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人藏书]好书读过可藏山:《爱晚庐随笔》

 昵称14979747 2014-10-18
  •  1911年生在湖南沅江的张舜徽先生,曾于1946年秋,受兰州大学校长辛树帜之聘任到兰大任教。其时辞职回到长沙的原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曾驰函新任院长易价聘请张舜徽兼任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从而,张舜徽和甘肃结下了深厚的学术之缘,后人如我者,得读读先生著述,就平添了不少亲切。
      
      在张氏著作中,《爱晚庐随笔》是我常放在手边翻读的好书。
      曾周《张舜徽其人其学其书》一文所说的话,后来被广泛地用于卖书网站的售书广告了,这些话说得准确:“《爱晚庐随笔》是一部文史、哲艺、学术知识方面的随笔集,或评古人之成败得失,或论旧籍之高下良窳;或析文字,或谈训诂;或及周秦诸子,或涉历代儒林;或言养生之道,或语为文之方,内容广泛,阐述精到。著名作家孙犁曾说这部《随笔》‘内容广泛,经史文艺,无所不包,于近代史料为详。所记充实有据,为晚清以来,笔记所少有。’” 
      
      我知道,张先生是通人通家,《爱晚庐随笔之一·学林脞录》里说,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仔细读完正续《通鉴》后,进而研读全史,也就是廿四史,每天一卷,花了整整十年,才竟全功,还写下几十厚册的札记。那时没有标点本,他是用圈点法读完的,而且:“自《二十四史》三千二百五十九卷之大书读毕,而胆识益进,其后读《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文》、《皇明经世文编》之属,悉轻蔑如小书短册矣。”他并得出结论:“读大部书,必有耐性,有恒心,而后能坚持终始,克奏肤功耳。”他自己是一辈子也不后悔这样的选择的:“为学而不厚植其基,则无以远大。” 哦哦,通家是这样造就的。
      
      我觉得,《爱晚庐随笔》最大的好处是离自己近,也亲切。这主要是从书中文字的平实可用,可操作性强这方面说的。比如书里面谈读书之法的地方就比较多,而且这些办法对我就很有用,相信对不少爱书的人也一样有用。在《读书备忘之法》里,就有关于撮抄著书的介绍,从中可以知道古人读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撮抄。实际上他还说到了《资治通鉴》编写过程中的撮抄之功。张舜徽在《爱晚庐随笔》里不但述说着别人的做法,还在时时举着自己的切身体验作例证。他说自己早年读诸子百家的时候,就用了两个本子,一个叫做内篇,凡是有关修身养性的文字尽行摘录,一个叫做外篇,凡是有关治人立国的文字尽行录入。这样的文字摘录录多了之后,“则取之左右逢源。非但收融会贯通之益,抑亦读书备忘之一助也。”现身说法,加上先生仰之弥高的学术榜样,圈点佳书,自然喜不自胜。《爱晚庐随笔》收入了可以列入内篇的不少文字,时常翻阅,这些当年激励和鼓舞了张舜徽的文字,想来也会对今天的我们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晚庐随笔》还为读者推荐了不少可钦可敬的人物。谈到张履祥的《杨园先生全集》五十四卷时张舜徽说:“余平生最喜诵习其书,早岁既尝摘录其嘉言,成为《杨园粹语类抄》矣。晚年撰《清儒学记》,即以张履祥居首,聊以寄吾服膺之诚耳。”他说张履祥是百世楷模,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讲学著述不倦的遗民。张履祥学博识高,从教30余年,不想以空言著书,但他论学的话却大都明白精切,益人意理,他是能知能行的人,讲究农桑,写有《补农书》。张履祥是极为勤奋的人,是在耕读两方面都取得大成就的人。在《杨园先生全集》中的《愿学记》、《备忘录》、《初学备忘》,《训子语》、《言行见闻录》、《训子语》里,警句名论,曾见迭出:“治生以稼楷为先”,“门人当务经济之学”,“能稼穑则可以无求于人.无求于人则能立廉耻。知稼穑之艰难则不妄求于人.不妄求于人则能兴礼让。廉耻立,礼让兴.而人心可正,世道可隆矣。”:“近世以耕为耻,只缘制科文艺取士,故竞趋浮末,遂至耻非所耻耳,若汉世孝悌力田为科,人即以为荣矣,夫耕则无游惰之患。”“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又不可虚有其名而无其实,耕焉而田畴就荒,读焉而诗书义塞。”“心粗性急,读书之戒,改之为贵。”“此身在天下,与人并立,不为人转移,即能转移人,无终止之势。”“人须有恒业,无恒业之人,始于丧其本心,终于丧其身,然择术不可不慎,除耕读二事,无一可为者。”“只守农士家风,求为可继,惟此而已。”“无财非贫,忘稼穑为穷,无官非贱,废诗书为贱,治生无他道,只务本节用一语。”这些话,得一而认真奉行,也会让人受益无穷的。因为《爱晚庐随笔》的推崇,我也买下了一套《杨园先生全集》,阅读的时候,一面高兴于好书惠我,一面为由于问津者少而书价很低而窃喜。张舜徽评价杨园文字的时候说:“良由履道坚贞,不惑于物,一归平实,不尚高奇,所以感人者深矣。”愚以为,对《爱晚庐随笔》,也可作如是观。
      
      张舜徽说,他经常翻的书是《朱子语类》。他是受到父亲影响而终身研习朱子的,他并且把自己读朱子的笔记摘录收入了《爱晚庐随笔》。读到这些修身进德的文字,我由衷地高兴。慧业习重,在根深蒂固地接受了看不惯一切,只崇尚自己自主的我看来,朱子们的迂腐和陈旧,早已是不值一说的问题。能受今日的张先生文字的洗脑之教,自以为是幸运的事。要庆幸啊,差一点,我和最好的精神营养擦肩而过。浩劫已经是一百年,再受愚弄的的原因,还是所见者少,所知者少,所读者少。《爱晚庐随笔》里收入的这一类文字还有《诸子书中有裨治学修身之精言》、《诸史所记有裨饬躬治人之精言》等。
      
      当然《爱晚庐随笔》里也还有我一时未感兴趣的内容,我宁愿说是未能理解的,因为先生的文字是他学养的一个方面,妄以他的书来强适我的口味,是很可笑的。比如他说到的两种《湘军志》,还有遗失在兰州的敦煌发现的杨贵妃的手迹以及工艺书画体育武术类事情等等,都不是浅浅如我者所能全都领会得来的。然而,明珠一寸,鉴照六合,智者当能从中发现自己欢喜的成分的。我且把这好书藏将起来,慢慢受用好了。
       2007.3.8.晚间快意写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