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茵陈蒿汤——黄疸肝炎合集

 铁毛l 2022-02-09

图片

22黄疸肝炎——王占玺医案

湿热并重型黄胆肝炎

患者叶某,男性,42岁,19731029日门诊。一周来口苦恶心纳差,身目发黄,尿黄,大便稍干,舌苦黄腻,象弦滑,肝于肋弓下2.0厘米且有压痛。查肝功,A/G=4.6/3.4%,胆红素100毫克%TTT15单位,S-GPT580单位,诊为'急性传染性肝炎、重型、黄疸型,此湿热发黃,遂与茵陈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茵陈45克栀子10.0克大黄10.0 柴胡10.0克黄芩10.0克白芍12.0克枳实6.0克生姜10.0克大枣4枚(去核)

每日煎服1剂,在门诊治疗服用16剂后,诸自觉症状消失,血胆红素降至1.9毫克%TTTS-CPT等均转为正常。舌苔转腻,滑,改用茵陈五苓散,服用20剂后,胆红素亦降至正常,告临床基本治愈,随访七年如常。《伤寒论临床研究》

23黄疸肝炎——王占玺医案

湿热并重型黄疸肝炎

吕某,女性,18岁,学生,1961711日入院。乏力恶心尿黄六天。于75日开始出现全身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尿色变为深黄,邀去本单位医务室服药治疗不效,于9日因上述症状加重,食欲大为减少,并腹泻3次。邀又赴医院疑为痢疾,给服用黄连素,腹泻遂止返回学校后,被同学发现眼及皮肤黄染,该日又去该医院,诊为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转入北京市××传染病医院治疗。昨天仍有低热37.8℃,但无恶寒流涕咳嗽等症状。近三天来两腿及周身皮肤发痒。目前主要症状,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上腹部不适,腹胀而痛,肝区疼痛,尿色黄如浓茶。大便燥秘2日未排,口干而苦,渴欲饮水。体温37.4c,舌苔白厚而腻根部发黄。巩膜及皮肤明显发黄。肝于肋下1.5厘米且有压痛。血胆红素7.2毫克%TTT7单位,CCFT+++),S-GPT300单位。综观证属黄疸,湿热并重,拟以利湿清热为主,佐以芳香化油法,用茵陈加小柴胡汤加减:茵陈12.0克柴胡10.0克黄芩6.0克 姜半夏10.0克竹药10.0克炙草3.0 大枣4枚(去核)藿香10.0克佩兰10.0克木通1.5

713日,上方服用2剂后未效,上述诸自觉症状毫无减轻,大便已4日未排,昨夜腹痛较甚,值班医师给予服颠茄酊亦未生效,恶心加重,但未呕吐。昨日月经来潮,且已错后7天,紫黑成块。舌苔白腻根部仍有黄干之苦,脉沉有力,肝大压痛如前,复查血胆红素8.8毫克%,观此湿热黄疸,阳明燥屎已成,急与釜底抽薪,清热利混为治,内服茵陈蒿汤合柴胡加芒硝汤加减,同时用大承气汤高压浣肠:

1)方,水煎服,每日煎服1剂。

茵陈30.0克 生大黄15.0克(后下)柴胡15.0克 黄苓10.0清半夏12.0克 枳实10.0克 杭芍15.0克 芒硝10.0克(后下)茜草10.0克 生姜10.0克 大枣4枚(去核)

2)方,水煎600.0毫升高压洗肠。

枳实15.0克 厚朴10.0克 生大黄15.0%芒硝12.0克(绊化)至715日,先以1%盐水2000毫升浣腸,再用大承气汤600毫升浣肠后,并服用(1)方2剂均未排便。大便虽已6天未排,但恶心头晕、口干苦欲饮、腹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全部舌苦稍黄而腻,脉乃沉实有力,于左侧腹骼窝处可明显触及粪块,则将(1)方中加入栀子10.0克、泽兰10.0克继续服用,(2)方又给1剂。

717日,上方又服2剂,并浣后排出稀便2次,便有异常臭气,自排便后,恶心口苦、脘腹胀痛等,诸自觉症状均消失,只稍微乏力。舌苔转为薄白稍腻,舌质较暗,脉象转,肝区压痛·消失,月经昨日已毕,身目仍有明显黄染。复查肝功,血胆红素8.8毫克%,已不再上升,TTT14单位,TFT++),CCFT+++),S-CPT315单位。综上观之,燥屎已排,病势已减,热象渐衰,湿邪偏重,且挟有瘀血,改用茵陈五苔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茵陈30.0克 桂枝10.0克 茯神10.0克 泽泻10.0克猪苓10.0克白术10.0克 丹皮10.0克 生桃仁10.0克赤芍10.0克白芍10.0

724日,此方共服7剂,服用2剂后,黄染即有所减轻,排便稍干,余无其他自觉症状,舌苔转为薄白,脉象同前。复查肝功,血胆红素降至2.4毫克%TTT6单位,TFT+),CCFT+),S-GPT125单位。上方加斌又服7剂至731日,诸自觉症状消失未发,肝功基本转为正常,血胆红素1.0毫克,TTT6单位,TFT-),告临床基本治愈。《伤寒论临床研究》

24黄疸肝炎——聂惠民医案

张某,男,38岁患急性黄疸性肝炎,发热38.8℃,脉弦滑数,舌苔黄腻,肝区作痛,口苦恶心,厌油,一身面目皆黄,色如赤金。曾在某医院治疗,效果不大。问其小便黄短,大便亦不甚通利。此证为肝胆湿热蕴郁不解,胆液失常发为黄疸,属于热重而湿轻者。

处方:柴胡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大黄三钱茵陈一两栀子三钱

此方连服三剂,大便始泻,小便得利,黄疸渐退,乃令其停药。未至三日,黄疸又作,又服上方而退。

经验证明:凡黄疸而小便赤者,服茵陈蒿汤必以尿色变白为准;若大便灰白色者,必以大便转为黄色为准。否则,停药过早,容易复发。另外,有的患者病后周身无力、疲惫不堪,即使举手抬足之易,亦感觉力不能及。此时,切勿错认为虚证而投补剂,仍用茵陈蒿汤,俟湿热一去,体力即复。《伤寒掣要》

论:所谓的急性黄疸,就是外感伤寒,胃腑热盛,热与湿相合,则湿热瘀蒸,不能外越,发为黄疸。发热,脉滑数,皆是胃腑湿热。胃热者外感之来路,而湿盛者,脾虚之来路也。

25黄疸肝炎——张志民医案

患者男性,十一岁。初诊:一九七九年二月六日。起病已一周。食欲减退,厌油食。便秘,小便不利、色深黄,面目发黄。两天前发热。

西医协助检查:全身发黄,右上腹压痛,肝肿大,叩击痛,边缘清楚,质软。体温38℃,微恶寒。尿胆红质及尿胆原阳性,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黄疸指数25单位。诊断为急性肝炎。

   患者体疲神倦,纳呆,便秘,小便不利,腹胀拒按,胸满口苦,舌苔黄腻、质微红,脉弦数。属阳黄,宜清湿热栀子9克、绵茵陈25克(先下)、生川军9克(后下)、北柴胡15克。服三剂。

二诊:二月十日。药后大便每日两次,小便利,黄渐退,胸腹较舒,胃口进步,仍厌油食。舌仍黄腻,脉弦。续上方三剂,后用茵陈五苓散、柴芍六君子汤等方调理而愈。

图片

26黄疸肝炎——张志民医案

患者男性,二十五岁。初诊,一九七三年五月十一日。一周前,恶寒发热,开始泛恶,渐见眼白发黄,浑身皮肤瘙痒。诊时一身黄染,色泽鲜明,胸肋满闷,时作隐痛,泛恶更甚,口苦,不思饮食,见肥肉即作恶心,小便黄如浓茶而量少,大便干坚,两小腿酸重,舌红苔黄,脉滑数。化验结果:黄疸指数40单位,锌浊度8单位,谷丙转氨酶225单位。西医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辨证属湿热郁蒸,腑实里滞,治宜清利泻实,以退阳黄:茵陈50克、生大黄6克(后下)、炒枳实15克、川朴8克、焦山栀15克、黄芩10克、软柴胡10克、白茅根30克、鸡内金8克、郁金12克、姜竹茹10克、姜半夏10克。服五剂。

二诊:五月十七日。药后大便通畅,黄色见褪,泛恶渐平,皮肤作痒亦轻。原方七剂。

三诊:五月二十四日。诸症日减,脘腹尚胀,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15单位,谷丙转氨酶110单位。处方宜作更动;茵陈30克、焦山栀15克、生大黄3克、姜竹茹12克、丹参15克、炒15克、郁金10克、白茅根30克、川棟子10克、八月扎10克、炒谷芽15克、炒麦芽15克、青陈皮各0克。服十剂。

四诊:六月八日。再行肝功能化验,各项指标均已正常。身目不黄,泛恶已除,饮食有味而量增,舌红退,黄苔去,脉仍带弦。再予疏调月余,开始参加农村轻便劳动。

论:一周前发热恶寒,即是外感病。表郁胃热,与湿相合,湿热淫蒸,发为黄疸。茵陈蒿汤,泻其湿热,以利肝胆。

27黄疸肝炎——王琦医案

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

郑某,男,36岁。近十天来感头昏神疲,倦怠无力,巩膜皮肤黄如橘色,心烦口渴,懊恼不安,纳谷欠佳,中脘痞闷,右胁疼痛,少腹膨胀,小便黄赤,量少,大便秘结。查肝功能:黄疸指数30单位,锌浊度1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12单位,絮状+++,谷丙转氨酶500单位。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湿热郁蒸发黄,热重于湿,治以清热利湿。用茵陈蒿汤:茵陈15克,山栀9克,生大黄15克(后下),川柏9克,郁金6克。连服七剂后,黄显退,小便色转淡黄,尿量增多。原方减大黄为6克,加谷麦芽各9克,继治半月,诸症显著好转。俟湿热渐清,再以一贯煎加石膏、寒水石、滑石各30克,数服而安。一月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按:茵陈蒿汤为治疗湿热黄疸之主方,疗效卓著。《伤寒论》云: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本例阳黄重症初诊即以茵陈蒿汤为主清里攻下,待邪势顿挫方转清解。我们用茵陈蒿汤十分重视其中的大黄,不仅剂量大,而且用药时间多在二周左右。明吴又可治疗疫黄的茵陈汤,与《伤寒论》茵陈蒿汤比较,药味虽同而剂量则异,是变主药茵陈为大黄,以增强通里泻下之效。吴又可认为温,发黄,'胃实为本,是以大黄为专攻……设去大黄而服山栀、茵陈,是忘本治标,鲜有效矣。证之临床,颇有见地。《经方应用》

论:大部分医案,都是发病一周或十来天,此大多都是外感病,引起里湿与热盛尤其是里热,没有外感之郁,阳明不会热盛,没有太阴湿盛,不会全身发黄。

28黄疸肝炎——周凤梧医案

济南某职工之子,年十岁,患头眩恶心,食欲不振,胸胁撑胀,腹满不适,面色巩膜黄染,于19691126日急赴济南市儿童医院门诊。检查结果,心肺(-),肝肋.下二公分有触痛,黄疸指数20,胆红质定性即速反应阳性,麝浊12,麝絮++,脑絮++,丙谷转氨酶160单位,确诊为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因无病床,未能收留住院,建议服中药治疗。依照病历所载上述情况,并见大便略稀,小便深黄而量少,脉沉滑,苔黄腻,诊为湿热郁结,胃气上逆之阳黄,爱疏方茵陈蒿汤合四苓散,以清热利湿,解毒退黄。茵陈18克,生山栀6克,酒大黄4.5克(后入),茯苓9克,猪苓9克,炒白术8克,泽泻6克,滑石9克,生甘草3克,红大枣5枚,水煎二次,合兑分服。

上方进四剂,晕呕均瘥,胸胁舒畅,胃思纳谷,惟大便溏泻,有时不禁,小便黄赤。仍守前方加减:茵陈18克,生山栀6克,川黄柏4.5克,茯苓12克,猪苓6克,炒白术9克,泽泻6克,陈皮4.5克,生甘草3克,红大枣5枚(壁)。煎服法同前。

上方连进四剂,胃口大开,大便正常,但巩膜黄染尚未尽退,午后低热。仍宗前方加减:茵陈12克,生山栀6克,川黄柏4.5克,茯苓9克,猪苓6克,炒白术6克,泽泻6克,陈皮4.5克,银花12克,白薇9克,白通草3克,生甘草3克,红大枣5枚。

再进四剂,巩膜黄染及低热全消失,胃纳、二便均转正常,精神活跃,仅感右胁不舒,别无所苦,脉滑苔薄,予逍遥散加味,以善其后:北柴胡4.5克,炒杭芍6克,当归6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山栀子4.5克,黄柏1.51克,生甘草3克,薄荷1.6克,生姜一片。  

上方继服三剂,自感诸症全瘥,于1223日复查结果:黄疸指数3,胆红质定性(-),麝浊4,麝絮(-),脑絮(-),遂告痊愈。

按:《金匮要略》云: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脑,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本案所具症状颇与本条所述相符合,但由于苔腻,便稀,又偏脾虚湿盛,故合四苓以加强淡渗之力,药中肯紫,故取效较捷。《经方应用》

论:谷疸者,也是有外感内郁也。也就脉迟胃寒,饮食不消,外感郁其胃热,此胃热与湿相合,湿热瘀蒸,发为谷疸。

图片

29黄疸肝炎——王琦医案

急黄(暴发型肝炎)

林某,男,24岁。进行性疲倦,目黄,尿黄20余天,嗜睡4天。原在当地卫生院按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未见好转,且症状加重,刻诊昏睡,纳差,大便溏,神志朦胧,肝大右肋下1厘米,质软,有压痛及叩击痛,脾未触及,腹胀但无腹水症,未见皮下出血点及蜘蛛痣,口干苦但不欲饮,舌淡,苔黄白腻,脉濡数,黄疽指数110单位,血清胆红素11毫克%,谷丙转氨酶630单位,脑絮++,小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西医诊断:重症肝炎,中医诊断为急黄,属湿重于热,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5克,山栀12克,虎杖30克,田基黄30克,苍术12克,川朴9克,蒲9克,郁金9克,麦芽30克。水煎,分三次服。

服三剂后神志稍清,苔略退。仍守原方三剂,诸症俱减。仍用此方加减服三十多剂,同时结合西医治疗,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除脑磷脂胆固醇絷状试验++外,其余全部正常。(录自《新医学》1975.2

按:本案是由感邪严重,热毒炽盛所致,故方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增以清热解毒开窍之药,如内伤营卫,神昏甚者,可选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经方应用》

论:感邪严重,就是外感之寒,热毒炽盛,就是胃腑之热,湿热相合,此湿热者,即所谓的:热“毒”炽盛。

30黄疸肝炎——印会河医案

刘某,女,15岁,学生,197652日初诊。7天前因发热按感冒治疗无效,并出现厌油纳差,乏力,恶心呕吐,尿色深黄,大便秘结等症,近2天又发现巩膜黄染。苔黄腻,脉弦滑数。查肝功:ALT 302U/L,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18U,硫酸锌浊度试验(ZnTT17U,黄疸指数22umo/L。查体见身目黄染,肝大右肋下三指,质充实有压痛,脾肋下可触及。西医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证属肝胆湿热。治拟清肝利胆、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大黄、山栀、黄芩、板蓝根各15g,金钱草30g,龙胆草10g,陈皮10g,焦三仙各10g,茯苓、法半夏各12g,甘草6g

二诊:服上方10剂,自觉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加,黄疸减轻,苔黄脉弦滑。前方减板蓝根、龙胆草,加柴胡、当归、赤芍各10g。继服15剂,黄疸消失,二便正常,复查肝功,惟TTT偏高。前方减大黄,加泡参15g,再服10剂,诸症消失。

原按:本例患者为肝胆湿热炽盛,故方中重用茵陈、山栀、黄芩、大黄、金钱草、板蓝根、龙胆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法半夏、陈皮、茯苓、焦三仙健脾开胃,以顾后天之本,柴胡、当归、赤芍理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药症相合,故获良效。摘自:张忠会,印会河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J].国医论坛,1990,(5):21-22.

论:七天前外感,则胃热与脾湿相合,所以厌油,乏力,恶心呕吐,此是胃逆之象。尿色深黄,此是湿热下传,膀胱湿热之象。大便秘结,此是胃热而肠燥也。胃热与湿相合,而大肠本气之燥盛。

图片

31黄疸肝炎——刑锡波医案

方某,男,41岁,干部。病史:初起身发冷热,恶心作呕,头眩,身倦无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食后胃脘胀满,右肋胀痛拒按,小便殷红,脉弦数,巩膜发黄,肝大,于右胁下1指半。化验:麝香草酚浊度8.2单位。凡登白直接、间接均阳性,黄疸指数80单位,诊断为黄疸型肝炎,予加味茵陈蒿汤服之。

辨证:湿热内郁。治法:清利湿热。处方:茵陈蒿24克,生栀子10克,生大黄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鳖甲15克,半夏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龙胆草6克,柴胡6克。

服药3剂,冷热退,呕吐不作,胃脘轻松,略思饮食。然右胁胀痛不减,原方加犀黄丸6克,白水送下,以解毒、通络、止痛。连服5剂,胃胀全消,胁痛大减,巩膜黄色渐退,能食,身较有力,但小便仍黄。遂将大黄改至12克,服后每日溏泻一两次,身体不但不倦,而食欲倍增。连服8剂,小便色淡,巩膜不黄,肝区痛亦不显,因减大黄3克,加生山药15克,去半夏。连服5剂,症状消失,肝缩小至半指,压痛不显,黄疸指数10单位,凡登白直接阴性、间接阳性,麝香草酚浊度降至5.6单位。后又加党参15克,连服8剂,肝功能各项检查,皆已恢复正常范围。

按:中医学称黄疸型肝炎为黄疸病,黄疸病还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不论何种原因,使血液中黄疸指数增高,巩膜发黄,皮肤发黄,统称之为黄疸。黄疸分为阳黄、阴黄。阳黄证,黄色鲜明如橘皮色,身热烦渴或烦躁不宁,或消谷善饥,或小便赤涩、热痛或大便秘结,脉象滑数有力。患者元气尚强,脾胃未伤,而湿热更盛,皆宜清湿热,利小便,消黄疸法治疗。阴黄证,面色晦暗,神志困倦,言语轻微,畏寒不食,四肢无力,喜静恶动,脉象虚软或细弱无力,宜用温补行湿利疸法治疗。

茵陈蒿汤为治阳黄之方。以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疸;大黄通泻郁热,由二便排出;栀子苦寒以除烦热,清泻三焦,三焦通利,湿热得去,则肝胆不受熏蒸故黄疸可去。

通过临床体验,加味茵陈蒿汤不但消黄疸较速,对消缩肝大和缓解右胁疼痛,都有明显效果。对肝功能的恢复和主要症状的消除,也有较好的效果。凡黄疽型肝炎,黄疸症状较重者,重用大黄和茵陈,不但黄疸消退快,而且对伴有的身倦脘闷、消化不良等症,亦有明显效果。因黄疸证患者的倦怠,并非由于气衰脘满、消化不良,亦非由于脾胃衰弱,故用大黄后,不但倦怠症状可以缓解,而脘满亦逐渐消失,食欲增加。故治阳黄证,重用茵陈、大黄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刑锡波医案集》

论:初起寒热,此是外感。而恶心作呕,当也是少阳经证,右胁下一指半,此或也是少阳经郁。

32黄疸肝炎——聂惠民医案

何某某,女,21岁。1979年初诊。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一个多月。初起身有寒热,继之周身发黄,经住院治疗,服用西药,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唯黄疸不退,故来中医门诊治疗。证见黄疸鲜明,右胁疼痛,腹部胀满,时时欲呕,口苦咽干,不欲饮食,厌油腻,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略红,苔腻淡黄,脉见滑数,巩膜,皮肤黄染,心肺(-),腹部柔软,肝于肋下2厘米,压痛脾未触及。尿液检查,尿胆红质(+)、尿胆素(十)、尿胆元(一);血液检查,麝香草酚浊度试验2单位、谷丙转氨酶100单位、黄疸指数30单位。中医辨证:肝胆郁滞,湿热内蕴,胆液外溢而致黄疸。治当清热利湿,疏利肝胆,解毒退黄。处方:柴胡9克,黄芩9克,板蓝根12克,败酱草12克,栀子9克,龙胆草9克,茵陈30克,大黄5克,黄柏9克,甘草6克。水煎温服。服药二周,诸证减轻,黄疸指数18单位。于前方加车前子、泽泻以加重利湿之力,继服两周。三诊复查,谷丙转氨酶、黄疸指数正常,诸症状消失。

追访半年,未见复发。《聂氏伤寒学》

33黄疸发热——黎崇裕医案

李某,男,50岁,201296日初诊。体型粗壮,平素嗜酒,5天前饮酒后觉胃脘疼痛不适,发热恶寒,自服解热镇痛消炎西药无效,加重就诊,刻下:痛苦面容,巩膜发黄,口干思饮,大便3天未解,小便如浓茶水,舌红苔白厚,脉弦数,体温38℃

茵陈30g,栀子10g,制大黄(后下)3g,桂枝10g,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5g5剂。水煎温服,一天3次,一天1剂。

服用10剂后症状全好,后去查了个两对半,小三阳。100首经方》

论:本条是喝酒生湿,外感生胃热,则湿热相合,发为黄疸。

34黄疸肝炎——冯世纶医案

王某,男性,34岁,某医院会诊病例。196458日初诊。患慢性肝炎有年,近突发黄疸,经中西医治疗,黄疸指数逐渐升高,人亦面目俱黄如橘色,发热口舌干,胸胁苦满,恶心不欲食,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证属少阳阳明合病的阳黄,治以和解清热,予以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柴胡12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半夏12克,大枣4枚,茵陈24克,大黄10克,山栀子10克。结果:上药服2剂,大便得通,恶心已,胸胁苦满减,精神好转。因坚持服药28剂,黄疸退,查肝功完全正常,原有肝病亦随之而愈,约1个月出院。《解读张仲景医学》

35黄疸肝炎——大塚敬节医案

黄疸、口渴、瘙痒、尿量减少和衄血的肝炎患者

患者为体格和营养呈中等程度的三十四岁男性。约从十天前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发热二三天后下降,随后全身发黄。某医师诊断为急性肝炎,并投药治疗,但未感觉好转。

症状有黄疸,口渴,全身瘙痒感尿量减少,时时有少量衄血,心窝部有某物堵塞着的感觉。脉迟而有力,舌有少量黄苔而干燥。全腹部略膨满,从心窝部至右季肋有抵抗和压痛,手指可触及肝脏下缘。对此,我投予茵陈蒿汤治疗。从第二天起尿量明显增多,口渴减轻,服药七天后,黄疸退去大半。共治疗十九天,完全恢复了健康。

但是该患者的弟弟,较其发病晚十天,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患者二十五岁,体格与其兄相似,诉四五天前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后来感觉心窝部痞塞不适,食欲全无,并有恶心,所以自己怀疑是否患上与其兄相同的疾病而来诊。症状有口渴,尿量减少,大便软,呈灰色,次数多,每次排出少量。望其尿色,呈黄褐色如煎黄柏水。脉沉迟,体温为35.4C,无恶寒。腹诊,肝脏大,从心窝部至右季肋下膨满。虽然无呕吐,但苦于胸脘痞闷不通。

根据上述所见,虽然黄疸尚不明显,但也诊断为急性肝炎,投予了茵陈蒿汤。

患者服药后尿量迅速增加,虽然一度出现了黄疸,但服药二周后便痊愈了。

随后还有一例四十二岁男性的黄疸病例。

该患者为高个子消瘦体形,曾因胃酸增多症在我的诊所治疗过。这次的病情是从七天前开始发热,体温在38.0℃左右,在某医师处接受治疗,从三四天前开始出现全身黄疸。最感到痛苦的是从胸部到心窝处的不快感,即膨满而被压迫的感觉。其他证状有口渴,只想喝水和吃水果,无食欲,有时恶心欲吐,但吐不出来。大便呈灰白色,小便黄赤而量甚少。于是投予茵陈蒿汤治疗,尿量增加,服药十五天而愈。《汉方诊疗三十年》

36黄疸肝炎——孙敷泉医案

王某,男,28岁。1977年夏天初诊。患者恶心,疲乏无力,口苦,纳差,肚胀,小便黄而不畅,大便干,巩膜黄染,舌质红,苔稍腻。肝肋下2指,触痛。查肝功:谷两转氨酶500单位,黄疸指数16单位,硫酸锌浊度4,麝浊2,高田氏反应阴性。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属阳黄证。根据《伤寒论》第260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应用此汤,茵陈30克,栀子9克,大黄6克,水煎服。上方服5剂后,恶心消失,食欲略有增加,大便通畅,一天一次。原方加败酱15克,白茅根15克。再服12剂,黄疸基本消退,肋痛消失,口亦不苦,小便不黄,饭量增加,精神好转,可自己骑车来看病,但稍有肚胀。原方加大青叶、焦三仙各15克,又服12剂,诸症消失,患者无不适。肝功化验:黄疸指数3,麝浊2,硫酸锌浊度3,谷丙转氨酶正常(130单位以下),高田氏反应阴性。病遂痊愈。《经方研习》

图片

37黄疸肝炎——孙敷泉医案

急性黄疸性肝炎——湿热阳

孙健明,我的儿子,当时正在陕西科技大学上一年级,于1990329日开始发高烧,一连四天不退,疲乏无力,口渴欲饮,纳呆、厌油、腹胀,后发现小便为浓茶色大便发白,怀疑为肝炎。47日去医院化验,谷丙转氨酶150单位以上(正常值40单位以下),舌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阳黄型)。急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处方为:茵陈30克,栀子10克,板蓝根、败酱草各15克,大黄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周后,黄疸逐渐减退,患者背上原有许多深红色疙瘩,已变成了淡白色;患者居住的房间内原来充满臭味,现在臭味也消失了。又服10剂后复查肝功能已恢复正常。因同学去华山旅游,他耐不住,竟瞒着我也去了,我很怕他经劳累后肝炎复发或转为慢性,但他去华山爬山返回后,并未重犯。

按:茵陈蒿汤是《伤寒论》治疗湿热薰蒸、热重于湿所引起黄疸的特效处方,临床中不但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显效,而且对胆石症、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等病引起的黄疸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现代医学实验研究,发现该方中的茵陈是退黄的主药,其退黄的成分主要在挥发油内,因此煎药时最好将此药单独另煎,一般煎十分钟即可。在用量上病轻者用15-30克,病重者可用到60~120克。

据报道,本方加减不但能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还能治重症肝炎、肝硬化、胆囊炎、皮肤瘙痒、过敏性皮炎等病。《经方研习》

论:现在来看,胆结石之来,是由湿热,而此湿热者,是脾胃之湿热。膀胱结石之来,是膀胱湿热,而肾结石之来,也膀胱之湿热。

38黄疸肝炎——黄伟康医案

袁某某,男,23岁,因黄疸8天而入院。病人于入院前12天开始畏寒发热,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疲乏,食欲不振。曾在联合诊所服消化药片,无任何进步。4天后热退,巩膜及皮肤随即出现黄疸,小便深黄,乃入院治疗。体检:体温36.5℃,脉搏72/分,呼吸20/分,血压110/60毫米汞柱;巩膜及皮肤有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化验检查:血色素13.5%,红细胞630万,白细胞8700,中性60%,淋巴39%,单核1%;血康、华氏反应阴性;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元1/5弱阳性;大便孵化3次均阴性;黄疸指数40单位,胆红质4毫克%,凡登白直接反应阳性,麝香草酚浊度4单位(正常值0~2.5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阴性;胆固醇152毫克%,胆固醇醋70毫克%,马尿酸试验2.0克(以安息香酸计),诊断为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于入院后第二天开始服茵陈蒿汤,每日一剂。服药一周后黄疸显著减退,一般情况亦见进步,黄疸指数降至8单位,胆红质0.8毫克%,马尿酸试验3.1克 服药第3周末,临床上黄疸已不可见,黄疸指数10单位,胆红质0.5毫克%,马尿酸试验

3.16克。食欲增加,情况良好,于住院第25天出院。[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8),19]

按语:湿热蕴蒸,胶结不解,影响肝胆疏泄,胆汁外溢,发为黄疸。本案湿热并重,茵陈蒿汤乃为正治之法,乃时投用,其效如神。《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39黄疸肝炎——姜春华医案

盛某,男,37岁。患急性黄疸型肝炎,谷丙转氨酶1000U,日来胸闷,纳呆,腹胀,尿赤而少,肝区不舒,苔白,脉弦细。以茵陈蒿汤加味:生大黄9克 山栀9克 茵陈蒿15克泽泻9克大腹皮9克 苍术9克 金瓜蒌5克 田基黄15克 对座草30克方7

本案为湿重型黄疸,标本兼治,故以茵陈蒿汤加味。大黄配田基黄、全瓜控制肝炎病毒,此为治本;茵陈蒿配对座草、大腹皮、泽泻利水退黄疸,此为治标。药后谷丙转氨酶下降到500U,病情显著好转,续方7剂图治。《经方发挥与应用》

图片

40黄疸肝炎——姜春华医案

康某,男,32岁。患者于一周前即突感中脘胀满不适,发热曾至38.5℃,服西药4天后热退,巩膜及皮肤即出现黄疸,经某医院检查谷丙转氨酶为300U,黄疸指数为80U,西医诊断为黄疸型肝炎,现住院治疗。不思饮食,泛泛欲吐,小便色深似浓茶,大便3日未解,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湿热俱重型黄疸,投以茵陈蒿汤及栀子柏皮汤加味。

生大黄18克山栀15克田基黄15克黄柏9克木通9克川黄连6克 茵陈蒿30克鲜茅根30克。方7剂服1剂后,大便即通,小便亦利。

治疗一周后,遍身黄疸大减,胸闷烦恶亦舒,查:谷丙转氨酶70U,黄疸指数40U减大黄,加重健脾利湿药物,继续服药14剂后,黄疸全退,黄疸指数为10U,谷丙转氨酶下降至30U,食欲增加,于住院三周后出院。

按:本案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湿热俱重型,本方重用大黄、黄柏、川连、山栀清热解毒,田基黄亦为姜老治疗肝炎常用的主药,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以上5味药以治肝炎为本;利胆的药物有大黄、山栀、茵陈等;利水则有茵陈、木通及鲜茅根;通便则有大黄。使黄疸从二便中分消。《经方发挥与应用》

41黄疸肝炎——姜春华医案

鲁某,男,38岁。急性黄疸型肝炎,巩膜黄染,目络微赤,昨有鼻衄,胁痛,唇、舌红,脉弦。谷丙转氨酶150U。以茵陈蒿汤及四逆散加味:大黄9克丹皮9克赤芍9克柴胡9克大青叶9克枳壳9克茅花9克山栀9克茵陈蒿30克茅根30克甘草6克.方7

药后黄疸退,衄止,谷丙转氨酶下降至80U,续方7剂治愈,随访一年未发。

按:本案为热重型黄疸型肝炎兼见胁痛,故用茵陈蒿汤及四逆散加味。大黄配柴胡、大青叶能控制肝炎病毒,降低谷丙转氨酶,此为治本。本案血热重,以丹皮配赤芍、大青叶、山栀以凉血清热。茅花配山栀有止血作用治鼻衄,鲜茅根与茵陈蒿相配利湿退黄,此为治标。标本兼治,方药对证,病焉不愈。《经方发挥与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