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枝春早图》绢本水墨,纵151.4厘米,横52.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爱梅,也善画梅,他画梅干,用笔遒劲,顿挫得宜。绘花瓣,或用浓淡水墨点燃的点花法,或用双线勾勒的圈花法,或点、圈合用,变化多端,均能生动地表现出梅花的特有形态,并通过对梅花的刻画,寄寓或抒发自身的情怀、理想和抱负。 《南枝早春图》画一折枝梅,枝干劲建,用浓墨填涂,显得气势雄劲。枝上梅花报春,迎春怒放,生机盎然而清新纯净。是一幅设色清丽、笔墨严禁的花鸟精品。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上而下,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画中画蘩叶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墨梅图 元代 王冕 卷 纸本墨笔 纵30.8厘米横9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王冕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

梅花图 元代 王冕 纸本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工诗善画,亦能治印,尤以墨梅知名。画梅师法宋仲仁和尚和扬无咎,并有所创新,对后世影响甚大。所作梅花,有疏有密,或疏密得当,以繁密见胜。枝干交错、蕊萼分枝,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往往密中有疏,多而不繁。此幅《梅花图》与王冕以往的画梅图都有所不同,不是以繁密取胜,而是以疏秀简洁见长。画家仅选取梅花半枝,梅影清风便扑面而来。

墨梅图 元 吴镇 纸本水墨 纵29.6厘米横33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吴镇性爱梅花,在家四周遍栽梅花,其所亦命名曰“梅花庵”。此图画法简单中透着灵气和飘逸,虽只画梅一枝,竹叶几片,却丝毫不影响整个画面的整体感和生机昂然。笔意简洁率稚,梅花一笔画出,顿挫转折,花开数朵,新条一挥到顶,与老枝成鲜明的对比。虽为游戏笔墨,却能见出画家的深厚功底和苍劲坚挺的笔力。

梅竹图 元 吴瓘 纸本水墨 纵29.6厘米横79.8厘米 辽宁省博物院藏 吴瓘为嘉兴人,富收藏,精鉴赏,墨梅学扬无咎,亦能画窠石与寒雀,写意居多。此画寥寥数笔,写出梅花两枝,竹叶数片,署“竹庄人”款,也是游戏之作,笔力较吴镇却稍为逊色。画家既画之,又咏之,行书题七言诗一首,极为精彩地将诗书画结合起来。此画简单得只画了几近空梢的梅枝,矗立在晓风中,只待消息传来便破蕾而出。此画虽无名款,但笔法劲健雄丽,与满幅的题诗共同营造了诗书画完美结合的意境。

梅盈枝图 明代 王彀祥 美国明尼阿波利美术馆


局部1

局部2
梅茶雉雀图 明 吕纪 绢本设色 纵183.1厘米横97.8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着色雪景,寒意茫茫。坡石上,有白梅老干攲曲,双雉栖息干上,一正一反,侧首相互呼应,形态生动。树根处,隐隐露出兰叶丛草,梅枝虬曲凌空,花朵疏密散聚,气势飞动,更添无限寒意。数雀聚集栖于上部梅枝之上,山茶红映其间,正如《无声诗史》所评“设色鲜丽,生气奕弈”。远处岗阜覆雪,涧水曲流,冷壑荒寂。此画属于工笔重彩一体,色彩浓重妍丽,覆雪山石皴染结合,明暗对比强烈,造成雪景冷寒之意境。

墨梅图轴 明 王谦 绢本墨笔 纵173.3厘米横59.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老梅一折,虬干挺拔,枝干挺枝,枝干交错,颇有气势。枝头繁花怒放,一片生机。用笔雄健,墨色浑厚,粗细相间,疏密有致。有曹莹、缪朴、王麟三人题诗,左侧自识“钱塘王牧之为文敏指挥使写”,钤“牧之”印,另一印模糊难辩。

雪梅鸳鸯图 明 王醴 立轴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 雪梅鸳鸯图:图绘雪景寒江,两只鸳鸯站岸边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条繁茂,花开带雪,分外妖娆。雪竹挺立,小雀瑟栖于上。鸳鸯造型优美,色墨交融;梅树用笔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个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局部
春消息图 元代 邹复雷 长卷 纸本水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绘老梅新枝,蓓蕾竞绽,喧闹热烈的气氛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动人心魄。画家以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梅花画法奇特,既非用笔点染,亦非用线钩勒,而用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作者以特写镜头截取画面,擅用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比手法布局,笔势遒劲奔放,墨色浓淡参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
《烟笼玉树图》 明代 陈录 立轴 绢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构图别致,布局豪纵奇崛,气象峥嵘而清劲可爱。枝干纵横,以墨笔皴写,湿笔中又呈飞白,枯健如蟠龙虬曲,再横点重墨,更显苍老道劲。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笔直上伸,上下呼应。繁花散于嫩枝之间,只用简洁的双钩,千斛万蕊,冷艳寒香便扑面而来。妙在一缕烟雾横遮梅梢,更添隽拨清逸之致。
《万玉图》 明代 陈录 立轴绢本 墨笔 纵111.9厘米横57.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干弧形弯曲,构成梅枝总的动势。小枝则有穿插、变化,形成枝蕊参差交错、俯仰顾盼,梅花烂漫怒放的景象,图中以没骨写干,双钩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条万玉、花团锦簇的视觉的效果。
《梅花图》 明代 陈录 立轴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