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历法《历术甲子篇》的研究(一)原文1

 johnney908 2014-10-16

       史记‘历术甲子篇’的研究

    历术甲子篇①

    ①《索隐》说:“以十一月朔旦冬至得甲子,甲子是阳气支干之首,故以甲子命历术为篇首,非谓此年岁在甲子也。

    古有六历之说,《汉书律历书》“黄帝造历,元起辛卯,而颛顼用乙卯,……殷用甲寅,……汉兴承秦,初用乙卯,至武帝元封,元用丁丑”。而祖冲之说:“古之六术,并用四分。四分之法,久则后天,以食验之,经三百年辄差一日”。经考证,真正见于史书的只有“殷历”甲寅元和“颛顼”乙卯元,而乙卯元亦完全是“殷历”甲寅元的摹仿之作。此“历术甲子篇”就是“殷历甲寅元”的范例。

    古人制历,讲究历元首日,要求以“夜半朔旦冬至”为起始点。结合近代天文学知识,逆推战国时期合朔与冬至同在夜半的年代,并与历书朔旦冬至干支纪时相符,得出的结果是公元前427年合朔冬至同在己酉日夜半0时。从而认定公元前427甲寅年是殷历的近历元,也是殷历甲寅元创制之年(周考王14年)。按四分历章蔀纪元编制,一纪20蔀共1520年,公元前427年是16己酉蔀的首年,其上元应在(76×15 + 427)1567年。

(1)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正北①
    十二②
    无大余③,无小余④;
    无大余⑤,无小余⑥;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⑦(甲寅)。

    ①正北:这是冬至所在辰次的方位。元年冬至在夜半子时,子的方位是正北。

    ②十二:这是一年的月数,无闰月为十二个月,有闰月则为十三个月。

    ③无大余:这“前大余”是计算月朔甲子日名的参数,《索隐》称为月朔大小余。已知本年初的月朔干支号,将本年的总天数减去所含的甲子周数(甲子一周为60日,含几甲子就减去几个60日),剩余的不足一甲子的部分,整日数称为大余。从本年初的月朔干支,数到大余数目之外的第一个干支名,就是下年初的月朔干支日名(例见下年月朔大余注)。

   ④无小余:这“前小余”是月朔甲子余数中不足一整日的部分,四分历测得每月29.499/940日,每年十二个月整日数之外还有小数,小数中的分子部分就是小余。同样由于历法是从十一月冬至起算,又是“甲子朔旦冬至”,所以,元年(冬至前)是“无小余”。

    ⑤无大余:这是“后大余”,是计算冬至干支日名的参数,《索隐》称为冬至大小余。已知本年冬至日名,从本年总天数中除去所包含的甲子周数,剩余部分中的整日数称为大余。从本年初的冬至干支日名,数到大余数之外的第一个干支就是下年冬至日的干支名,本年无大余(例见下年冬至大余注)。

    ⑥无小余:“后小余”是指冬至日的余分即不足一整日的部分。四分历以每年为365.1/4日,每日分为32分,日合8分,每隔一年,小余增加8分,四年积为一日,入大余。同前,本年冬至前无小余。

    ⑦此句“焉逢”是“甲”,“摄提格”是“寅”,都是指甲寅年而言。文中又标以“太初元年”,而武帝太初元年是公元前104年,是丁丑年。连同以下所加年号,皆与干支纪年不符,系后人谬加可知。

(2)十二①
    大余五十四②,小余三百四十八③;
    大余五④,小余八⑤;
    端蒙单阏二年⑥(乙卯)。
    ①十二:本年为平年,十二个月(354日),无闰月

    ②前大余五十四:每月29.499/940日,全年12个月共354.348/940日。分数部分归入下年。整数354日分配于十二月之中,每月29天半。实际月份不能含半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大小月相间安排,六大六小,恰354日。欲知下年月朔日甲子,354日除5个甲子300日,余54日为大余。查54为戊午,为年前十一月朔的日干支。

354 ÷ 60 = 5………余54(日)

    ③前小余三百四十八:同上注,全年354日零348/940分日,其中分子348分便是小余。

29×12 + 499/940×12 = 348 + 6.348/940 = 354.348/940

    此处只记分子348,不记分母940。以后每月加29日499分,小余积够940分进为一日,入于大余,本月便为大月30日,不足为小月29日。

    ④后大余五:一个回归年(从冬至到下年冬至)的日数是365.1/4日,已知上年冬至日名为甲子,欲求下年冬至日干支,将一个回归年数除去6个甲子(360日),余5.1/4日,其中整数部分5便是大余。查5为己巳,便是年前冬至的日干支。余仿此。

    ⑤后小余八:后大余己记整数5,尚余1/4日,化为8/32分,此处只记8,不记分母,便是小余。小余满32分入大余。

    ⑥《尔雅》文“端蒙”作旃蒙,为乙;单阏为卯,知端蒙单阏即为乙卯年。若太初二年是戊寅也。
(3)闰十三①
    大余四十八②,小余六百九十六③;
    大余十④,小余十六⑤;游兆执徐三年⑥(丙辰)。
    ①闰十三:本年有闰月,共十三个月(384日)。如前述,一回归年为365.1/4日,而历法年才354日,差11.1/4日,三年差33.3/4日一个月多,九年差一季,月与季节便失去了固定关系。为此,在历法中设置了闰月,以求得历法年和回归年的平衡。方法是将每年差数归入下一年,积够一月则置为闰月,当年便是十三个月。大约是每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置七个闰月。

    ②前大余四十八:上年大余54,加上本年54,合为108日,除去一甲子60,余48日。所以说是大余48。

    54(上年大余)+ 54(上年日干支余数)= 108

    108 ÷ 60 = 1………余48 (壬子)

    ③前小余六百九十六:348(上年小余)+ 348(今年余分)= 696(分)。  

    ④后大余十:上年后大余5,今年又余5(每年递加5),合为大余10。后仿此,不另注。

    ⑤后小余十六:上年后小余8分,今年又余8分(每年递加8),合为16分,余仿此。

    ⑥前引《尔雅》游兆作柔兆,同。游兆执徐为丙辰年

(4)十二

    大余十二①,小余六百三②;
    大余十五③,小余二十四④;
    强梧大荒落四年(丁巳)。
    ①前大余十二:[48(上年前大余)+ 384(上年日数)] ÷ 60 = 7…余12

另一算法,上年大余48日,加上当年所余54日,由于上年有闰,再加29日,合为131日,除去2甲子120日,余11日,加上小余积成的1日(见注②),为12日,所以大余为12日。此后每逢上年有闰,本年大余除了加上当年余54日外,另加闰月的29日。不另注。

    ②前小余六百三:696(上年前小余)+ 348(前小余递加数)+ 499 – 940 =

603(今年前小余)

    上年小余696分,加上当年小余348分,再加上闰月余分499分,合为1543分。除去940分一整日,归入大余,余603分(小余)。此后每逢上年有闰,小余除了加上当年所余348分之外,还要加上闰月余分499。不另注。

    ③后大余:逐年递加五,上一年十,今年十五。

    ④后小余:逐年递加八,上一年十六,今年二十四。

    ⑤前引《尔雅》,强梧作强圉。强梧大荒落为丁巳年。

 (5)十二
    大余七①,小余十一②;
    大余二十一③,无小余④;
    徒维敦牂天汉元年(戊午)。

    前大余:{12(上年前大余)+ 355(上年日数)}]÷60 = 6……7(大余)

    ②前小余:603(上年前小余)+ 348–940 = 11(前小余)

    ③ 后大余:15 (上年后大余)+ 5(当年大余加数)= 20 + 1(小余进位)=  21日。所以大余为21日。

    ④后小余:上年小余24分,加当年小余8分合为32分,进为一日入于大余,所以无小余。

(6)闰十三

    大余一,小余三百五十九;
    大余二十六,小余八;
    祝犁协洽二年(己未)。

(7)十二

    大余二十五,小余二百六十六;
    大余三十一;小余十六;
    商横涒滩三年(庚申)。

(8)十二
    大余十九,小余六百一十四;
    大余三十六,小余二十四;
    昭阳作鄂四年(辛酉)。

(9)闰十三
    大余十四,小余二十二;
    大余四十二,无小余;
    横艾淹茂太始元(壬戌)。

(10)十二
    大余三十七,小余八百六十九;
    大余四十七,小余八;
    尚章大渊献二年(癸亥)。
 (11)闰十三
    大余三十二,小余二百七十七;
    大余五十二,小余一十六;
    焉逢困敦三年(甲子)。
 (12)十二
    大余五十六,小余一百八十四;
    大余五十七,小余二十四;
    端蒙赤奋若四年(乙丑)。

(13)十二
    大余五十,小余五百三十二;
    大余三,无小余;
    游兆摄提格征和元年(丙寅)。

(14)闰十三
    大余四十四,小余八百八十;
    大余八,小余八;
    强梧单阏二年(丁卯)。
 (15)十二
    大余八,小余七百八十七;
    大余十三,小余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戊辰)。

(16)十二
    大余三,小余一百九十五;
    大余十八,小余二十四;
    祝犁大芒落四年(己巳)。

(17)闰十三
    大余五十七,小余五百四十三;
    大余二十四,无小余;
    商横敦牂后元元年(庚午)。

(18)十二
    大余二十一,小余四百五十;
    大余二十九,小余八;
    昭阳汁洽二年(辛未)。

(19)闰十三
    大余十五,小余七百九十八;
    大余三十四,小余十六;
    横艾涒滩始元元年(壬申)。
 (20)正西十二
    大余三十九,小余七百五;
    大余三十九,小余二十四;
    尚章作噩二年(癸酉)。(21)十二
    大余三十四,小余一百一十三;
    大余四十五,无小余;
    焉逢淹茂三年(甲戌)。

(22)闰十三
    大余二十八,小余四百六十一;
    大余五十,小余八;
    端蒙大渊献四年(乙亥)。

(23)十二
    大余五十二,小余三百六十八;
    大余五十五,小余十六;
    游兆困敦五年(丙子)。

(24)十二
    大余四十六,小余七百一十六;
    无大余,小余二十四;
    强梧赤奋若六年(丁丑)。

(25)闰十三
    大余四十一,小余一百二十四;
    大余六,无小余;
    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戊寅)。

(26)十二
    大余五,小余三十一;
    大余十一,小余八;
    祝犁单阏二年(己卯)。

(27)十二
    大余五十九,小余三百七十九;
    大余十六,小余十六;
    商横执徐三年(庚辰)。

(28)闰十三
    大余五十三,小余七百二十七;
    大余二十一,小余二十四;
    昭阳大荒落四年(辛巳)。

(29)十二
    大余十七,小余六百三十四;
    大余二十七,无小余;
    横艾敦牂五年(壬午)。

(30)闰十三
    大余十二,小余四十二;
    大余三十二,小余八;
    尚章汁洽六年(癸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