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最早开凿了莫高窟?

 祝冀馆藏 2014-10-11

 谁最早开凿了莫高窟? - 晓慧 - 晓慧的博客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夕阳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动了,他老人家不知道这是矿物质在太阳照射下的光学反应,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以后人们陆续修建,历经东晋、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努力,先后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此后,佛门弟子、达宫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

       在敦煌境内,有两座著名的山,它们是三危山和鸣沙山。两山衔接处有一片广阔的戈壁滩,两山之间流出的大泉河水,冲出一道深而宽的河床;河床东岸是起伏不平的沙丘,西岸是陡立如削的崖壁。就在这陡削的崖壁上,排列着如蜂窝状的洞窟,即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 
      
那么,这座石窟是什么时候开凿的?是谁最先在这里开凿的?为什么要在这里开凿呢?一串串的疑问,令人思索。 
      
这要追溯到一千六百年前,即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僔的和尚,手持锡头禅杖,西游来到敦煌。一日黄昏时刻,太阳快要沉落在茫茫戈壁之中,乐僔此时身处三危山与鸣沙山之间的大泉河畔,他面对眼前的潺潺流水,似乎正想发一番人生感叹:逝者如斯乎!蓦一抬头,只见对面三危山上一派金光耀眼,霞光万道,闪烁的光芒中,仿佛有千万身佛像向他显现…… 
      
乐僔,顿时被三危山的奇异佛光所感悟。他清楚地看到三危山金光中,显示的不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一身佛像,而是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三劫千佛的千万身佛像;他清醒地感悟到,并非只有释迦才是佛,而是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 
      
乐僔想:太子、国王能成佛,我这个游方和尚也能成佛;不仅我这个和尚能成佛,所有的平民老百姓,不管男女老幼都可能成佛。善哉,善哉!我要成佛!我要帮助一般老百姓也成佛! 
相信众生平等,相信人人皆有佛性,这就是由三危佛光撞击出的乐僔灵光。 
      
乐僔长期云游四方,渴望找到一处适合自己修禅静虑的地方,眼前的自然环境,实神秀之幽岩,灵奇之净域也。西连九陇坂,鸣沙飞井擅其名;东接三危峰,泫露翔云腾其美。左右形胜,前后显敞,川原丽,物色新。真是一处修行宣教的好场所。 
       
顺其自然,适应自然,融于自然,这便是成佛的途径,这便是。乐僔获此灵感,立即在身后的鸣沙山崖壁上,架空凿岩,造窟一龛。这便是莫高窟第一窟的缘起。 
      
此后不久,又有一位叫法良的禅师,来到乐僔的窟旁,又开凿了一个洞窟。自此之后,历代修造不绝,到唐时便已有计窟室一千余龛,其规模真所谓洞上有洞洞下洞,洞中复向洞中搜。大洞之中有小洞,小洞大洞  珠球。……两魏隋唐观之遍,宋元西夏无遗留 
      
关于乐僔、法良所开凿的洞窟是哪两个,目前尚难以确定,一般推测可能是第268275号两个洞窟。其实,乐僔法良所开之窟究竟是否仍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乐僔所感悟的众生平等思想是否为广大民众接受,是否得到光大发扬。这一点倒是令人欣慰,君不见在尚存的492个洞窟中,随处可见历代绘制的大量反映众生皆有佛性的千佛图?君不闻莫高窟又俗称千佛洞?俗称,来自于民间老百姓,正潜意识地反映了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的观念早已深入敦煌民众心中。 
       
同时,为了纪念道行和功绩都莫高于此的乐僔和尚,人们又有意识地将该石窟群定名为莫高窟 
      
莫高,没有什么比追求自由平等更崇高的了!

谁最早开凿了莫高窟? - 晓慧 - 晓慧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