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為父母 你丟棄了打開孩子潛能寶庫的鑰匙嗎?

 海倫娜 2014-10-04

 

 


 
 
興趣是打開孩子潛在能力的鑰匙。然而,有太多的父母以是否「有用」來評斷孩子的興趣,甚至將自己認為有用的興趣強加給孩子。你是否知道,此時你已經丟棄了打開孩子潛能寶庫的鑰匙嗎?
在百年教育經典《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說,「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這句古老的諺語今天和以後都不會過時。因為它所包含的是人類知識獲取的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法則,而不僅僅是一種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對孩子的所有培養和教育都應該致力於讓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讓他們成為一個對別人有益而自己也快樂富足的人。
讓孩子快樂,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與潛能
斯賓塞認為,孩子在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的狀態下,自信心會減弱,智力和潛能也會大大降低。許多孩子被認為沒有天賦、天生比其他孩子差,其實並非如此,只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得當造成的假象。
斯賓塞在書中講了一個自己的兒子小斯賓塞學琴的故事。
在兒子小斯賓塞5歲的時候,斯賓塞打算對他進行音樂教育,讓他接受音樂的熏陶,於是就把積攢下來的錢交給了女管家德賽娜,讓她去買了一架腳踏風琴。小斯賓塞對彈風琴表現得很興奮,就這樣度過了最初的美好時光。
但是沒過多久,情況就變了。德賽娜焦急的尖叫聲和指責聲與兒子不協調的風琴聲交織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德賽娜實在受不了了,向斯賓塞抱怨道:「小斯賓塞可能在音樂上確實沒有一點天賦,一支簡單的曲子,他學了一百遍也不會……」聽完了女管家的話,斯賓塞覺得有必要阻止這種教育了。
他對德賽娜說:「不恰當的方法會扼殺孩子在某方面的天賦。如果彈風琴變成了一件緊張而痛苦的事情,那麼音樂是學不好的。」
「斯賓塞先生,你自己來試一下吧。」德賽娜不快地說。
晚飯時,他們坐在餐桌前,斯賓塞對兒子說:「親愛的,我特別喜歡你彈的那首小曲子,叫甚麼來著?」小斯賓塞搶著說:「《林中仙子》。」「沒錯,就是這支曲子,你能彈給我聽一下嗎?」
小斯賓塞搖了搖頭。斯賓塞故作遺憾地說:「可惜我不會,要是我自己會彈就好了,哪怕只是一小段呢!」小斯賓塞趕緊說:「那我就試試吧。」他坐上去,輕輕地彈起來。出人意料的是——他彈得非常流暢,輕重也恰到好處,美妙的旋律在晚風中飄蕩著。女管家德賽娜一臉的吃驚……
自從那天晚上小斯賓塞彈奏了《林中仙子》後,德賽娜再也不逼迫他了,斯賓塞則常常在下班後讓兒子彈奏一曲。孩子彈奏的時候,斯賓塞聽得非常專注,而且還不時地配合著拍手,踏節奏。這種歡快的氣氛無疑是對孩子的最大獎賞。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再加上女管家德賽娜和音樂老師對小斯賓塞的長期訓練,孩子的音樂潛能被激發出來了,先是被邀請到教堂裡彈,後來他自己試著寫曲子,他寫的《感恩節的禮物》還被印成了樂譜,被很多樂團演奏。
斯賓塞說,在孩子快樂的時候,學習任何東西都會比較容易。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把他們的情緒調節到快樂、自信和專注上,然後再開始學習。
發現孩子的潛能
斯賓塞說,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特長,任何一項潛能表現都沒有的孩子幾乎沒有。因此,父母們應該認識到,每一個生命都具有靈性和與生俱來的天賦,關鍵在於怎樣去訓練和開發。
其實,如果讓父母們說一說自己孩子的特點和他們感興趣的事物,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會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在書中,斯賓塞列舉了20種每個孩子都可以具備的潛能和特長:
1、他在背詩和有韻律的句子時表現很出色。
2、他很注意你在憂愁和煩悶或高興時的情緒變化,並作出反應。
3、他常常問諸如「時間從甚麼時候開始」、「為甚麼小行星不會撞到地球」這樣的問題。
4、凡是他走過一遍的地方,就很少迷路。
5、他走路的姿勢很協調,隨著音樂所做的動作很優美。
6、他唱歌時音階很準。
7、他經常會問「打雷、閃電和下雨」是怎麼回事。
8、你如果用詞用錯了,他會給你糾正。
9、他很早就會繫鞋帶,很早就會騎車。
10、他特別喜歡扮演甚麼角色或編出劇情。
11、出外旅行時,他能記住沿途標記,說:我們曾到過這裡。
12、他喜歡聽各種樂器,並能辨別它們發生的聲音。
13、他畫地圖畫得很好,路線清楚。
14、他善於模仿各種身體動作及面部表情。
15、他善於把各種雜亂的東西按規律分類。
16、他長於把動作和情感聯繫起來,譬如他說:「我們做這件事興高采烈。」
17、他能精彩地講故事。
18、他對不同的聲音發表評論。
19、他常說某某像某某。
20、對別人能完成與不能完成的事,他能作出準確的評價。
通過1、8、17,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是否具有語言天賦。具有這種才能的孩子,很早就是個興緻勃勃的交談者,他很樂意和別人交流,他能用自己加工過的詞句來表達,很容易學會說一些新詞彙或長句子,很早就會講故事。具有語言才能的孩子,父母應該常請他描述一些對象,一件事、一個自然現象等,並經常給他提供這方面的書籍。
通過6、12、18,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是否具有音樂才能,這類孩子在很小的時候(2~3歲)就特別注意傾聽有規律的聲音,只要有音樂出現,他就會瞪大眼睛專注地聆聽,這時他表現出來的專注程度,連七八歲的孩子都比不上。這表明他在音樂方面有很大潛能。
通過3、7、15,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是否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他喜愛下跳棋和象棋,能很快明白一些等量關係。如果給他一些完全混亂的玩具,他會分門別類地把它們歸整好。這類孩子,或許他上學後的數學成績並不理想(這可能由於他對講述課程的語言方式不適應,或者注意力太容易分散),但他在這方面的潛能是不應懷疑的。
通過4、11、13,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是否有很強的空間感。他俱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對繪畫、機械組裝有濃厚興趣。應該多帶他去遠行,並從小讓他做畫地圖的遊戲。
通過5、9、14表現的這些身體動作可以發現很多運動員和舞蹈家都有這方面的天賦。
10、16、20表現的是自我認識的才能。2、10、19表現的是認識他人的才能。這類孩子對自我和別人都常常不由自主地作出判斷和反省,具有與人交往、溝通、組織方面的潛能。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的潛能表現有所不同,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有的強一些,有的弱一些,這都是正常現象,並不能就此說明誰優誰劣。有的孩子可以同時表現出多項潛能,甚至全部;有的可能只有一項或二項。這也不代表誰優誰劣,關鍵在於他以後如何平衡地去發展。
孩子的興趣不能以是否「有用」來判斷
發現孩子的興趣點當然是件讓人高興的事,然而,幾乎所有的父母又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一是孩子的興趣有很多,五花八門,很多興趣看起來似乎沒有發展前途,也與他以後要面對的社會沒有任何關係;
二是孩子的興趣是非常易變的,今天可能喜歡這樣,明天便會喜歡那樣,見異思遷是常有的事情,怎麼可能完全憑興趣去發展呢?
三是許多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興趣與父母的期望完全相反,誰願意違心地去滿足他的興趣呢?比如一個孩子對烹飪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而父母只希望他學鋼琴或者小提琴。
斯賓塞在書中說,許多父母雖然對孩子有強烈的教育和培養的願望,但常常會指責孩子,認為孩子的那些興趣「沒有用」。父母們常常按照社會或學校既定的模式去為孩子設計未來,把孩子的興趣與這些模式聯繫起來,並企圖把一些父母們自認為「有用」的興趣保留,把一些看似「沒用」的刪掉。而實際上,很難用「有用」或「沒用」去區別他們的興趣,尤其是對於孩子的心智發展而言。每一種興趣對孩子的求知來說,其實都是有價值的(除非是一些已明顯表現出有違社會倫理和道德的興趣),明智的父母總能利用這些興趣把孩子引向各類知識的殿堂。
如果孩子對烹飪有興趣,那就從烹飪開始;如果他對木工活有興趣,那就從木工活開始。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孩子不太具備某一個方面的潛能,那麼他偶爾產生的興趣會很快轉移。
如果一個孩子長時間都保持對烹飪的興趣,至少可以說明:他對事物的性狀特別敏感(鹹或者甜);他對量和度的概念有直覺能力;他善於把某種東西進行組合、搭配,以達到某種效果;他注重事物的變化和變化程度;他喜歡群體,並懂得如何讓別人滿足,從而得到回報、讚賞或者快樂。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的興趣
這些描述,父母們會覺得這是對一個具有領導和組織才幹的人的描述。是的,調查發現在許多後來成為社會組織者的人中,絕大多數人都喜歡烹飪。當然他也可能成為一個廚師,他的一技之長同樣會得到社會的尊重與肯定。
斯賓塞認為,除了極少數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和極個別的天才、神童之外,絕大多數的孩子只存在智力特點的區別,而不存在智力高低的差別。即便是少數智力和身體有殘障的孩子,他們在現實中的狀況也更多的是現實的條件和教育方式所致。一個地方不儲藏石油,並不能說明這個地方沒有儲藏其它有價值的東西。
就如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樹木,有的能結出果實,有的則不能。就是在這些能結出果實的樹木中,有的結的是蘋果,有的結的是梨。結果子的樹可以為人們提供水果,不結果子的樹則可以成為棟樑之材,製作各種實用或者供人觀賞的東西。關鍵在於我們用甚麼方法去培育和發展它們。
那麼父母們如何藉機引導,促使和加強孩子的這種主動性,使興趣變得持久、有目的?斯賓塞在書中對父母們提出了如下建議:
1、當孩子對某件事物表現出興趣時,不要簡單地因為自己覺得「沒用」而予以指責和否定。
2、利用這種興趣可能給他帶來快樂和專注,從而指導孩子獲得與這一興趣相關的知識。
3、引導孩子通過自己查閱和請教別人的方式來獲得知識。
4、記錄是使知識存留、並訓練使用文字圖畫和書籍的好辦法。
5、對於還不具備文字記錄能力的孩子,父母可以給他準備一個筆記本,把題目寫下來,讓他口述。
6、使用孩子感興趣的開頭,儘量不要使用「任務」、「作業」這類詞。
父母如果也能在孩子有興趣的事物上表現出興趣,那麼孩子就會覺得他的行為獲得了認可,另外加上有目的的引導,又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學會求知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和孩子一起做這件事情,父母的目的性不能太強,因為渴望自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有的孩子一旦意識到這是一項任務,他們的興趣會大減。我們可以想一下,成人世界有目的和有意義的研究,其實在最開始也是由於興趣,後來才逐漸發展成需要。
總之,針對孩子的興趣,父母們需要花上一點時間幫他解決他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創造有利於孩子興趣發展的環境,這些也是使孩子的興趣得以長期堅持下去的良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