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知道的陈氏太极拳

 红眼兔子窝 2014-10-17

陈氏太极拳的演练,昭示着天地的行成,天地的演变,天地的运行规律。总之,天人相应。人体运行规律符合天地运行规律,拳也就练好了。 陈式太极拳的锻炼过程,就是调节身法的过程,身法调节好了,拳也自然就练好了。 
初练陈式太极拳,从预备式开始,做到中正安舒就可以;演练过程中,能沉住气,能得劲就对了;套路结束,能身心愉快就是正确的。 
上场打拳,屏心静气,以带脉为界,轻者清气上升为天,重者浊气下沉为地,阴阳即分,天地形成。 
这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会万物化阴阳,静在通灵演天机。太极拳的性质就是,上善若水,柔情似水,我心如水,陈式太极拳演练如行云流水。 
一切太极拳的形式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正确的身法,调动内气运行周身,行成一种牢不可破的内功,并感知感觉外界的来力,迅速适应,转化,趋吉避凶,灵感灵应,掌握主动。

现在我把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第一式到第十五式,以我的感觉感知,写给你看。什么叫心无杂念?其实不是无一思无一念,而是抱元守一。杂念,是多余的。一念,一定要守住。
丹田为气海,为核心,为万向轴。
何为太极,太极即阴阳。何为阴阳,即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如何协调上下可能产生的矛盾,如何让自己不至于头重脚轻,如何天地不至于颠倒?左右,前后,内外也是。
一轮明月志,无悔照古今!最先所守之处,既是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
道家学说,又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说.陈式太极拳练好了,又有"周身处处皆丹田"之说.
触处成圆!!!练成一圆,只用一点!
北为上,为尊,为大,不可以做出对至尊无上有不敬之举。如果你不敬太极拳,你是练不好太极拳的!
眼向前平视,百会自然领起;百会领起,精神自然提得起。
社会上有一阶段,无视生产专以批斗他人为业。被批斗的人,历经长时间精神及肉体的折磨,一队队游走大街小巷时,很难见有谁是精神抖擞,目光闪烁的形象,几乎都是垂头丧气的样子。
低头练拳,意气丧失难养。低头练拳,气血聚与头部,长久头晕,即是此理此意。
所谓,低头弯腰,学艺不高是耶。
陈氏太极拳
老架一路,昭示着天地未分之前,天地的形成,天地的演变,天地的运行规律,总之,天人相应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演练,也顺应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陈氏太极拳
预备式;物我两忘,以待天时。陈氏太极拳起式;天地形成,阴阳合德,陈氏太极拳刚捣碓;八面支撑,八方运转。
陈氏太极拳
拦扎衣,单鞭两式,是为两仪式
陈氏太极拳白鹤亮翅
,斜行,是为四象式。陈氏太极拳即所谓手运八方,脚踏五行。
或者是,手舞八卦,脚踏五行,或者是,手运八法------
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即进退顾盼定。定,即中定;中间为土,即站住中定,往开里打。
中间为土,万物土中生。
劲运足,到掩手肱拳,就会拳由心内发,出手不由人,一呼即出。
从第一次云手,拳路进入高潮。左右起脚开始,说明遭遇劲敌!
一般对手,仅仅晃晃腰也就可以了----------但是遭遇劲敌,不敢小窥;既然用脚,犹如战争中开始使用重武器。
不用便罢,用则务必成功!陈式太极拳,有好腿不过膝之说。即轻易不抬腿,抬腿半身空!
并且有群敌围攻,当如生龙活虎状:左蹬一根,其力浩大,其势无比,一将敌一脚蹬出,紧上三步,致命击地一锤!
敌人背后强攻,并抱紧我,包括双臂,或用神仙大脱衣;或用神仙一把抓;或用背折靠,或用穿心肘。
一拧身
,翻身二起----------
二起脚,两腿连续腾空踢出,如雁落平沙,脚尖轻轻点地,飘然又闪展腾挪于一侧,左右逢源,护心一拳,打出一个;身体一拧,旋风脚起,扫倒一片!一沉气,右蹬一根,跌翻一串!一拧腰,掩手肱拳,打他三丈开外;小擒打,急促向前,喝一声,那里走,忽闻背后有袭,转身抱虎推山------- 
前召,山呼海啸,后召,三军汗颜;野马分鬃,横冲直撞,如野马害群,瞬间左倒右翻,千军万马,如入无人之境,绝后空前。眼见强兵猛将,越聚越多,一式玉女穿梭,冲出重围

第三讲,一轮明月志,无悔照古今!
陈式太极拳
起势------松开右胯,提起左脚,向左横开一步,与肩同宽。裆走后弧移重心,两脚平稳踏实,身心放松,开始练拳。
松右胯的同时,提左脚,使自己的身体半轻半重,有领有沉,上下对拉,维持自身的平衡,以应阴阳相辅相成的要求。提左脚,应是以胯领膝,以膝领脚踝,使脚尖下垂。 
开步后,切忌重心直线转换,应以螺旋的形式,微微下沉,使脚下踏实,沉静下去。这时候,尤其是拳架熟悉后,自己可以清净地单练的时候,配合以深沉的呼吸,调节身心。以深呼吸三到九次,感觉丹田气感充足,生机勃发,是为静中有动,自然生动。 
犹如种子,得到适宜的水分,空气,温度,自然而然地萌发了------此,皆天机自然之萌动,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原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此时,以带脉为界(腰带束腰之一围)使清气上升,浊气下沉,天地开阖,盘古开辟。百会领起,尾闾竖直,使自身脊柱节节拉开,虚虚对准,把生理结构的前浅弓形,拉开成微微向后的浅弓形,命门后撑,意志坚凝! 
最重要的,是这份心情!正如陈鑫老先生所讲;岂知我心,只守一敬! 
似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这个意思就行,不要刻意表示。初学者往往太过,一努力表示就过分了。 
不可以直来直往陈式太极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无提拔之意,无抽扯之形。

太极起势,两手徐徐上抬,两膝微微下曲;抬与肩平,下按,两腿继续下蹲。当两手按与膝盖之上,小腹之前,在两胯之间,是为太极起势。
两手上抬,缓慢,均匀,柔和,自然,作无数次上抬的设想,如海上日出,缓慢升起的过程中,似乎有很大的压力似的;意念自腰中起,而肩,而臂,而手腕,两手抬与肩平,手指微下垂。两手之间的距离,于肩同宽。 
与此同时,两膝微微下曲,使整个身体上下对拉拔长,清气上升。 两手下按,当先松肩,肘关节不动;再松肘,手腕不动,再松手腕,手指上领------当两手呈自然落体状,按至膝盖之上,小腹之前,在两胯之间(把两手往身上一靠,正好处于两胯的位置)。是为太极拳起势,此时两手指尖微微上翘。 
两手呈自由落体状,落于小腹之前,是为了气沉丹田。落实好,并贯彻到底!气沉丹田,以沉到脚底为妙。因为只有这个位置,才有利于气沉下去。 太极起势,无太大的实际意义,是以呼吸为主,动作配合为辅。起势做的好,内气正好运行一个小周天。但初学者,当以自然呼吸练习,勿操之过急,切记,切记! 
两手上抬,所用之力,于地球吸引力相抗衡,所用之力,于地球之吸引力恰恰多了一毫,多余的劲就不要用了。 或者,意念之中,有两根橡皮筋,一端在手心,一端在地下,用拉开橡皮筋的意思,慢慢拉起。刻刻留心,不要使橡皮筋断了。
假如说,伪装的两个铁球,各重一百斤,并且上有拉环。目测之下,好像是两个气球,你抓环提球,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如果猛然提起,真正的情况,可能是你不但没有提起铁球,而是自己的脚跟拔起,几乎前倾。所以,一边提起,一边还要仔细掂量,并使自己松腰垂臀,脚下沉稳。 
所以,陈式太极拳起势,和搬起花盆的用力方式差不多。或者说,千万不要像公园广场式的太极拳,两手上抬,而耸肩提气,两腿直停,呆板僵硬,无一丝生气。 
我经常和朋友们讲,如果一个预备式都做不好,那其他的也就不要说了。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太极拳《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就没有一个好的结束》。 
两手下按,可以设想有一水池,用两手把两只篮球慢慢按下去,手掌心的四周,都必须虚虚转换虚实,使之不浮不漂。

陈式太极拳,第二式,金刚捣碓。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左手逆缠,右手顺缠,一起向左上方掤出,重心偏于右。
金刚捣碓第一动,要求百会领起,尾闾竖直,以腰为轴轻轻向左旋转。需要注意的是,要先调节尾闾,使其走一个后弧线,两手向左上领,重心偏于右下沉。 
面向东北方向,使左手手腕于肩平,手指尖斜向上,眼平看左手中指指甲;松肩,沉肘,手腕有微微下坐之意。右手不过身体中线,指尖向前。 
陈式太极拳第二动,先调节尾闾,使之走后弧线左移,随身体右转,双手自然引带;运行的过程中,两手自然翻转,右捋,至面向东南方向。右手手腕于肩平,眼看右手中指指甲,松肩,沉肘,坐腕,舒指,四指有微微上扬之意,左手不超过身体中线。两手右捋运行的过程中,同时以右脚跟为轴旋转,右脚尖上翘并外撇约90度。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左掤时,左手为逆缠丝,右手为顺缠丝;右捋时,左手有逆转顺,而右手有顺转逆------ 
右捋时,两手手指尖斜向上,右手虎口于左手掌心相对照,劲力内含。 
-------
移重心------重心从左脚,慢慢移到右脚,踏实右脚,提起左脚,脚尖下垂。
移重心时,须要保持重心垂线在平行线上运行,不可以忽高忽低;左脚提起的同时,身体放松意气向右脚下沉透,站稳。两手有向右侧推按之意。 
左脚提起,当以胯领膝,以膝领脚踝,节节领起,并且脚尖有内扣之意。 
然后左脚,以脚跟内侧擦地,轻轻铲出,向身体左前方,呈四十五度的角度。要求,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至虚至零,说收即收。以面向东方起势为例,左脚应向东北方向开步。同时,双手有向右后对拉之意。 
接上动-----两手稍微上领,继续向后,向下,向前运行;当两手运行到两膝之上, 
此时,右手手心斜向外,左手手心斜向下。然后,左脚外撇四十五度,重心前移,右手领起右脚上步。 
如果能做的好,可以把内气往左小腹一沉,方才以右手领起右脚,上步,在左脚之前,相距二十五公分左右,呈虚步。 
左手自然迎合右手,落在右肘窝出,掌心向下。 
左手有前挤之意,右手有上撩之意。
两手合劲,放松下沉,重心在左脚稳住,再举起右拳,同时提起右脚,脚尖下垂------ 
然后,右脚下震,同时右拳砸在左掌掌心。

金刚捣碓之震脚。是轻沉兼备,可缩可弹之劲力,蓄发自如。
我经常和朋友们说;金刚,一手持杵,一手持碓,最后向下轻轻一捣,表示这一拳式结束。金刚捣碓,所用之力,就比如古代的人们,加工稻米,以杵捣碓。那时候,工作效率很低,不像现在,可以一开电闸,不一会儿,数千斤大米出来了。而以杵捣碓,一个人一天加工的粮食,也许只够一家人吃。所以,古人有的是白天黑夜地加工粮食。有时候,可以说会累的一边干活,一边打盹。如何提高效率,而又不至于太劳累呢,那就把杵用两手虚虚拢住,不松(以免杵手持不住掉了下来),也不紧(太紧,震下去会震伤虎口,甚至手指),沾住杵,合住劲,往下一捣,再借杵的反弹力,把杵领起来。如此,可以经久不疲。

陈式太极拳第二式,金刚捣碓。金刚,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力气最大的!象形取名,喻金刚一手持杵,一手持碓,最后向下一捣,表明这一拳式结束。
金刚捣碓一式,要求四正:正心,正身,正气,正方向-----------------------
陈家沟,历史上就有传说;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喝口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字意上理解,是任何一个到过陈家沟的人,都会冲冲拳,踢踢腿。因为金刚捣碓颇有气势,出于好奇,人们喜欢模仿这个动作。
但是陈家沟的老拳师,就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会不会陈式太极拳,或者说太极拳的功夫任何,一个金刚捣碓就看出来了。
所以金刚捣碓一式,在陈式太极拳中,又称为母式,一是说这个拳式的重要,二是所有的一路,二路的拳式,其技击含意,完全可以从一个金刚捣碓中,体现出来。
说他重要,是指对身法的要求严格而言。金刚捣碓一式,少有疏忽,即流于病像,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即是。
金刚捣碓,其要求有,四平。即头平,肩平,腿平,脚平。要求头容正直,精神领起,心中一团和气。 在陈家沟,大至各大武校,小到农家小院,大街小巷,无处不是练拳人的身影。如果有外地的参观团,提前打了招呼,想一瞻陈家沟陈式太极拳雄风,那么放心,小在7——8岁的孩子,老到70---80岁的,男女老幼,轮番上场,足饱眼褔。
但是,对于外来的学拳者,你无论在大街,还是小巷,还是在各个学校,你练你的拳,没有人愿意看你。就是说,陈家沟人,也还有很多种地的,他们来来往往,但却不去留意你是谁,练什么拳。
如果陈家沟的老拳师,愿意停留下来,看看你练拳,并且看上三到五分钟,那么恭喜你,你的陈式太极拳,具备了一定的功夫了!
但是很多情况下,看你一个金刚捣碓,人们就会吸着烟,摇摇头走过去了--------------------------------------------也会替你叹息;不容易! 一代宗师陈照奎,风趣地说金刚捣碓,就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来时欢迎,去时欢送-----------------------------------或者说,给多少,要多少,要多少,给多少。
要求,轻轻运行,活泼灵动。在任何一个式子内,都要有对对方明察秋毫,随意进退而毫无涩滞,或者说,随时随地,善意斡旋!
陈式太极拳特点之一;缠丝劲,贯穿于整个套路演练的自始至终。而金刚捣碓一式,又表现出五对不同方位的缠丝劲,左右,前后,大小,上下,内外。
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如风吹杨柳,有风有度--------------------------- 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接上式太极起式且形势无间,内意不断,双手顺逆缠丝,向身体左上方出,有如逆水推舟。两手向右后方时,形似顺手牵羊;一沉一转,则左手有前之意,后手有上之意,然后,全身一合具合,震脚砸拳。
在陈家沟,有的老拳师,仅凭一个震脚的声音,就能知道练拳者的功力深厚还是浅薄---------------------------如果功力纯正深厚,此震脚的声音,完整彻底,铿锵有金属之声,悠远深长厚重,穿云渡水,缭绕不绝于耳-------------------如金刚罗汉之身,扭转乾坤之力,一击之下,天地为之一震!!!!! 金刚捣碓,如天地间浩然正气,沛然赋予,浑然一圆,如玉环之无端可解;周身上下,任凭强敌围攻,则内力猝发!金刚捣碓,有撩裆之意,擒拿之手,管套对方倾跌之术;一震之下,有抖弹飞蝇飘落之妙,一震之下,外达视听,令敌闻风丧胆!!! 陈式太极拳演练,凡势从柔入手,百练成刚,以致刚柔相济,方为得机得势。陈式太极拳之刚,乃积柔成刚之,比如风势渐起,水源始涌,从无到有,由少而多,千百此的回旋,千百此的汇聚,终成旋风冲天之势,滔天海浪之形。而人在其势力之内,如飘坠一叶,沉沦一舟,间不容发之际,即有倾覆灭顶之灾。
陈式太极拳至此境界,如有神明相助,亦如至高无上权力在握,权衡对方轻重生死,悉皆有我随心所欲。 我经常和朋友们说,古代人们以杵捣碓,当虚虚拢住,量力而行,方能操劳有度,经久不疲。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震脚发力,无意流于形势。此劲力有种种。弹簧劲,钻头劲,冷脆劲,等等。

陈式太极拳第三式,拦扎衣。
拦扎衣,上接金刚捣碓。需要说明一下,金刚捣碓,两手在身体之前,应该离小腹八到十公分,不可贴近身体,也不可太远而使身体前倾。 陈小旺大师也说过,为了初学者的方便,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作了简化。
拦扎衣,两手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开一合,在身体之前个画一个圆满的圆圈,再与身前合起,左手扶于右肘窝处,右手高于眼平,用眼平看右手的中指;右手运行到右脚之上,右脚提起,虚步点在左脚内侧。
然后,从新提起右脚,以脚跟内侧擦地铲出------
熟悉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在右手向下走下弧线时,右脚提起,教尖下垂,再以脚跟内侧擦地铲出。这叫上引下进。就是右手向里引,右脚向外出。
右脚出时,当以内气往小腹左侧一沉,如球之一转,右腿提起往此球轻轻一触,即弹射而出;此时,是右手过了身体中线,怎么办?
以左手辅助,加大掤劲,使身如陀螺,圆转自如,无论上下前后,左右内外。
左手抚于右肘肘窝处,手指舒展,护住自己的肘关节,也可以反手拿住对方手腕,反制对方。
拦扎衣,要求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要先给,指压试探,造势借机,运行浑然一体,轻沉兼备,蓄发自然。
右手向右上方展开,左手对称拉开;右手走上弧线,左手走下弧线,犹如转动一个特大的圆球,于是,丹田动荡------
以外形引内气,以内气催动外形,当进入意气风发的境界,内气呼之欲出时,稍微加速,丹田内转起来了。 当右手向身体右侧完全展开,则松肩,沉肘,坐腕,舒指,意气下沉,而左手正好运行到身体左侧,把左手扎在腰间,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虚虚拢住,气定神闲。
右手向右展开,一过身体中线,则眼随手运,身体放松,意义下沉时,调转方向,面向前方,四肢百骸,千丝万缕的气势,回归丹田,聚而沉之,直至通达涌泉随之又起,腾挪曲折,接下势。

陈式太极拳,单鞭。老拳谱中,叫作丹变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画西东,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若问此势妙何处,去寻脊背骨节中。丹变,即内气于丹田中变化一圈之意。然后发出,气由丹田发,或心平气和发。单鞭运用之快,一呼即出;以身体为鞭杆,四肢为鞭梢,节节贯串,一气直摧,力达落点,其神速所至,鬼也难逃。单鞭拉出,如一字长蛇之阵,击尾首应,击首尾应,击两头则中间应,击中间则两头和之-------如蛇之灵,盘旋扭旋,顺杆而上。单鞭一式,在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当中,共出现七次,因此有人自以为高明地断论,重复太多! 我所知道的,陈式太极拳单鞭一式:尤其在第一次云手开始,即是与群敌大战;一旦被迫不得不用脚的时候,既是遭遇强敌围攻.此时,上攻下取,左右盘旋,如虎入群羊,鹰疾扑兔,间不容发之际,电光火石之间,击敌于丈外.稍有间隙,即需要调节一下气息.就是老架一路,中间为什么单鞭多次重复的原因.只要敌人在你攻击范围之外,你就要稍息一下,就是'丹变' .丹田变化一次,你就获得新生力量,可以大战三天三夜,久战不疲.因此,丹变就是"气由丹田发',或是"心平气和发'.不可恋战,敌情不明,即以"玉女穿梭",'跌岔''冲出重围,伺机再战.
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两头则中间应,击中间则两头和之
所谓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势利导,乘机进取。
长鞭一甩的鞭劲,如何练出来?我经常和朋友们说,早上洗脸时把毛巾浸湿拧出多余的水分,把沉甸甸的毛巾抖出------长此以往,可以练成绝技。

物我两忘,以待天时,陈式太极拳预备式。------ 面向南方,呈自然站立之状态,手脚之间,自然留出空隙。眼向前平视,大约看前方五米远的距离,是为平视。
松开右胯的同时,提起左脚,脚尖下垂。向左横开一步,与肩同宽。眼观鼻,鼻观心,操守内观,调息绵绵,通过几次深呼吸,使心气下降,气沉丹田,以沉到脚底为妙。
静到极致,静中生动。天机自然萌动,阴阳自然开合。这就像,一颗不失活力的种子,有了适宜的环境,得到了充足的空气,水分,温度,非常自然地发生了。有一个地方,我第二年去的时候,一位朋友知道了,很高兴,他找到我说李老师,给我纠正拳架吧!
在陈家沟,师傅给学生整理拳架,叫捏拳架,或是捏捏架可以从头给你捏到脚。有人以会捏拳架为,有人以名师为其捏拳架为
因为珍珠的贵重,鱼目也有了身份;因为貂皮的不足,狗尾也续上了!
我和这位朋友说,不用我给你纠正,你自己也能自我纠正。这位朋友的脸上,慢慢失去笑容!
我说,不就是中正安舒吗?你站好预备式,让我来告诉你,你把身体前倾,一旦过分,是不是脚跟就会拔起?是不是膝盖就会超过脚尖?就算你努力维持,不至于脚跟拔起,也必然导致后脚跟空虚了,这就错了!我说;如果你把身体后仰,并且过分了,是不是脚尖翘起了?就算你努力维持,也必然导致前脚掌空虚。身体后仰,致使内气不能下沉而上冲,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气满胸膛,横气填胸。这样,不用我说,你自己也知道错了。
再者,你如果身体左外右斜,并且过分了,使肩的一侧,超过了同一侧脚的外侧,必然使另一只脚的外沿翘起,翘边,致使脚底喝风,这也是错误。而且,身法一旦不正,必然使身体局部紧绷,凡是身体局部有紧绷的地方,就不可能做到勉强去松,也松沉不下去,如果有沉的意思,也松不净,沉不透再过分的话,只能破坏自身的平衡,把自己沉倒!初步演练陈式太极拳,能做到中正安舒就可以了!陈鑫老先生也说;教者,教学者大中至正之理就可以了。这就像盖一座大楼,主题结构完成了,其他的比如装饰,慢慢去完善吧。
又说:我本身自有太极,别人不能增之一分,也不能夺去一毫。人人各具一太极,但看用功不用功。身法的要求,不仅仅在预备式,其他各式,都当尊此一律。
预备式做好了,努力保持这种形态,练拳!说努力,是指初学者,这就是入规矩 一揉一按,下塌外辗;一愰一抖,挒劲成全。一拧一沉,采入地狱;虚拢诈诱,只为一转!全身力气,聚成一点,能得其一,万象具现。
人体运行规律符合天地运行规律,拳也就练好了!
又一章------礼敬太极,必有所求,陈式太极拳预备式。
太极拳以理相求,循理以求,专心致志,必有所求。有所求,必有所得,有所得,必有所失!
得失之间,如何取舍?舍即为得,得即为舍,能舍能得,想得先舍!有心求柔,无意成刚;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去僵求柔,摧僵求柔,舍此无他,不二法门! 站稳,沉住气,体松意紧!全神贯注---------注意!意欲何为?先有意,气相随,气行,则血随。气为血之帅,以导引!
一个预备式,就必须把身法调节好!陈式太极拳,对身法的所有要求,必然要达到一个目的,所有的方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非常简单,就是求平衡!怎样做到平衡?你就是陈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这些要求做到了,也就掌握好了平衡。
也就是,不能前伏后仰,左外右斜。也就是,你让身体保持中正安舒"! 先求形似,再求神似;求内气,就是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外形。有一个正确的身法更容易引动内气。沉住气的时候,是不是全身一起下沉,是,也不是!有意放松,而无意下沉。意气为之领导,骨肉为一样遵循。
松懈了怎么办?那就要有一个向上领的劲,在那里,百会领起,精神自然提得起。 通情才能达理,合理即为合法。世事洞察皆道理!
我有一个朋友,我推荐他去了一次陈家沟。十几天的时间,金光闪闪地回来了。以他自己的话说,叫菩提灌顶,大彻大悟了!
立刻,他居住的这个城市,也因为他,红了半边天。而且,几乎所有的太极拳人,都不入他的法眼。他和我关系不错,他就亲自向我说了一些事。不几天的时间,我大约知道了他都学了些什么。比如,练拳不可尖裆;练拳不可撅臀;单鞭这个动作,重心左移时,右脚脚尖要随之里扣---------
而且这位朋友,很长时间,也不干别的了,就是满广场转悠,看看这个,不好了,看看那个,练错了;不是尖裆了,就是翘臀了。后来那个广场,慢慢少了练拳的人!有一位女士,勃然大怒,说;俺天生的,就长成这样,改不了,也不想改!能成者,不用教,用教者,不能成!处处用教,因其处处所不能成。不教而会,非圣而何!人教而会,非贤而何!教而不会,非愚而何?
己所不会,何以教人?

中正安舒,式正气从------陈氏太极拳预备式------陈鑫老先生讲;太极是掤劲。具体什么样为掤劲,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虽然说松柔的越彻底僵劲摧掉的越干净,因而得到内功越纯正,但无名师指点的情况下,初级阶段的人无法掌握其中的适度。陈氏太极拳讲;用力不对,不用力也不对,折其中而已。但是也很不好调节,需要千锤百炼去体悟,稍有不慎,必至偏倚。 有见太极拳练习者,十年二十年纯阴无阳,手软无缚鸡之力;又有太极拳,三年五年纯以刚猛示人。陈氏太极拳讲:稍微用力,而初学者稍微用力即已太过。初学者往往太过,好像是每个太极拳练习者的必由之路。如果一点劲也没有,则违背松而不懈和不失掤劲的要求。再如手臂因松而垮,松松垮垮,片儿郎当,形不正,神不居,无一丝生气,提不起半点精神,也不能算是练拳。 也许有人讲,太极拳练的是意气精神,在内不在外,。但是初级阶段,是外形引动内气的过程,外形不周正,内气难以适从,虽有命令,内气遵从,却无目的,无功而返。应该说,心静是为了体松,体松是为了下沉,下沉是为了平衡稳固,为了脚下稳重踏实,落地生根,并且有入地三尺之意。所以,陈氏太极拳初级阶段的练习,练的就是放松下沉的功夫,就是求得自身平衡性的功夫。放松不彻底,内气就不能沉透,不能沉透,就不能一气贯串,陈鑫讲:则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谨记,谨记。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陈氏太极拳的演练风格,昭示着拳若其人。有君子风度者,心胸坦荡,拳架舒展大方,不但自己虚怀若谷,包容万象,别人看去,也深受感染。感觉大地厚重载物,长天清明高远,身心愉悦,自是难言。 上场打拳,立身中正,头容正直,拴心猿,锁意马,清心涤虑,抱元守一。眼看前方五米距离,百会领起,精神自然提得起。所谓中正安舒,即立身中正,心情安静,身体舒服,可以练拳。周身上下,以带脉为界,做到上盘轻灵,下盘稳固,两脚踏实,脚底四周与地面密切接触,大脚指抠地,令涌泉穴空虚,做到实中有虚。要求胸中空洞洞,小腹沉甸甸,即气沉丹田,但以沉到脚底为妙。 求中正安舒,从四平三直找起。三直即腿直,腰直,项直。腿不直,跪膝软膝;腰不直,必至偏倚;项不直,摇头晃脑。四平,指脚下平,腿平,肩平,头平。脚不平,沉劲不透;腿不平,难有高功;肩不平,左歪右斜;头不平,意识不清。 曾有一位信教(耶稣)朋友告诉我,上帝与世人约定的(旧约)中,规定了三百六十五条戒条,人们违反了其中一条,就牵连着违反了其中数条。世人难以遵守。后来,上帝派了他的儿子耶稣亲临人间,经历了遵守教条的艰难与无奈,并为救世人,流尽了自己的宝血。所以上帝重新与世人约定,并且只有一条:因为信而得救。这就是(新约)。你们只要相信上帝是宇宙间唯一的主,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那么你得救了。主救世人。 所以陈氏太极拳的锻炼,异曲同工,能做到中正安舒就够了。如果你立身中正了,身法上怎会有错?如果你有一处错误,又怎能算是立身中正?能下巴内收,大椎穴自然轻挑;能头容正直,眼自然向前平视;能松肩则能沉肘;能含胸自然能拔背;能曲膝则能松胯。能中正安舒,自然心静,静到极致,自然生动,一举一动,活泼自然。 身正气从,无不顺利,就得劲,就不别扭。能得劲,练拳时得劲,推手时得劲,无论任何情况下都得劲,或变不得劲为得劲,你是高手。 我曾经和朋友们说;不要我这样说,你这样做,我那样说,你那样做,你最好练出自己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