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悦心集》第一卷第八篇答冯子华书(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

 金菊傲霜 2014-10-10

 第一卷

第八篇      答冯子华书(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

王绩
   

吾河渚间有先世田十五六顷,结构茅屋并厨厩,总十余间,奴婢数人,足以应役。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耕耘穮蓘黍秫而已!多养凫雁,广牧鸡豚,黄精白术,枸杞薯蓣,朝夕采掇,以供服饵。床头素书数帙,庄老及易而已。每遇天地晴朗,咏谢康乐之诗,渺然尽陂泽山林之思,觉瀛洲方丈森然在目前。或时与舟人渔子方潭并钓,俛仰极乐,戴星而归。歌咏以会意为工,不必与悠悠闲人相倡和也。烟霞山水,性之所适。暮春三月,登于北山,松柏群吟,藤萝翳景,意甚乐之。赏洽兴阑,还归河渚。蓬室瓮牖,弹琴诵书,优哉!游哉!聊以永岁,足下谓何如也?

----------------------------------------------------------------------------------------------------------------------

译文:

祖先在河渚留给我一块面积大约十五六顷的田地,我在那里建造茅屋居住,算上厨房马棚一共10多间吧,有几个奴婢就足够用了。根据季节和土质的不同,培土耕种辛勤劳作,种植了黍(黄米)和秫(高粱),饲养了很多鸡、鸭、鹅和猪,还有黄精、白术、枸杞和山药等药用植物,早晚采摘,供自己食用以滋补身体。放几卷《周易》、《》、《》作为床头读物。天气晴朗之时,乘舟出游,吟诵着谢灵运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之类的诗句,仿佛身临其境:渺然飘逸的奇山秀水,连东海仙山也似近在眼前。有时会和船夫或渔民钓鱼行乐,在抛投和提拉之间快乐到极限,直到月上中天才踏上归途。吟诗作赋以抒发自己的感怀为精巧佳作,无需去附和那些悠闲的人们所倡导的规则。云雾落霞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是我心中所向往的。到了暮春三月的时节,登上北山,聆听风与松柏合奏的涛起浪涌的乐曲,欣赏藤和萝缠绵交织出的遮天蔽日的美景,无限的愉悦充满心扉。赏毕美景,尽兴而归(河渚家中)。于我那茅草为顶,破瓦为窗的陋室中抚琴读书,真是悠然自在呀!就一直这样的生活下去,您认为怎么样?

---------------------------------------------------------------------------------------------------------------------

原文:

乖别甫尔,已十余年,诵采葛之诗,增其慨咏。夫人生一世,忽同过隙,合散消息,周流不居,偶逢其适,便可卒岁。陶生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又云:盛夏五月,跂脚北窗下,有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嗟乎,适意为乐,雅会吾心。吾河渚闲有先人故田十五六顷,河水四绕,东西趋岸各数百步。

 

古人云:河济之滨宜黍。况中州之腴乎?家兄鉴裁通照,知吾纵恣散诞,不闲拜揖,糠比礼义,锱铢功名,亦以俗外相待,不拘以家务。至于乡族庆吊,闺门婚冠,寂然不预者已五六岁矣。亲党之际,皆以山麋野鹿相畜,性嗜琴酒,得尽所怀,幸甚悻甚。近复都卢弃家,独坐河渚,结构茅屋,并厨厩总十余闲,奴婢数人,足以应役。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耕耘穮蓘,黍秫而已。春秋岁时,以酒相续,兼多养凫雁,广牧鸡豚,黄精白术,枸杞薯蓣,朝夕采掇,以供服饵。床头素书数帙,庄老及易而已。过此以往,罕尝或披。忽忆弟兄,则渡河归家,维舟岸侧,兴尽便返。每遇天地晴朗,则于舟中咏大谢乱流趋孤屿之诗,渺然尽陂泽山林之思。觉瀛洲方丈,森然在目前。或时与舟人渔子,分潭并钓,俛仰极乐,戴星而归,歌咏以会意为巧,不必与夫悠悠之闲人相唱和也。孤住河渚,傍无四邻,闻鸡犬,望烟火,便知息身之有地矣。近复有人见赠五加地黄酒方,及种薯蓣枸杞等法,用之有效,力省功倍。不能暇修浑沌,并常行之。

   

裴孔明虽是异名教物,然风月之际,往往有高人体气。兼特受巧性,思若有神,自作素琴一张,云其材是峄阳孤桐也。近携以相过,安轸立柱,龙唇凤翮,实与常琴不同,发音吐韵,非常和朗。吾家三兄,生于隋末,伤世撄乱,有道无位,作汾亭操,盖孔子龟山之流也。吾尝亲受其调,颇为曲尽。近得 裴生琴,更习其操,洋洋乎觉声器相得,今便留之,恨不得使足下为钟期,良用耿耿。吾所居南渚有 仲长先生,结庵独处三十载,非其力不食,傍无侍者,虽患喑 疾,不得交语,风神肃肃无俗气,携酒对饮,尚有典刑。

   

先生又著《独游颂》及《河渚先生传》,开物寄道悬解之作也。时取玩读,便复江湖相忘。吾往见薛收《白 牛溪赋》,韵趣高奇,词义旷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壮哉邈乎,扬班之俦也。高人姚义尝语吾曰:薛生此文,不可多得,登太行,俯沧海,高深极矣。

   

吾近作《河渚独居赋》,为仲长先生所见,以为可与《白牛》连类,今亦写一本以相示,可与清溪诸贤共详之也。乱极则治,王途渐亨,天灾不行,年谷丰熟,贤人充其 朝,农夫满于野。吾徒江海之士,击壤鼓腹,输太平之税耳,帝何力于我哉?又知房李诸贤,肆力廊庙,吾家魏学士亦申基才,公卿勤勤,有志于礼乐,元首明哲, 股肱惟良,何庆如之也。夫思能独放,湖海之士,才堪济世,王者所须。所恨姚义不存,薛生已殁,使云罗天网,有所不该,以为叹恨耳。

   

吾比风痹发动,常劣劣不能佳,然烟霞山水,性之所适,琴歌酒赋,不绝于时,时游人间,出入郊郭,暮春三月,登于北山,松柏群吟,藤萝翳景,意甚乐之。箕踞散发,与鸟兽同群,醒不 乱行,醉不干物,赏洽兴穷,还归河渚,蓬室瓮牖弹琴诵书,优哉游哉,聊以卒岁。首夏渐热,足下何如也?愿动息多宜。黄颊之聚,何时暂忘?偶因南风,略示所 怀,敬愿珍厚,不一一。王君白。

---------------------------------------------------------------------------------------------------------------------

关于作者:

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只有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

王绩曾三次出仕,又三次托病辞官。除了他生活在隋末唐初那样一个特殊时代的原因外,还与他出仕与归隐的心理矛盾有很大关系。王绩受家庭的影响很深,他父亲喜好儒学,三兄王通又是隋末大儒,所以他自小就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但同时王绩的父亲还精通阴阳之术,对王绩也有一定影响,吕才在《东皋子集序》中就说他:阴阳历数之术,无不洞晓。王绩亦在本文中写道:床头素书数帙,《庄》《老》及《》而已。王绩就在这种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矛盾中,有时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渴望出仕,苦于不被赏识;有时又常恐霜露降,不得全其生,有浓重的畏祸心理,欲选择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的生活,却又心有不甘。王绩就这样在仕与隐的心理矛盾中来回地挣扎,他的许多诗歌都有所反映,《古意六首》就是其中的代表。

王绩性情旷达,嗜酒如命,并因嗜酒误事,受人弹劾,被解职。王绩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于酿酒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在所居之东皋,为杜康建造祠庙,并把馈赠过美酒的焦革也供进庙中,尊之为师,撰《祭杜康新庙文》以记之。王绩因对现实不满,终于走上隐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无不乐往。他常和隐士仲长子光在一起饮酒赋诗,养鸟等均有研究。本文中第四段中“先生又著《独游颂》及《河渚先生传》”说的就是隐士仲长子光。他的《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本文中第二段“耕耘穮蓘,黍秫而已。春秋岁时,以酒相续。”也可以看出王绩对酒的钟爱程度。

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但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王绩在他的诗作中,十分可贵的是反映了他的无神论思想。尽管他思想上有消极的因素,但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在《赠学仙者》中写道:仙人何处在,道士未还家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学仙之风,明确表示否定。他还写过一篇名曰《醉乡记》的文章,虚拟了一个醉乡,说那里去中国不知几千里,环境优美,人们没有争斗,真是一个互相友爱的大同世界,这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十分类似,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他与当时的无神论哲学家吕才是莫逆之交。王绩在与吕才的交往中,随着相互友情的加深,他的反对迷信来世与祈求在冥间降福的思想也愈加坚决,直到临死前,他遗命薄葬,并自撰墓志铭。

王绩在唐代诗人中,他的名头并不甚响。远不如他侄孙王勃更广为人知。但作为初唐诗坛上的诗人,王绩在唐诗的形成和发展上是有所贡献的。后世公认王绩乃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的辉煌乐章就是从他那几缕清音开始的。正如二月时料峭寒风中的迎春花一般,虽不是十分娇艳可人,但却预示着万紫千红的到来。

他的诗朴素自然,接近生活,摆脱了六朝的诗风,有些诗歌仍能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生活,如豺狼塞衢路,桑梓戍丘虚(《赠薛牧 ),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 《赠梁公》 )等,反映了隋末唐初天下动荡、政治斗争激烈、生产遭受破坏和统治阶级内部倾轧、勾心斗角的社会现实。王绩的大部分诗是反映他的闲适生活及山水田园风光的,这是和他的隐逸生活密切联系着的。


  王绩在《新唐书》中被收入《隐逸传》,据称王绩只读三本书:《周易》、《老子》、《庄子》,其他书一概不读。王绩的哥哥王通是大儒,在黄河至汾河间,聚徒讲学,名传四方。而王绩却不拘礼法,对儒学那一套嗤之以鼻。不受儒家礼教拘束的王绩,自然是一派悠哉悠哉的心怀――“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俗话说高枕无忧

---------------------------------------------------------------------------------------------------------------------

【唐才子传】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 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叹曰:网罗在天,吾将安之!乃还故乡。至唐武德中,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静谓绩曰:待诏可乐否曰:待诏俸薄,况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待诏)江国公闻之曰:三升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特判日给一斗。时人呼为斗酒学士。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撰《酒经》一卷、《酒谱》一卷。李淳风见之曰:君酒家南、董也。及诗赋等传世。知 论曰:唐兴迨季叶,治日少而乱日多,虽草衣带索,罕得安居。当其时,远钓弋者,不走山而逃海,斯德而隐者矣。自王君以下,幽人间出,皆远腾长往之士,危行言逊,重拨祸机,糠核轩冕,挂冠引退,往往见之。跃身炎冷之途,标 华黄、绮之列。虽或累聘丘园,勉加冠佩,适足以速深藏于薮泽耳。然犹有不能逃白刃、死非命焉。夫迹晦名彰,风高尘绝,岂不以有翰墨之妙,骚雅之奇美哉!文章为不朽之盛事也。耻不为尧、舜民,学者之所同志;致君于三、五,懦夫尚知勇为。今则舍声利而向山栖,鹿冠舄几,使于锦绣之服;柴车茅舍,安于丹雘之厦;藜羹不糁,甘于五鼎之味;素琴浊酒,和于醇饴之奉;樵青山,渔白水,足于佩金鱼而纡紫绶也。时有不同也,事有不侔也。向子平曰:吾故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第未知死何如生。此达人之言也。《易》曰:遯之时义大矣哉!

--------------------------------------------------------------------------------------------------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衣食住行比古人强了太多太多,但我们所能的快乐却似乎少了很多,乏味了很多,甚至是低俗了很多!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陷入了为物质生活而不停工作的怪圈,我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马不停蹄的奔波,奔波的结果却往往只是为公司和自己赚取利润上的最大化!高强度的工作,巨大心理压力,使很多人经常处于焦虑之中,今天患有抑郁症的人逐年增加。

    读了王绩写给友人的书信,你可曾想过适时的放松一下,去爬爬山,游游水,在大山中看花开叶落周而复始的景致,于碧波中体会鱼入大海自由游弋的畅快!又或者,寻个安静舒适的地方或坐或躺,怀抱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册,去悦读铅墨印刷的文字,去感受指与纸的触摸,去呼吸那淡淡的纸香墨香,去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怀...... 这样的生活,悠然自得,欣然忘忧。这样的快乐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想,总能找到时间!

 

《悦心集》 <wbr> <wbr>第一卷 <wbr> <wbr>第八篇 <wbr> <wbr>答冯子华书(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

《悦心集》 <wbr> <wbr>第一卷 <wbr> <wbr>第八篇 <wbr> <wbr>答冯子华书(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

《悦心集》 <wbr> <wbr>第一卷 <wbr> <wbr>第八篇 <wbr> <wbr>答冯子华书(王无功答冯子华处土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