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甩功锻炼的特点方法、作用功效、练功期间各种反应

 顺其自然王也 2014-10-06
         甩手功在几年前就已经流行了,但是有的甩手功女性生理期不能练;有的甩手功对孩子太小不能上手,也不能练;有的则是年纪太大,关节比较硬化的时候,也不能练;所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将甩手的方式更简化了。也就是说,练习梅门的平甩功时,不用太刻意去注意这些小节,但是又能够掌握整个大体,让大家在很轻松的甩动中就能够达到效果,而且男女老少咸宜,这个是为研究平甩功的用心。

平甩功主要在“平”的意境上多下功夫。平甩功能让气血到达四肢末梢,排出不洁之气,而且基于十指连心的道理,气血会回流循环到五脏六腑,使全身气脉畅通,筋骨松开,使全身灵活,有弹性。这个功法学起来很简单,而且经过持恒锻炼,可以改善各种身心病症。这个看似平凡的功法,却可以练出不平凡的效果。

许多的甩手功有练习的禁忌,而且不是什么人都适合练习,但是梅门的平甩功不同,它用是经过梅门多年的体证,属细水长流型。在动作上讲究宁可慢不要快,练的时候全身放松,手自然摆动,但虽说是放松,但松中有动,而非完全的静止;动中又有松,也非用力的动态,所以是一种很细致的运动,而且阴阳调和,刚柔并济。此外,练习时只要呼吸自然就好,所以非常适合普传。因此,所有爱好修行、养生、气功、导引术的人,都应首先学习平甩功。

平甩功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只需要方圆场地即可练习。
简单易学,调和阴阳,不会走火岔气。
简易进入身心平衡的状态,可提高锻炼者的学习兴趣。
练后立即见效,可达循环,排毒,补充与平衡的效果,让人倍觉可贵。
因为简单,所以容易养成每日练功的习惯,此为学习任何功夫的基本条件。
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平心静气,轻松平衡的甩,平甩功可助一臂之力,突破障碍。
想要达到身心合一,万法归一的境界,也可靠平甩功来导引。
若想永远保持健康的身心,试试天天平甩不间断

平甩功锻炼的动作说明(Youtube有视频哦)
1、双脚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呼吸自然。双手举至胸前,与地面平行,掌心朝下。
2、两手前后自然甩动,保持放松,不要刻意用力往后抬。气功要心平气和,全身放松。甩到舒服的位置,利用惯性,把手甩回至胸前。双手轻松打直,保持平行,五指微微舒展。
3、甩到第五下时,手往后甩的同时双膝微微下蹲,轻松的上下弹动两次(注意是弹动,不是弯两下)
练功注意事项:
1、一开始就要培养一种心境:不取巧,不求快,不贪功。
2、脚踏实地,呼吸自然。
3、双手在前面保持摆平,微微舒指,高度不过肩。
4、身形中正,左右平衡。
5、蹲的时候,保持膝盖弹性,视个人放松状况,可高蹲亦可低蹲。
6、速度和缓,保持规律。
7、每回至少甩10分钟(约500下),一日甩三回,若能一次持续甩20-30分钟,效果更好。
8、练毕,慢慢喝杯温开水,更有助气血循环,气机稳定。
平甩功的反应
刚开始练习平甩功,可能会出现“酸、痛、麻、痒、胀”这五种排毒效应的感受,又称之为“五感”,但是锻炼一段时间之后,因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会产生更深入的反应现象。
酸: 平甩时,在关节,腰部,颈部,背部,手或胳臂产生酸的现象,多是因为平时累积劳累的缘故。一个人若是长期过劳或紧张,会造成元气受损,抗体也会相对减弱。透过平甩,可以很快的把这种累积甩掉。
痛:出现痛感,是因为累积太久,以至于某些部位已经全然不通或几乎已经不通了。没有锻炼的人,在一般循环下,每次气血循环到那些不通的地方,就会自动躲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阻碍,于是碍久了成“癌”。“碍”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身体的堵塞,一种是心理的挂碍。身体和心理的阻碍,必须相提并论来调整,才能更见其功,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功法加上持恒的练习就经常会有力不从心的现象。
麻:麻的现象有两种,一种在是打通的过程中,遇到原本有阻碍的地方,因为气不断的去通它,所以产生的酸麻的感觉,这是可喜的现象,因为如果没有去疏通这些阻碍的地方,它就会堵住,堵到最后就会变痛了。另一种则是“麻木不仁”,意思就是每次气经过某个地方,感觉好象那里空了一块,似乎没有东西可以经过,这种现象相当危险,因为气血若是不能通过,就会变成淤血,淤血久了,就会腐坏,腐坏久了,若碰到细菌的感染,易变成“癌”
痒:甩手时感觉到痒,是因为气到了,这种痒,不是外面有虫子在爬的痒,而是完全从里面发展出来的痒,搔也搔不到痒处的痒,这是可喜的现象,表示功有练进去了。
胀:胀的感觉通常出现在身体的末梢,这表示回流不够好,身体若是不畅通,心就不畅通,身畅而后心畅,心畅而后身更畅,身心是相互辉映的。一般人身体出了毛病,很少能继续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低落,会造成生命力降低,抗体衰弱,免疫功能变弱,但是只要持恒的平甩,就可以改善回流欠佳的现象,使得身心舒畅。
平甩功的调整
任何功法都不能练老。在练平甩功的过程中,要时时反观自省,藉由一些角度来自我检查,自我调整:
1、注意两脚是否平行,身体是否平衡。
2、注意呼吸是否始终保持内外平衡,逐渐去领会生生不息的韵律感。
3、注意是否练出气达末梢的感觉,如此才能跟五脏六腑相互辉映。
4、注意练功所产生的“五感”,去仔细体会身体的健康程度。
5、注意速度,避免越甩越快,才能形成一定的惯性,不使气机浮躁,使精神系统和神经系统达到最完美的协调。
平甩功的功效
甩500下约10分钟 ,第一个10分钟可以达到浑身的循环,第二个10分钟开始进入我们身体过劳之处,第三个10分钟开始调整病灶,达到以柔克刚的境界。
平甩时,因为放轻松,保持四平八稳,全身上下不用力,自然而然可练出韧性和弹性,体会“在有力中无力”“在无力中有力”的意境。
平甩的屈膝动作,非可以负重与用力,要保持轻松,因此长期锻炼之后,膝盖会更灵活有劲,不老化,甚至退化的关节也会活化开来。每甩第五下蹲一蹲,松中带沉,一沉到底,让人不会心浮气躁,也不会因为不断地动而变得身体紧张。这个规律性,使人动静合一,自然集中,日久渐能进入高妙的神定状态。
整体来讲,十指充满而后感传,由感传而循环,因此,五脏六腑很容易得到滋养,甚至受损的脏腑也会得到修复。即使是年纪大的人,只要用心锻炼,就可以消除许多老毛病和老人病,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练功教室问与答
问:要练多久,身体才会有明显提升的感觉?
答:这里面有个小学问,气功否认好坏,只要了解其理论基础,每个人都能够把气功练得很好。有句话说:“每日10分钟,10年不得了”。不管是有没有时间,或是自己很懒惰,只要每天能够花10分钟,就能够见效。不管是运动、气功、打拳,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循环,循环一好,其他的紧接着就好起来了;如果循环不好,其他的都不用说了。所以能够每天坚持不断,在睡眠前后练20-30分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问:有没有速成的练功法?
答:其实说穿了,要讲速成也有,什么叫做速成?速成法就是告诉你正确的方法,你二话不说,马上练,就是速成。
问:可不可以照书练或看着录影带练?
答:看书或看录影带,都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前提必须是慎选好的师傅、明了正确的练功观念。而且,长久学习之计,还是在于口传心授、心领神会。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体质和健康状态,只要锻炼得法,大多会相当程度的汰换与排毒反应,因为好的师父,可以让我们不走冤枉路。这也 就是为何梅门在慎重考量之下,于传承数十年之后,首次以最详尽的心法与功法的介绍,慎选这简单易学,人人可练的平甩功,来作为方便各界学习之法门。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多多珍惜,好好锻炼,使之成为终身学习的良方。
问:饭后多久才可以开始练功?
答:空肚子练的效果当然是最好。尤其初学者尽量不要肚子饱饱就练,但是平甩功是一个平和的功法,练了一段时日有相当火候之后,就是吃饱了也可以练习,反而会帮助消化。平日练功掌握一个原则-----有时间就练,随时随地都可练。
问:孕妇、老人可不可以练?
平甩功与一般公园所见的甩手功,有很大的不同。梅门平甩功不要求用力甩动,也没有脚内扣、脚拔地竺这些规定,而是讲究完全放松,以自然的方式练出自己的体证,因此任何年龄层、无分男女老幼,都可以练习。但是身体有特殊善的人需要个别辅导,必需事先照会,好让师父做出更贴切的指导。
问:练功之后,饮食习惯如何搭配更有效?
答:练功之后,饮食以清淡为宜,尽量少吃肉,若能素食最佳,因为多食荤腥 ,反而必须花更多锻炼时间去排浊气。
问:平甩功与一般运动有什么不同?
答:一般的运动,像跑步,健身等,为的就是要流汗,要消耗,所以运动基本上都是消耗性的,而且只运动到外在的筋骨与肌肉,不易深入到五脏六腑。此外,运动时多半需要使力,全身肌肉紧绷而非放松,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平甩功练习时全身放松,因十指连心之理,很快就能气达末梢;又因微蹲两下,可使气沉至脚底,再加上惯性的摆动,使气血能够回流到五脏六腑,不但刺激到头部,还能按摩脏腑,达到全身气血畅通的作用。平甩功让我们在平衡、规律的摆动之下,达到身心合一的境地,这是一般运动所达不到的效果。
问:平甩的时候发现左右不平衡要怎么办?
答:左右如果有不平衡的问题,是“筋”与“骨”的问题,要用“心”来协助有障碍的一边,以强的去迁就比较弱的那边,一般来讲,每个人的左边跟右边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就是右脚比较笨,左手比较灵活,大家差不多都有一点“半身不遂”,如果我们没有锻炼,在功法上规律的去制造一个永恒的良性循环,它就会一直累积挂碍,到最后就变成一个真正的半身不遂了。
问:平甩时为什么有时感到一边热一边凉?
答:这个现象与个人体质有关,有时也跟时辰有关,气运行到哪边的经络,那一边就会特别有感觉,所以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凉,一边热,或者局部凉,局部热,或者腰部以下凉,以上热,各种情况都会有,因人而异。这时维持平常心,继续甩下去,不必特别在意,慢慢甩通了,就能两边平衡一贯。
问:练平甩会不会走火入魔?
答:平稳的甩动,只要形成惯性,就可带动气血的循环,而且因为秉持规律的节奏,使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动静兼顾之下,人自然集中,集中到最后,即进入最高妙的安定状态,因此不会走火入魔,是可以锻炼一辈子的功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