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对于书法的默默相融:高波

 巴翠 2017-12-15

高波,出生辽宁铁岭,号觅宝楼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名家书画院副院长,辽宁前卫书画院院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供职辽宁省公安厅警务督察总队调研员高级警官。幼年习书从楷书入手,后临篆隶。几十年来,临池不缀;对古玺封泥兴趣甚浓,多有体悟;初以秦汉、明清诸家,以及当代印风。书法得益于老师著名书法大家聂成文先生、冷旭先生入室弟子。累积多年,艺海觅宝,乐趣无穷。多次全国,省书法大赛获奖,被誉为获奖专业户美誉。

在辽宁省公务员队伍中,喜爱书法人的众多。其中,高波值得特别关注。他每天写一幅书法作品,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无论是工作怎么忙,他在工作第一线还是在家里,高波始终坚持不懈写书法作品,并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立场,书法形式具有自己的美学风格。

高波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青年时代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向世俗主义转型的20世纪80、90年代。高波有着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高波站在时代的中间,耐心地打磨的艺术感觉,细心地建构自己的艺术理想,他热爱书法,就像热爱生命本身。在高波的精神世界里,我看到了书法对于他生命的隐隐投射,也看到了他的生命对于书法的默默相融。因此,有了这些政治修养和艺术修养,高波增加了许多既直面现实又有艺术情怀的敏锐,既宽广,稳健,性情,这样的艺术气质不仅在朋友圈,既便在辽宁省公务员队伍中也是不多见的。高波不仅在辽宁省书法家当中是独特的,而且放置于辽宁省书法界,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存在价值。他曾坦言:我的艺术追求之路,不怕万人阻挡;成长的帆,不怕狂风巨浪;有路,就大胆去走;有梦,就大胆飞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历过的所有事都会影响我的人生格局。视野决定格局,大格局成就人生。”

在这种精神的追寻中,他明确自己的方向,拉开一段距离凝神生活,审视自我。高波的书法总是在书写“剑胆琴心”,从内在的心灵启唤出发,是抵达自己精神世界的一个起点;他的书法抒写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正是他自己生命的投射。

高波幼年学习书法从楷书入手,后临篆隶。初以秦汉,明清诸家以及当代印风。翻开中国书法史,很多官员工作之暇,适趣写怀,不忘挥洒的现象屡见不鲜:李斯、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祝枝山、文徵明、徐渭、傅山、王铎、郑板桥、何绍基等等,无一不是官员或诗人,有的是集官员、文人于一身。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对书法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曾评估认为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艺术足见书法乃积学而致,是官员生命人格的显现。无疑,这些大书法家是高波所追寻的。高波不仅临写或读这些大书法家的作品,更重要学做他们为社会的一种担当。我们从高波的人生行旅中不难看到他的真诚和透彻,对书法艺术,他有着独立的思考,他没有想成为大书法家,但书法是他的精神食粮,他把书法当作泡一壶好茶,抛却当下各种尘世的杂念和欲望。

书法是最自由,最心灵化的艺术。高波的书法不仅抒写出了现实生活的尺度,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心灵可能抵达的高度。在那个最终的高处,有他对精神家园,自我和爱的全部向往。

文章作者简介:程义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美术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沈阳书画院签约画家。曾著《沈阳当代美术史》《辽宁当代美术史》《韦尔申油画创作研究》《辽海文化镜像——辽宁当代文学美术研究》《辽宁文化艺术形态与精神重构——以宋惠民、韦尔申、白国文为例》《周卫油画创作研究》《黑土画魂——白国文的艺术与人生》《张建新梅花艺术研究》《李连志艺术创作研究》等。


东道网络——东道文化艺术:有态度的文化推广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