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清代瓷器鉴藏

 昵称14979747 2014-10-12

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中国是瓷器的祖国,素以“瓷国”著称于世,景德镇也以“瓷都”闻名遐迩。唐宋以来景德镇瓷器的烧造和由此而产生的大批精美作品成就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历史篇章。长达二百六十七年的清代景德镇瓷器的烧造,则是其中十分引人入胜的章节,大批出类拔萃的清代瓷器是这一历史篇章的精彩点缀品,是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


    近年来,人们对清代瓷器的收藏兴趣日渐增长,被称为“清三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国际市场价格已远远超过被誉为宋代五大民窑中的定窑和钧窑。许多文人雅士、鉴赏家、爱好者,以极高的赏玩情趣,不惜一掷千金,竞相争购收藏。清代官窑瓷,更是人们猎取搜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清代景德镇官窑瓷器之所以能使越来越多的人士为之倾心和陶醉,除了作品本身制作精致、细腻外,更有一般民窑瓷无法比拟的质感。从经济角度看,清代官窑瓷售价昂贵,即使是最普通、最平庸的作品,由于有“官窑”这一贵族化的名称,始终可以维持自己不低的身价。
    当然,在清代景德镇瓷器中,官窑瓷仅仅是其中间的一小部分,传世更多的是民窑瓷器,除了部分是制作精美外,还有无法计数的普通日用瓷。可以认为,清代传世民窑瓷的总和大大超过历代其他传世瓷器的总和。大量清代民窑瓷之所以能在今天受到世人的青睐,是因为古瓷爱好者在悄然增多,收藏队伍在陆续扩大。在清代民窑瓷中,有许多制作粗放质朴却又生机勃勃的价廉物美作品,能够满足广大爱好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那些融官窑、民窑制瓷技巧为一体的品上者,格调清新、生趣盎然,着实吸引不少有艺术修养和赏玩情趣的收藏家和爱好者。
    赏玩清代瓷器,要求赏玩者了解更多清瓷鉴赏知识和它的制作历史,因为清代瓷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参差不一。更重要的是,由于烧造时间距今不长,传世品特别丰富,仿古赝品也十分多,而清瓷的质地与近现代此其质地又较近似,经过后世匠师的刻意模仿,乱真率明显高于大量的仿明代及以前的古瓷,因而鉴定难度特别大。
    所以,本文拟对清代自顺治至宣统的十朝瓷器烧造概况、产品特征及有关鉴赏要点作简要的叙述,以飨读者。

 

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顺治(1644—1661)
    1644年10月16日,爱新觉罗·福临在背景正式登基,确立了清代的统治。从此景德镇烧造的瓷器已不在是明代,而是人们通常所称的清瓷了。
朝代更替,作为景德镇瓷器来说,在过渡期,明瓷和清瓷的朝代分页并不是十分明显。可以说,所有的顺治官窑、民窑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明末清初过渡期的特点。
    明末崇祯朝政局动荡严重影响清初的景德镇制瓷业。有官方记载的清初官窑烧造只有三次。饱受明末战争创伤的顺治民窑业也处于百废待兴之中,因而当时所稍的瓷器质量均较差,以普通日用器居多。
    现今所见的顺治官窑瓷器中,有青花、五彩、茄皮子釉、酱色釉、黄釉紫彩等品种,形制多为撇口盘,少数为碗的造型,其他器形迄今难以发现。由于社会动荡,那些可被看做官窑的刻有暗龙纹的茄皮紫釉、黄釉紫彩、以及青花盘、碗的制作难免粗糙。她们之所以被看做是官窑,是因为器底书有较工整的四字或六字本朝官款,当然,颜色釉器器身的暗龙纹也是一种佐证。
    顺治民窑以青花、五彩、白釉等为主要品种。青花瓷为其中的主流,传世品种有大批色调青蓝明快、制作细腻的器物,包括那一部分筒形瓶、花觚、橄榄形小盖瓶、大罐、单柄壶等所谓“转变期”作品和香炉、净水碗、将军罐等器形的作品。顺治五彩即古玩业称为“大明彩”的一类作品,多红花绿叶,用彩浓重,还加绘较淡的黄彩,有的先绘有青花再加彩绘。

 

顺治瓷器的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

    胎质、釉色、造型、纹饰、彩绘等各方面前代崇祯瓷器相似,如胎体较厚重、釉色白中略泛青,釉较肥厚,形制古朴浑厚,彩绘浓重,纹饰豪放,既保留明瓷特征,又有康熙瓷器上常见的特征。
造型
    官窑瓷器以盘为多,多撇口、圈足,也有少量碗类作品,如青花碗作深腹撇口,圈足稍高。民窑瓷器常见器形有筒形瓶、筒形花觚、碗、净水碗、罐、圆腹三足香炉、直身香炉、观音尊、橄榄瓶、盘口双耳瓶等。有些器物造型与崇祯器相似,但与更早的万历、天启和以后的康熙、雍正器多釉不同,如筒形瓶,万历时颈较长、丰肩下微收;天启器颈肩相连,弧度较大,腹更鼓;崇祯、顺治器呈直筒状,颈肩间弧度小,这种器形又称为“象腿频”或“一统瓶”。花觚形制亦有不同,崇祯、顺治多撇口直筒,康熙器多鼓腹,雍正时又有直筒状。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品种
    多青花器,亦有五彩、青花五彩、白釉、黄釉、黄釉紫彩、茄皮紫釉、酱色釉等。青花瓷色差较大,至少釉四五种色阶,单色釉器形均属传统品种,色调似康熙同类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本朝还有洒蓝釉描金这一品种。
胎釉
    胎体厚重,但略比明晚期瓷胎坚硬细致。釉色多白中泛青,光泽感较强,釉层较肥厚,盘、碗、净水碗等作品常见口沿涂一圈酱色,有的呈米黄色,多不光亮。
圈足
    釉矮圈足、双圈足,也有较高的圈足。官窑瓷多圈足,足稍高,底有官款。从总体看,明末流行的矮圈足至顺治略有升高。明末的内外斜削的尖状足也逐渐向圆足变化,这种足俗称“泥鳅背”;也有一种宽而平的圈足。瓶罐等琢器底部无釉,常见釉一圈密集而规则的旋纹。筒形瓶仍为平底,底中心微内凹,有的有旋纹,有的有明显的条纹。
装饰纹样
    以彩绘为主,也有暗刻花纹,有云龙、人物、山石、花卉、花鸟、走兽等图案画面;并有八仙、高士、罗汉、博古等纹样。所谓“转变期”风格的作品,多绘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所画人物脸型多不正,景物画常见绘人字形垂柳枝叶,草丛多呈V字形(俗称鱼鳞片)。器口常见下垂或向上的尖状蕉叶纹。
款式
    官窑器多在盘、碗底部书青花“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或“顺治年制”四字楷款,有的字体书写讲究,有的较草率,清末有仿款。民窑器也有书四字、六字楷款者,但最常见的是干支纪年款和文人题记,还有堂名款、吉语款和叶形图记等。

 

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康熙(1662—1722)

    康熙朝前后长达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在这六十一年里,景德镇窑业硕果累累,烧造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瓷器,尤其是康熙中期以后官窑的大规模烧造,是景德镇进入了一个制瓷的黄金时代。
康熙官窑成就主要在中期至晚期,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敕令江西巡抚郎廷极监烧景德镇瓷窑,烧造了一大批精美传世作品,世称郎窑。
    康熙民窑业是在艰难中走出阴影而逐渐复兴,早期灾荒连年至康熙十六年,景德镇才进入“大定”之年,开始恢复民营瓷业生产。康熙十九年以后开始烧造官窑,皇家对官瓷的严格要求也促进了民窑业的极大发展。

 


康熙瓷器的主要特征
品种

    釉下彩瓷中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和釉里三彩,还包括一些色地青花如豆青釉青花仿哥青花、黄地青花、蓝釉青花,还有豆青地青花釉里红等。釉上彩以白地五彩为主,还有色地五彩、青花五彩、斗彩,更有康熙晚期创烧的粉彩和珐琅彩。三彩中有白地三彩、黑地三彩、黄地三彩、绿地三彩、虎皮三彩、还有黄地绿彩、绿地黄彩、黄地紫彩等。此外还有绿彩、黑彩、金彩等。颜色釉中包括名贵的缸豆红、郎窑红、胭脂红以及祭红、珊瑚红、祭蓝、洒蓝、天蓝、孔雀绿、瓜皮绿、豆青、粉青、仿定白釉、玉石釉、金釉、银釉等。由于本朝烧造时间长,因而各时期产品有各自特征,如青花,早中晚三期有许多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或“宝石蓝”色为最佳。五彩瓷也有早晚之分,其他许多品种也可予以区分。
造型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本朝瓷器造型之多,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盘、碗、杯、盒、尊、瓶、壶、缸、洗、执壶、盆、炉、笔筒以及其他许多形制十分齐备,往往一器多式,如碗、杯、罐的每一种形制,均至少有一二十种造型。而瓶的造型可能多达六七十种,诸如棒槌瓶、观音尊、油锤瓶、梅瓶、葫芦瓶、纸槌瓶、胆瓶、玉壶春、荸荠瓶、琵琶尊、摇铃尊等等,仅棒槌瓶一种就有多种器式。还有大量瓷塑作品如人物像中的观音、寿星、童子、文昌等,禽兽中的鹦鹉、猫、狮、虎、牛首等。
装饰纹样
    釉上、釉下彩绘是康熙瓷的两大主要装饰工艺,多色调的颜色釉也代表了康熙朝装饰艺术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印花、刻花、镂空等工艺。装饰纹样也十分丰富,本朝纹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传统纹样,一为创新纹样,早期多沿袭前代,使用传统纹样,中晚期逐渐开创新风格,特别是中期御窑开烧后,纹样更为丰富。凡山水、花鸟、人物、花卉、龙凤、珍禽异兽、瑞果、盆景、亭园、诗词等应有尽有。其中山水、人物是本朝有特色的装饰题材,雍正以后显著减少,尤其是那种气势雄浑的“斧劈皱”山水画和“刀马人”古装人物画是具有特别风格的,这两种题材在康熙五彩瓷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圈足
    由于本朝前后达六十一年,前后个阶段作品的圈足多有不同,主要有一下集中:(一)双圈足,有内外足墙,中间为一凹槽,外墙着地,内墙悬空似虚设。这事明末以来的一种圈足,早期流行,中期官窑瓷上偶见。也有的双圈足内外均着地;(二)宽圈足,足部宽而厚,足面呈外高内低趋势,这种大同小异的圈足也有多种;(三)平底,无釉砂底。有的底部有旋纹或不规则条纹,多见于早期厚重的筒炉、瓶罐类器,中晚期大型瓶、罐、盘多细砂底,但已有圈足;(四)圈足,早中晚三期都有,早期有两面斜削尖足,中期以后渐渐向圆形足过度,至中晚期基本上变成“泥鳅背”足;(五)璧形底,平底微凹,施釉,仅一圈露胎。
款识
    官窑款主要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和“康熙年制”四字款两种,字体以楷书为主,也有少量篆书、行书、满文、波斯文、八思巴文等。以双圈六字楷款居多,也有单圈、无圈、双线正方框款。绝大多数作品为青花款,也有凸雕款和釉里红、蓝料、抹红以及黄、黑、红、紫色款等。各种本朝官款绝大多数书于康熙中期以后作品上。早期的仅见青花器上有少量六字款,字体大而粗。民窑款中最多的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仿款,还有永乐、宣德、弘治、正德、嘉靖万历等朝仿款。此外还有各种堂名款、纪年款、题记、人名款、吉语款、图记画押等,本朝是清代瓷器写款种类最丰富的朝代。

 

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雍正(1722—1735)
    雍正一朝仅历十三年,但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官窑瓷器品种却十分丰富,产品烧造质量名列清瓷之冠。导致这个原因之一的是这位皇帝对景德镇瓷器有特殊的癖好,除了不断命令御窑厂烧造他所喜欢的瓷器外,他甚至亲自干预景德镇御窑厂的造瓷大权,实行遥控指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烧造,促成大批精品得以成造。当然,促成雍正官窑瓷制作超越前后两朝而居清瓷首位的最直接原因,是本朝出现了唐英那样的优秀督窑官。与康熙民窑瓷器相比,雍正民窑瓷的传世要少得多,因为康熙朝比雍正朝长四十八年之久,所烧瓷器产量显然比之要多得多,但雍正民窑中有许多制作精良的瓷器,如粉彩,斗彩,青花,颜色釉等,均有突出的作品,品上者与官窑瓷相差无几。
    雍正朝最名贵的官瓷是珐琅彩瓷,传世稀少,大多数藏于国内外几家大博物馆内。粉彩是本朝的主流,制作也为清代粉彩之冠,而斗彩的制作实际上比粉彩更胜一筹,康熙斗彩以五彩与青花拼逗制作,雍正斗彩用粉彩与青花结合,比前朝作品更显精雅细腻。青花瓷不是本朝官窑最拿手的作品,但烧造量很大,以仿宣德青花为蓝本,运用点、染、摊等绘彩方式,把宣德青花的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所少作品乱真率为历朝之冠。而颜色釉中的仿官、仿哥、仿汝、仿钧等釉色开创了清代官窑仿制之先河,首次把宋代五大名窑瓷中的名品搬到本朝予以精心模仿,并结合本朝的制作特色,书以本朝官款。

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雍正朝瓷器的主要特征
品种

    釉下彩中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青花加彩等。釉上彩中有粉彩、斗彩、珐琅彩、墨彩、黄绿彩以及其他杂釉彩等。颜色釉的品种最丰富,除了祭红、珊瑚红、祭蓝、天蓝、洒蓝、豆青、粉青、茶叶末、仿定等品种外还有仿汝、仿官、仿哥、仿均、仿玉釉、仿木纹釉等。以粉彩、青花为两大烧造主流,粉彩则以白地为主,少量作品上出现色地。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青花风格为主,也有康熙风格和仿明晚期风格等。民窑青花也有上述几种风格。
造型
    大量作品形制基本沿袭前朝,同时又有新的形式出现。盘、碗类器物最多,还有大量瓶、罐、壶、缸等大器,但总体看,体积相对前朝略小,康熙朝流行的大型器此时已有减少。较有特色的器形有天球瓶、梅瓶、赏瓶、葫芦瓶、软棒槌瓶、橄榄瓶、如意尊、洗口瓶、胆瓶、荸荠瓶、玉壶春、马蹄尊、连体瓶(多四联六联)、桃式洗、石榴尊、络子尊、鱼篓尊、贯耳瓶、天字罐等等。本朝瓷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康熙朝挺拔硬朗、棱角分明的线条,至此逐渐演变呈圆润秀丽风格,如棒槌瓶所以加以“软”字,主要是器形由“硬”(即线条)变“软”,许多作品已悄悄地走向“软化”。小件器比前朝更显玲珑细巧,形制更为优美。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装饰纹样
    本朝装饰工艺有绘、刻、画、印、镂雕、瓷塑等工艺,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依然是三大主流。彩绘纹样,官窑、民窑瓷上均有不少绘有龙纹的作品,而花卉、果实、花鸟、草虫类纹样则是本朝习见的。也有山水、人物等画面,山水图比康熙朝显著减少,人物图中有不少历史故事题材,但康熙朝常见的“刀马人”画面也已大大减少,所绘人物形象不及康熙朝刚毅强健,显得较柔弱,这与当时所用彩料与画风都有一定关系。由于本朝擅仿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因而从纹饰上可看到大量永宣风格的图案,也有不少图案沿袭了康熙的传统风格。本朝彩绘布局较为疏朗,空间开阔,具有中国画的布局特点,但图案化作品纹样依然满密,缺乏空间感。
胎釉
     胎质洁白细腻,修胎讲究,大小各类器物(尤其是官窑器)胎体薄匀轻盈,大型器胎体比前朝更轻,制作十分规整,釉色多纯白色,与康熙的粉白色略有不同,不少组品白中微闪青色,早期器有康熙粉白釉特征,釉层相对稍肥厚,普遍有橘皮纹特征。但橘皮纹与宣德瓷釉色略有差别,釉面结合程度稍差,釉层也略薄。
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圈足
    本朝瓷器圈足的制作是清瓷中最讲究的,修削十分认真,多为“泥鳅背”圈足。尤其是官窑瓷,手摸之光滑细润,无毛糙现象,这可能是作品制作完成后曾经认真打磨的缘故,因此前后朝作品均不及雍正器光细。瓶、罐、大盘等作品多为砂底,尤其是仿永宣大盘,更酷似珍品,但大多数作品圈足较高,略向内收,与宣德“抓不住”足墙不同。颜色釉器圈足露胎处常见有一圈黑色,此系人为着色。民窑瓷除“泥鳅背”足外,还有一种环形足,呈玉环状,外高内低,多不施釉。
款识
    官窑中最常见的是青花双圈双直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款,另有一种青花三直行六字楷款。中晚期以后还出现一种篆书四字和六字款。此外还有双方框“雍正年制”四字楷款和四字、六字篆书刻款,刻款有的为双直行,有的作十字形款。刻款多见于颜色釉器。另有少量料款,多书于珐琅彩器底,有“雍正年制”和“雍正御制”两种。民窑仿款中最多的是“大名成化年制”款,以斗彩、青花器居多。也有仿明代其他朝代的款识,本朝堂名款比康熙朝明显减少,官窑民窑中只有一部分作品书写。此外还有人名款、吉语款、纪年款和题记。最多见的是一种俗称“豆腐乾款”的方形图记,呈方形,里面的图案多种多样,是雍正民窑的典型记款。

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乾隆(1736—1795)
    乾隆朝是中国瓷器烧造的集大成时期,也是清代景德镇制瓷达到极盛的时代。这一朝的官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的精美著称于世。
    乾隆早期官窑瓷的烧造与雍正朝官窑瓷的烧造水平几乎不相上下,如果不书款,很难区分前后。乾隆帝十分喜爱瓷器,他还把内府所藏宋、明名瓷精品作出了许多《御制诗》,并把诗文刻于器上,用以闲来赏玩。乾隆帝还把景德镇御窑厂烧造艺术瓷的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需要什么品种及时差内官传旨按样烧造,烧造得不好还要受罚。乾隆二十一年唐英病逝,朝廷曾派出多为督窑官监烧景德镇御窑厂,但大都缺乏经验和艺术修养,因而质量日益下降。乾隆五十一年,派遣督陶官监烧瓷器的做法终于停止,从此官瓷的烧造逐渐开始滑坡。
    乾隆民窑此的烧造与官窑瓷的烧造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尽管在质量上不能同严格监烧的官窑瓷相提并论,但有特色的作品也时时涌现,不少作品不加细辨难分是官窑还是民窑器。从品种看,除了珐琅彩是宫廷加工绘烧外,其余品种也多有仿制,当时有所谓的“官古器”和“假官古器”等品种,实即民窑所烧的上等瓷器,这类作品不断在当地烧制。从整体看,它们的水平在官、民窑之间,是乾隆民窑的代表性作品,是哪些粗制滥造的日用瓷无法比拟的。
    乾隆朝景德镇瓷器最大的特点是集古代文玩之大成,凡古瓷中有的品种,本朝均有仿烧,诸如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杂釉彩无不具备。更为难得的是,许多品种源于各种不同的工艺品,所仿工艺品不仅品种及其丰富,而且质量高超而逼真。

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乾隆朝瓷器的主要特征
品种

    历代名窑(包括元代以来景德镇)烧造过的品种,此时大部分有仿造,而创新品种也有较多出现。主要有:青花、黄地青花、豆地青花、蓝地青花、青花加彩、青花釉里红、豆青地青花釉里红、白地粉彩、色地粉彩(如红地、黄地、蓝地、茶叶末地等)、五彩、珐琅彩、斗彩、洋彩、绿彩、红彩、黄地绿彩、绿地黄彩、绿地紫彩、墨彩、古铜彩、金银彩,还有祭红、胭脂红、珊瑚红、天蓝、豆青、粉青、仿龙泉、仿官、仿哥、仿汝、仿定、仿钧、茶叶末、孔雀绿、黄釉、酱油、瓜皮绿、松绿以及仿石、仿木纹、仿漆釉等。本朝官窑瓷器中有些品种有时代早晚的区别,如青花,早期器似雍正,以仿宣德点染晕散的作品为多,中晚期多烧造出色泽稳定、基调明快的风格。粉彩瓷中,色地粉彩器的制作多于白地粉彩器,中晚期可能制作更多。
造型
    本朝瓷器造型之丰富为历代历朝所不及,宋代以来景德镇瓷器中出现过的形制,此时有较多制作,各种盘、碗、杯、碟、瓶、罐、缸、盒、尊、盆、盂等器形,每类均有数种或数十种造型。尤其是瓶、罐、壶、尊等琢器,形制更为丰富,可以说乾隆朝瓷器造型应有尽有。但从整体风格看,本朝部分瓷器正在悄悄地改变雍正朝精雅秀丽、细巧华美的风格,大多数作品制作规矩、庄重文件,有的则完全继承雍正风格。大件作品在本朝显著增多,有些器物有康熙瓷敦实风格,体量也有所增高。另外,小件器多显得细巧玲珑。还有许多象生瓷、摆件及立体瓷塑等,造型更为丰富多彩。
胎釉
    本朝瓷胎可以早期和中晚期两个时期来区分,早期基本似雍正器胎,细腻洁净,中晚期相对稍粗,但因清瓷胎均较细洁,对此作区分难度十分大。不少作品釉色依然如雍正瓷。白釉及白釉地彩瓷釉色多较细白,带有一种玉质感。青花瓷釉色与前者稍有不同,有的较细白,也有青白色、粉白色等,以青白色居多,仿古青花也多为这种釉色。早期器釉层比中晚期更细润。本朝彩瓷中大量出现以颜色釉为地的作品,诸如红、黄、蓝、黑、吕、紫等各色均有,有高温釉,也有低温釉。低温色地彩瓷大多以湖绿色釉施于器里及底部。
装饰纹样
    本朝瓷器集历代瓷器装饰工艺之大成,无论是釉上、釉下的彩绘还是印花、刻花、贴花、堆塑、雕刻、镂空等工艺,均是精益求精的装饰工艺。从彩绘来看,几乎每一件官窑瓷器均有严谨的构图和工细的图案或画面。但大多数图案化作品纹饰满密、遍布器身,有繁缛感。此外,本朝还有许多在工艺上属独特的创新风格,诸如转心瓶、镂空套瓶等作品的制作和数种以致十数种釉上、釉下彩、颜色釉工艺集于一器之上的制作工艺等,均属此类。从纹样看,吉祥图案依然为本朝装饰主旨,官窑器上的龙凤纹占很大比重,花卉、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有,特别是那些寓言吉祥、赞颂帝王的图案至此开始广为流行,直至终清一代。
圈足
    本朝瓷器圈足制作基本保持雍正的“泥鳅背”特征。早期器足与雍正器足几乎难以区别。中晚期器足部稍尖,但不十分明显。足端平滑程度也不及雍正朝。足端涂绘黑色或黄色的作品比前朝显著增多(雍正仅部分颜色釉涂黑色)。不少小件颜色釉器底有支钉。民窑仿哥窑盘底部有七个涂成酱色的圆形支钉痕,这种盘俗称七星盘,本朝烧造最多,传世品也不得不可胜数。清代瓷器鉴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款识
    本朝书写款识形式是历代历朝中最丰富的,以篆书款为主,少量为楷书款。篆楷两种字体的款识经细分至少有十多种。由于乾隆二年皇帝曾命令太监高玉传旨并交给御窑厂一张由乾隆本人胜定的篆款纸样,规定以后统一写这种篆款,这种款可能是一种三行六字“大清乾隆年制”方形图章款、双圈十字形四字款,前者多为珐琅彩瓷底款,用红、蓝等料彩书写,其他的以青花书写,少量作品用红彩书写。还有一种六字楷款,用青花书写,较少见,这种碗嘉庆朝也有烧造,但已用红彩篆款。此外,还有印刻四字篆款。官款的书写十分工整,丝毫无马虎之意。民窑款书写随便,字体不端正,多六字篆书图章款,有的只取乾隆等字体的半边书写,有的字体几乎辨认不清。本朝的堂名款多于雍正朝,但不及康熙朝丰富,其中有一部分是官窑器,如养和堂、乐善堂等,带纪年题款的已显著减少,大多数为民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