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财-玩物] 酒觞趣闻

 红豆居士 2014-09-30

[艺财-玩物] 酒觞趣闻

2014-09-30 朱钰洁伊 艺术财经

  

  世人爱酒,随着酒的产生变化而出现的酒器,种类繁多,材质各异,其质地有金、银、铜、玉、牙、角、陶瓷等。在古代,“尊”是一种敞口、高颈、圈足、饰有动物图案的盛酒器皿。“壶”则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酒具,也能用来盛水。“爵”是专门用来温酒的器物,下有三足,可以架于火上。“角”为饮酒用具,口呈两尖角形。“杯”是用来盛放羹汤、酒、水的器物,椭圆形,常以玉、铜、银、瓷等质制成,小杯为盏、盅。此外,尚有巵、杓、觥、觯等形状不一的酒器。


唐 掐丝团花金杯-陕西省博物馆藏 规格:高5.9cm,口径6.8cm


唐 凸纹玻璃杯 何家村出土


  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一般认为其典出自《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据说周穆王时,西方胡地敬献了“夜光常满杯”,此杯“光明夜照”晚上把它朝天放在庭院,早晨自个就盛满了,而且“汁甘而香美,斯实灵人之器”。当然。世人都知这不过是文学中奇思妙想,而在现实生活中,据有关学者解释,夜光杯应该就是玻璃杯。


  《杨太真外传》说,杨贵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献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其中 “七宝”应是一种古老的珐琅制品,在唐朝和以前的工艺中,是在浇铸的彩色玻璃杯中滴入景仄泰蓝,再加粘合剂固定而成。唐代的酒具除了金银器、瓷器外,还有玻璃器,多来自于西域是进贡的珍宝。宫中极为看重玻璃器,以之饮葡萄酒也是当时的常识。诗文中的“夜光杯”,大约便包括这类玻璃器具。


清乾隆-漆刻御制诗仿“周兕觥”


唐 鎏金兕觥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兕觥


  兕觥是众多酒器中造型比较独特的一种,盛行于商代、西周。《诗经》中偶有出现,《小雅·桑扈》就有“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一语。《周南·卷耳》有云:“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这种酒杯看似是把角兕从根部截断,再把锯口朝上,利用其空洞处斟酒的。《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觥,兕牛角,可以饮者也。”因角质的兕觥容易腐烂,不易保存,至今出土所见的兕觥都是青铜铸造的,暂未发现角质的兕觥。据说兕觥也是飨食时罚酒用的,是一种“罚爵”。 至于为什么用此作为罚杯,青木正儿在《中华名物考》中兕觥把与日本的可杯类比,觉得两者器形都是下部较尖,斟酒后在桌上放不平稳,适合一口气喝光,大概因此被用作罚杯吧。


  保利2010年秋拍中清乾隆漆刻御制诗仿“周兕觥”以515.2万元人民币成交。此器整体素面,,高11厘米,牛头眼睛瞪大如铃,牛角竖立,双耳外张,虎虎生威,颇具帝王之势。构思巧妙,端庄大气,无论器形还是技艺均追求极致,制作精良细致。器身刻乾隆御制诗文,造型也别出心裁。《西清续鉴》(清乾隆年间宫中收藏器物图录),记载有金属制的“周兕觥”图,整体形似倒置的牛角,尺寸高约18厘米,深约16,3厘米,口径约11厘米,重约一斤。虽无实物,倒也能想象其原始的样貌。“唐兕觥”比“周兕觥”小些,高约12.3厘米,口径约6.3厘米,口径部分变成了牛头状,清乾隆仿“周兕觥大抵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唐 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规格:高6.5cm,长15.6cm,口径5.9cm


  镶金兽首玛瑙杯


  该玛瑙杯的玉石材料是罕见的以红色为主调,中间还有一层略呈红润乳白色夹心的缠丝玛瑙,工匠依色取巧,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摘下金帽便是酒进口的门,杯中琼浆仿佛即可自流泄出。兽的两鼻鼓起,双唇闭合,唇上的毛孔、胡髭也刻画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仅寥寥数刀雕出兽头上下的肌肉,已是入木三分。头顶两只富丽多色,粗壮有力的角向后弯延,让人感受到强劲的力量,像是全神贯注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


  这个玛瑙杯整体弧形似兽角,亦称“角杯”。我国虽早自远古就出现造型与此相似的角杯,但其底端均未见流口。这类“角杯”起源于古希腊被人称之为“来通”(rhyton)的像漏斗、可注酒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的工艺美术中是十分常见的。当时的人相信“来通”酒杯是圣物,用它注酒可防止中毒,如果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则是向酒神致敬的表示。该镶金兽首玛瑙杯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


元 蓝釉爵杯 安徽省歙县博物馆藏 规格:高9cm,口径:11.5-7cm


  蓝釉爵杯


  爵作为最早的青铜礼器早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爵流行于商和西周。诸侯王在将举行一次祭祀之前,要与臣属一起射矢观礼。射靶及格者一方得与诸侯同祭,否则就没有同祭的资格。射礼开始后,主持的宰官告诫百官,公布“大射”礼仪程序。宰夫吩咐宰与司马等官员布置靶位,乐土布置笙、磐、钟、鼓等乐器,食官布置百官之酒撰。宰夫主持酒宴,诸侯王与百官相互祝酒、献膳,酌酒前都要洗一下爵杯,受酒时一都要拜谢。席间乐声起伏,隆重而热烈。但西周之后爵的数量就锐减了。


  1982,安徽省歙县的一个元代窖藏中出土了一件口面呈叶形通体蓝釉的仿古瓷器精品。该爵腹较浅,圆底,三足外撇。釉质腴润,胎质细腻而轻薄,釉上还有描金,通身呈色鲜艳,宛如蓝宝石般的高贵典雅,堪称景德镇窑蓝釉金彩瓷器之代表。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瓷爵是元代瓷爵,因此,歙县爵杯应该是为数极少的几件早期瓷爵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