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一)

 胭脂魂 2014-10-08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花鸟画无疑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寓意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察世界、表达感情的思维方式,即“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哲学思想理念。而在众多的花鸟绘画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又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题材。

  梅入画,有史载始于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称“墨梅始祖”,宋哲宗时,僧住衡山华光寺,酷爱梅,月夜未寝,见疏影横于其纸窗,萧然可爱,遂以笔戏摹其影。凌晨视之,殊有月夜之思,因此学画而得其无诤三昧,名播于世。山谷道人叹之曰:“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只欠香耳。”士大夫有请数年而未得之者,有不求而自自者。重浓淡而不著色,有《华光梅谱》留世,后补之、元章皆源此。补之承仲仁之衣钵,以水墨涂于绢,托梅之白葩,或以墨圈梅。冬心说:“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

  梅花诗意图      北宋  岩叟(待考)   长卷   绢本水墨    纵19.2厘米横112.8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雪中梅竹图        北宋  徐禹功   卷  绢本水墨   纵30厘米横12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中野梅横空而出,修竹两竿,节叶纷披,虬枝疏梅半压积雪,铁干嶙峋,俱以水墨烘晕出凌雪傲霜之姿,用笔生动老劲。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雪梅寒雀图          北宋  戴琓   绢本墨笔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赏梅图             宋  马逵    设色绢本   12.6*16cm

  利用南宋朝廷特制的双拼细绢,绘一泓湖水,远景为用淡墨绘梅树数株,枝条摇曳,梅花绽开,湖水中倒影婆娑。近景运用界尺加衬染的技法绘阁亭一角,类似重檐悬亭,亭前绘一梅枝奇出,枝条瘦劲而俯仰多姿,亭上绘一长者俯栏观梅,甚是怡然自得。正如明代侍读学士王达为该画配诗所云:“西湖水涵冰色炯,众鸟不喧人更静;孤山堂下雪初销,一泓冷浸梅花影。刚风入座声珊珊,逋仙半醉倚阑干;吹上东南一轮月,万里银河鹤背寒。”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腊梅山禽图    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82.8厘米横5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竹寒禽图       宋  林椿   团扇  绢本  设色   纵24.8厘米横2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竹梅为双钩填彩,而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雪梅图              宋  杨无咎    绢本  墨笔  纵27.1厘米横14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扬无咎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绢上烘染作为底色,托出点点洁白的花朵;一为圈花法,即用墨线勾出花瓣。此图所绘雪梅,兼用烘托法和圈花法。淡墨染底成天色,浓墨绘枝条,烘托出残雪和竹叶;梅花勾圈成形,又依仗底色衬出其浩白。形象洗练,用笔劲逸,富文人画韵致。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四梅图            宋  杨无咎    纸本  墨笔  纵37.2厘米横358.8厘米

  《四梅图》写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状态。后自书“柳梢青”词四首,分咏四梅。又自题道;“范端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仍各赋词一首,画可信笔,词难命意,欲之不从,勉徇其请。予作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声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文中提到的“端伯”,名直筠,为范仲淹的曾孙。自题作与“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扬氏时年六十九岁。后福有元人柯九思至元十一月和诗,清人笪重光等人题记。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墨梅图页      宋  杨无咎    绢本墨笔尺寸:画芯23×24厘米,外围41×33.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鹊图轴      南宋  沈子蕃   缂丝   纵104cm宽36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所用丝线之经密度20根/cm,纬密度44-46根/cm,精工细密。

  此缂丝图很好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是沈子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图下方缂有“子蕃制”、“沈氏”方印,玉池有“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果亲王府图书记”、乾隆帝御笔“乐意生香”,并钤有“乾隆宸翰”、“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定鉴”、“宝笈重编”、“石渠宝笈”、“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等印记,可见这幅作品在清皇室藏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石溪凫图      宋  马远   绢本设色   纵27厘米横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绘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凫飞集浮泳。剪裁、构图新巧。有款“马远”二小字。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山石用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水波绘制出动意,表现迂回、盘旋以及由微风吹起的微波,画得十分动人。此图属于所谓“江湖小景”的小景画范围。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红梅孔雀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见《虚斋名画录》)。签题马麟作。细审画上题名,与马麟的风格十分迥异,其作风亦不相似。马下一字模糊不清,不宜误认为麟作。所以只好以无名氏收录于此。或许是马氏一家之作,但作品的年代似乎比马麟早。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竹双雀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渠宝笈三编》)。无作者姓氏。此种风格的花鸟画,虽无姓名,但一望可知其为南宋中晚期(约1195一1279)的画院中人所作,体状物态均甚精工而有生意。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墨梅图    元代  王冕     纸本墨笔    纵31.9厘米横50.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生农家,幼时好学。年轻时热衷功名,屡应举不中,便绝意仕途,浪迹天涯。王冕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画倒垂老梅一枝,繁枝参差,密蕊交叠,以圈花法勾勒花瓣,淡墨烘染。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南枝春早图     元代  王冕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51.4厘米横52.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图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墨梅图      元代   王冕  卷  纸本墨笔   纵30.8厘米横9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王冕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花图      元代  王冕     纸本水墨   纵31.9厘米横50.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工诗善画,亦能治印,尤以墨梅知名。画梅师法宋仲仁和尚和扬无咎,并有所创新,对后世影响甚大。所作梅花,有疏有密,或疏密得当,以繁密见胜。枝干交错、蕊萼分枝,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往往密中有疏,多而不繁。此幅《梅花图》与王冕以往的画梅图都有所不同,不是以繁密取胜,而是以疏秀简洁见长。画家仅选取梅花半枝,梅影清风便扑面而来。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墨梅图        元  吴镇   纸本水墨   纵29.6厘米横33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吴镇性爱梅花,在家四周遍栽梅花,其所亦命名曰“梅花庵”。此图画法简单中透着灵气和飘逸,虽只画梅一枝,竹叶几片,却丝毫不影响整个画面的整体感和生机昂然。笔意简洁率稚,梅花一笔画出,顿挫转折,花开数朵,新条一挥到顶,与老枝成鲜明的对比。虽为游戏笔墨,却能见出画家的深厚功底和苍劲坚挺的笔力。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竹图      元  吴瓘    纸本水墨    纵29.6厘米横79.8厘米    辽宁省博物院藏

  吴瓘为嘉兴人,富收藏,精鉴赏,墨梅学扬无咎,亦能画窠石与寒雀,写意居多。此画寥寥数笔,写出梅花两枝,竹叶数片,署“竹庄人”款,也是游戏之作,笔力较吴镇却稍为逊色。画家既画之,又咏之,行书题七言诗一首,极为精彩地将诗书画结合起来。此画简单得只画了几近空梢的梅枝,矗立在晓风中,只待消息传来便破蕾而出。此画虽无名款,但笔法劲健雄丽,与满幅的题诗共同营造了诗书画完美结合的意境。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大梅盈枝图         明代  王彀祥    29.85*323.22cm      美国明尼阿波利美术馆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茶雉雀图    明 吕纪  绢本设色  纵183.1厘米横97.8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着色雪景,寒意茫茫。坡石上,有白梅老干攲曲,双雉栖息干上,一正一反,侧首相互呼应,形态生动。树根处,隐隐露出兰叶丛草,梅枝虬曲凌空,花朵疏密散聚,气势飞动,更添无限寒意。数雀聚集栖于上部梅枝之上,山茶红映其间,正如《无声诗史》所评“设色鲜丽,生气奕弈”。远处岗阜覆雪,涧水曲流,冷壑荒寂。此画属于工笔重彩一体,色彩浓重妍丽,覆雪山石皴染结合,明暗对比强烈,造成雪景冷寒之意境。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墨梅图轴      明  王谦   绢本   墨笔  纵173.3厘米横59.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老梅一折,虬干挺拔,枝干挺枝,枝干交错,颇有气势。枝头繁花怒放,一片生机。用笔雄健,墨色浑厚,粗细相间,疏密有致。有曹莹、缪朴、王麟三人题诗,左侧自识“钱塘王牧之为文敏指挥使写”,钤“牧之”印,另一印模糊难辩。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雪梅鸳鸯图       明  王醴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64厘米横4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雪梅鸳鸯图:图绘雪景寒江,两只鸳鸯站岸边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条繁茂,花开带雪,分外妖娆。雪竹挺立,小雀瑟栖于上。鸳鸯造型优美,色墨交融;梅树用笔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个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春消息图       元代  邹复雷   长卷   纸本水墨    纵34厘米横212.5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绘老梅新枝,蓓蕾竞绽,喧闹热烈的气氛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动人心魄。画家以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梅花画法奇特,既非用笔点染,亦非用线钩勒,而用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作者以特写镜头截取画面,擅用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比手法布局,笔势遒劲奔放,墨色浓淡参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

明 <wbr><wbr>陈录 <wbr><wbr>烟笼玉树图

  《烟笼玉树图》    明代  陈录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37.5厘米横65.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构图别致,布局豪纵奇崛,气象峥嵘而清劲可爱。枝干纵横,以墨笔皴写,湿笔中又呈飞白,枯健如蟠龙虬曲,再横点重墨,更显苍老道劲。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笔直上伸,上下呼应。繁花散于嫩枝之间,只用简洁的双钩,千斛万蕊,冷艳寒香便扑面而来。妙在一缕烟雾横遮梅梢,更添隽拨清逸之致。

   

明 <wbr><wbr>陈录 <wbr><wbr>万玉图

  《万玉图》    明代  陈录  立轴绢本  墨笔  纵111.9厘米横57.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干弧形弯曲,构成梅枝总的动势。小枝则有穿插、变化,形成枝蕊参差交错、俯仰顾盼,梅花烂漫怒放的景象,图中以没骨写干,双钩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条万玉、花团锦簇的视觉的效果。

   

明 <wbr><wbr>陈录 <wbr><wbr>梅花图

  《梅花图》    明代  陈录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16.5厘米横61.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墨梅图    明  刘世儒   绢本墨笔   纵180.5厘米横10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世儒,生卒不详,主要活动于明代正德、嘉靖(1506—1566)间。字继相,号雪湖,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画梅,宗法王冕,学之不倦,终成名手。柔密疏简,俱臻其妙。尤工雪梅,冰肌玉骨,清劲俊拔,令人绝倒。图中描绘一株梅树,老干劲峭,断缺处以意笔为之犹如龙爪腾空。一带薄雾淡如轻纱,横亘于画幅中部,烟笼玉树,暗香浮动。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花图》     明代  唐寅  立轴  纸本墨笔  纵59.9厘米横3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以水墨画折枝梅花,枝干用笔枯用墨焦重,花瓣用水墨点成,浓淡分重墨点花蕊,颇有质感。形象秀美生动,给人以洒脱清逸之感。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冰姿倩影图》     明代  文徵明   立轴  纸本墨笔  纵76.9厘米横24.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写一株老梅盘折虬曲,苍劲清凛,枝头疏梅点点,似有暗香扑鼻之感。古来画梅者众多,各有特色。文徵明的这幅墨梅古朴质拙,却韵高神清。枝干以墨笔直写,浓墨点染。梅花圈笔成瓣,墨点花心。以朗朗清气、疏影暗香,衬出梅的铮铮傲骨。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花野雉图    明  周之冕  纸本设色  纵134.5厘米横33.6厘米

  彩绘老干红梅,野雉栖于其上,竹石映带左右。作者周之冕江苏苏州人,善画花鸟,能的其神态;设色清雅,在陈淳、陆治之间,钩花点叶,间出新意。惟酒成癖,诚是一病。此图写生意味颇浓,构图匀称;工笔精细逼真,而无板滞痕迹,正是难能可贵之处。上有作者“丙申夏日汝南周之冕写”名款,下钤“周之冕印”、“服卿”印章二方。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花图     明  陆复  绢本墨笔   纵205.3厘米横10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老梅一枝,笔势遒劲而老辣,古拙而生动。从画中画家自题“大雪围林僵叶木,老梅潇洒正开华”中可以看出,此画是表现雪中傲梅不畏霜雪、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画上有“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梅竹图》     明代  孙克弘  扇面  泥金纸本  设色  纵15.7厘米横48.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较工整细致的笔法画一枝梅花与一丛翠竹,从一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构图疏秀有致,梅枝盘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识,使整个画面得到统一。

淡雅幽香--历代名家墨兰图欣赏

  《梅花图》         明  徐渭   纸本墨笔    纵37厘米 横149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徐渭多才多艺,曾经出入东南七省督帅胡宗宪的幕府,得到明世宗和一些名臣的赏识,他曾亲自投身抗倭斗争,很想为国效劳、有一番作为。正因为徐渭对腐败的封建统治和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不满,他才力张革新。表现在文艺创作上就是提倡创新,反对摹古,提倡独抒性灵的创作个性,反对不讲真话的伪道统。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为什么徐渭将写意花鸟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并创立了大写意花鸟画一派。

  《暗香疏影图》     明末清初  金俊明  册页纸本  墨笔  纵23.4厘米横3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册共十二开,题名为“暗香疏影”。梅姿各异,有出墙倒垂,有疏影横斜,有老椿弯立,有嫩枝挺拔,有与墨竹相依,有以松针为伴,有双钩皴擦,有一笔为之,极刻画之能事。花朵皆用白描,线条劲利熟练,再以浓墨数点作花蒂。此选二开,一为两枝梅枝斜伸,各取上下二势,花开错落,各有呼应。用笔粗细随类,墨色浓淡相宜,相互辉映,清新静逸。另一开梅花,从右下角曲伸两枝,一高一低,交叉左右,相互呼应,得简逸冷隽之韵。

  《梅花图》       清代  高简、张照   册页纸本  墨笔  纵26.3厘米横32.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梅花图册共十页,尺寸略有不同,为张照与高简的墨梅合册,高简作六幅,张照写四幅。这里二人各选一作。上图可以看出张照之墨梅笔锋豪纵,圈花点萼,用笔劲辣,尽显梅花临霜傲寒之姿。而下图中高简的用笔婉转圆润,以细笔钩勒花瓣,纤秀妩媚,更有疏影暗香之感。

清 <wbr><wbr>沈铨 <wbr><wbr>梅花绶带图

       《梅花绶带图》      清代  沈铨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31厘米横5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写寒梅怒放,一绶带鸟栖于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呜叫。梅枝曲折,由墨笔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铅白点染,晶莹剔透。绶带鸟及小雀刻画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有北宋黄筌之意韵。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竹图卷          清代  石涛   纸本墨笔   34.2*194.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作者款题而知,此图使用的是宋代罗文纸,作者先在纸上题诗,而后再补绘梅竹与诗文相映衬。诗文与画作的有机结合不仅增添了文人画的书卷气息,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于画艺之外的诗文功底和精湛的书法造诣。图中所绘梅竹或细笔勾勒,或阔笔勾斫,线条于方圆结合中秀拙相生。其多样的笔法与酣畅淋漓的施墨在半生半熟的纸质上达到了湿润而不漫漶的笔墨效果,堪称石涛晚年的写意画佳作。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灵台探梅图   清  石涛  纸本墨笔  纵97.5厘米横50.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原济善画山水,兼工兰竹。画上自题:或言竹叶有定法,否则不类于是个“上”,枝上加以刻画而生意尽矣。……夫画竹不作节,尚有何法可拘……。点明了石涛画竹的与众不同和自有“法”可依而不必拘于陈法。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花图    清  弘仁  纸本墨笔   纵22厘米横13.8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弘仁(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名舫,字鸥盟。新安(今安徽歙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清兵进逼徽州时,曾参加反清复明斗争,后于武夷山落发为僧,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又号梅花古衲。数年后重返故里,一心研习画学。此画仅绘梅花一枝,梅花几朵,老枝虬曲,却丝毫不影响其表现力。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梅花图       清  朱耷   纸本墨笔

  画上签署的落款为“八大山人”,看起来却像“笑之”。表明了画家作为明代皇室后裔对清政府的一种不从和嘲讽心态。仅绘一枝梅,仅有四朵梅花在梅枝上很孤立地绽放,揭示了画家的孤独心理和落寞的心态。

历代名家墨梅图欣赏

  山雀爱梅图     清  华喦   纸本设色

  华喦(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福建临汀人,后寓杭州,善书,工画人物、山水、花鸟,为清代杰出的花鸟画大家。此画绘一株梅树上下两只小雀嬉戏场景,既优美雅致,又别致可爱,是极难得的意、趣双全作品。画面梅树自右而起,向左上方延伸,树干崎岖,枝桠刚劲,树上所生之淡淡花朵却极尽柔媚妍丽之态,树上栖一只小雀,神情稚嫩可爱,敷蓝黑色,树下亦有一只,昂首观望,专注而若有所思,一上一下两只小生命更添了画的情调意趣,显得生机盎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