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胡同史话(二)

 liuzy56 2014-10-05
·胡同北京
    北京的胡同就象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最近的统计显示,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广义上的胡同)超过6000条(个),直接称为胡同的超过1300条。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连起来,那又是一条万里长城了。
    在众多的胡同中,谁是辈份最长的老太爷呢?从宣武门向西,穿喧闹的国华商场,你会看到一条毫不起眼的胡同——三庙街。三庙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的名字叫“檀州街”。北京城址几经变迁,街巷易位也是数度沧海,而它却始终是一条胡同,历经荣哀,渐趋平淡。
    熟悉元杂剧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这砖塔胡同已叫了700多年,今天还在西四南大街。胡同得名的那座青砖塔,依然站在路口,成了熙攘街头的一景。
    北京的胡同宽窄不一,宽的敞亮,窄的幽深。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中间最窄处仅40厘米,是最窄的胡同。胖子朋友到此最好绕路而行, 因为不论正行还是侧身,都有可能被卡在那里,动弹不得。胡同多是直来直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北新桥附近有个九道湾胡同(现已分为五巷),拐了二十多个弯,走在里面忽左转忽右拐,能从那里面绕出来,你在北京胡同里就不会迷路了。
    胡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是老北京人生活历史的象征。今天占据着市中心的主要面积,居住着市区内的三分之一的人口,胡同内的居民们仍保留着许多旧有的生活方式。
    今天,北京已在传统民居保存完好,民风民情古朴丰富的什刹海地区开辟了胡同游览专线,旅游者可以坐着旧式三轮车游览胡同,并且到普通百姓家作客。
 
--------------------------------------------------------------------·2000年前定制 700年前建筑
    现在我们看到的北京城,基本上保留了元大都整齐、对称、中轴分明的布局特点,那么这座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又是谁设计的呢?北京城的总设计师是著名学者刘秉忠,但规划思想却来自儒家经典——公元前就已成书的《周礼·考工记》。书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种体现儒家追求秩序、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在我国很多古都都有表现,但这些杰作大多不可复睹,唯有北京完整保存了这种格局。
    当时的元大都,长方形的宫城位居中央,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左边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庙、右边是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社稷坛(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分别是明清时的太庙、社稷坛),宫城前是各衙门,后面是交易市场;城内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大城东西各三门,南三门,北两门,均匀对称。
    明清对北京城做了扩建,城市中心向南移动,城市形状也从“口”形变成“凸”形,但元大都的城市规制仍延用下来。至今,二环路内四方整齐的格局,宽窄有致的街道,都能令人对当年的完美设计赞叹不已。

--------------------------------------------------------------------
 
·北京的街巷格局
    北京城是由内城和外城组成的,内城呈正方形,外城呈长方形,整个北京城呈凸字形。
    建设布局是以前门、天安门、故宫三大殿、景山、钟鼓楼为中轴线,内城四面对称设有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主要街巷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小街小巷也排列有序,从平面图上看像个棋盘。
    外城南门永定门座落在中轴线上,两边对称开有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主要街巷也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但斜街较多。这是由于沟河造成的,但总体上看,依然呈棋盘形。
    过去在正阳门内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之间,有一正方形的“棋盘街”,周围护有玉石栏杆,用其名来比喻北京街巷总格局是十分形象的。
    北京城大街小巷的基本格局奠基于元代,形成于明代,清代虽有变动,但总格局未改变。
    它们与古都一起经历了历史沧桑,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发展,有的已为历史所淹没,有的不止一次更名改姓。

--------------------------------------------------------------------
 
· 北京地名中的儿化 
    在北京地名儿中,口头称之,带儿化音的可谓不少,如:珠市口儿、菜市口儿、天桥儿、马甸儿、宽街儿……太多了数不胜数,这似乎是约定俗成不足为奇的事,其实,深究起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或说有一定起因的。
    先以城名为例吧,在“内九外七皇城四”二十个城名中,东、西便门读时就必须儿化,唤作“东便门儿”和“西便门儿”。这是因为,在旧北京城布局中,两便门儿如同一座大院落的两个小角门儿,其地理位置、规模建制等都较其他各大城门次之。又如地处旧城东南一隅的广渠门和左安门,旧时也俗称“沙窝门儿”和“江擦门儿”,其原因也如上所述。
    地名中如琉璃厂、台基厂、黑窑厂等,因明清时都属工部“五大厂”之故,这些地名都不儿化,而中下等市场集聚的“厂甸儿”就必须儿化了,“官家”与“民家”径渭分明。又如前门东、西打磨厂,此地乃清中叶兴起的平民小商户,小店铺集聚的地方,地名也带儿化,唤作“打磨厂儿”。再比如:鲜鱼口、磁器口、宫门口、衙门口这四个地名。前两处儿化;后两处就不儿化,其原因也是前者属平民市俗之地,而后者属封建署地故址,称呼各有不同。
    城名也好,地名也罢,是封建帝都等级论及尊卑观的一种遗迹,也是北京悠久历史的反映,从一个地名,岂不也说明我们这座文化古城的伟大变迁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