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瓶花谱》[明]张谦德著(四)

 公司总裁 2014-10-03
中华生活经典系列丛书    
《瓶花谱》
[明]张谦德著        
张文浩、孙华娟编著


 
《瓶花谱》书记(四)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四羊方尊
 

尊: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贮酒器,中部较大,口径略粗,盛行于商代及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说文·酋部》:“尊,酒器也。从酋,廾以奉之。周礼六尊:牺尊、象尊、箸尊、壶尊、大尊、山尊,以待祭礼宾客之礼。”各尊拟物象形,形制特殊,如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纹饰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字亦写作罇、樽。总的看来,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唐人陈翊《宴柏台》诗云:“青尊照深夕,绿绮映芳春。”明人顾大典《青衫记·乐天赏花》:“心自忖,拚取绿醑青尊同引。”清人吴伟业《雪夜苑先斋中饮博达旦》诗云:“愁烧绛蜡消千卷,爱把青尊掷万钱。”青尊即为一种酒杯的代称。


《瓶花谱》书记(四)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罍:亦为商周时期出现的酒器。刻画成云雷状,故名。又《礼仪·少牢馈食礼》载:“司空设罍(léi )水于东,有枓(dōu)。”可见罍又有盛水的用途。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文苑·魏诗》“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之“金”者,指的就是青铜罍。从商罍到周罍,风格有变,大体是由神秘繁缛转向庄重素雅;器型亦有变,由瘦高形渐变为矮粗形,肩部丰满,沿部和圈足加宽,增强全器的稳定感;在纹饰方面,浮雕较低,略去器物表面的锐角巨目;装饰物如夔龙、蟠龙和兽面,较前代更突出变形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瓶花谱》书记(四)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觚:古代酒器,青铜制,盛行于中国商代和西周初期,长身侈口,喇叭形,细腰,高圈足。《说文·角部》云:“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从角瓜声。”且常与“书牍”义混合,如明代胡翰诗“人非金石姿,安得长不凋;穷年事觚翰,驾言远游遨”恐怕就颇有一种诗酒相伴来解愁的意味。宋元以后,铜觚除了成为收藏和研究的对象外,已经开始成为文人案头把玩的雅物、宫室的陈设品或插花器;明清时期觚被更广泛地作为陈设器(插花),不再只用于宫室、贵族书房等场所,而开始较多地用于日常生活场景中。



《瓶花谱》书记(四)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一片冰心在玉壶


壶:盛酒器、水器、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流行于商至汉代,用于装酒和装水。《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郑玄注:“壶,酒尊也。”《诗·齐风·东方未明序》“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孔颖达疏:“壶,盛水器也。”何休注《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云:“壶,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故酒器、水器、礼器等义为常见。断面为扁圆形,深腹下垂,带扁方形贯耳和圈足的壶大多为商代器物,但商代也有长颈鼓腹的圆壶。西周壶除承袭商代式样外,多设有圈顶壶盖,盖可倒置用作杯,耳多为半环耳或兽首衔环状耳。春秋壶造型较商周壶轻巧,多为扁圆壶或方壶,许多壶盖上端做成莲瓣形,也有一些在壶盖或壶身外表装饰鹤、龙、璃虎等立体动物形象。汉代的壶由垂腹改为鼓腹,下腹部内收,圈足微外撇或平底,底部小巧而稳重,显得秀丽灵巧。这一时期也有提梁壶,提梁用数十节铜链串接而成,便于外出携带。弧形壶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相关诗句烟海难数,唐王昌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当为最著名者;明李东阳也有诗句“渴尘此夜消应尽,未羡金茎与玉壶”;明人杨慎《临江仙》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大气洒脱、超然物外,道尽千秋史事的沧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