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故事学中药--补虚药之补阳药8

 学中医书馆 2014-10-13

一、韭菜的由来和传说

看故事学中药--补虚药之补阳药8 - xinglinzhige - xinglinzhige的博客看故事学中药--补虚药之补阳药8 - xinglinzhige - xinglinzhige的博客看故事学中药--补虚药之补阳药8 - xinglinzhige - xinglinzhige的博客

    据民间流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杀了汉平帝。当时汉平帝有一年约16岁的儿子叫刘秀,王莽为斩草除根,决心杀掉刘秀。危急时刻,在一个忠臣的帮助下,刘秀连夜逃出京城长安,隐名埋姓,受尽风霜饥寒,辗转潜逃到安徽亳州一带,求贤访士,积蓄力量,准备起兵讨伐王莽。
  据说,后来在一次王、刘大战中,刘秀兵败,军队溃散,官兵死伤大半,纷纷四处逃亡。逃跑中的刘秀慌不择路,只顾策马狂奔,跑了一天一夜,来到一处村寨即亳州泥店村。他饥渴难耐,寸步难行,便爬向一家茅庵,伸手叩门,说明来意。茅庵主人夏氏老汉闻声相迎,见刘秀银盔银甲,相貌堂堂,觉得此人非同一般,就把刘秀扶进庵中,可因家中贫穷,少饭无菜,夏老汉便到庵外割野菜烹调让刘秀充饥。饥不择食的刘秀一连吃了三碗野菜,方缓过神来,便问老汉这么好吃的菜是什么菜,夏老汉如实回答,刘秀便说既然是无名野菜,今天它救了我的命,就叫它“救菜”吧。随后刘秀问过老汉住址、姓名,谢过之后便告辞了。
  后来刘秀称帝,天下太平,一日他忽想起泥店“救菜”,便命人前去采割,并命御厨煎炸烹炒,觉得味道更加可口,便封夏氏老汉为“百户”,封地千亩,专门种植“救菜”,送皇宫食用。后来经御医反复研究,发现泥店“救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并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壮阳和增进食欲等多种功效。刘秀得知“救菜”具有这些营养成分和功效后,更加爱吃韭菜,因觉“救菜”的“救”作为菜名不合适,又因“救菜”是一种草本植物,便专门为“救菜”的“救”造一个字“韮”,于是“救菜”就更名为“韮菜”(“韮”被后人简化为“韭”),从此“泥店韭菜”便成了帝王御用之菜名传于世。

  尧王与韭菜的传说 2

尧,号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相传是帝喾的儿子,距黄帝五世。尧做了帝王后,国号为唐,建都平阳。尧勤劳俭朴、嫉恶如仇、清正廉明、爱民如子、不徇私情,是中国历史上人们公认的第一个贤明君王。

尧王在平阳建都以后,即与当地居民共同耕作生产,一有空就到窑场上和窑工们一块制陶。为了寻找坩泥(一种制陶原料),差不多跑遍了姑射山的沟沟岭岭,在寻找坩泥的过程中,还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野菜,尧王便给它起个名字“韭”,众人都不理解就问尧王:“你怎么能给它起这么个名字?”尧王便笑着说:这个野菜是大伙共同发现的,并非我一人所见,我怎好将此功劳据为己有呢?你们看,这个字不是非一吗?非一,就是说并非我一人。不就成了“韭”吗?说得大伙儿都笑了。那么这个字该叫啥呢?也就是说该发什么音呢?一时把尧王给问住了,他只想到了字形、字义,没有来得及考虑字音。尧王急中生智,便问大伙:“今天几时”?大伙回答说:“今天是九月初九”。尧王接着就说:“好!那就叫它‘九’吧,使人们永远记住这个菜是我们九月九日发现的,还有个纪念性哩!”大伙都说:“好!这一下就全有了,样子有了,意思也有了,音也有了,今后就定下来叫 ‘九’吧。”

那么这个野菜是怎么发现的呢?

原来,他们在寻找坩泥时,跑得口渴了想喝水,他们就到背坡里去找水,果然找到了山泉,只觉清凉爽口,大伙啧啧称赞说:“真美呀!”喝够了,他们就坐在草地上,无意中在旁边的荆棘丛中发现了一种又绿又嫩的野草,尧王便用手拽了一根,放到嘴里嚼了嚼,觉得辣辣的味很美,尧王就叫大伙,“喂,你们快来看这是什么?”大伙就争着来品尝,果然味儿很美,尧王说,咱们把它连根剜下来,拿回去移到我们地里,如果能栽活,那今后就经常有菜吃了。大伙认为尧想的周到,就分头从荆棘丛和石缝里去寻找去剜,果然不多一会儿,你一把我一把,凑到一起就是一大堆,尧王就兴致勃勃地给这个草起了个名字,然后让大伙儿拿回平水(即今山西临汾市城西南。姑射山中段平山脚下有一股泉水潺潺奔流,故名“平水”),顺手栽到河边的地里。过了几天一看,不但活了,并且长得还很茂盛,大伙儿都高兴极了。他们就把绿叶当菜吃,后来发现吃了一茬又长出一茬,大伙儿认为这是宝菜。把出产菜的平水一带称为宝地,尧王最先发现了这种韭菜,也称尧菜,“韭”菜的发音是从当时发现这种菜的日期九月九日的谐音而定的。

      发现这种菜的当年冬天,大伙儿都认为一到冬天百草都冻死了,韭菜也就不会再长出绿叶了,一定也是死了,干脆明年再到荆棘丛中去剜回来再栽。到腊月里快过年了,人们到河边地里拾柴禾时,无意中在河边韭菜地里的杂草下面发现了一种黄的东西。拔开一看,竟是细嫩细嫩的黄韭菜,人们都兴奋地嚷开了,接着大伙儿就找有杂草的地方拔开看,都有。原来是风把杂草刮到韭菜地里把韭菜盖住了,下了一场雪,起了保暖的作用,所以韭菜仍然继续生长,只是缺少阳光照射,故而变黄。大伙就把这个黄韭菜拿到宫里与尧王报喜,尧王一见,就大有感触的说:“哦!原来这种菜着了暖还会生长”。尧王从中受到启示,于是就和大伙儿一起研究,一块儿培植。春夏秋三季吸收阳光为青韭,一到冬季便用草席覆盖,使之着暖,成为黄韭,大家就叫它“韭黄”。直到现在,龙子祠里的韭芽(即平水的韭黄)还是当地特产,远近闻名,并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人们还编了两句顺口溜:“龙子祠里的韭芽,平阳府里的女娃。”皆言其美好的意思。韭黄能有今天如此美誉,追根溯源,还应归功于尧王。

舜帝和韭菜的传说 3

        舜,姓姚,名重华。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的联盟领袖。舜生于渚冯(今永济市),建都蒲坂(今永济市),卒葬鸣条岗(今盐湖区),享年112岁。他首开道德理论先河,创立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推进了中华的文明进程,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疆域的形成与巩固有开拓奠基之功。特别是他方向和培育的韭菜,对人类的繁衍和进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舜被尊崇为五帝之一,古人以“尧天舜日”歌颂尧和舜的丰功伟绩。

 史载,舜是黄帝的九世孙,虽然是帝颛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出生不久,为避洪水,舜父母与族人迁往中条山腹地(今垣曲县历山同善村)。因丧母后,后娘虐待,舜成年后被赶出家门,遂在中条山有一个名叫历山的地方耕田种地。

 据当地人传说,舜耕历山时,虽孑然一人,但因爱护花草动物,有大象帮耕,鸟儿助种。一日开荒累休息,醒时闻香味扑鼻,见一草生长茂盛,因饥饿便尝之,入口顿觉甘辛香味,还可止饥。遂长年观察,后栽种,和邻里共同食用。舜继位在蒲坂建都后,大面积栽种。退位后在鸣条岗养老时,更把此菜作为常用菜和必食菜,因此菜是根生菜,割了又能生长,便赐名为“久菜”,后人传为“韭菜”。因韭菜强身健体,舜活到112岁,无疾而终,这在5000年前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舜发现和培育食用韭菜后,深感身康体健,精力充沛,后任用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加以推广,并时常给予指导,还亲自到田间浇地除草。

据传,舜退位后,就在鸣条岗下的刘村庄凭借独特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大力倡导种植,食用韭菜。成为自己长寿养老的乐园。这里的农民继承了先辈的传统,祖祖辈辈种植,食用韭菜。不但人人身康体健,长寿少疾,使得刘村庄成为三晋闻名的“长寿村”。

  二、阳起石的传说

看故事学中药--补虚药之补阳药8 - xinglinzhige - xinglinzhige的博客

相传药山是扁鹊采药的地方,当年扁鹊曾在此采到有补肾壮阳功效的阳起石。《绍兴本草》也说,阳起石出产地不一,形块大小不一,但以齐州色莹有撮信者佳。清朝岳浚修《山东通志·物产》时记载,药山山南产阳起石,山北出阴起石。《宋史·地理志》里说,虽然药山矿脉甚微,开采较难,但自宋代起,当地官府即将阳起石列入贡品,年年向朝廷进贡。明朝王象春曾在《药山》一诗里写道:“阳起石同腽肭脐,登山涉海苦烝黎。何如筐阜无穿凿,犹得花开鸟漫啼。”

~~~~~~~~~~~~~~~~~~~~~~~~~~~~~~~~~~~~~~~~~~~~~

 韭 子
(《本草经集注》)
【异名】韭菜子(《滇南本草》),韭菜仁(《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韭的种子。植物形态详"韭菜"条。
【采集】秋季果熟时采收,将果实摘下,晒干,搓出种子,簸净果皮及杂质。
 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产量较大。
【炮制】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日华子本草》:"拣净,蒸熟,暴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化学成分】韭菜的种子含生物碱和皂甙。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咸。"
②《纲目》:"辛甘,温,无毒。"
【归经】①《纲目》:"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治阳痿梦遗,小便频数,遗尿,腰膝酸软冷痛,泻痢,带下,淋浊。
①《别录》:"主梦泄精,溺白(一作溺血)。"
②《日华子本草》:"暖腰膝。"
③《滇南本草》:"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治阳痿。"
④《纲目》:"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
⑤《本草汇言》:"通淋浊,利小水。"
⑥《本草正》:"妇人阴寒,少腹疼痛。"
⑦姚可成《食物本草》:"研末,治白痢白糖拌,赤痢黑糖拌,陈米饮下。"
⑧《本草再新》:"治筋骨疼痛,赤白带下。"
⑨《岭南采药录》:"患鼻渊,烧烟熏之。内服能散跌打损伤积瘀。"
⑩《现代实用中药》:"治疝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火旺者忌用。
【选方】①治虚劳尿精:韭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为三服。(《千金方》)
②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韭子四两,舶上茴香(炒)、补骨脂(炒)、益智仁、鹿角霜、白龙骨三两(煅,别研细如粉)。上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一两,同煮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魏氏家藏方》)
③治腰脚无力:韭子一升(拣净,蒸两炊久,曝干,簸去黑皮,炒黄,捣粉),安息香二大两(水煮一、二百沸,慢火炒赤色)。和捣为丸,梧子大,如干,入少蜜。每日空腹酒下三十丸,以饭三、五匙压之。(《海上集验方》)
④治女人带下及男子肾虚冷,梦遗:韭子七升。醋煮千沸,焙,研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千金方》)
⑤治玉茎强硬不痿,精流不住,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其病名强中,乃肾滞漏疾也:韭子、破故纸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日三。(《经验方》)
⑥烟熏虫牙:瓦片煅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救急易方》)
【名家论述】①《纲目》:"韭乃肝之菜,肾主闭藏,肝主硫泄。《素问》曰,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主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②《本经逢原》:"韭子,惟肾气过劳,不能收摄者为宜,若阴虚火旺及亢阳不交、独阴失合误用,是抱薪救焚矣。大抵韭之功用,全在辛温散结,子则啬精,而壮火炽盛,则为戈戟。今人以韭子熏龋齿出虫,然能伤骨坏齿,不可不知。"

阳起石
(《本经》)
【异名】白石(《本经》),羊起石、石生(《别录》)。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阳起石或阳起石石棉的矿石。
主产于湖北、河南等地。
【性味】咸,温。
①《本经》:"味咸,微温。"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医林纂要》:"咸辛,温。"
【归经】入肾经。
①《纲目》:"右肾命门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功用主治】温补命门。治下焦虚寒,腰膝冷痹,男子阳痿,女子宫冷,癥瘕崩漏。
①《本经》:"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癥瘕结气,寒热腹痛,阴痿不起,补不足。"
②《别录》:"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
③《药性论》:"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能暖女子子宫久冷,冷癥寒瘕,止月水不定。"
④《日华子本草》:"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
⑤王好古:"补命门不足。"
⑥《医学入门》:"能助人阳气,主男子下虚阳衰乏。"
⑦《纲目》:"散诸热肿。"
⑧《玉楸药解》:"治寒疝。"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1~1.5钱。
【宜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
、蛇蜕皮。畏菟丝。"
②《药性论》:"恶石葵。忌羊血。"
③《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者忌之。阳萎属于失志,以致火气闭密不得发越而然,及崩中带下由于火盛而非虚寒者,并不得服。"
④《本草汇言》:"营虚血热者不宜服。"
【选方】①治元气虚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阳起石(煅,研令极细)、钟乳粉各等分。共为细末,酒煮附子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济生方》白丸)
②治阴痿、阴汗:阳起石(煅,为末),每服二钱,盐酒下。(《普济方》)
③治冲任不交;虚寒之极,崩中不止,变生他证:阳起石(火煅红,别研,令极细)二两,鹿茸(去毛,醋炙)一两。上为细末,醋煎艾汁,打糯米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饮下。(《济生方》阳起石丸)
④治丹毒:阳起石(烧,研末),新水调涂肿处。(《儒门事亲》阳起石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