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枫泾:吃蛤蟆的江南水乡古镇

 jiangjianzheng 2014-10-16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余秋雨《江南小镇》

 

上海枫泾:吃蛤蟆的江南水乡古镇

图/文  黛瓦粉墙

    发轫于周庄、同里、西塘和乌镇的江南水乡古镇游,让周边之稍有姿色者,按耐不住纷纷效仿,修旧如旧而越发像模像样。加上当地政府、旅游部门牵头举办民俗文化节推波助澜,古镇游仿佛是一盆墨晕,在晃荡中被越晕越大了。枫泾就是这么一座被晕着了的水乡古镇。

    下图1—13:枫泾的河道和桥

    河道是江南古镇的骨架,而桥则是通联活络的关节。古镇的平面布局——带状、星形或者团形——都 由河道的多少与走向决定。枫泾的两条河道呈十字交叉,因而这个镇子 围绕这个交叉,随流水向四周发散如同“星形”

1、这里两河交汇,是古镇的核心,边上有一个叫“枫泾三桥”的小广场,站在清风桥上只见市河映着天光向前延伸。

2、另一旁的竹行桥也可以拍到两河交汇,只是河楼和古桥的阻挡,让视线变得不畅。

3、白天,河上摇过不多的几只游船,没有乌镇那边的穿梭繁忙。

4、近晚,安静下来的市河没有一丝波澜

5、古镇是一幅美丽的画,静谧是画里的意境

6、站在市河的另一端泰平桥上,只见夕照把西天和古镇染成金黄渐而绯红

7、夜,即将到来,河旁的黛瓦白墙由微黄慢慢变暗,高耸的瓦檐和马头墙也即将消失在西天微光里,喜欢这样的安静傍晚。

8、枫泾三桥广场,边上是清风桥

9、另一边的竹行桥

10、施王桥,因边上施王庙而得名。施王名叫施全,宋高宗时随抗金英雄岳飞征战有功。岳飞遇害后,施全曾乔装打扮潜人秦桧府,行刺秦桧未成反被杀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被加封为“靖江王”

11、两岸人家悠悠流水,远处的那座桥有点突兀

12
13、泰平桥是枫泾最高的桥,连通生产街(面河)与和平街(枕河),游客从长廊出来,登此桥俯瞰,视野开阔

   

    下图14—25:枫泾的街巷与黛瓦粉墙

    江南古镇水街相依。河流往往狭窄,街道随着河水蜿蜒。枫泾的生产街是一条面河街,上面盖有廊棚,下雨也不怕。河对面的和平街,狭长的街道,凌乱的电线杆、电线把天空分割得支离破碎,如果不是黛瓦粉墙,这境况就是一条北京老旧的胡同。


14、生产街廊棚。江南水乡西塘与安昌都有廊,但这里是仿建。枫泾有个打算,在所有沿河处都建起廊棚,建3000米廊棚以打造枫泾古镇特色

15、廊棚仿佛是一个窗口,对岸似乎伸手可及

16、和平街上枕河的黛瓦粉墙

17、北大街的临河吊脚楼

18、施王庙倒影

19、湾里桥边。傍晚的古镇很安静,其实白天这里的河边也少人走20

21、吴侬软语,家长里短,悠闲地守个不用吆喝的摊

22、少见导游的小旗子。这里,三三两两的游客让老街有生气而无嘈杂

23
24

25、黛瓦白墙,朴素无华又错落有致

26、景点:“人民公社”

27、镇内景点。吕吉人,著名旅美画家

    下图28—35:枫泾的民俗

    古镇的文化如同当地的方言,相隔几十公里就出现明显差异。枫泾的文化名片有金山农民画,吴根越角水乡婚典;饮食上则推出“丁蹄“——但偏偏让人记住了那头令人讨厌的癞蛤蟆(当地叫拉司)!枫泾的街头有人在剥蛤蟆的皮,那些被油炸得金黄的蛤蟆摆放在店门口叫卖。大多旅客只拍照不敢尝,我亦如是。


28、九月下旬,枫泾举办水乡婚典,今年第十届。我早到了一天,只看到一对青年坐船和走桥

29

30

31、这是戏台,水乡婚典上有各种戏曲杂技32、五月拉司吃不厌,拉司即癞蛤蟆
33、蛤蟆剥皮
34、油炸

35、汪曾祺回忆老师沈从文,说他吃食很看重“格“。物也有格。蛤蟆被炸得在再金黄,烹饪得再有味,一想起那丑陋形象肯定影响其登大雅之堂,难做酒席佳品。

 

    枫泾的古镇规划和建设肇于2002年,12年来变化非常惊人。依靠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家资源,枫泾修建以致添加的古迹几可乱真。枫泾不像周庄、同里、西塘和乌镇那样封镇收费:古镇上可以随便走,只要不参观里面的几个景点。去年据说有游客122万,但景点门票仅仅442万元,按50元一张通票计,游客掏钱的不到8%。枫泾能永远不封镇收费吗?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