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立强资料

 百城主人 2014-10-01

通讯:110013  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363号,辽宁省博物馆艺术部

      E-mail: dailiqiang2004@163.com/214dlq@sina.com

 

略历

    1951年2月(辛卯正月)   生于热河省承德市(今属河北省)

    1965年8月-1968年9月     沈阳市第27中学读书

    1968年9月-1971年11月    辽宁省清源县英额门乡新堡村(下乡知识青年)

    1971年11月迄今           辽宁省博物馆奉职,这其间:

       1972年9月-1997年12月  本馆技术部

       1976年5月-1977年1月  在上海博物馆学习书画装裱技术

       1980年8月-1984年5月  辽宁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函授部)学习并毕业

       1984年12月-1996年1月 本馆技术部副主任

       1991年5-11月英国国家图书馆远东修复部参预英藏敦煌文书的修复整理(访问学者)

       1998年1月-2001年4月   本馆历史艺术部

       2001年5月-2007年7月   本馆图书资料室主任

       2007年8月-2011年2月         本馆艺术部主任兼馆刊编辑部主任

       2011年2月退休

           1991年7月-1999年7月  馆员

           1999年8月-2009年8月  副研究馆员

           2009年9月至今        研究馆员

       

       1991年在英国逗留期间,曾赴巴黎访问法国国家图书馆中文部;2000年8月随书画展览到韩国首尔,2005年12月在日本横浜出席学术研讨会;2008年12月随绘画展到美国纽约;2010年10月随展赴台北。

 

研究活动概要

研究分野:1)古代书画装裱史;2)明代服饰;3)元、明书法家个案研究;4)版本校勘学。

目前题目:1)鲜于枢研究;2)祝允明研究;3)明程南云资料整理;4)清明上河图研究。

构    想:以各类文献结合多种实物资料,严谨、扎实地对研究对象作客观准确的分析。注重把握古代书法家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乃至思想情感。

 

著作目录

专著

中国书法家全集(普及本)——鲜于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全书分(1)“生平传略”(家世、仕途坎坷、性格与思想、交游、鉴藏之家、家人踪迹)、(2)“艺术历程”(书学思想与实践、作品赏析、诗词简评)、(3)年表、(4)传世墨迹(部分作品简介及释文),约5万字。

 

论文

(一)明代服饰研究

1、《明代品官“补子”新探》,《辽海文物学刊》1995年2期,页69-77。

    对明代品官“公服”佩饰补子、用于赏赐的补子之形制等问题加以探讨,指出一些学者的错误观点。

2、《“天鹿锦”与“天鹿补子”年代及用途考》,《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增刊,页205-207。

    指出“天鹿锦”与“天鹿补子”均为明正德年间的补子;前者是宫中内臣的应景之作;后者是皇帝赏赐所用。

  (以上二篇收入《辽宁省博物馆学术论文集第2集(1985-1999)》,辽海出版社,页635-646)

3、《〈明史·舆服志〉正误二十六例》,《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1期,页87-94。

依据有关文献指出《明史·舆服志》中60余处重要错误。

4、明代李祯影像考  收藏家(总13期) 1995年第5期(刘金库合撰)。

 

(二)鲜于枢研究

1、《鲜于枢生于冬至日说》,《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2期,页159。

    考证鲜于枢生于旧历11月5日。

2、《鲜于枢生于汴梁说》,《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页134。

    考证鲜于枢的生地在汴梁(今河南开封)。

3、《鲜于枢研究七题》,《书法研究》1998年第3期,页59-78。   

对元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鲜于枢的家世生平、哲学取向、诗书成就及史料之误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证。其中,考证鲜于枢的祖籍是德兴(今河北涿鹿),指出前人在此问题上的不正确认识。(收入《辽宁省博物馆学术论文集第2集(1985~1999)》,页647—658。获1999年辽宁省文博科研成果二等奖)

4、《〈鲜于府君墓志铭〉与鲜于枢生年》,《文物季刊》(太原)1999年第1期,页84-91。

   根据有关文献考证鲜于枢生于1246年。而此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其生于1257(或1256)年。

5、《补史之阙  辞翰俱佳——读鲜于枢〈张彦享行状稿卷〉》,《中国书法》1999年第6期,页61-64。

6、《鲜于枢的书学思想与实践》,《书法研究》1999年第4期,页57-67。

   (前有“编者按”,从本期始,设“鲜于枢研究”专栏)

7、《鲜于枢的名字和祖籍考》,《书法研究》1999年第5期,页89-96。

8、《鲜于枢之死试探》,《书法研究》1999年第5期,页97-110。

9、《〈鲜于府君墓志铭〉考释》,《书法研究》1999年第6期,页110-124。

10、《鲜于枢〈别家〉诗作于至元丁丑考》,《书法研究》2000年第1期,页99-106。

11、《鲜于枢传世墨迹考释》,《书法研究》2000年第2期,页79-97。

12、《鲜于枢年谱稿》,《书法研究》2000年第3期,页88-124。

13、《鲜于枢史料正误琐考》,《书法研究》2000年第5期,页57-76。

14、《鲜于枢〈困学斋杂录〉浅论》,《文献》2002年第1期,页73-81。收入《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2002年第6期。

15、《“文字不随前人尽  风流只许后人知”——鲜于枢诗词读后》,《白云追思集——缅怀罗继祖先生文集》,页147-155,2003年5月(大连)(与先父戴言合撰)。

(“鲜于枢研究系列论文”获辽宁省首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5月)

 

(三)祝允明研究

1、《祝允明〈成化间苏材小纂〉稿考辨》,《东南文化》2001年第5期,页74-78(刘建龙合撰)。

2、《祝允明书法作品文献学辨伪九例》,《博物馆研究》2004年第4期,页68-73。

3、《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九例》,《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辽宁省博物馆编印,2005年11月),页450-463。又载《书法研究——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总132期,2006年8月,页60-81。

4、《〈祝允明年谱〉增补》,《书法研究》总126期,2005年9月,页74-121。

5、《〈祝允明草书自诗卷〉辨伪》,《中国文物报》2006年7月5日第七版(收藏鉴赏周刊)。

6、《再谈祝允明草书辨伪问题》,《中国文物报》2006年8月2日第七版(收藏鉴赏周刊)。

7、《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的几点思考》,《中国文物报》2008年5月7日第七版。

8、《吴应卯所伪“祝允明书迹”二十例》,《中国文物报》2008年7月23日第七版。

9、《祝允明草书作品辨析——以〈自书诗〉、〈赤壁赋〉等卷为例》,第六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2008年7月,台中。

10、《〈祝允明草书杜诗诸将五首》“双胞卷”献疑,《中国文物报》2008年8月27日第七版(署名“图工”)。

11、《〈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双胞卷”献疑,《中国文物报》2008年10月15日第七版(署名“图工”)。

12、《〈祝允明草书七言律诗卷〉辨伪》,《中国文物报》2008年11月26日第七版。

13、《〈祝允明草书后赤壁赋卷〉辨伪》,《中国文物报》2008年12月17日第七版。

14、《〈祝允明草书寄施湖州卷〉辨伪》,待刊稿。

15、《书史研究中“吴应卯现象”剖析》,《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3辑,辽海出版社,2008年12月。

 

(四)《清明上河图》研究

1、《也说〈清明上河图〉的“残”、“全”与“补”》,《美术报》(中国美术学院主办)2005年3月12日12版。

2、《〈清明上河图〉早期题跋者生平事迹考略》,《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23日7版(与黄应烈合撰)。

3、《今本〈清明上河图〉残缺说》,《中国文物报》2005年4月27日7版。

4、《今本〈清明上河图〉非张择端原迹说》,《中国文物报》2005年8月10日7版。

5、《〈清明上河图〉所画非“秋景”辨——兼及画名意义的探讨》,《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12月),页126-133。

6、《〈清明上河图〉文献目录索引》(与赵姝、黄应烈、康桂凤合编),《书目季刊》第39卷第3期(台北:学生书局,2005年12月26日),页123-152。

7、《〈向氏评论图画记〉与〈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中国文物报》2006年3月22日第七版「收藏鉴赏周刊」。

8、《清明上河图中的“祭台”与“华表”》,《中国文物报》2006年8月16日第七版「收藏鉴赏周刊」。

9、《姑苏繁华图》与《清明上河图》比较,《艺术》(北京)2006年第5期,页33-40。

10、《三种〈清明上河图〉著录比勘记》,《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4期,页78-80。

11、《〈清明上河图〉是否引发过“尤物贾祸”的悲剧》,《中国文物报》2007年3月14日第七版「收藏鉴赏周刊」。

12、《关于〈清明上河图〉一段收藏史的记述与思考》,《中国文物报》2007年4月27日第七版「收藏鉴赏周刊」。(与黄应烈合撰)

13、《〈清明上河图〉异本考述》,《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1辑,辽海出版社,2006年12月

14、《〈闸口盘车图〉作者为张择端说》,《中国文物报》2007年7月4、11日第七版「收藏鉴赏周刊」。

15、《〈清明上河图〉研究述评》,《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2辑,辽海出版社,2007年12月,页379-387。(收入杨东胜主编《清明上河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页173-184)

 (“《清明上河图》研究系列论文”获辽宁省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4月)

 

(五)古籍版本研究

1、《明钞本〈书画萃苑〉考》,张本义主编《白云论坛》第2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9月),页431-440。

2、《批校本〈资治通鉴〉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长春)2006年第2期,页85-86。

 

(六)其它

1、从说白居易“不检点”想到的,《沈阳晚报》1997年8月14日7版。

2、《古代书画装裱理论概论》,《辽宁省博物馆学论文集》,1997年,页169-171(张东之合撰)

    对唐、宋、明、清时期的装裱著述进行了分析与简评。

3、《程南云资料整理考略》,《书法研究》2004年第1期,页111-124。

4、《〈明王【亻+與】等兰陵倡和诗卷〉考述》,《收藏家》2004年第3期,页42-46。

5、《对〈怀素自叙帖墨迹所钤之疑难宋印考〉一文的看法》,《中国文物报》2005年1月26日7版。

6、《评〈辽宁省博物馆藏书画著录〉》,张本义主编《白云论坛》第三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页454-460。

7、《〈明文徵明行前书赤壁赋册〉记》,《收藏家》2006年第8期,页46-48

8、《杨仁恺先生有关“佚目”书画的几通手稿》,《收藏·拍卖》2007年第11期,页60-73。

9、《高山景行  为人师表——深切怀念杨仁恺先生》,《杨仁恺纪念集》,辽海出版社,2008年12月。

 

(七)会议论文

1、《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九例》,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国际讨论会(2004年11月,沈阳),《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辽宁省博物馆编印,2005年11月),页450-463。

2、《姑苏繁华图》与《清明上河图》比较。神奈川大学「人类文化研究非文字数据体系化」项目主办,「从图像看东亚生活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横滨,2005年12月10日。

日文摘要:《非文字数据资料研究》(神奈川大学)11(2006年3月31日),页6。

3、祝允明草书作品辨析——以《自书诗》、《赤壁赋》等卷为例,第六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2008年7月,台中。
戴立强资料


  我已经在新浪BLOG安家了,欢迎你“常过来看看”,大家多多交流哦。我们可以一起把这里变成共同的心灵家园,像家一样温暖的地方。
  我会把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记录下来一块与你分享,也希望你能够记住我的
BLOG地址,像老朋友一样经常过来做客——你可以把“她”添加到你的收藏夹中,也可以把“她”复制下来告诉你的朋友们。特别希望能通过你,让我认识更多的好朋友。如果还有不了解的,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拥有所有博客知识和维护技巧的博客帮助站吧:http://blog.sina.com.cn/lm/help/2008/index.html :)

  我的BLOG地址:  http://blog.sina.com.cn/214dlq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