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与人生

 弃卷台 2014-10-01
文学与人生 胡山林
(0人评价) 0.0 课程评价

提供学校:河南大学

专业大类:哲学

专业:中国哲学

本系列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即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为资源,挖掘其中人生意蕴,汲取人生智慧,提高人生境界。“文学”与“人生”是人们心目中永远不变的兴趣热点,在这场讲座中,胡教授将二者紧密结合,特别以“命运的真相”为专题,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为大家讲演了人们共同关心的人生话题,同时也为我们大家上了一堂丰富的人生哲学课,对“文学是人学”做了确切阐释。

教师团队

胡山林 教授

单位:河南大学

部门:文学院

职位:主任

文学使人类的存在有了意义

人是生存在社会上的动物,这种生存是以理智和情感为指导的,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作为与万物共生的人,他的最基本的使命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意义,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我为什么而活着?而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给予意义,是对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还有屈原、史记、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清代的民间戏曲等等,不管它们是什么题材体裁,实质上都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文学不是哲学或宗教,它不提供生存的理论,而是以它对世界的感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即理想。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时刻,文学总会给予我们可靠的心灵指引。人们通过阅读,以至聆听和观看文学,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概莫能外。 至于在今天,类似于传统的文学性阅读已经很少见了。无论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在忙于读实用的书籍,比如各种秘诀之类。一些想读文学而又没有耐心的人,则去读网络文学作品,或是读那些所谓“新锐作家”的私人写作、肉体写作或青春写作。在新锐作家的视野中,人生不是忙于挣钱就是忙于吃喝玩乐,生活很没有意思,看不到任何方向感。但是还有能给人以温暖的作品。

文学帮我们建立价值系统

文学史证明,在人的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学全面而无微不至地帮助人类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系统。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人亲戚邻居的榜样作用。而在官方律令和家人的言行之间,可能文学对人的影响更广泛一些。比如中国人都比较熟悉的《史记》的人物传记部分,其实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源头。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史记》提供了面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提供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德判断标尺,提供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样板,提供了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的理想,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文学参与文化价值建设的鲜明范例。《史记》所确定的价值尺度对后世中国人的价值判断和文学形象塑造所产生的样板作用是巨大的,它的平民性、道德取向而非成功取向,包括它对权威和既定秩序的批判性态度,都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和中国文学的细节中。至于外国作品,我们熟悉的《老人与海》、《鲁宾逊漂流记》。通过树立英雄榜样,通过英雄的现身说法而逐步建立起公众的价值信仰,再通过榜样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使公众将公认的价值观融入自己个人的日常行为即生活细节中,文学就这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完整的价值系统。它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人们,人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样。而我们,在阅读书籍,听民间说书和观看戏剧——这些都是文学——的时候,就接受了既定的精神秩序和系统化了的价值观,我们就成了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文学承担着文化的自我修正功能

文学给虚悬着的人类精神建设起一个支点,即理想,它使我们觉得活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文学同时又告诉我们,人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样,使我们有了具体的生存目标和方向。但根据哲学家们的说法,人类的存在毕竟是“有目的的无目的”,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在某一天某一刻可能会显得非常的陌生非常的不可思议。如果一个社会在总体上陷入这种迷茫的状态,则可能导致价值观的紊乱和文化秩序的失常。在这种时刻,又往往是文学可以挺身而出,发挥文化自我修正的机制(功能)。比如文艺复兴就是对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专制主义的反叛与修正,而现代主义文学则又是对资本主义的机械化生活秩序的批判。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以“新时期文学”为标志的一段文学历史和文学思潮,正是对此前的文化禁锢和思想禁锢的反叛,其中所洋溢的对现实的参与精神、批判精神,对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对理想主义、现代化、民主化的向往等,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多元化局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决不是像今天一些对生活毫无所知的时髦的学者所说的“伪理想主义”。文学是人类价值生长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镜子,它照耀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照耀着人类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所以,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文学一直存在着先锋性与大众性共生并存的特性,先锋性似乎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大众性似乎是只关心老百姓而不关心更高层次的精神探讨的。其实,文学的先锋性就是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及对新的文化可能性的探索,而当这种批判性探索性的努力逐渐被社会理解甚至接受的时候,文化就已经完成了一次自我蜕变,一种可能只属于少数人的精神演化成了社会性的共识。所谓文化的大众性,其实就是把精英的探索传达给大众的过程。所谓文化的自我修正,就是指这些文学的努力文学的叙述以其对生活的直观感悟默默地温暖着读者的心灵,于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读者对生活的判断,使读者能在纷乱嘈杂的多元化声浪中渐渐找到一条清晰的精神生长脉络,从而也为自己的生存找一个合适的方向或目标。已经失去方向的当代文化也就在不经意中回到了它的正常发展轨道中。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我要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