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起烦恼是业识种子遇缘而发 提要: ■ 修行人起烦恼是业识种子遇缘而发 修行人起烦恼是业识种子遇缘而发 上午讲到修行人往往修一点行,结果烦恼更加厉害,所以要明白佛法的道理,明白因果的道理,不明白就会怀疑就会退心。这是由于业识的种子遇到了环境就要发出来,好比病人到了春天就会犯老毛病,这是因为病没有完全好。刚刚修行的时候,由于欢喜心,烦恼容易下去。可是经过一段时间,欢喜心慢慢减退,过去世烦恼的种子遇到缘,它就发芽了,所以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并不是你对修行没有缘份,修行对你没作用。能海上师举过一个曾闭关修苦行,六十余岁方还俗的出家人的例子,就是由于从前修行唯在功德苦行上着力,未从断烦恼下手,所以修行必须要断烦恼,这一点要反复跟大家讲。 过午不食是中道,亦非苦行 佛教讲要修功德、要培福、要修苦行。佛当年在雪山洞里六年苦行,每天吃一麻一麦,这样的苦行我们是受不了的。今天我们遵照佛的规定比丘过午不食,这比起享受来也算苦些,但对真正的苦行来说并不苦,应该说是中道,也不享受也不太苦。 苦不苦应以健康为标准,不能以贪心为标准 今天我们的生活苦不苦也该有个标准。假如你身体越来越虚弱,甚至生病了,那生活就得要改善一下。你身体很好,还在胖起来,却说太苦了,太苦了你怎么会胖起来?所以人不能以自己的贪心,自己要求的水平来说苦与不苦。我的观点是根据身体来衡量。 不想证阿罗汉果,大都不吃“罗汉菜”了 佛教是讲苦行的,但是为了使身体好,有必要改善的还是要改善,但不能享受。我年轻时候丛林里都吃罗汉菜,但是现在很少有地方吃罗汉菜了。现在人可能是不大喜欢证阿罗汉果,所以不吃罗汉菜,而吃圆桌面,圆什么?圆满享受。佛说“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那不是地狱的根吗?我是照佛的话来讲。可能有很多人听了会生气,因为他们圆桌面上经常有素鸡、素鸭、还有素鱼、素排骨,这就离不开一个贪心。 修福为培福,修功德为断烦恼,并非为了扬名贪恭敬 修行人应该要培福,不培福没有福气,应该要勤修一切善根,要修功德,戒定慧的功德,断智悲的功德都要修起来。 修苦行、做功德都是为了断烦恼。例如修布施功德是为了断自己的贪欲烦恼。如果做功德是为了扬名,为了让别人恭敬,那就错了。有人做了一些供养,也不知要讲多少年。以前上海有个居士,多次向我谈起:“某年,我供养天台山两百块银元。”说了又说。所以说世间上人不为利就为名,修行不从断烦恼下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把脏说成修苦行,剃头却拖了点头发说是修头陀,胡闹不胡闹 还有修苦行的,也不懂怎么修苦行,有的不洗澡,不剪指甲,不剃发。从前有个出家人到能海上师那里去听法,能海上师问他:“你出家了头上为什么还拖了一点头发?”他回答说:“我修头陀,所以头上要拖一点头发。”(众笑)你看胡闹不胡闹? 不是“唯有我对”,是唯有佛对 佛教传到中国来,种种误解不能不提,你不提,大家都跟着学,一代传一代,何年何月才能改过来?由于我常指出佛门里的人有些地方搞错,难免有些人生我气:“难道唯有你说得对?”不是唯有我对,是唯有佛对,我说的对也是照佛说的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