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之三虎功

 天一藏经楼 2014-10-13
 
这套五禽图内功法是四川的王礼庭先生流传下来的。习练多年,感获益匪浅,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五禽图内功法包括猿、鹿、虎、熊、鹤功等五部功,并且每部功都有拍击法,循序渐进地习练方可有所获。下面介绍虎功: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

   1.虎功为五禽图第三部功法,共二十口气。姿势较猿功、鹿功繁难。
  具体方法:身体直立,左脚跟抵右脚弓,成“丁”字形,双膝挺直,双手十指相交叉,手心向上,相叉的双手从右边髋骨处缓缓绕脐而至左髋骨处。注意,双手不能触及髋骨。动作开始即吸气,吸气毕马上呼气,是为第一口气(图24)。
  两手交叉不变上移至乳部,行呼吸一次,是为第二口气(图25)。行以上两口气动作时,其神意注视两手。
  两手一面上移,一面翻手,手背向外翻上,手心向下,同时吸气,两手举至头顶,目光随手动而移动。两手在头顶从左向右移,吸气毕(图26)。微停,两手又再又头顶从右向左移(图27)。移动即呼气,移至左边时两手仍
以交叉状自头上方向下落至膝际,手心向下,身体同时下坐,左足跟抬起,仍为“丁”字形,两膝弯曲,以右脚支撑全身重量,两手不停,叉绕至右膝边而谁,呼气乃毕,是为第三口气(图28—图30)。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


  两手从右回绕至左膝,上体随着手绕而转向左侧,移动即行吸气(图31)。随即两手分开,左手伸直向后方划半圆线,继续伸向前方,臂与耳接触,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成托天掌形。右手屈肘置于肋际,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为呼气时间。目神、心意以前随手转移,至此则注视丹田,是为第四口气(图32)。

  姿势不变,行呼吸五次,是为第五至第九口气。
  右肘直想前方,手指尖下平掌与肩齐,再尽力向后方平移(图33),身体亦随之扭转,此为吸气时间(图34)。
  两手易掌为拳,右手拳心向上,左手拳心向下平引返前,拳的高度同肩齐,臂靠耳际,右拳置于右肋际,同时呼气。神意以前随手转移,至此则注视丹田,是为第十口气(图35)。
  保持此动不变,呼吸九次,是为第十一至第十九口气。
  最后左拳下按,立即缩回与右拳相接触,身体直立,即将两拳移至胸前与两肘成平线,同时吸气。两拳顺乳斜行从肋部绕至背后,同时呼气,手指渐渐分开。向下直插,与猿功结束动作相同(图36—图38),是为第二十口气。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

  又从右面行功一遍,仍为二十口气。每次练功,左右均须锻炼,不可偏废。
  凡习虎功者,应先做猿功六七遍后,再行猿功拍气法,再继续开始做虎功左右各两遍。行虎功拍气法后,又左右各练一遍虎功,仍继续练猿功一遍,再收功。练虎功可停练鹿功。


  2.翻长砂袋法
  习五禽图功至虎功时,因气已上行达于肋部,而肋缝空虚,须行翻长砂袋法以令肋部筋肉紧密,可免拍击时震伤肺部。
  具体方法:用铁砂约十市斤,用五尺长的布袋盛之。初学者平卧在床或平板上,两手平伸。翻袋时,先将袋子置于小腹部,以两手握布袋之两端,拳心向后,徐徐向上举,移向头上,两肘伸直,同时吸气;又落回小腹止,同时呼气。稍息片刻,如前再举,呼吸同上,目神、心意均注视丹田。其所举遍数,以力不能胜时即止。长砂袋之重量可逐渐增加。上举之遍数,宜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切忌急躁冒进。
  笔者注:年青体壮者可习石担法,准备80市斤重之石担,身体直立,距石担一脚间距,双手抓握石担,并要弯腰屈膝。徐徐上举至头上方,双肘伸直,同时吸气;再回落至原位,同时呼气。反复抓举,初习者每次6遍即止。可逐渐加重石担之重量到200市斤或更重。这是笔者实践中采纳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3.虎功拍气法
  虎功拍气法与猿功、鹿功拍气法不同。自第四口气至第九口气止为拍击时间,拍击部位为自腋下起,沿膀及肩击之,呼吸如故。即学者不管呼吸如何,均有节奏地进行拍击,以四十下为度。又自第十一至第十九口气间进行拍击,则自后肩沿膀至腋与前所击成半环形,仍不问呼吸缓急,而有节奏地进行急拍,以四十至六十次为度。拍击用的砂袋较拍腹部的重量要轻,约二市斤左右(图39,图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