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薄釉与厚釉的发展关系

 生活情趣678 2014-10-03
        瓷器釉层的薄厚从古到今发生过多次变化因此釉层的厚度也是瓷器鉴定的一项标准,十分有必要研究釉层的薄厚。

早期瓷器由于受技术工艺的限制釉面基本很薄,这是因为早期釉的流动性较大,釉层较厚会向下流淌造成与匣钵底板粘连使得瓷器报废,所以除了釉层较薄以外,一般施釉都不到底,直到宋代早期开始使用碱釉降低了釉釉层较厚会向下流淌造成与匣钵底板粘连使得瓷器报废,所以除了釉层较薄以外,一般施釉都不到底,直到宋代早期开始使用碱釉降低了釉的流动性,釉层的厚度开始加厚,到南宋时期釉层厚度达到了顶峰,釉的厚度加大以后釉层的光洁度和莹润度大大提高,但是的流动性,釉层的厚度开始加厚,到南宋时期釉层厚度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瓷器为了防止粘板,多采用支钉支烧工艺,也就是通常所说足有“芝麻钉”。

薄釉与厚釉的发展关系 - 千手观音 - 千手观音的博客

 

釉的厚度加大以后釉层的光洁度和莹润度大大提高,但是釉层加厚以后釉面光亮度降低,边角线条模糊,随着窑炉温度的提高早期的软质瓷开始向硬质瓷过渡,在这一过渡时期釉面和胎体在不断的实验调整,胎体较为简单很快就适应了炉温的提高,釉面的调整则难度较大,一直到元代末期硬质瓷改造才渐入佳境,这一时期的瓷器釉层逐渐变薄,无法保持宋元时期厚釉的特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市场的好恶和制作厂家的主观,而是制作工艺的改革必然形成的特征,硬质瓷改造成功后,釉面逐渐变薄,到了永乐时期硬质瓷工艺逐渐成熟,釉面再一次变得追求薄釉,最为著名的是典型的薄釉。

薄釉与厚釉的发展关系 - 千手观音 - 千手观音的博客

硬质瓷时期最高境界追求薄釉,釉层薄可以全面展现胎体的光洁度和造型的线条,大大提高光亮度,但是薄釉的制作工艺技术要求过于严格,不仅胎体的表面要求光洁度高,釉面釉料的配制和烧成曲线的掌握十分困难,釉层薄烧成时釉的流动性差,釉面容易产生缩釉、露胎等质量缺陷,烧成温度要求高,因此绝大部分产品釉层较厚,只有少数高档产品使用薄釉。

       现代人也有仿制古代厚釉瓷器,但是由于使用硬质瓷技术工艺无论使用何种工艺都无法达到古代厚釉瓷器的本来面貌,因为这些仿制者不了解古代瓷器和现代瓷器并非是同一种瓷器,如同铁和钢,虽然都是同一种金属但有着巨大的差别,现代仿宋官窑也有厚釉仿品,其釉层的厚度可以与古代瓷器釉层厚度相同,但却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瓷器属于软质瓷釉面透明度较低,现代仿品属硬质瓷釉面透明度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烧成温度的差别。

       中国陶瓷从薄釉到厚釉再到薄釉的发展历程表现了中国陶瓷从软质瓷过渡对硬质瓷的发展过程,我们通过了解这一工艺技术发展过程从而在鉴定瓷器时得以运用,尽管现代仿制者特别是一些小窑口,如龙泉、汝窑建窑等釉面仿制厚度达到了要求,但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会发现其中软质瓷与硬质瓷的差别。

登录。登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