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治肝特色与临床发微(下)

 中医知识学习馆 2014-10-13

广州中医药大学 李赛美教授
关于临证体会,从临床分析,肝病的治疗是复杂的,病因是多元的,包括各种各样的因素。我们主要探讨了病毒性肝炎,另外还有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如甲亢病人服甲亢药出现肝功能异常,临床很常见;酒精性肝病、寄生虫引起的肝病等。从中医分析,病因主要有湿、热、瘀、郁、风、痰。病机很复杂,除肝本脏外,还旁及其他脏腑。如肝病传脾,病久及肾,还有肝与胃、肝与胆的关系等,所以说,临床上多复合证型,如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尤其多虚实夹杂证。治法方面要随机应变,按照八法:汗、清、下、和、补、温、消,当然没有吐法,但是主要强调清、消、补法的运用。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疏肝是本。因为肝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行气不忘补气,我们不要一味的去耗散;祛湿不要伤阴,若一味袪湿就可能损伤肝阴,这与肝脏体阴用阳生理特性有关。
常用的方药,结合《伤寒论》分析,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治疗湿热发黄;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治寒湿发黄;小柴胡汤治病毒性携带,小柴胡汤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外感,以及引起胆囊炎急性发作,这些常表现为典型的少阳证;本着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大柴胡汤治急性胆囊炎合并大便秘结者,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所以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茵陈蒿汤中用大黄,一方面通腑泄热,一方面又具有良好的活血利胆作用;四逆散是调肝的主方,可以与其他方药加减,灵活运用于治疗各型肝病;小建中汤治疗虚黄、萎黄;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是刘渡舟老用得最多的方,治疗慢性肝炎胆热脾寒。刘老带研究生很多,门诊他也是分台指导,一个研究生坐一张台,刘老在中间调度:一个病人说胁肋痛、大便烂,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另一个病人说胁痛,肚子有点胀,有点怕冷,柴胡桂枝干姜汤。刘老善于抓主症,尤其善于抓病机,这对我们临床上辨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很有帮助的;猪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肝癌病人癌性腹水阴虚水热互结者。我们常见到病人阴虚很厉害,舌质光红少津、口渴,但腹胀、小便不利,这是很典型的。肚子一汪水,有水有热,病人甚至还有发烧,尤其是癌性发热,水热互结兼有阴伤;慢性期肝肾阴虚型,六味地黄、一贯煎也是常用的,所以不要一味的强调湿的概念,还要注意肝脏本身肝阴消耗的问题,如病人常诉胁痛隐隐,口干喜饮;柴芍六君汤也是治疗慢性肝炎常用方;还有复方鳖甲煎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如大家熟知的“复方鳖甲软肝片”,临床上长期服用效果还不错。

五、案例举隅
1、湿热发黄——茵陈蒿汤证案
首先,谈谈湿热发黄。从临床分析,湿热发黄疗效非常好,尤其是真正的急性肝炎,还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转氨酶很高,有的甚至上千单位。有位深圳来的男性患者,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今年国庆前来体检,发现转氨酶990单位,但已办好了签证,准备出国,而且一定要赶时间,半月内必须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当时AFP 1000μg/L、HBV(PCR) 1×109、AST 540U/L,黄疸指数78单位,10年的肝病病史,1年的糖尿病史,还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为阳黄,湿热瘀阻。我用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让患者连服10天,并静滴中药清开灵、香丹针,每天1次。10天后,转氨酶降到200单位。随后回深圳继续服药5天,肝功能基本正常,按期出国完成了任务。这个病人很特别,他的弟弟、妈妈、外婆,都是肝癌去世的,当时发现AFP 1000μg/L以上,病人家属很紧张。AFP高不一定都是癌症,慢性活动型肝炎,或重症肝炎患者AFP高可能还是一个好现象,反映肝细胞具有一定再生能力。随着病情好转,病人AFP随之下降并恢复正常,病毒标记物由1×109降到1×103,血糖现在也控制很好,已停用胰岛素,只服用本院制剂“三黄降糖片”。

2、寒湿发黄——茵陈五苓散证案
关于寒湿发黄要讲一讲,因为临床上以湿热型为主,寒湿型较少见。患者为女性,56岁,广州石井人。因为“甲亢”服用 “他巴唑”一周,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病人入住中山三院传染科,当时查转氨酶升高,黄疸指数100单位,病毒标记物阴性,排除“病毒性肝炎”诊断,由传染科转至内科。随之由内科转入外科,一月后,黄疸指数升至560单位。医生建议说“你去找中医看吧”。
病人来到我们医院,门诊由我接诊并以“免疫性肝炎”收入病房。患者人面色发黑,似中医讲的“黑疸”,两只眼睛像熊猫样,当时患者问“怎么这么丑,能不能治好?”我记得当时还拍了照片。在病房我们采取中药治疗,因为抑制甲亢的西药有毒副反应,所以不能继续服用。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怕冷,口淡,大便烂,疲倦,口渴喜热饮,舌质淡,舌苔比较厚腻。按寒湿论治,用茵陈五苓散合茵陈术附汤,病人在病房住了一个星期,黄疸指数就下降了100个单位,再经过一个月治疗,黄疸指数降至50单位,转氨酶接近正常,出院后在门诊继续中药调治。肝病痊愈后,再以中药治疗甲亢,用的是本院制剂,小剂量“瘿气灵”,甲亢也治愈了。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现右肾有结石,后来复查结石也消除了。患者的疗效得益于中医整体辨证,中医温阳健脾、袪湿退黄,一方面扶正护肝,另一方面利胆、利尿,一箭三雕,可能也是结石得以排除的机理之一。

3、阴证转阳——小柴胡汤证案
最后,谈谈阴证转阳的小柴胡汤证。我们病房有一年收治了两位“淤胆型肝炎”患者,一位是小孩,另一位是老人,小孩子是来自梅县,老人家是来自佛山。两人因为都有黄疸,故安排住在同一个房间。小孩是湿热发黄,老人家是寒湿发黄,小孩好的比较快,小孩出院了老人家还在住。我们用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温阳健脾袪湿法,老人病情并没见到明显改善,也没什么特别不适。当是快过年了,病人请假回家。洗澡时受了一点凉,随后出现发烧,体温39℃,病人当时很害怕,黄疸这么深又发烧,立即赶回医院。我们也很紧张,怕病情转为“慢性重症肝炎”。当时按照辨证来讲,患者出现了典型的柴胡证,我们就用小柴胡汤治疗,一个星期以后,感冒好了,黄疸随之退得干干净净。当时我带同学见习查房,对此种情况也觉得难以理解:吃了那么久的中药没效,用几剂小柴胡汤就好了。实际上应证了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所讲的“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为什么厥阴病用少阳方呢?讲的就是脏病还腑,阴证转阳,其病向愈。这个病人也告诉我们,他活了60多年,从来没有发过烧。从病机推论,通过前阶段药物治疗,正气慢慢恢复,但遇到外邪时,正气抗邪,正邪交争,故出现高热。临床上来讲,对于这种正邪交争激烈的实证我们不怕,怕的是虚证,虚证难治,实证好治,来得快,见效也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