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师资匮乏

 朱刚伟 2014-10-09

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师资匮乏


  文|马得清

  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分学段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目前,国学课已经走进北京50余所中小学校,上海、天津、长沙等地的不少学校也相继开设了国学课。国学看似热热闹闹地走进了中小学,但日前一则消息却引发了人们对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反思——台湾版国学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被内陆一些中小学引进后,历经一年推广,如今响应者日渐寥寥。原本口碑不错的教材为何遭遇如此境遇  是教材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国学虚“热”  

  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要真正落实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任务,客观地说,我们的中小学则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譬如,从认识和教育方法角度说,教师对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理解还很不一致,对如何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很清楚。再譬如,从教材、师资以及课程开发角度说,目前的状况是既缺优秀的教材也缺有能力落实教材和开发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课程的合格的教师。

  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教材缺乏问题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学者来开发解决。按理说,这对于专家学者而言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只要给他们时间和资金,相信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但是,光有教材还不行,因为要真正落实以教材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课程还需要具体的教师从如何使用教材和如何开发课程的角度去精心设计和实施。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传统文化学养,他们很可能因缺乏对传统文化课程的阐释能力只会照本宣科。这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大忌。

  因此,我个人认为,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非常缺乏有学养有能力有办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教师。我们知道,一切教育活动必须由具体的教师通过使用具体的教材、通过适当的课程开发、综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等载体去完成。虽然我国有一支从事传统文化学术性研究的队伍,也有不少造诣高的有名的传统文化学者,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就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中,那种具有综合传统文化学养、有能力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课程开发实施的教师却非常少见。这无疑说明,我们要在中小学层面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时代任务,实际上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师资匮乏的困难。如果这一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说实话,要在中小学层面顺利进行有目的的有保障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那是很不现实的。

  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要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可以组织实施的教育教学课程,必须得有一定规模的师资来开发实施。问题在于,不论我们进行哪方面的传统文化课程开发,首要的困难都是师资匮乏的困难。

  我们不妨从书法教育缺乏师资的现象谈起。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这是教育共识。

  2011年,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颁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可见,教育部对学校进行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视的,也明确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书法教师任职条件及资源配置等进行规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可用多种方式解决师资问题。然而问题却很难解决。原因很简单,长期以来,我们的很多中小学根本就没有书法教师。

  2012年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其中就有书法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则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问题在于,书法教师匮乏,这样的课标也就只能躺在纸上。

  2013年,教育部下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从春季开学起,中小学校要继续推进书法教育,在不同学段开设硬笔和毛笔书法课,其中,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周练一次毛笔字。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学生每周练一次毛笔字的教育活动很难落实在课堂里,因为有学生没教师,谁来教他们练习呢  

  可见,书法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有了,落实课程的指导意见也有了,指导纲要也有了,但是在具体落实课程标准和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却遇到了书法教师严重匮乏的困难,大多数中小学因为缺书法教师而无法让学生上书法课。有些学校的书法教师,由具备书法教学能力的美术教师或者语文教师兼任;有些学校没有这样的人才储备就想外聘书法教师,却苦于缺编制只好作罢,干脆不开设书法课。于是,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书法教育难进课堂的现象。这种现象实际上很普遍。这种现象也告诉我们,书法教师断代是一个客观的我们必须要进行反思和要花大力气解决的事实性问题。学生和教师是学校赖以存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这个道理大概人人懂得。没有书法教师,书法课程就难以实施。书法课程得不到实施,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书法这一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呢  

  书法教师匮乏只是传统文化教育所需师资匮乏现象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我国中小学若全面进行传统教育,其所要面临的难题不只是书法师资匮乏,而是传统教育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师资匮乏。我们可以严肃地说,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断代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大问题。不解决这个大问题,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就很难做好。

  这是一个现实。而这个实现之所以是现实,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几十年来,我们的师范教育根本就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培养出有能力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我们在课程建设上则倾向于课程的应试化,倾向于课程的习题化,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课程化,以至于最终淡化了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发挥中国化的教育价值。一些传统文化也仅仅被作为课程的点缀,出现在语文、历史、政治等等课程中,而不是把弘扬传统文化当作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基因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播种在学生的灵魂里。

  有一种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在应试教育下,不少学校和教师让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文化营养的汲取,而主要为了填空答题得高分,谁有闲情教育学生从古典诗词里全面感受古典汉语的节奏、音韵、意象、意境、心灵等诗意美呢  谁有功夫引导学生从汉语古典诗词里领悟诗意栖居的哲学美呢  谁有闲情教育学生从文言文经典作品里汲取诸子百家乃至儒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精华呢  一大批语文教师无暇自己阅读并钻研经典,教《论语》选段就只教《论语》选段,教《道德经》选段就只教《道德经》选段,碰到有的文章出现的《周易》里的句子,也只能就句子而解释句子,鲜有哪个语文教师会花功夫研读整本的《论语》整本的《道德经》和整本的《周易》。在不少课堂里,传统文化只剩下皮毛。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师资状况,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吗  

  因此,我们要反思的重点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对综合性素质教育(包括传统文化教育)的挤压和引偏。正是由于我们长期搞应试教育,长期把教育教学当成考试升学的工具,还把升学率当作评价教育教学成果的唯一指标,这才最终导致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忽视,使得我们失去了把传统文化课程化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对中小学学生全面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就无从积累,而这方面的师资积累也就谈不到。没有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如何能够积累高质量的这方面的师资呢  

  也因此,要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任务,当务之急就是要从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基本修养和学养的中小学教师,组织一定数量的传统文化专家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跟着专家学习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学习如何把传统文化课程化,边教学边研究,通不断积累探索对学生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解决传统文化师资队伍的断代难题。(作者系兰州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