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学生的几点希望

 passion478 2014-10-06
      橘州先生潘永辉
系刊《中文》访问我,让我跟中文系学生说几句话。特撰此文以表达几点希望。
 
第一点: 培养高度自觉的精神
 
人不是石头。每一个人都是带着精神而生活的,不管你这个精神是麻木的、朦胧的还是高度自觉的精神。
我希望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及早培养出高度自觉的精神。
上课时,看着台下各种表情的学生,有时候我会突然问一句:这堂课,你来干什么?学生们往往一下子懵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们或者哑口无言,或者七嘴八舌,六神无主,心中无数。然后我给出一些选项:一,没有想过为什么来,大家来我也来,随波逐流;第二,不能不来,规定要上课的,来课堂熬时间,混学分;第三,是来学习的,从上课开始到上课结束,我一定要掌握一点什么,明白一点什么,有一点改进。
最后一个选项,不仅仅是在明确学习目标,也是在培养生命的觉醒精神。
人,都拖着一个肉体,这个肉体,或者散发出正气、灵气、雅气、大气,或者散发出邪气、痴气、俗气、小气。
人,绝不仅仅是那沉甸甸的一百来斤肉体,更是生命中透出来的那一种可以意会但很难言传的精神性的东西。这种精神性的东西,如果是正面的积极的,你可以叫做气质、韵味、境界。如果境界到了最高的地方,就可以叫做本体、本心、本来面目。
我希望在学生的身上能多看到正面的积极的精神性因素。当一个个学生从宿舍来到教室上课的时候,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打着哈欠的肉体的蠕动,也希望看到精神世界的充满生机的灵动。
 
第二点:养成高境界的世界观
 
人不是孤立于宇宙中的一个原子,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也可以说,整个宇宙天地,就是一幅巨大的图画,每一个人,都是这幅图画中的艺术形象,与万物万象共舞,或者是正面人物,或者是反面人物,或者为善,或者为恶,或者使画面更美,或者使画面更丑,共同营造着这幅图画的构型和境界。
对世界没有宏观领悟的人,必然迷失于万象森罗的宇宙丛林中,流窜于慌不择路的精神荒凉中。
因此,我对所讲授的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当作一门单纯的课程对待,而是当作通向系统的全面的世界观的路径对待。我希望学生在每学期课程结束之时,都能对宇宙人生有深一点广一点的理解,有助于形成更为深入全面的世界观。
曾经在课堂上问过学生:这一辈子,你来到这个世界要干什么?
大部分学生的表情当然是茫然的。于是我按照标准化考试的方式给出了选项:第一,我是来啃掉这个世界的;第二,我是来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三,我是来欣赏这个世界的——你最希望选择哪一个?
几乎全部的学生(包括理工类学生),都愿意选择第三项。这说明学生的心灵深处,有着对人类审美性艺术性生存方式的共同领悟,有着对宇宙人生圆满状态的天然理解,有着对精神解放、生命美好的深切渴望。从人与世界的吃喝关系到人与世界的认知关系,再到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这是一个个人精神境界,也是一个社会文化境界升华的过程。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要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世界,是需要一些先决条件的。首先是客观条件,就是肉体能吃饱穿暖,生活有安全感,然后才有心情去欣赏这个世界。进一步要追问的就是,什么样的社会才能让大家真正吃饱穿暖、生活有安全感呢?显然,一个迫使人人都加强竞争意识,迫使人人都想磨利自己的爪子去抓伤别人、抓伤社会的社会,是不能让人类活得安心的,是没有安全感的。这样的社会违反人类的审美天性,当然也没有什么审美意义。只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社会,才能给人类文化整体上提升到审美水平提供社会基础。这样的社会,可以叫做社会主义社会,或别的什么。
那么,要把人与世界的关系提升到审美水平,又需要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呢?那就是心灵要具备能感受美好和诗情画意的能力。如果学生真的愿意提升生活境界,就需要形成一个社会美的理想。有社会美的理想的人,能看出现实社会的缺陷或罪恶。面对现实社会的缺陷或罪恶,他会主动地自觉地按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而不是一味哀叹社会的残酷和苦难,更不是按生物法则去适应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当然,除了社会美的感受能力,还需要自然美以及其他各种美的感受能力。要把整个宇宙人生当作一幅艺术品来鉴赏、创作,要把自己置身于整个宇宙天地这幅大画卷中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鉴赏者和创作者。
人生于宇宙天地之间,最本体性的提问之一,就是如何与宇宙天地相处。从“我来吃掉世界”这种没有多少精神因素的世界观,升华到“我来认识世界”这种人与世界之间有了一定精神联系、但主体和客体仍然鲜明对立着的世界观,再升华到“我来欣赏世界” 这种人与世界之间有着高度精神联系、主体和客体寻求统一的世界观,这是一个人类回归宇宙人生圆满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级是混沌的日常思维,仅仅停留在吃喝玩乐的肉体感官层面,第二级是高度理性的科技思维,精神世界逻辑化程序化,缺乏人对世界的全身心的体验;第三级是人的全身心与宇宙天地融为一体的心物无间的审美思维——这已经不是什么思维了,而是难以言喻的宇宙人生的本体境界,古人所说的镜花水月之喻、天人合一之论,勉强可以表述之。
中文系学生在艺术地审美地领悟宇宙人生的圆满状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专业条件,希望能够珍惜。
 
第三点:培育健全的心灵
 
心灵如何才能具备感受宇宙人生圆满状态的能力?这就需要培育健全的心灵。
哲学上一般把人类的心灵结构分成知、情、意三大部分,其中正面的因素就叫做真、善、美,负面的因素就叫做假、丑、恶。心灵在真(认知)、善(道德)、美(情感)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育,就叫做人的全面发展,或者叫素质教育。
中文系学生的心灵,当然应该多一点真、善、美的因素,少一点假、丑、恶的因素。如何让心灵能感受到宇宙天地中的真、善、美呢?我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真诚。
从心性的角度看,真诚是心灵的本来面目,是宇宙天地的镜子。万物倒映在心灵中,真诚之人必见宇宙人生的真相,因为他们不自欺,不自蔽。心中有污秽的人,只能透过云雾去看世界,他们看到的世界只能是自己为自己布下的迷魂阵。心有自私、怪诞、邪恶的人,不可能领悟宇宙人生实相。
为人应该真诚。慢慢地化开心灵的污垢,显现真诚的性光,就会逐渐感受到宇宙天地的真知、真德和真情。真诚之人必有真情。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是否美好,当看其是否有真情。古今中外一切真正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皆得真情之神韵。审美和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中文系的学生,如果不能借助审美和艺术悟入真情,那无疑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我在课堂上也提问过学生:从出生到现在,你的情感世界发展成什么状态了?读中文系以来,你掌握了哪些处理情感世界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有什么方法和途径,可以让你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你能设想的最美好的人类情感状态是什么?
当我们读到弘一法师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偈语的时候,当我们读到毛泽东主席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的时候,当我们读到雷锋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心声的时候,我们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人间情感的美好状态。
然而,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公选课的课堂上,当我从一个教室巡视到另一个教室的时候,常常看到这样一幅“无情无义”的景象:老师在讲台上认真而孤独地讲课,台下的学生 却把老师当作根本不存在,坐得一片东倒西歪,目光散漫,眼神空洞,一脸茫然,表情就如手中把玩着的手机一样麻木。我想,这些学生,或许他们的专业成绩很不错,但是,他们的情感世界是有缺陷的,至少他们对待老师、课堂、学业没有丝毫的尊重,没有任何可以让人感到欣慰的情义。
有人或许会说: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人都带着面具,勾心斗角,相互算计,你劝人真诚,岂不是让人自投罗网?这种说法,其实是陷于对宇宙天地的无明,源于生命中的罪恶,是心灵的自我流放,不是觉悟者之语。
情感麻木的社会不是正常的人类社会。残缺的心灵不会给人间带来温暖。中文系学生是“多情”的,是要用情和美感来建设人性和社会的。希望中文系学生的情,不是自私、怪诞、邪恶的情,而是人间真情。
 
结语
 
总体上看,中文系大部分学生是优秀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其生命状态显得很麻木,求学态度不端正,混日子的心态明显,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面窄,思想肤浅,精神世界感官化、平面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例如,我在不少学生的QQ空间上,看到的文字几乎全部是围绕着个人的生理感觉而打转的,没有为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留下一些通气的空隙。看起来他们都活得很现实,现实到除了生理感官的满足之外什么都没有兴趣,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灵很自闭,自闭到他们根本不愿意反省自己的自闭。究其因,这里面有社会环境影响的因素,也跟学生对自身要求不高有关。但,如果希望这辈子能在宇宙天地中生活得明白些、大气些、自在些,就应该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2014-9-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