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成退休老人有挫折感

 江山携手 2014-10-11


  
  离岗说话没人听,退休后以前的朋友也不再来往,甚至小辈也嫌弃自己说话罗嗦……专家披露,本市六成退休老人有过挫折感。

  今天是“世界卫生日”,由本报健康周刊参与主办的“上海市健康讲堂”在虹口区举办“健康迎世博——城市化与心理健康”专场。世界卫生组织虹口区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合作中心主任王立义指出,当人退休后进入老年,处于自己不适应的状况、境遇时,会表现出焦虑、压抑、不安、痛苦等心理不适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不适应新环境引发心理问题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上海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315.70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2.5%;到2015年末,本市户籍的老年人口将突破400万,占比接近30%。

  城市老龄化带来许多问题,其中,迈入老年、离岗退休、突然从有规律的上下班变成无所事事,因不适应新环境引发的老年人心理问题尤其突出。

  王立义指出,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临床显示,冠心病和A型行为之间有密切关系;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与情绪状态和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刺激性食物、饮食无规律等,但不良情绪也起了重要作用。

  许多老人还患有“疑病症”。 “健康是想出来的”,王立义说,健康始于正确的观念,这是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规律。

  “六法”创造愉快心境

  当人退休后进入老年,处于自己不适应的环境、状况、境遇的时候,就是心理遭遇不适的时候。此时焦虑、压抑、不安、痛苦等情绪反应就是心理感受不适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王立义说,加强自我调节,有六种方法可以创造愉快心境。

  首先是做情绪的主人,在生活中培养积极情绪;再是遇有矛盾挫折,主动尽快摆脱,不要钻牛角尖,不要任消极情绪折磨并摧残自己;三是加强自我积极暗示,提示自己精

  神振奋、心情愉快、朝气勃勃、有利于健康;四是老夫老妻相亲相爱,全家人敬老爱幼,团结和睦;五是重建新的人际关系,要结识新朋友,心里有话能有处说,切不可深居简出;六是生活富于艺术,读书、看报、养花、养鱼、书写、绘画、旅游、唱歌、收听广播、听音乐等等,可以填满生活时间,陶冶性情,调节神经系统,延缓衰老。

  维持心理上的适度紧张

  专家告诫老年朋友,患有心理问题需要处“病”不惊,防止自我消极暗示。除必须住院治疗的病,可酌情在家治疗和调养。这样老人可以感到欣慰、安全,并享受天伦之乐,有利于疾病康复。

  维持心理上的适度紧张,树立新的生活目标,不断增强求新动机,心情愉快、满怀信心地去生活。生活起居节律化,对自己决不姑息迁就。继续学习和工作,而且要做自己乐意做又有数量质量要求的事,在老年的学习和工作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愉快的、适度紧张的活动可以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尽力坚持自我日常照顾,尤其是儿孙满堂的老人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坚持体育锻炼,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增进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维持心理上的适度紧张。

  王立义建议,老年人不妨学点心理健康知识,为自己老有所学;用点心理健康技术,为家庭老有所乐;做点心理健康工作,为社会老有所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