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多情的,滋养着父老乡亲,寄托着游子的乡愁。 土地是宁静的,慈祥的。一块块田土,一座座山丘,一条条道路,一泓泓溪水……无不彰显土地博大的胸襟;翻开土地来,或黄沙,或褐泥,或砂石,或泥浆,竞相呈现,无不包容喜怒哀乐;土地承载万物,容纳万物,无不昭示温存,慈爱。 土地是朴实的,厚重的。无论是荒地、山坡、沟底,还是翻挖的田土,无论是林中的表皮土、砂谷子、泡砂石,还是细腻密实的青石,都是动物们繁衍生息、摸爬滚打的乐园,植物们吮吸养分的依靠,乡亲们春种秋收的支撑。一年又一年,在风霜雨雪、烈日炙烤的考验与雨露的滋润下,土地的情怀亘古不变:孕育种子,催促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润泽根须、枝干、树叶,潇洒乡亲们的视觉、嗅觉、味觉,犒劳乡亲们的肠胃,惬意乡亲们的心灵,而土地依然!依然默守家园,滋养芬芳,承载万物的衰落。 土地是宽容的,博爱的。乱砍滥伐——任由索取、胡乱开采——拱手相让、肆意污染——默默忍受,一如乡亲们任劳任怨的秉性。然而,土地也是愤怒的,公平的:水土流失、地质滑坡、地震等灾害,是“不能突破底线”的告诫;山洪的咆哮,海啸的肆虐,是对贪婪者的惩罚。 土地是灵性的,柔美的。与乡亲们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风和日丽的野外,乡亲们劳累后,躺在土地上仰望蓝天白云,畅想春的烂漫、夏的激情、秋的丰收、冬的晶莹;或闭目遐思,享用着泥土的芬芳,只任思绪尽情地飘飞;或蹲下,捧起泥土,让泥土从手中滑落,眼里流露出最柔性的眷恋。 土地是坦荡的,蠢蠢欲动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时光荏苒,土地总是吸纳着剔透的露珠与雨水,以便柔润万物;总是观天空的浩瀚,纳日月之精华,厚积薄发,以便悄无声息地派上用场;总是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从未退缩,以便锦上添花,实现夙愿;总是你挨着我,我连着他,团结友爱,以便展示无尽的魅力;总是见证莘莘学子苦读寒窗后的声名远扬,见证树木的挺立、小草的不屈、江河的奔腾、飞鸟的搏击长空,以便锤炼出挺拔、坚韧的铮铮铁骨,展示出昂扬、飒爽的风姿,谱写出卓绝、涅槃的赞歌。于是,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奋进担当的父老乡亲,生生不息,无怨无悔。 春换秋移,土地依旧横亘山野,纵横交错,乡亲依旧耕耘、收获,游子依旧魂牵梦萦。“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乡亲们在多情的土地上种植着粮食和蔬菜、真理和正义,正朝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方向迈进,奋力谱写幸福生活的新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