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脑屏障 (精) (检验员41)

 昵称14979747 2014-10-18
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进入脑循环血的结构。血液中多种溶质从脑毛细血管进入脑组织,有难有易,有些很快通过,有些较慢,有些则完全不能通过,这种有选择性的通透现象使人们设想可能有限制溶质透过的某种结构存在,这种结构可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与其他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相比,脑毛细血管及其邻近地区在结构上确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在正常情况下,①脑毛细血管缺少一般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孔,或者这些孔既少且小。内皮细胞彼此重叠覆盖,而且连接紧密,能有效地阻止大分子物质从内皮细胞连接处通过。②内皮细胞还被一层连续不断的基底膜包围着。③基底膜之外更有许多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终足)把脑毛细血管约85%的表面包围起来。这就形成了脑毛细血管的多层膜性结构,构成了脑组织的防护性屏障。在病理情况下,如血管性脑水肿时,内皮细胞间的紧密粘合处开放,由于内皮细胞肿胀重叠部分消失,很多大分子物质可随血浆滤液渗出毛细血管,这会破坏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造成严重后果。
   血脑屏障的显微结构已如上述,包括无孔或少孔的内皮细胞、连续的基底膜和有疏松连结的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周足组成的断续膜,它们构成血脑屏障控制血浆各种溶质选择性的通透,有的学者把它叫关门或安全瓣,把有害物质拒之脑组织之外使它不能逸出脑毛细血管,比较形象地说明了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但是3种成分在完成正常功能时哪个起主要作用则有不同观点。日本药理学家中井健五认为“屏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星形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在一定程度上也起重要作用”。按显微结构来看,脑毛细血管周足包围血管面积不过85%左右,还有相当大裸露部分可供有害物质的渗出,显然这种说法是有缺陷的。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引起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剧烈变化。如新生儿核黄疸和血管性脑水肿,使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开放,屏障的通透性显著提高以致血浆白蛋白(分子量为69000)这样的大分子物质都可通过屏障。严重脑损伤导致血脑屏障的严重破坏,使血清蛋白也可通过屏障进入脑组织。随损伤的修复,大分子物入脑首先停止。完全恢复后小分子物交换加快现象也会消失,此时血脑屏障功能已经正常。




相关信息:
大约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发现,给动物注入活性染料,全身组织都染上了色而唯独脑组织却不染色。但是把染料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则脑组织迅速被染色。以后的大量实验表明,有些物质完全不能进入脑组织间液;有些物质进入很缓慢;而有些物质进入颇为迅速。总之,在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入脑的[屏障]存在。称为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的功能在于保证脑的内环境的高度稳定性,以利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同时能阻止异物[微生物、毒素等]的侵入而有保护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