,构图也好”。叶浅予赞道:“沈启鹏的画有生活、有感情、有看头,路子正、路子宽。”2006年12月,沈启鹏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展时,中国美术家协会发出贺电称:“沈启鹏先生是我国著名人物画家,并擅长山水和花鸟画,数十年来,创作了许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美术作品,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辛勤耕耘水滴石穿

很多人以为沈启鹏是命运的宠儿,其实他并非一路坦途。

沈启鹏1946年12月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一个机械技师之家。他自幼酷爱绘画,上幼儿园时即有蜡笔画被选送索马里展出;上小学时两次获得南通市少儿美展一等奖,作品入选全国少儿美展并被选送日本展出。应该说,沈启鹏是有天赋的。

 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格外垂青这个少年。1966年,他报考了南京师范学院艺术类专业,刚考完,“文革”开始了,他的美院梦破灭了。在一片锣鼓声中,他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下乡的7年里,他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他始终没有放下画笔。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画速写成了日课。他总是在夜间画画,第二天清晨骑车到镇上邮局寄发,陆陆续续发表了不少作品。

 农村生活使沈启鹏增加了体验,积累了素材,贴近生活有感而发的题材也不断增加。他的业余创作逐步转到反映生活感受的主题性绘画上来,《围垦》、《我是公社小社员》、《父子俩》、《数九练精兵》等作品相继出版并入选全国美展;中国画《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沧海变良田》和《沧海夺田》在全国发行,引起美术界瞩目。1974年,28岁的知青沈启鹏成为全国美展最年轻的评委,和沈柔坚、李焕民、喻继高等著名画家一同工作数日,并有幸在“批墨画”展览中看到李可染、黄胄等的原作,激动不已。

 1972年,终于盼来高等院校招生的机会,沈启鹏当时在中国画坛已小有名气,便满怀信心地向公社报名。可因为没给主管干部送礼,公社居然不推荐。而当年专业考试的题目就是临摹他创作的连环画《胸怀朝阳永向前》中的一幅,作者本人竟无权报考!

 1973年,命运之神似乎再一次降临到沈启鹏的头上。他的3件作品同时入选全国美展,南京艺术学院特批破例对他免考,而列为录取名单的第一名,并派两名教授来南通专办此事。但终因当地某些领导提出苛刻的条件,使他又一次失去深造的机会。沉重的打击,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他含着泪水,应北京方面的要求,一幅又一幅地复制着年画《我是公社小社员》。此后,无论是务农,还是招工回城;无论是从政,还是当大学教授,尽管“主业”更迭,时事变迁,有一条始终不变:“我和画,一生一世相依为命。”他的作品源源不断地出版,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被选送日本、加拿大“人与世界”博览会展出,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江苏省美术馆收藏,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予以报道。

 1979年,沈启鹏终于调入南通书画研究院从事专业创作。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出海》、《高原情韵》、《和平世界》、《路》、《诚》、《沂蒙情》……精品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美术》杂志等多种媒体都以大量篇幅介绍他的成就并刊登画作。

 他曾说,以我心,写我画,生活感动了我,作品才有可能感动别人,我们的时代更需要真情。所以,他的书画既讲究技法技巧,更看重精神境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艺术始终没有丢弃最珍贵的本色——淳朴。乡村泥土气息,不仅给他丰富的创作源泉,而且教给他许多做人的道理。

 沈启鹏绘画水准经历了两次大提高的契机。一是1977年借调江苏省国画院赴湘写生,得亚明、宋文治等名师指点。二是1987年到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研修,又得李可染、叶浅予、高冠华、何海霞、刘凌沧、潘洁滋、刘勃舒等名家教诲,深悟民族绘画之精髓。古人云:“转益多师,自出机杼。”在诸位名家的指点下,沈启鹏精品佳作频出,个展享誉京城。《大汛》、《海子牛》、《二月二回娘家》、《诚》等力作在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心怀感激大爱无声

“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沈启鹏以德、才、情、勤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和充分的信任。在他成长过程中,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给了他无私的帮助。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激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之中,成为他努力创作、回报社会的动力。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经婶婶引见,他常去范宅看青年范曾作画。在启蒙老师刘子美先生的指导下,沈启鹏做了大量写生和临摹练习,初入画门。

 南通博物苑的两位馆长尤勉斋、顾云璈都十分关爱艺术青年,他们破例让沈启鹏在展厅对临齐白石、徐悲鸿的原作,并借给他陈老莲、任伯年画集带回家临摹,令沈启鹏非常感动。

 最让沈启鹏感怀的是他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时,著名人物画家叶浅予先生不仅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而且执意个人出资购藏他的作品《二月二回娘家》,事后又专门向荣宝斋推荐他的作品,此举在京城传为佳话。叶老这种热爱人才、提携后辈的火热心肠,让沈启鹏感恩一辈子。

 另一位让他感怀不尽的是江苏省美协主席亚明先生。他对亚先生培植自己的点点滴滴牢记在心,恩师病重期间,他隔三岔五地去南京或苏州探望。

 沈启鹏把生命的赤诚熔融在感恩的激情里,他筹集资金、组织撰文,为南通的七位画家出版画集、拍摄电视专题片、举办画展,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甚至身后事。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他还积极参政议政,为加强文物保护而呐喊,全国人大通过的新《文物保护法》吸纳了他的许多建议。

 沈启鹏爱事业也爱家庭爱妻儿,对长辈充满孝心,对他人充满爱心。他从小由外婆拉扯大。外婆中风,他帮她擦洗换衣,端汤喂药。他与夫人相敬如宾,他常说:“夫人是我的'半壁江山’,我的成功,夫人功不可没。”

 沈启鹏常说:“就气质而论,我远不是潇洒的才子,而只是笨拙的农夫。”这话虽是自谦之词,却也道出了他做人的本分。其实,他既有才气,但又不张扬、不飘浮,而是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厚积薄发,这才造就了他个性鲜明的画风。

北京画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展出的48件现实主义题材人物画,内容广泛,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突出表现了“当代性”、“人物性”以及“文献性”。个性鲜明、朴实厚重的造型,浓烈的笔墨、炽热的色调,无不透射出一股滴水穿石、追寻真爱的力量,给所有参观者带来了一次丰沛的视觉享受。画展期间,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观众将展品一幅不落地拍摄下来回家慢慢品味,有的连续看三四次还流连忘返,有的甚至顾不上吃午饭还在认真地摘抄着文献资料。中国美术馆还收藏了沈启鹏的画作——《我是公社小社员》,借留《慰忠魂》和《周总理在病榻上》参加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美术展览。

 在开幕式当天举行的“时代心象·沈启鹏中国人物画文献展”学术研讨会上,著名画家、评论家邵大箴、袁运甫、李树声、程大利、陈履生等对沈启鹏的创作态度和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评论家们用“踏实、真诚、热情、专注”四个词概括了观展后的感受,认为沈启鹏是一个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美术家,他的创作讲究技法技巧,更看重精神境界,不浮躁,不跟风,始终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准确地把握现实主义精义,把做人、为官、从艺统一到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之中。

 面对好评,沈启鹏非常冷静。他表示,大家对他的鼓励,更加坚定了走人物画道路的决心。他说:“有信念、有追求去忙碌,总是愉快的、充实的。”他心里像装着一团火一样,永远充满着激情。在他看来,60岁是“人生旅途上的又一驿站”,“是一个新的生命起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