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永乐甜白釉执壶鉴赏

 陶斋333 2014-09-30

         所谓白釉,釉并不是白色的,釉是纯净透明的,胎是白色的,我们看到的是胎的颜色,所以称白瓷比较准确。中国白瓷的出现远远落后于青瓷,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几件白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白瓷。隋唐时期,邢窑、巩县窑、定窑的白瓷得到长足的发展。到了宋代,定窑的白瓷完全成熟并走向鼎盛,成为五大名窑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口;景德镇窑的青白瓷,也声名鹊起,闻名遐迩。在元代,因”元人尚白“,景德镇的青白瓷发展成了质感厚润的卵白瓷(枢府瓷)。明初,出了一个酷爱白色的永乐大帝,据明王世贞的《名卿绩记一书记载,朱元璋曾经派了十位高僧去辅佐诸王,辅佐燕王朱棣的高僧叫姚广孝,据说此人颇有谋略,他对朱棣讲,“王”字上头加一个“白”就是“皇”,于是燕王手下都戴白帽子,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武力废除其侄建文帝,自己登上皇位之后,一直以”白“为吉。当时南京建造了一座大报恩寺,塔身九层,全部用白色瓷砖贴面。帝王的嗜好,对制瓷影响极大,景德镇大量生产白瓷,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终于靠减少釉灰用量,增加釉石用量,创造出一种碱钙釉—甜白釉,甜白釉有比青白釉和卵白釉更强的乳浊感,温润如玉,给人以甜的感觉,故名”甜白“。这个名称并不是永乐当朝出现的,永乐白釉叫“甜白釉”跟白糖有关,16世 纪前我国是没有白糖的,都是黑糖或者红糖。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白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永乐白釉像白糖,见了内心有一种“甜”的感受,从明朝末年才开始叫 “甜白釉”。据《明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永乐四年十月,回回结牙思进贡玉碗,永乐皇帝不受,命礼部赐钞遣归,永乐皇帝说:“朕朝夕所用中国磁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说明永乐皇帝非常喜欢白瓷,永乐时期甜白釉瓷是宫中主要用瓷,据1989年景德镇珠山明御窑遗址发掘报告,在永乐前期地层出土的瓷片中,甜白釉占98%以上。

      陶斋收藏了一件永乐甜白釉执壶(图1,图2),明永乐甜白釉执壶鉴赏图1明永乐甜白釉执壶鉴赏图2
高28公分,沿袭了元代执壶的形式,长颈,微撇口,圆腹下垂,圈足,流与颈之间用s形饰物相连,曲柄连接于颈和腹之间,上有园形小系,便于穿绳连接壶盖,通体施甜白釉,腹部暗刻凤纹图案,纹饰刻划流畅细腻,底暗刻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图3),明永乐甜白釉执壶鉴赏                    图3
这是一件厚胎甜白釉器,胎质细腻,制作精细,线条流畅,釉色莹润,肥厚如脂,光洁如玉,釉面无棕眼,呈现一种淡月梨花般娇嫩的白色,观赏之中已然产生爱怜之情。奇怪的是,细细观赏甜白釉,确有一种从视觉到味觉转换的奇妙感觉,仿佛在品尝香甜的白糖,怪不得古人要叫它”甜白“。虽然没有青花的兰白相映,没有彩瓷的艳丽缤纷,这件永乐甜白釉执壶,仍是明瓷中的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