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滁州文化

 滁州162 2014-10-11
强力推进“文化滁州”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实现滁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文化滁州”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根基地位和特色作用。下面谨就滁州历史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传承,谈几点浅见。
一、 滁州历史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
滁州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辖四县、两市、两区,历史悠久,山明水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建州以来,已有一千五百多年。“金陵锁钥”的地理位置,“吴头楚尾”的历史沿革,华夏南北文化在此交融,注定了滁州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历史文化形态:
遗址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何郢遗址、卜家墩遗址、石梁古城遗址、钟离城遗址、东城遗址等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帝王文化:西楚霸王项羽东城遭遇汉军,虞姬美人青冢独向黄昏;晋元帝司马睿驻跸琅琊山,“东南风月谁家好,唯有琅琊道蔚然”;梁武帝南谯城(全椒梁王城)读书留情,龙山寺空有迎驾桥;宋太祖赵匡胤激战清流关,宋仁宗建皇家纪念建筑端命殿;明太祖朱元璋敢为天下先,古滁州成龙兴之地,凤阳皇陵、明中都城、龙兴寺、柏子龙湫、回龙桥、皇(黄)庆圩留下几多遗存。
名人文化:李幼卿、李德裕、李绅、韦应物、王禹偁、欧阳修、张方平、辛弃疾、王阳明等驻滁施政,或构亭建寺、修园筑池;或吟诗作赋、刻石题额,留下以《醉翁亭记》为代表的璀璨华章。自唐宋以来,滁州文化在这些浓墨重彩的诗文中得到升华。
鲁肃、董槐、朱寿昌、郭子兴、徐达、李善长、沐英、蓝玉、戚继光、胡松、宣鼎、王贞仪、吴敬梓、戴兰芬、吴棠、章益、杭立武、吕彦直等学有成就的仁人志士,用各自的人生经历为家乡热土增光添彩。
山水文化:琅琊山、皇甫山、浮山、韭山洞、女山湖、碧云湖、高邮湖、花园湖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
宗教文化:琅琊寺、龙山寺、禅窟寺、龙兴寺、尊胜禅院、神山寺、护国寺等一批宗教寺庙,憨山大师、皓清和尚、达修主持等宗教人士留下了特殊的影响。
红色文化:瓦屋薛、抗大八分校、半塔烈士陵园、藕塘烈士陵园、王小庙无名烈士墓等历史遗存记录着以路东、路西抗日根据地为代表的革命斗争历史。
民间民俗文化:凤阳花鼓、凤画、洪山戏、走太平民俗等折射出滁州历史文化的民间特色。
二、滁州历史文化对滁州人文精神的影响
(一)滁州历史文化的差异性丰富了滁州人文精神的内涵
滁州自建置后,长期以来只辖来安、全椒二县,目前的市辖县格局始于1949年的滁县地区,所辖来安、定远、凤阳、全椒四县,天长、明光两市,琅琊、南谯两区,境内被淮河和滁河划分为淮河文化、长江文化两大文化板块,在地域文化和方言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差异。由于同一行政区划内的便利和融合,在文化上又出现了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情况。所以我个人理解滁州历史文化是以滁城琅琊文化为主要特征,同时具有淮河文化、滁河文化、扬州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正是这些差异性极大地丰富了滁州人文精神的内涵。
地域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淮河流域的凤阳、定远、明光三县历史上曾属于楚国的管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大,其中凤阳县古为濠州,明代曾为凤阳府,管辖过滁州等48个州县,因而凤阳文化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即使是1949年辖于滁州之后,受到滁州文化的影响也比较小。滁河流域的市本级和来安、全椒两县,属于长江文化圈,曾是吴国的属地,其间又成为拉锯地,先后被吴国、越国、楚国管辖,受南京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天长市偏在一隅,很明显地受到扬州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方言文化的差异:中国历史上多次以淮河为界,如南北朝、南宋等朝代,所以滁州境内曾属于长期被分割的文化氛围。突出表现就是在方言上,如凤阳是中原官话—信蚌片;定远是江淮官话—合肥小片;市本级、明光、来安、全椒均为江淮官话—南京小片;天长是江淮官话—扬州小片。乡音是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化认同,而方言上的差异将直接导致文化上的差异。
艺术风格的差异:北三县艺术形式为热情奔放,如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尤其是花鼓灯的表演,更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南三县的艺术形式相对细腻委婉,〔茉莉花〕之类的民间小调,走太平的民俗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人物性格的差异:北三县历史人物性格粗豪,多出武将,如朱元璋、吴棠、滁阳王等;南四县历史人物性格细腻,多出文人和孝子,如吴敬梓、朱寿昌 、王贞仪、戴兰芬等。
这些文化差异,围绕着滁州的山水文化特色逐一展开,使滁州历史文化的淮河、皖东特质愈加明显,使滁州的地域文化愈发具有特殊性。
(二)滁州大明文化的独特性奠定了滁州人文精神的基础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抗元,足迹遍及滁州各地,作了皇帝以后对皖东地区情有独钟,设立凤阳府管辖江淮之间的诸多州县,对淮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融合起了一定的作用。
1、滁州大明文化在中国文化遗存中的重要性
 作为大明文化发源地的滁州,除了朱元璋家族之外,还涌现出一批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如目前存世的故宫是明成祖朱棣所建;明长城的两大雄关——嘉峪关和山海关,分别是定远人冯胜和凤阳人徐达所建;明祖陵、明皇陵、明孝陵及北京的十三陵均是滁州朱氏家族给世人留下的文化遗存。再如全国各地遗存的古建筑大多是明代遗留或初建。清代是游牧民族主政,学习、沿袭、仿照明代文化,后世虽有发展,仍然没有离开明代的规制。所以,滁州的大明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大明文化在滁州文化中的唯一性
 滁州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文化的边缘化,直到宋代还是“舟楫不通”,从王禹偁的“八绝诗”开始,经欧阳修的文化引领,“醉翁诗里识滁山”,滁州始扬名全国。宋代文化是滁州文化的一个高峰,但欧阳修不是滁州人,仅在滁州主政数年,这个文化品牌为其祖籍地吉安,出生地绵阳,归隐地阜阳,宦游地洛阳、开封、扬州等地与滁州所共有,不是滁州的唯一。我个人理解,在滁州历史文化中淮河文化的影响和涵盖似乎更强大一些。所以,醉翁文化虽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却难以担当引领滁州历史文化的重任,而在淮河文化中最有影响的大明文化才是滁州文化的唯一,“大明文化发源地”才是得到公认、享誉世界的的文化品牌。
3、大明文化在滁州历史文化中的涵盖性
大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足以成为引领全市的核心主流文化,纵观历史,大明文化在滁州文化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涵盖性。
军事上的涵盖:朱元璋起兵凤阳,后随滁阳王郭子兴驻扎滁城,逐步取代郭的地位,成为义军首领。他在滁州建宗阳宫安置红巾军首领——龙凤皇帝小明王达三年之久,继而训练士卒、修筑州城;朱元璋在滁城启用了李善长、范常等一批谋士,收养了何文辉、沐英等一批义子。在朱元璋称吴王、登基称帝的过程中,定远、凤阳、明光等地产生了一大批以徐达、蓝玉、李文忠为代表的开国元勋。
经济上的涵盖:朱元璋关心民生,亲赴滁城龙潭射箭求雨,至今留有“柏子龙湫”历史遗存;在南谯区乌衣镇围堤垦荒,建成皇庆圩;登基后,建中都城,免除凤阳一带百姓的赋税;洪武六年还在滁城的丰山下,设置了管理马政的部级机构——太仆寺,既给予凤阳府的人民养马增加收入的机会,又带来江北一带的军马不用过江即可在滁州交割的便利。
文化上的涵盖:朱元璋继承了淮河文化中“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逐鹿中原,问鼎天下,为家乡后世的人们树立了典范。吴敬梓撰写《儒林外史》,极具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辛辣讽刺,表现的就是一种大胆的反叛精神。自古淮上多豪杰,辛亥革命时期,“共和斗士、护国双杰”——方绍舟、方国华,“凌氏三杰”——凌毅、凌锐、凌昭,“千秋革命第一人”——朱剑霞等革命志士均继承了这种人文精神。小岗村大包干精神更是“敢为人先”精神的的传承和延续。
三、滁州历史文化的传承
(一)滁州市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滁州市文化部门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认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作了大量工作,醉翁亭文化旅游节、欧阳修千年诞辰纪念、中国农民歌会等活动的举办,使滁州的城市知名度得到提高。报刊文史专栏的设立、城市名片的评选、一批精品人文图书的出版使滁州的人文精神得到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得到加强。
滁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牵头组建了“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出版了《人文滁州》、《皖东人物》等杂志图书,对滁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还组织专家配合大滁城建设,对文化墙、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滁州市政协系统上下联动,对滁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利用做了很多的工作,如名人故居查找活动历时一年,各县市区都配合行动,经市文化部门审核认定后,我区的吴棠故居、章益故居于2006年列入滁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选入全国政协文史委编纂的《名人故居博览——安徽卷》。
琅琊区政协对历史文化的工作非常重视,多年来运用提案、社情民意和政协大会发言等各种形式,把文史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对市政府工作的建议,取得一定成效。如 《开发明代十二景,发展滁州旅游事业》的提案,被列为主席重点督办提案,市政府将此建议列入《滁州市旅游总体规划》, 时至今日,十二景中的“龙蟠叠翠”、“菱溪夜雨”已经重建,“丰岭祥云”得到修复,“柏子龙湫”已经拆迁。滁州十二景的文化元素也进入新建路名,十二景的图片进入滁州市规划馆。
为了整合琅琊区的人文资源,为打造百亿琅琊提供历史的借鉴,我们编纂了《琅琊人文》一书,以历史人物为线索,进行精细化研究,其中对大明文化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挖掘了大明文化与市本级的历史渊源,“石马王”、滁阳王庙、回龙桥等一批朱元璋的历史遗存得到展现,走出了大明文化只与凤阳有关的误区。
(二)对滁州历史文化传承的建议
滁州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有核心主流文化的引领,才能获得普遍文化认同,从而达到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文化滁州”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由主要领导负责,下设办公机构和策划咨询机构,把建设“文化滁州”作为重要任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全局中通盘考虑安排。做到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运作;既有战略运筹,又有战役部署;既务实狠抓载体和设施建设,又务虚狠抓人文精神的凝聚和人文氛围的营造。
二要进一步提升滁州的人文研究水平和人文展示能力。建议强力推进历史文化研究的精细化。在普遍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向两极发展,一是走高端路线,以“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为抓手,联合滁州学院,组织专家深入挖掘历史资料,以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论文,参与国内、国际研讨,提升滁州知名度。其研究的新成果可以为滁州旅游和“大滁城”建设增添历史依据和文化内涵。二是走普及路线,整理典籍,编写通俗易懂的乡土教材、市民喜闻乐见的人文史料,通过中小学和老年大学进行课堂宣传。电视台开设“滁州市民大讲堂”,报纸设立文史版,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营造城市的人文氛围,提升市民的人文素质。
 三要进一步加强文化的整合功能,形成典型的、统一的、具有核心价值认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文化的普遍认同感是历史文化能否世代流传的关键,打造能够为滁州人民所广泛认同的核心文化是传承滁州历史文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滁州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大明文化中的“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正是滁州人民所需要的,如果结合文化产业的效应作用,运用凤阳花鼓、洪山戏、滁州民歌等形式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组织编写以滁州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戏剧、影视等,一定可以扩大影响,为传承、弘扬滁州历史文化作出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