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山臊子面由来

 老玉米棒 2014-10-10

陕西宝鸡岐山臊子面的由来和特点

发布时间:2012-10-15作者:

分享到:3
  
        陕西小吃品种多样,口味丰富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了。小吃中尤以面食最具特色。面食文化在陕西可谓被发挥到了极致,其中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特色面食岐山臊子面算是陕西面食中的精粹了。

        歧山是一个县,位于西安以西、宝鸡以东60多公里,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人杰地灵,土地肥沃,是陕西盛产小麦的大县。岐山人爱吃面条,用自己的小麦做出了享誉西北乃至全国的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吃口柔韧滑爽,自古有九字令:韧柔光,酸辣汪,煎稀香。韧柔光是指面条之质,酸辣汪是指调料之质,煎稀香是指汤水之质。它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此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汪即面条要热的烫嘴、油要多,这些便是臊子面的特色。

        臊子面在陕西地区非常重要。婚丧、喜事,逢年过节、孩子满月、生日做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要以它来款待客人。关中农村地区,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上都是臊子面。吃饭前,先端一碗汤去门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后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献上一碗臊子面以示怀念。

        臊子面的来源历史悠久,传说也有很多。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来源于唐代的“长寿面”。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面条一类的食品,在唐代称作"汤饼"指的就是"长命面"。它是唐朝时款待客人的佳点。相传,苏东坡在陕西为官时,特别喜食这种面条,并写下了对它的赞美诗句:"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

        在陕西民间,臊子面也称“嫂子面”,是因西周文王而得名。相传周文王年幼父母双亡,一直靠嫂嫂抚养成人。有一次出征中途遇到瓢泼大雨,风寒入骨,服过百药不见起色,数日卧床不起,嫂子得知后亲自下橱,为文王擀制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文王吃的大汗淋漓,精神焕发,病也好了很多。后来为了纪念嫂嫂遂取名“嫂子面”。

        关中一些地方由于方言发音问题会将臊子面读哨子面。这就不难解释你在陕西很多饭馆菜单上看到哨子面这个称呼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宝鸡凤翔腊驴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