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故事学中药 六

 图书 馆员 2014-10-18

讲故事学中药·      

  1.大黄的故事………………………………………………………………(1)

  2.芒硝的故事………………………………………………………………(5)

  3.番泻叶的故事……………………………………………………………(8)

  4.芦荟的故事………………………………………………………………(9)

  5.火麻仁的故事……………………………………………………………(12)

  6.郁李仁的故事……………………………………………………………(13)

  7.松子仁的故事……………………………………………………………(16)

  8.甘遂的故事………………………………………………………………(18)

  9.京大戟的故事……………………………………………………………(20)

     附药:红大戟…………………………………………………………

  10.芫花的故事……………………………………………………………(23)

     附药:狼毒……………………………………………………………()

  11.商陆的故事……………………………………………………………(27)

  12.牵牛子的故事…………………………………………………………(29)

  13.巴豆霜的故事…………………………………………………………(31)

  14.千金子的故事…………………………………………………………(34)

  15.独活的故事……………………………………………………………(37)

  16.威灵仙的故事…………………………………………………………(39)

  17.徐长卿的故事…………………………………………………………(41)

  18.川乌的故事……………………………………………………………( )

     附药:草乌……………………………………………………………(43)

  19.蕲蛇的故事……………………………………………………………( )

    附药:金钱白花蛇……………………………………………………(46)

  20.乌梢蛇的故事…………………………………………………………( )

     附药:蛇蜕……………………………………………………………(48)

  21.木瓜的故事………………………………………………………………(51)

  22.蚕沙的故事……………………………………………………………(54)

  23.伸筋草的故事……………………………………………………………(57)

  24.油松节的故事……………………………………………………………( )

     附药:松花粉…………………………………………………………(59)

  25.海风藤的故事…………………………………………………………(61)

  26.青风藤的故事…………………………………………………………(64)

  27.丁公藤的故事……………………………………………………………(66)

  28.昆明山海棠的故事……………………………………………………(68)

  29.路路通的故事…………………………………………………………(72)

  30.穿山龙的故事…………………………………………………………(75)

  31.秦艽的故事……………………………………………………………(77)

  32.防己的故事……………………………………………………………(81)

  33.桑枝的故事……………………………………………………………(83)

  34.豨莶草的故事…………………………………………………………(86)

  35.臭梧桐的故事…………………………………………………………(89)

  36.海桐皮的故事…………………………………………………………(91)

  37.络石藤的故事…………………………………………………………(93)

  38.雷公藤的故事…………………………………………………………(95)

  39.老鹳草的故事…………………………………………………………(97)

  40.丝瓜络的故事…………………………………………………………(99)

  41.五加皮的故事…………………………………………………………(101)

  42.桑寄生的故事…………………………………………………………(103)

  43.狗脊的故事……………………………………………………………(105)

  44.千年健的故事…………………………………………………………(108)

  45.雪莲花的故事…………………………………………………………( )

     附药:天山雪莲……………………………………………………(109)

  46.广藿香的故事…………………………………………………………(112)

  47.佩兰的故事……………………………………………………………(114)

  48.苍术的故事……………………………………………………………(117)

  49.厚朴的故事……………………………………………………………( )

     附药:厚朴花………………………………………………………(119)

  50.砂仁的故事………………………………………………………………( )

     附药:砂仁壳………………………………………………………(123)

  51.豆蔻的故事………………………………………………………………( )

    附药:豆蔻壳…………………………………………………………(125)

  52.草豆蔻的故事…………………………………………………………(127)

  53.草果的故事……………………………………………………………(129)

  54.茯苓的故事………………………………………………………………( )

     附药:茯苓皮、茯神…………………………………………………(130)

  55.薏苡仁的故事…………………………………………………………(136)

  56.猪苓的故事……………………………………………………………(139)

  57.泽泻的故事……………………………………………………………(143)

  58.冬瓜皮的故事…………………………………………………………()

     附药:冬瓜子……………………………………………………(145)

  59.玉米须的故事…………………………………………………………(147)

  60.葫芦的故事……………………………………………………………(149)

  61.香加皮的故事…………………………………………………………(151)

  62.枳椇子的故事…………………………………………………………(154)

  63.车前子的故事…………………………………………………………( )

     附药:车前草的故事………………………………………………(156)

  64.滑石的故事……………………………………………………………(159)

  65.木通的故事……………………………………………………………( )

     附药:川木通………………………………………………………(162)

  66.通草的故事……………………………………………………………(164)

  67.瞿麦的故事……………………………………………………………(167)

  68.萹蓄的故事……………………………………………………………(170)

  69.地肤子的故事…………………………………………………………(171)

  70.海金沙的故事…………………………………………………………( )

     附药:海金沙藤……………………………………………………(173)

  71.石韦的故事……………………………………………………………(175)

  72.冬葵子的故事…………………………………………………………(177)

  73.灯心草的故事…………………………………………………………(179)

  74.萆薢的故事……………………………………………………………(181)

  75.茵陈的故事……………………………………………………………(183)

  76.金钱草的故事……………………………………………………………( )

     附药:连钱草、广金钱草、江西金钱草、小金钱草………………(186)

  77.虎杖的故事……………………………………………………………(189)

  78.地耳草的故事…………………………………………………………(191)

  79.垂盆草的故事…………………………………………………………(193)

  80.鸡骨草的故事…………………………………………………………(195)

  81.珍珠草的故事…………………………………………………………(197)

  82.附子的故事……………………………………………………………(200)

  83.干姜的故事……………………………………………………………(203)

  84.肉桂的故事……………………………………………………………(205)

  85.吴茱萸的故事…………………………………………………………(209)

  86.小茴香的故事……………………………………………………………( )

     附药:八角茴香……………………………………………………(211)

  87.丁香的故事………………………………………………………………( )

     附药:母丁香………………………………………………………(214)

  88.高良姜的故事…………………………………………………………( )

     附药:红豆蔻………………………………………………………(216)

  89.胡椒的故事……………………………………………………………(218)

  90.花椒的故事……………………………………………………………( )

     附药:椒目…………………………………………………………(220)

  91.荜茇的故事……………………………………………………………(223)

  92.荜澄茄的故事…………………………………………………………(225)

  93.陈皮的故事……………………………………………………………( )

     附药: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227)

  94.青皮的故事……………………………………………………………(232)

  95.枳实的故事……………………………………………………………(234)

     附药:枳壳…………………………………………………………(234)

  96.木香的故事……………………………………………………………( )

     附药:川木香、土木香………………………………………………(237)

  97.沉香的故事……………………………………………………………(240)

  98.檀香的故事……………………………………………………………(242)

  99.川楝子的故事…………………………………………………………(244)

  100.乌药的故事……………………………………………………………(246)

  101.荔枝核的故事…………………………………………………………(249)

  102.香附的故事……………………………………………………………(251)

  103.佛手的故事……………………………………………………………(253)

  104.香橼的故事…………………………………………………………(257)

  105.玫瑰花的故事…………………………………………………………(259)

  106.梅花的故事…………………………………………………………(261)

  107.娑罗子的故事…………………………………………………………(264)

  108.薤白的故事……………………………………………………………(266)

  109.大腹皮的故事…………………………………………………………(268)

  110.甘松的故事……………………………………………………………(270)

  111.九香虫的故事…………………………………………………………(272)

  112.刀豆的故事……………………………………………………………(276)

  113.柿蒂的故事……………………………………………………………(276)

  药物笔画索引………………………………………………………………(279)


1.大黄的故事          

  中草药里的大黄,原来不叫大黄,叫“黄根”。为什么后来改成大黄了呢?有这么一段故事。         

  当年有个姓黄的郎中,他家祖传擅长采挖黄连、黄芪、黄精、黄芩、黄根这五味药草,到他这一辈还专门用五味黄药给人治病,所以大伙儿都管他叫“五黄先生”。

  每到春三月时,五黄先生就进山采药。靠山有个小村,他每次进山采药时就借住在村里马骏家中,直到秋后才离去。马骏务农,全家只有夫妻二人和一个孩子。五黄先生与马家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有一年,五黄先生又来采药,他走到靠山村后发现马家的房屋没有了。乡亲们告诉他说:“马家遭难啦!去年冬天一场大火,房屋被烧得精光,他媳妇也被烧死。如今,只剩下光棍爷儿俩,跑到山上去住石洞啦。” 

  五黄先生十分难过,就到山洞找到马骏父子。马骏看见五黄先生,抱头痛哭。五黄先生说:“你现在一无所有,不如带上孩子跟着我挖药、卖药去吧。”马骏很高兴,从此就跟着五黄先生学挖药。他们像风吹的杨花一样四处飘荡,不到半年工夫,马骏就学会了挖五黄药。但是,五黄先生却从不教他治病。一天,马骏说:“老哥,你怎么不教我治病呢?”五黄先生笑道:“我看你这人性子太急,不适合当郎中。”  

  马骏有些不满,便暗暗注意五黄先生怎么给人治病,什么病该下什么药。日久天长,马骏多少也摸透了一些门道,就背着五黄先生也给人治起病来了。碰巧,还真让他治好了几个人,马骏十分高兴。 

  有一天,五黄先生不在跟前,有一个孕妇来找郎中。这妇人身体虚弱,骨瘦如柴。马骏问:“你怎么不舒服?”                   

  妇女说:“泻肚子。”  

  本来止泻应用黄连,马骏却给她用了泻火的黄根。病人回去吃了两剂药,大泻不止,没过两天就死了。                       

  病人家属哪里肯答应,一打听原来是马骏开的方子,就把他扭送进了县衙。县官审明经过,就判了马骏一个庸医害人的罪名。             

  这时,五黄先生赶来,跪在堂前,说:“老爷应该判我有罪。” 

  县官问:“你是什么人?怎么有罪?”  

  “他是跟我学的医,我教的不精,罪在我身。”   

  马骏闻听,急忙说:“老爷,是我背着他干的事,跟他没关系。” 

  县官问明他俩的关系,感到这两个人如此重交情,很是敬佩。平日,他也听说过五黄先生的大名,所以,就尽力为马骏开脱。最后,县官罚他们送给死者家里一笔钱,就放他们两人出衙门了。 

  马骏羞愧万分,对五黄先生说:“悔不该不听你的话,往后再也不敢自以为是了。”                               

  五黄先生说:“学治病可不能性急呀。你看,用错了药就会出人命的。”  

    后来,马骏踏踏实实地埋头挖药,人也变得稳重多了,五黄先生这才教他行医。为了记住前面的教训,五黄先生从此便将五黄药中的黄根,改为“大黄”,免得后人再错用了这一味药。                       

  【药名】大黄                          

  【别名】将军、黄根、黄良、火参、肤如、峻、川军、锦文、锦纹、锦纹大黄、西吉、蛋吉、片吉、中吉、苏吉、大大黄、北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大黄、药用大黄、葵叶大黄、天水大黄、西宁大黄、鸡爪大黄、香大黄、铨水大黄、水根大黄、马蹄大黄、四川大黄、南川大黄、雅黄、块黄、凉黄、马蹄黄、文大黄、庄黄、西庄黄、西中吉、大王、箱军、箱黄、香结、无声虎、破门、西锦纹、川锦纹、刷把头。 

  【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应用】                            

  1.实热积滞便秘 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药品化义》谓:“大黄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黄、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千金方》)。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常与黄连、黄芩同用,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还可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3.热毒疮疡,肠痈腹痛 本品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生甘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圣惠方》)。                               

  4.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 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5湿热痢疾,黄疸尿黄,淋证,水肿 本品泻下通便,能导湿热外出。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用治湿热蕴结之黄疸、尿赤者,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若治湿热淋证,水肿,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5烧烫伤 本药苦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外用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泰定养生主论》)录自《玉机微义》。

  【用法用量】煎服,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证。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亦慎用。


2.芒硝的故事          

  提到芒硝,就不得不提到胡万林这个人,此人因为“芒硝”,从囚徒变成了神医,又由神医沦为阶下囚。

  胡万林于1991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押往新疆哈木胡提监狱服刑。因以前学过一点医术,他先是在狱中给一些犯人看病,后来也偶尔给一些监狱警察的亲朋好友看病。一段时间以后,监狱工作人员想让胡万林在社会上行医,以造福于周围群众。于是,1994年胡万林到县卫生局办理了一个临时行医许可证,开办了一个临时诊所。与别人相比,胡万林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特大胆,在用药时,药量往往是医学书上记载的最大用药量的几倍。他尤其喜欢用芒硝,一般最大剂量只能用80g,而胡万林配药一次就是250g。自从诊所营业后,光是芒硝,胡万林最多的一天用掉了100公斤。大剂量使用芒硝,的确可以达到消肿、软化肿瘤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病人,尤其是癌症、肿瘤病人在服用胡万林的药之后,自感病情有所好转的原因。在服用胡万林开的药时,他都会嘱咐病人大量饮水,让病人上吐下泻,消解、排除药物所产生的毒素。随着名气的增大,胡万林用药的胆量也越来越大。原先用于煎药的小锅换成大锅,熬药场地从室内搬到了露天。 

  出狱后,胡万林在河南商丘卫达医院又开始了他的所谓的行医生涯。何素云,一位55岁的商丘市优秀小学教师,患高血压病。19989月,何素云的女儿傅春梅听说商丘新落成的卫达医院请来了一位神医,包治各类疑难杂症和不治之症,遂于928日来求见“大师”。胡万林说:“我治高血压就跟治感冒一样。”何立即得到了“大师”的一张药方,领药回家服用。希望能驱除高血压病的何素云,每天喝下实为芒硝药水的“神药”。那药一下肚,即感腹内火烧火燎,肠胃如翻江倒海一般,喝了第二次,何便感体力衰竭、目眩头晕。家人迅速将何抬到卫达医院,但医院无人理睬这事,没过多久,何素云便断了气。胡治病的核心理论是:人生百病皆因水,病了的人就该用芒硝强行“脱水”。芒硝在中医上用作强泻剂,常人用量不超过15g,而胡却大把施用,且一天数次,从而导致所有求诊病人迅速上吐下泻,终于致多人于死命。                

  芒硝有泻下攻积之功,运用合理便可治病救人;若使用不当则成虎狼之药,害人性命啊!                             

  【药名】芒硝                           

  【别名】盆消、芒消。             

  【药性】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应用】                   

  1.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秘结 本品能泻下攻积,且性寒能清热,味咸润燥软坚,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常与大黄相须为用,以增强泻下通便作用,如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伤寒论》)。近来临床亦常用于胆石症腹痛便秘者。    

  2.肠痈腹痛 本品泻下通便,清火消肿,治肠痈腹痛,可与大黄、牡丹皮、桃仁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肠痈初起,也可与大黄、大蒜同用,捣烂外敷。

  3.乳痈,痔疮肿痛,咽痛口疮,目赤肿痛 本品外用有清热消肿作用。治乳痈初起,可用本品化水或用纱布包裹外敷;治痔疮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汤外洗;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硼砂、冰片、朱砂同用,如冰硼散(《外科正宗》),或以芒硝置西瓜中制成的西瓜霜外用;治目赤肿痛,可用芒硝置豆腐上化水或用玄明粉配制眼药水,外用滴眼。                     

  【用法用量】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鉴别用药】芒硝、大黄均为泻下药,常相须为用,治肠燥便秘。然大黄味苦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热结便秘之主药;芒硝味咸,可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芒硝又清火消肿,但多外用,治疮痈肿痛。大黄苦寒沉降,又泻火凉血解毒,清利湿热,治疗热毒证、出血证及湿热内蕴等证,且可活血通经,治血瘀诸证。


 
3.番泻叶的故事          

  从前,东山下住着姓田的俩口子,他们没有儿女,只靠着田三爷喂一头牛种田过日子。春天来了,正是快要耕田的季节,而老黄牛这几天却不吃不喝,一天一天地消瘦,连走路也很吃力了,田三爷急得每天看兽医,吃了几天的药,都不见好转,而且好多天不下牛粪了,牛肚子越来越胀。他想这肚子胀是不是和人一样不消化,于是牵着牛到北坡走一走。这时碰见了放羊的陈爷爷,陈爷爷说:“田三爷你不要急,我放羊时发现后山有一些小树,凡是吃了那些小树上的叶子牛羊都有会拉肚子,你的牛肚子胀,一定是大便不通,要不我带你到那里采些叶子喂牛,一定会治好的”。

  到了山上,田三爷按照陈爷爷指点的小树上采了些叶子给老牛吃。第二天那头牛果然拉出了一大堆干硬的牛粪,比以前精神了很多。经过慢慢调理,老黄牛又越养越精神了,吃草、下地干活都来劲。 

  从此,只要村子里人畜生病便秘,田三爷就摘些灌木叶子给人家泡水喝,居然都好了。石头也成了村里头的“神医”。后来田三爷才知道,那些灌木叶原来叫“番泻叶”。                  

  【药名】番泻叶                         

  【别名】泻叶、泡竹叶、旃那叶。        

  【药性】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应用】                   

  1.热结积滞,便秘腹痛 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导滞,又能清导实热,适用于热结便秘,亦可用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大多单味泡服,小剂量可起缓泻作用,大剂量则可攻下;若热结便秘,腹满胀痛者,可与枳实、厚朴配伍,以增强泻下导滞作用。 

  2.水肿胀满 下行水消胀,用于腹水肿胀,单味泡服,或与牵牛子、大腹皮同用。                               

  此外,临床上以番泻叶小剂量,每日3g,代茶饮,用于中风昏迷者,可通肠腑,缓解症状,以利康复。                      

  【用法用量】煎服,2~6g,宜后下,或开水泡服。           

  【使用注意】孕妇及乳期、月经期慎用。

4.芦荟的故事           

  芦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过去埃及人称芦荟为“不死草”,即使将它连根拔起,在45摄氏度的高温下曝晒几个月也仍能存活。将芦荟的叶片采折后1小时内,它的伤口就会自行愈合。芦荟的神奇功效,正是缘于它这种强大的生命力。长期服用芦荟,能提高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关于芦荟的历史资料约在3600年前就已有记载,中国和埃及的医学专著上记录着:芦荟用于烧伤、创伤、胃溃疡、关节炎及肺和皮肤疾病的治疗。  

  在埃及金字塔中发现的(《耶比鲁斯巴比路斯》)莎纸草医学一书,是历史上早期关于芦荟记载的见证。中国的《药性本草》、《本草纲目》及欧洲的《希腊本草》、《意大利本草》等药典对其药理作用也都有详细记载。                    

  《希腊本草》一书中记载芦荟的功效有:收敛、下泻、止痛、止痒、消肿、杀癣,还用于清胃、强身、止吐血、治溃疡、治脱毛症、眼疾及妇女症等。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首先占领了芦荟原产地索克拉岛,获得了大量的战略储备物资——芦荟。东征时,亚历山大国王下令携带大量的芦荟,以备战时所需,他利用芦荟来治疗伤兵,使受伤化脓的伤口获得痊愈,还利用它来治疗士兵的水土不服,以此来提高士兵战斗力。可以说,亚历山大国王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芦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埃及艳后绝世美丽的肌肤也是得益于芦荟。埃及艳后——克拉芭特拉,是芦荟的忠实崇拜者,她美艳绝伦的容颜、雪白的肌肤、乌黑闪亮的秀发向世人展示了芦荟的神奇功效。 

  日本遭受“原子弹”后,是芦荟治愈了人们的创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后,大量的幸存者被辐射灼伤,任何药物都无法医治,这时人们发现辐射后的土地上只有一种植物还生长着,它就是芦荟。                                

  后来人们把芦荟涂抹在伤口上,奇迹出现了,用过芦荟的伤口不仅愈合快,还不留疤痕。           

  从此,许多科学家开始对芦荟进行潜心研究,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药名】芦荟                  

  【别名】龙角、油葱、卢会、讷会、象胆、奴会、狼牙掌、黄菖蒲、黄花鸢尾、水生鸢尾        

  【药性】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应用】                              

  1.热结便秘 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火,除烦热。治热结便秘,兼见心、肝火旺,烦躁失眠之证,常与朱砂同用,如更衣丸(《本草疏经》)。

  2.烦燥惊痫 本品有较好的清肝火作用。用治肝经火盛的便秘溲赤、头晕头痛、烦躁易怒、惊痫抽搐等证,常与龙胆草、栀子、青黛等同用,如当归芦荟丸(《医学六书》)。 

  3.小儿疳积 本品能杀虫疗疳。用治虫积腹痛、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的小儿疳积症,以芦荟与使君子等份为末,米饮调服;或配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如肥儿丸(《医宗金鉴》)。

  4.癣疮 此外,取本品杀虫止痒之效,外用治癣疮,研末调敷。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慎用。

5.火麻仁的故事          

  自古以来,几多天子君王都想寻求长生,但世上岂有长生不老之药呢?任凭他们地位再尊贵,技能再高超,纵使他们花费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来就没人有本领能炼制出长生不老之药。而常人也没有孙悟空的本事,能跑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去偷得仙丹。所以,人们终极的命运都是一样的,那便是走向死亡。 

  虽然,人们寻求永生是不可能的,但延长寿命是可以做到的。世界上有五大长寿之乡,中国广西的巴马长寿村就位列其中。在巴马长寿村,随处可见九十多岁的老人。有一个老赤红军,113岁了,人精瘦,精神矍铄,记忆力超好。他给大家讲以前他们红军的故事,就像在讲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清楚,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看书写字样样行,眼不花,手不抖,令大家非常羡慕。另外一个老奶奶,104岁了,常常自己洗衣做饭,种菜砍柴,养鸡喂猪,做各类家务活都易如反掌。 

  去过巴马长寿村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人们以喜食火麻汤而出名。巴马人钟爱火麻汤,就像韩国人喜爱泡菜一般,几乎天天都要摆上餐桌。巴马本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很迷人的名字——长命油,并且有“每天吃火麻,活过九十八”的说法。     

  【药名】火麻仁                         

  【别名】麻子、麻子仁、麻仁、大麻子、大麻仁、冬麻子、火麻子、线麻子、黄麻仁。         

  【药性】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                   

  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本品甘平,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且又兼有滋养补虚作用。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证。单用有效,如《肘后方》用本品研碎,以米杂之煮粥服。临床亦常与郁李仁、瓜蒌仁、苏子、杏仁等润肠通便药同用,或与大黄、厚朴等配伍,以加强通便作用,如麻子仁丸(《伤寒论》)。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6.郁李仁的故事         

  扬州失守,金兵南下,康王只身逃难走江南。一路上,他被金兵追赶着,走走躲躲,躲躲走走,多日还未到达临安。

  一天,他沿着古驿道,骑马来到一座大禅寺的山门口,抬头一看,山门上方写着斗大的“净湘禅寺”四个字。只因一路上走得渴了,他便跳下马背,将马拴在山门口的旗杆石上,想到寺院里去讨口水喝。但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景,香火断绝,山门紧闭,走不进去,他只得沿着绎红色的寺院围墙朝西走去,想到边门去碰碰运气。不想此时,一股浓郁的酒酿香味从寺墙上方的花窗口迎面扑来。康王抬头一看,寺墙的琉璃脊上,赫然伸出一桠青枝,上面还结着一个紫红色的佳果,已被飞鸟啄去了一半,汁水滴得如在哭泣流泪一般。酒酿香味就是从这佳果上面发出来的。                           

  “啊,这不是天下闻名的禾城檇李吗!”于是,康王打定主意,进寺以后,不讨茶要水,而专向禅寺法师要檇李吃,一则解暑,二则品奇。 

  正在这时,猛听寺院中发出嘎啦一声响,叉在寺墙脊上的一桠青枝随声往里倒下去了。康王抢步进了边门,只见一位法师手中握一把柴锯,将偌大一株檇李树锯倒在地上。 

  “啊,把这样好的珍奇果树锯倒了,岂不可惜!” 

  “当今天子,把炎黄开创的华夏古国江山都舍得割掉一半,我何苦来可惜这一棵树!”                             

  康王被法师说得无言答对。 

  那位净湘法师,也不知来者是谁,竟对着康王骂赵构,继续说:“华夏江山,处处都有奇珍异宝,可那些做皇帝的人,只知道敛聚民膏,挥霍民财,全不顾富国强民之道,弄得今日战火遍地,国无宁日,岂不可惜?”   

  净湘法师议论一番,擦擦光头上的汗水,问道:“足下是谁?” 

  康王应道:“正是法师所责骂之人。” 

  净湘法师惊道:“原来是皇上,小僧死罪!” 

  康王虽然受了责骂,但因为他身在难中,再者法师所言句句都属实情,所以没有办法发脾气,只好说:“法师乃忧国忧民,句句出于肺腑,何罪之有?”

  法师又问康王因何至此,康王便将一路逃难经过讲给他听。 

  净湘法师当即就在锯剩的树枝上,摘下了四枚檇李敬献给康王,并说:“今日得见皇上,亦即光复有望,小僧再不锯树了。这四枚檇李,聊表四方佛门弟子一番心意,愿皇上肩挑抗金复国重担,重整大宋江山!” 

  康王辞别净湘法师,上马向前。在马背上,他甜甜地吃起檇李来。吃檇李,无须张口牙咬,只要用指甲在李皮上挑开一个孔,放到唇边一吸,立刻便会琼浆玉露鲜甜盈口。他从净湘寺吃到竹田里(今新篁镇)中间的一爿石桥上时,已将四枚檇李吃光了,只有最后一枚李子的皮和核还捏在手里。只因这檇李太好吃了,吃后还回味无穷。康王本想转去再讨几枚吃,但一想到那净湘法师是个厉害人,怕再受他责备,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正想得出神,无意中把手中已吮吸过的那枚檇李核塞入口中咀嚼起来,嚼着嚼着,又不想把核咬开了,连核仁也咽下喉咙去了。                               

  传说,真正的净湘寺檇李从此再不生核仁了。康王吃进李仁的那爿石桥,就叫李仁桥,现称里仁桥。这一带地方,南宋皇朝时一直叫做李仁乡。     

  【药名】郁李仁                          

  【别名】山梅子、小李仁、郁子、郁里仁、李仁肉。

  【药性】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应用】                   

  1.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本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作用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润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常与火麻仁、柏子仁、杏仁等润肠药同用,用于津枯肠燥便秘之证,如五仁丸(《世医得效方》)。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可与枳实、厚朴、陈皮等药配伍;若与朴硝、当归、生地黄配伍,可治产后肠胃燥热,大便秘结,如郁李仁饮(《圣济总录》)。  

  2.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本品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可与桑白皮、赤小豆等利水消肿药同用,如郁李仁汤(《圣济总录》);若脚气肿痛者,可与木瓜、蚕沙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7.松子仁的故事          

  松子仁的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白皮松、华山松等多种松的种子。红松产于我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华山松为我国特产品种,北自山西沁源,南到云贵高原,东起河南,西到甘肃、四川和湖南等地都有生长。   

  唐代的《海药本草》中就有“海松子温胃肠,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记载。在人们心目中,松子被视为“长寿果”,又被称为“坚果中的鲜品”,为人们所喜爱,对老人最有益。   

  松子被人们誉之为“长寿果”。是因为松子仁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松子仁中的脂肪成分是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经常吃,有预防胆固醇增高,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松子仁中所含的磷,对脑和神经系统也大有裨益。这一点在古代就已有了认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松子做了如下描述:“味甘,小温,无毒。主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散气水,润肺,治燥结咳嗽。治虚秘。久服,轻身延年不老。”在《列仙传》中还记述了这样一些奇人异事:有位古人好食松实,体毛数寸,走及奔马;另有一位古人自幼在山上食松籽、茯苓、寿数百岁;更有位名叫赤松子的仙人,好食松实、天冬、石脂、齿落更生、发落更出、莫知所终。这些传说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松籽奇妙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价值。                    

  【药名】松子仁                         

  【别名】海松子、新罗松子、松子、罗松子、红松果。

  【药性】甘,温。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应用】                   

  1.肠燥便秘 本品质润气香,甘润入肠而有润肠通便作用,宜用于津枯肠燥便秘之证。如老人虚秘,可以本品配火麻仁、柏子仁等份同研,溶白醋为丸,黄芪汤送服(《本草衍义》)。 

  2.肺燥干咳 本品质润,入肺而有润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燥咳嗽,可与胡桃仁共捣成膏状,加熟蜜,饭后米汤送服(《玄惑传尸方》)。 

  【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膏、丸。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湿痰者禁用。 

8.甘遂的故事          

  64岁的王大妈最近一个月以来总是感到两个小腿奇痒难忍,她拿来家里常备的皮肤药抹了抹,但还是不见好,一双小腿被挠抓得血迹斑斑。  

  王大妈平常身体健康,几乎从来不去医院,可这次王大妈却不得不来到医院进行诊治。医生查体时,只见王大妈的小腿上散落着数个皮疹,基底泛红,约有一个硬币之厚,并且上面还有一层松散的白色鳞屑。王大妈被诊断为银屑病,即人们常说的牛皮癣。  

  医生给王大妈开出处方,将斑蝥与甘遂共同研为细末,并以白醋调和之后外涂患处,每日用药3~4次。用药前刮去皮损表面的白色鳞屑,如有出血则待出血后涂在出血点处,但需要注意不可涂到正常皮肤上。

  用药第二天,王大妈发现用药后的皮损处居然起水泡了,着急之下王大妈赶紧找到主治医生。医生告诉王大妈别慌张,这是正常现象,并嘱咐她继续用药。

  用药第四天,王大妈发现小腿的皮损处已经结痂,王大妈遵守医生的嘱咐,不搔抓结痂处,直到结痂自行脱落后。即治疗半月之后,王大妈发现牛皮癣的皮损已经随着结痂的脱落而消失了,皮肤光洁如初。        

  【药名】甘遂。                          

  【别名】猫儿眼、化骨丹、甘泽、肿手花根、萱根子主田、重泽、甘藁、陵藁、苦泽、白泽、鬼丑、陵泽、九头狮子草、头痛花。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本品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之水湿,泻下逐饮力峻,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凡水肿、大腹臌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均可用之。可单用研末服,或与牵牛子同用,如二气汤(《圣济总录》);或与大戟、芫花为末,枣汤送服,如十枣汤(《伤寒论》)。另可与大黄、阿胶配伍治疗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如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

  2.风痰癫痫 本品尚有逐痰涎作用。临床上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后,与朱砂末为丸服,可用于风痰癫痫之证,如遂心丹(《济生方》)。 

  3.疮痈肿毒 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末水调外敷。现代临床用化瘀膏(青核桃枝、参三七、甘遂、生甘草)外贴,治疗乳腺肿瘤。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9.京大戟的故事(附药:红大戟)      

  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主产于江苏、四川、江西、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

  曾经有报道称,为装饰春节家室而逛花卉市场的不少市民发现,今冬花市上增添了一种往年从未见到的新品种,浓绿色轮生枝叶上点缀着数棵小珠状的黄花,绿意中透着活泼明亮的色调,还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叶上黄金”。在热闹的花卉市场上,有的单枝配以各色衬纸,有的十枝捆成一扎,还有的以数枝点缀在玫瑰百合或万寿菊等插花及花篮中,以1.5元∕枝、15元∕扎热卖,由几十枝点缀装饰的扎花或花蓝竟卖到150-250元。在南山花卉市场一楼大厅,就有六七个花卉摊位在热销这种时髦的花卉新族,据询问大多不知其名称,少数摊主称呼它叫“叶上黄金”。“这是刚从云南昆明空运来的新品种,多么吉祥富贵的名称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八卦花’,插在花瓶里一个月也不会枯萎的,快买吧。” 一女青年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后,花了200元买走了一扎“叶上黄金”镶嵌点缀的粉玫瑰花束,说是要立即送给自己的父母做为春节的礼物。 

                 
  现场看到,所谓的“叶上黄金”直立单枝茎呈圆柱形,长40~50厘米,上部多分枝,无柄绿叶长圆形或披针形,互生,每枝顶均生长着杯状聚伞花序,大多为5分枝,排列成复伞形,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分枝处着生近圆形黄绿色苞片4或2枚,十字形对生,每个苞片内鲜黄色雌雄花多数。不经意折断花柄或撕裂绿叶,都会即刻在断裂面处渗流出乳白色的汁液,粘稠滑腻,取少许口试,口味异常苦涩,麻舌感持久。这些特殊的形态特征和口味刺激感觉特征均表明,所谓的”叶上黄金”,应该是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有毒植物大戟的绿色枝叶花序,别名龙虎草、九头狮子草、将军草、猫儿眼草等,自然分布于东北、华东地区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区的路旁、山坡、荒地及较阴湿的树林下。                            
  因其花序具有奇特的形态和娇艳的色彩,生长旺盛,容易繁殖,产量大,绿色持久,不易干缩的特点,2005年开始发现南方个别的花农采用人工培育大戟植物,采集花枝作插花材料销售,曾因有关方面的干预,有过阶段性的收敛,没想到又卷土重来出现在青岛的花卉市场上。  

              
  中药植物专家于涛和谢守敬先生先后对南山花卉市场的“叶上黄金”样本仔细观察后,两人取得了一致的鉴定结果:“叶上黄金”就是大戟,是一种有毒的药用植物,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青岛的崂山、大泽山、大珠山及浮山等山地或丘陵地带均有少量自然分布。大戟作为有毒中药材,具有利尿、止泻、通经之功能,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毒中药大辞典>>中。作为有毒药物,大戟全株均有毒性,有生猛的峻泻作用,体弱者和孕妇忌用,服用中若出现咽部肿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或眩晕、痉挛等,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甚者可致肾功能衰竭。                        

  资料显示,若体表接触大戟植物的乳白色汁液,可产生皮炎、鼻炎、结膜炎等刺激症状;内服过量可引起咽喉部肿胀、充血、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甚则吐血、便血,出现虚脱;当大量毒素进入血液时,出现头晕、烦躁、恐惧,进而昏迷、痉挛、震颤、瞳孔散大,严重者可死于呼吸麻痹。 

  美国有毒植物研究专家艾米.斯图尔特在谈到世界最有毒植物时指出,渗出乳状液体是大戟属植物家族很多成员的一个共同特征,这种液体能够导致令人痛苦的皮肤刺激,以及不雅观的变色现象。斯图尔特说:“一些人对我说,他们曾不小心将大戟属植物渗出的液体弄到眼睛里,令他们感到非常吃惊的是,这种液体居然对眼睛造成长期损伤。”                    

  【药名】京大戟                         

  【别名】荞、邛巨、龙虎草、九头狮子草、将军草、臌胀草、天平一枝香、迫水龙、大猫儿眼、黄花大戟、黄芽大戟、千层塔、搜山虎、穿山虎、一盘棋。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肿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本品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稍逊,偏行脏腑之水湿,多治水肿、臌胀而正气未衰者。治水肿腹胀,用大戟与大枣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枣(《活法机要》)。或与甘遂、芫花等逐水药同用,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本品能消肿散结,内服外用均可。治热毒痈肿疮毒,可鲜用捣烂外敷;治颈项间痈疽,配当归、白术、生半夏为丸服(《本草汇言》);治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用大戟与鸡蛋同煮,食鸡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制用。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附药:红大戟                          

  红大戟又名红芽大戟、广大戟,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的根。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肺、脾、肾经。功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适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疠痰核。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10.芫花的故事(附药:狼毒)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主产于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喜温暖气。               

  芫花又称杜芫、老鼠花、黄阳花、野丁香花,是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具有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的功效。但芫花却不可以和甘草同时服用,因为甘草会使芫花的毒性加剧,或者说会增强芫花攻下逐水的能力。但是,如果要使病人胸腹中的积水彻底逐除,也的确需要药力峻猛不可。甘草虽然会使芫花的毒性增强,但只要甘草的用量不要超过芫花的用量,也可在严密的观察下同用。 

  在欧洲,该植物又被称作“桂叶芫花”,是很受欢迎的装饰用灌木。它结核果,四季常绿,叶子和梗枝光滑诱人,花香迷人,不过都含有麦哲明毒素,误食树叶或红色或黄色果实首先会诱发强烈呕吐,然后会内出血、昏迷直至死亡。

  关于这种桂叶芫花有一个优美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它叫《阿波罗与达芙妮》。 

  古希腊众神之神宙斯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叫“阿波罗”,他是一个俊美的男生,力大无比,是专门掌管太阳的“太阳神”,女儿则是掌管月亮的“月亮女神”。   

  有一天,阿波罗接到父亲的指令去射杀一个妖怪。在回来的路上,他看到一个小孩在玩弄一张弓,他就走到孩子的面前说:“你们小孩不可以玩弓。”并提起射杀的妖怪给他看,还说了很多轻蔑的话。其实,那个小孩就是就是掌管爱的伊烙克,也有人叫他丘比特。丘比特因阿波罗的话十分生气,就说:“你信不信我会用我的箭射中你。”            
  阿波罗当然不相信。于是丘比特对着天空射出了两支特别的箭,第一支箭会使人深深陷入爱河,第二只箭则使人不会对异性动心…第一支箭射中了阿波罗,第二只箭射中了河神的女儿,一个名叫达芙妮的美丽少女,她是神界中第一大美女。                    
  阿波罗一看到达芙妮就深深爱上了她。他对她的爱就像疾病一样无法控制。他如影随形地跟着达芙妮。不过那名少女崇尚月亮女神,想追随她成为一个永恒的处女,因此对男性非常排斥,根本不理会阿波罗的追求。可阿波罗并没有放弃。 

  一天阿波罗在树林里见到了达芙妮,就走过去想向她表白,可是因为丘比特箭的作用,她不停地逃开他。达芙妮越跑越惊慌,因为这一次阿波罗是铁了心肠不让她离开,就在他快要追上的时候,她终于停住了,因为她被一条大河拦住了。 

  达芙妮向她前面的大河喊救命:“爸爸,请你张开大口把我吞下去吧。” 

 
  河神向来疼爱这个美丽的女儿,因此施展仙法将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看到了变成月桂树的达芙妮,感到懊悔万分,他轻拥着月桂树向她道歉,虽然她无法成为自己的妻子,但他对她的爱慕永远不变。阿波罗为了表示他对仙女未泯灭的爱情,将月桂树作为他最喜爱的树种,用她的花朵装饰他的弓箭,让她青春永驻,不必担心衰老。                        
  后来取下月桂枝编织成桂冠,赐给一切有成就的人,这就是“桂冠”的由来。

  【药名】芫花                          

  【别名】芫、去水、败花、赤芫、儿草、毒鱼、杜芫、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闹鱼花、棉花条、大米花、芫条花、野丁香花、九龙花、浮胀草、地棉花、银腰带、小叶金腰带。

  【药性】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应用】                             

  1.胸胁停饮,水肿,臌胀 本品泻水逐饮作用与甘遂、京大戟相似而力稍逊,且以泻胸胁水饮,并能祛痰止咳见长。故适用于胸胁停饮所致的喘咳、胸胁引痛、心下痞鞭及水肿、臌胀等证。常与甘遂、京大戟等同用,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等。

  2.咳嗽痰喘 本品能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喘证。可单用或与大枣煎服。近代有用醋制芫花的粉剂及苯制芫花制成的胶囊或水泛丸,以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良效。 

  3.头疮、白秃、顽癣及痈肿 本品外用能杀虫疗疮,用治头疮、白秃、顽癣等皮肤病及痈肿。治皮肤病可单用研末,或配雄黄用猪脂调敷;治痈肿,用本品研末,胶和如粥敷之(《千金方》)。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g。外用适量。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鉴别用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泻水逐饮之效,作用峻猛,常同用治疗水肿、臌胀、胸胁停饮之证。但甘遂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最弱者为芫花。其中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偏行脏腑水湿,芫花以泻胸胁水饮,并祛痰止咳见长。另外,三者均有毒,且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降低其毒性。

  附药:狼毒                            

  狼毒为瑞香科多年草本植物的根。生产于我国东北、西北部、河北等地。性味苦、辛,平,有毒;归肺、脾、肝经。功能泻水逐饮,破积杀虫。适用于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结核、疥癣。煎服,1~3g;或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醋磨汁涂,或取鲜根去皮捣烂敷。本品有毒,内服宜慎,过量用可引起中毒。体质虚弱及孕妇禁用。不宜与密陀僧同用。


11.商陆的故事          

  商陆还有一个名字叫胭脂草。古人云:胭脂草,女儿心。本来以为,名字如此之美,其花其果,起码也得和凤仙花相媲美。不曾想,它却生得极为普通,也不神秘,北方夏秋时山野中非常常见。 

          
  胭脂草高的能长到一米多,叶子宽大,果实深紫色,一串串结在顶端,像是微缩的葡萄。

        
  《诗经小雅》里,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一个遭丈夫冷落的女子,走在回娘家的路上,暗暗下定决心:既然你不好好待我,那我就再也不回来了。其中“言采其蓫”中的“蓫”,说的就是商陆。 

  因和容貌有关,胭脂草本是女子亲切之物,现在睹物思人,更衬出女子心中烦闷异常。                              
  也许知道的人不多,山东日照的天台山原来是胭脂草真正的故乡。 

   
  天台山位于日照涛雒镇尧王城文化遗址偏南几公里处,紧邻东海,山下不远就是物理学家丁肇中的故里。 

                     
  传说姜太公曾隐居此山,研习兵法。齐宣王、汉武帝与嵇康、李白等都曾到此游玩。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有人说指的就是天台山。山上有不少太阳图腾遗存,石头和岩壁上刻有不知什么年代留下的诗词绝句,山顶还有从远古留下的石椅石凳。  

  胭脂草来到天台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天,太阳女神羲和在山上救了一只受伤的燕子,为了报恩,这只燕子第二年衔来了一粒种子,羲和将它种下,便长出胭脂草。  

                
  清朝,一位叫东海居士的人,曾专门写过《胭脂草》一文,说得更为详细:

  羲和步自汤谷,遇受伤玄鸟,命族人养而放之。玄鸟嘤嘤有声,绕飞三匝方去。《诗经》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乃指此神鸟。翌年春,玄鸟衔种子而来。羲和命族人播种子于土中,须臾便生根、吐芽、开花、结果。观其叶如手掌,根如山芋、花似杨柳,果如葡萄,色紫且艳丽。用其叶可饲羊,花可充饥,根可入药,果可做胭脂。羲和甚喜,美其名曰“胭脂草”。尔后合族上下无不以胭脂梳妆为美为荣。脸用胭脂,手用胭脂、足用胭脂,指甲用胭脂,服装亦用胭脂矣。“东方胭脂”者,羲和部落美女也。   

     
  也许,胭脂草真的是从这里起步,蔓延到全国各地,从远古的传说中来到现实的民间。                             
  在我居住的小区里,就曾经长过胭脂草,一片一片的,茂密旺盛,生长迅速,夏末开花,初秋结果。花分白色和红色两种,花心里举出一颗颗果实的雏形。那些果实长大前,看上去倒更像是花蕾。等到花落果出,果实就错生在顶端的茎上。

  有一段时间,嫩绿色与黑红的果实并存,位于底部的先变紫,尖端的则稍后变色。到最后,一颗颗黑红色的扁圆小果,成串结在一根茎上。这时候,茎干也由原来的鲜绿变成了粉红。 

                      
  有好奇的小孩子,摘一颗果实捻破,紫红色浆液就沾满手指,洗也洗不掉。他哪里知道,他们奶奶的奶奶,就是用它,装饰过曾经的青春。      

  【药名】商陆                          

  【别名】花商陆、见肿消、土冬瓜、抱母鸡、土母鸡、地萝卜、章柳、金七娘、莪羊菜、山萝卜。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功效】泻下逐水,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 本品苦寒性降,能通利二便而逐水湿,故可用于治水肿臌胀,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的实证。单用有效,或与鲤鱼、赤小豆煮食,或与泽泻、茯苓皮等利水药同用,如疏凿饮子(《济生方》)。亦可将本品捣烂,入麝香少许,贴于脐上,以利水消肿。  

  2.疮痈肿毒 本品外用有消肿散结和解毒的作用。治疮疡肿毒,痈肿初起者,可用鲜商陆根,酌加食盐,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5~10g。醋制以降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 


12.牵牛子的故事         

  从前,在黑丑山下住着一家姓王的人家,家中只有夫妻俩口子,男的叫王安,俩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一家人和和美美。    

  突然,有一天王安下田耕作归来,觉得自己两腿发沉,第二天竟然卧床不起。妻子看到丈夫全身水肿,腹部肿胀,心中痛苦无比。虽然她四处求医,但也没有治好丈夫的病。一日,有一个牵牛娃从王家门前经过,见一向辛勤劳作的王大伯躺在床上呻吟,忙问:“伯母,大伯怎么躺下了?”王氏回答说:“你大伯患了水肿,腹胀病,不能下地了。”牵牛娃说:“这好办,我去采些药来试试!”说着,牵牛娃一溜烟儿跑到山上,采了好多瓜瓣形的黑色颗粒的花籽来,递给王安:“大伯,你用这花籽熬药喝,看看效果咋样?” 

  王安接过这一大包花籽,每天熬两碗汤药喝两次,喝了不到一个月,全身水肿消退,腹胀消失,两腿也活动自如能下地走路了。又过了几天,竟能下田地耕作了,王安和妻子都很惊奇,又采集了几大包这种花籽,服用了一段时间后,各种症状全部消失,病人痊愈了。后来,王安找到牵牛娃问:“你给我采的那种花籽叫什么名字?”牵牛娃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王安牵着牛来到花丛鞠躬表示谢意,牵牛娃在旁边见了,便说:“这种花就起名叫牵牛花吧,我采的花籽就叫牵牛子得了。”于是牵牛子的名字就这样传下来了。 

  歌曰:牵牛苦寒,利水消肿,盅胀痃癖,散滞除壅。         

  【药名】牵牛子                         

  【别名】黑丑、白丑、二丑、白牵牛、白牵牛子、喇叭花子、裂叶牵牛、喇叭花、牵牛花、牵牛郎、丑牛子、大牵牛花、毛牵牛、紫牵牛。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应用】                            

  1.水肿胀满,二便不通 本品苦寒,其性降泄,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湿,其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治水肿臌胀,二便不利者,可单用研末服(《千金方》);或与茴香为末,姜汁调服(《儒门事亲》);病情较重者,可与甘遂、京大戟等同用,以增强泻水逐饮之力,如舟车丸(《景岳全书》)。    

  2.痰饮积聚,气逆喘咳 本品能泻肺气,消痰涤饮,用治肺气壅滞,痰饮咳喘,面目浮肿者,可与大黄、槟榔为末服,如牛黄夺命散(《保婴集》)。  

  3.虫积腹痛 本品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虫体。治蛔虫、绦虫及虫积腹痛者,可与槟榔、使君子同用,研末送服,以增强去积杀虫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13.巴豆霜的故事         

   有这样一颗巴豆混混沌沌过着日子,他从来没有遇到一颗令他真正倾心的红豆。他曾在心里发誓:如果让遇到倾心的红豆的话,会用自己的一切去爱那颗红豆,哪怕自己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有一天巴豆在去药房的路上,邂逅了一颗红豆。红豆开朗活泼的性格迅速感染了巴豆。巴豆爱上了这颗红豆,希望能够陪在红豆身边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起初红豆对巴豆说不能接受他,巴豆感到很失望。巴豆问红豆为什么?红豆说她曾经疯狂的爱着青豆,而且青豆也十分爱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两颗豆子没能够走到一起。现在红豆不再相信任何豆子了。                        

  可是巴豆对红豆说,他不介意红豆以前的一切,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红豆忘记以前一切的不开心,爱上自己,能和自己幸福的生活下去。 

  通过巴豆长时间的努力,红豆的脸上逐渐能够看到开心的笑容了。看到红豆的笑脸,巴豆感到十分开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红豆永远开心下去。 

  在巴豆全心全意爱着红豆,为了能够让红豆今后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而努力勤奋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巴豆发现红豆脸上的笑容突然不见了,而且对巴豆的态度也不在像以前那样热情了。巴豆感到很困惑,就去问红豆。红豆对他说青豆又回来找她了,希望能够和红豆复合。

                  
  巴豆沉默了,对红豆说希望她能够考虑清楚。红豆对巴豆说:“对不起!我一直还是无法忘记青豆,我最爱的还是青豆。”巴豆失望了,对红豆说:“难道我对你所作的一切还是无法让你爱上我吗?”红豆对巴豆说:“很抱歉,谢谢你这段时间所做的一切,但是我只是把你当作青豆的替代品罢了。在没有青豆陪伴的日子里,我只是想找一个能够关心呵护我的豆子罢了。” 

       
  巴豆无语了,想默默地走开……红豆拉住巴豆对他说“希望我们以后还是好朋友,在我感到失意,无助的时候你还能够继续关心爱护着我好吗? 

  巴豆淡淡地笑了笑,摇了摇头。独自一个人走开了……         

  【药名】巴豆霜                          

  【别名】巴豆别名: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双眼虾、红子仁、巴贡、巴米、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巴仁、芒子、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药性】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用】                             

  1.寒积便秘 本品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可单用巴豆霜装入胶囊服,或配大黄、干姜制丸服,适用于寒邪食积,阻滞肠道,大便不通,腹满胀痛,病起急骤,气血未衰者,如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

  2.小儿乳食停积 本品制霜力稍缓,且峻药轻投,可泻下利水,祛痰消积,常与胆南星、朱砂、六神曲等同用,用于小儿痰壅、乳食停积,甚则惊悸者,如万应保赤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3.腹水臌胀,二便不通 本品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用治腹水臌胀,可用巴豆配杏仁为丸服(《肘后方》)。近代用本品配绛矾、神曲为丸,即含巴绛矾丸,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4.喉风,喉痹 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风,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治痰涎壅塞、胸膈窒闷、肢冷汗出之寒实结胸者,常与贝母、桔梗同用,如三物小白散(《伤寒论》)。                 

  5.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疣痣 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治痈肿成脓未溃者,常与乳香、没药、木鳖子等熬膏外敷,以蚀腐皮肤,促进破溃排脓;治疥癣恶疮,单用本品炸油,以油调雄黄粉末,外涂疮面即可。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附药:巴豆                           

  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采收,堆置23天,推开,干燥。去皮,取净仁用。性味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外用蚀疮。适用于恶疮疥癣,疣痣。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本品专供外用,不作内服。    

  【鉴别用药】巴豆辛热燥烈,药力刚猛,峻下冷积,开通闭塞,主治冷积便秘重症;大黄苦寒泄降,峻下实热,荡涤胃肠,主治实热积滞便秘急症。

14.千金子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渔村里,有一个财主姓千,很贪财,每天晚上等村民们休息了就叫上家丁悄悄下水去偷别人家养在田里的鱼,第二天早上拿到集市上去甩卖。很多渔民都很不满,但却迫于淫威,敢怒而不敢言。千财主因此敛了很多不义之财,成了小渔村最富有的财主,而渔民们却穷得揭不开锅。老天有眼,千财主不久就得了一种怪病,鼻中出血,大小便流血,心中烦闷,腰日益粗壮,腹中有块,痛如虫咬。这种病很折磨人,没过多久千财主瘦骨嶙峋,却腹大如鼓。千财主请过许多医生,但吃什么药也没用。他想:活着这么痛苦还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寻死。 

  不久村里来了个老尼姑,说能治好千财主的病。千财主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来找老尼姑。老尼姑说:“你经常晚上下水偷鱼,中了水毒和虫毒,只有一种药可以救你,但你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你愿意吗?”千财主看自己的小命能得救,马上说:“只要能治好病,我家里有千两黄金愿意赠送。”老尼姑说:“我这个救命药是千金不换的,但你如果能答应我一个条件,我保证能救你的小命。”千财主连忙点头答应。老尼姑说:“你以后不能再强占渔民家的鱼,而且你要帮助你们村的渔民致富,如果你办不到我自有办法惩罚你。你好好考虑一下,接不接受我的条件,接受的话我就给你治疗。”千财主为了治病救命只能点头答应。

     老尼姑从衣袖里摸出数粒椭圆形,长约5mm,直径约4mm,表面灰棕色的种子,并告诉千财主取新鲜种子去壳去油脂捣成泥服用,每次2~3钱,早晨空腹服;5天服药1次。千财主不敢有一丝怠慢,把种子拿回去后按照老尼姑交代的服用。不出一个月,千财主的腰腹缩小了,人也长肉了,精神气色都很不错。 

  千财主很珍惜自己捡来的小命,把剩下的种子丢在院子里的土壤里种植,待用时采摘。千财主谨记老尼姑的要求,再也不敢作奸犯科,帮助村里的渔民养鱼致富。很多渔民下水抓鱼的时候也染上了千财主以前得的怪病,纷纷来找千财主,财主都无私地把神药拿出来相救。很多渔民问该药的名字,千财主由于自己姓千,又因为当时拿千两黄金老尼姑都不肯给该药,可见该药宝贵无价,千金难买,故称该药为千金子。很多渔民因为吃了千财主给的药治好了病,都称千财主是救命菩萨,也把这种药称为菩萨豆。          

  【药名】千金子                         

  【别名】菩萨豆、千两金、续随子、拒冬寮、联步、拒冬子、滩板救、看园老、百药解、金药解、千金药解、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                  

  【药性】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逐水消肿,破血消癥。  

                
  【应用】                            
  1.二便不通,水肿,痰饮,积滞胀满 本品其性峻猛,能泻下逐水消肿,宜用于二便不通,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之实证。单用有效,或配大黄,酒水为丸服,或与防己、槟榔、葶苈子、桑白皮等药同用,以增强逐水消肿之功,如续随子丸(《证治准绳》)。 

                      
  2.血瘀经闭,癥瘕 本品有破瘀血、消癥瘕、通经脉的作用。治瘀滞经闭者,可与当归、川芎、红花同用。治癥瘕痞块者,可配轻粉、青黛为末,糯米饭粘合为丸服,如续随子丸(《圣济总录》)。

                
  2.顽癣,赘疣 本品外用可疗癣蚀疣。治顽癣、恶疮肿毒及毒蛇咬伤等,可内服、外用。                        
  【用法用量】生千金子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千金子霜,0.5~1g,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服。


15.独活的故事           

  独活是一种草的名字,为何叫这么僻的名字呢?有人说它:一茎之上,得风不摇曳,无风偏自动,露出渗透到骨子里的杠头嘴脸,祖宗们便油然生出一股绵绵不绝的爱意,欣欣然将其定名为独活。那意思明摆着,只配它自个活着。”从这么个解释看起来,独活作为一种卑微的草,是真正的超凡脱俗,特立独行的主儿了。

  得风不摇曳,无风偏自动。处身自然界,而不受自然事物所左右和摆布,甚至执意反其道而行之。独活作为草,为何能修到此等境界?  

  大概它从没有想过流芳百世,不问前身后世,不慕荣华富贵,不屑功名利禄,只求享受此刻那种了无牵挂的感觉,它又怎会攀附于谁和屈服于谁呢?             

  【药名】独活                          

  【别名】胡王使者、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肉独活、资历邱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大活、一活、重齿毛当归,紫独活。            

  【药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                             
  1.风寒湿痹,腰膝疼痛 本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治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如独活汤(《活幼新书》);若与桑寄生、杜仲、人参等配伍,可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2.风寒挟湿头痛 本品辛散温通苦燥,能散风寒湿而解表,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3.少阴伏风头痛 本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芎等相配,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如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      

 
  此外,其祛风湿之功,亦治皮肤瘙痒,内服或外洗皆可。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羌活与独活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但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16.威灵仙的故事          

  从前,江南一座大山上有座古寺,名叫威灵寺。寺里有个老和尚,治风湿痹病、骨渣子卡喉很出名。但老和尚心很黑,在治病时,总是先焚香念咒,再将香灰倒在一碗水里,让病人喝。说来也怪,病人喝下香灰水,疼痛就好了。老和尚说,这是老佛爷施法救的。因此,他不但骗了不少香火钱,还得到了人们的信任。都说威灵寺的佛爷有求必应,老和尚是“赛神仙”。即使有一部分人知道老和尚心黑,但也没有办法。 

  其实,老和尚那盛香灰的碗里放的不是一般的茶水,而是一种专治风湿痛、骨渣子卡喉的草药药汤。老和尚每天让一个小和尚在密室里煎这种药。这个小和尚每天除煎药外,还得烧火做饭,打扫院子等,但老和尚还经常打骂他。小和尚有气难出,便想了一个捉弄老和尚的办法。在煎药时,故意换上根本不能治病的野草。  

  这天,有个猎人的儿子被兽骨卡住了喉咙。猎人抱着儿子来威灵寺找老和尚治病。可是,小孩喝了药汤毫不见效,兽骨渣仍横在喉里,憋得他脸色发青,哭不出声。老和尚一看,急得浑身冒汗,生怕当场出丑,便对猎人说:“你身上准不干净,冒犯了佛爷。去吧,佛爷不想救你孩子了!”  

  当猎人抱着气息奄奄的儿子走出大殿时,小和尚端着一碗药汤从后门追上说:“佛爷不灵,吃我的药吧。”小孩喝下药汤,不一会儿,兽骨便化了。小孩得救了,猎人连声感谢。从此,老和尚的香灰水再也不能治病了,可求小和尚治病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们都说,威灵寺前门的香灰水不治病,后门的药汤倒治病。                         

  一天,有个患风湿的樵夫求药,他忘了走后门,直接跑到大殿上找小和尚。这时老和尚才恍然大悟,原来香灰水失灵的原因就出在小和尚身上。他气得脸色铁青,牙齿咬得咯咯响。可当着樵夫的面,他又不便发作,急匆匆走出大殿,要找小和尚算账,谁知一没留神,失了足,从台阶上摔下来,跌死了。 

  此后,这个小和尚就成了威灵寺的主持。他大面积种这种专治风湿和化骨渣子的草药。凡是到威灵寺求医的,小和尚都分文不取。由于这种草药出自威灵寺,治病又像仙草一样灵验,所以大家都叫它“威灵仙”。           

  【药名】威灵仙                         

  【别名】能消、葳苓仙、铁脚威灵仙、灵仙、黑脚威灵仙、九草阶、风车、鲜须苗、黑骨头、黑木通、铁杆威灵仙、铁搧帚、七寸风、铁脚灵仙、牛闲草、牛杆草、老虎须、辣椒藤、铁灵仙、灵仙藤、黑灵仙、黑须公、芝查藤根、葳苓、鲜须苗黑骨头。     

  【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骾。

  【应用】                             

  1.风湿痹痛 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可单用为末服,如威灵仙散(《圣惠方》);与当归、肉桂同用,可治风寒腰背疼痛,如神应丸(《证治准绳》)。                                

  2.骨骾咽喉 本品味咸,能软坚而消骨骾,可单用或与砂糖、醋煎后慢慢咽下。《本草纲目》则与砂仁、砂糖煎服,均有较好疗效。  

  此外,本品宣通经络止痛之功,可治跌打伤痛、头痛、牙痛、胃脘痛等;并能消痰逐饮,用于痰饮、噎膈、痞积。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17.徐长卿的故事          

据传,赵匡胤发动政变成功后,黄袍加身,被尊为宋太祖。他为了巩固政权,采用削弱军权,重用文人的政策。徐长卿作为“文人食客”被其录用,进入朝中供职。      

  话说赵匡胤大权在握,终日饮酒作乐,以致酒色伤身。经不少御医诊治,总是难以治愈。一日,徐长卿看见宋太祖脸色异常,手顶胃区,甚感痛苦,忙前去探问。一问才知道皇上酗酒伤胃,老病胃痛又复发了。徐长卿从小学过医道,略懂一些中医药知识。于是,去野外采集一味草药,煎水给赵匡胤服用,谁知,这味药还真管用,很快皇上的顽疾竟神奇地解除了。

  皇上很惊奇的说:“御医都无奈,你怎有如此医技,此药叫什么名字?”徐长卿答道:“皇上,臣有无礼之罪,此药还没有名字呢。”赵匡胤闻言道:“爱卿,你叫徐长卿,这药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吧!”         
  从此,这种中草药有了一个叫徐长卿的药名了。           

  【药名】徐长卿                         

  【别名】鬼督邮、石下长卿、别仙踪、料刁竹、寥刁竹、钓鱼竿、逍遥竹、一枝箭、英雄草、料吊、土细辛、九头狮子草、竹叶细辛、铃柴胡、生竹、一枝香、牙蛀消、线香草、小对叶草、对月草、天竹、溪柳、蛇草、瑶山竹、黑薇、蜈蚣草、铜锣草、山刁竹、蛇利草、药王、对叶莲、上天梯、老君须、香摇边、摇竹消、摇边竹、三百根、刁竹、千云竹、痢止草。   

  【药性】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活血,止痒。 

  【应用】                            

  1.风湿痹痛 本品辛温行散,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故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证。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者,可与防己、威灵仙、木瓜等配伍;肝肾亏虚,寒湿痹阻,腰膝酸软疼痛者,可与杜仲、续断、独活等同用。

  2.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伤痛,痛经 本品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故常用于各种痛证。治疗寒凝气滞、脘腹冷痛,可与高良姜、香附、延胡索等配伍。治龋齿牙痛,可配细辛、花椒同用;治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者,可与川芎、当归、香附等配伍;若治疗跌打伤痛,瘀血内阻者,可与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   

                          
  3.风疹,湿疹 本品有祛风、除湿、止痒之功。治风疹湿疹,瘙痒不止者,可单用煎汤内服或外洗;或与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配伍。       

  此外,本品还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常配蛇王藤、半边莲、七星剑等,煎汤内服或外敷。                           

  【用法用量】3~12g,或酒浸服。研末服,1.5~3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18.川乌的故事(附药:草乌)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说的是关公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毒箭。华佗检视后,发现系乌头箭毒所致,需行刮骨治疗。于是征得关公同意施行手术。当时未做麻醉,关公饮了几杯酒,华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见骨已青,遂用刀刮骨,沙沙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而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华佗刮去骨上之毒,敷上疮药,进行缝合。术后关公即觉右臂伸舒自如。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那么,乌头究竟是何毒物呢?其实,有毒的乌头也是一味中药,因其主根呈圆锥状,似乌鸦之头,故名乌头。本品有猛毒,古代作为箭毒,涂在箭头上射人猎兽,中箭即倒。乌头分川乌和草乌,前者为栽培而得,后者为野生,故后者之毒甚于前者。 

                  
  其实,毒箭猎兽伤人,致猎物倒地,战将落马,并非骨肉之痛,而是因为毒物袭击了心脏和神经系统。现代研究证明,乌头中含有乌头碱,过量的乌头碱可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迷走神经兴奋,能直接作用于心肌,造成心律失常。由此可以推测,关公中箭落马,右臂之伤痛非主要原因,是短暂的心律失常而不能稳坐战骑之故。 

      
  乌头虽然有毒,然而只要炮制得法和用量适宜,也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因此常为医家所遣用。     

  【药名】川乌                           

  【别名】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乌头、鹅儿花、铁花。              

  【药性】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本品辛热苦燥,“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善于驱逐风寒、温经止痛,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风湿痹痛。治寒湿侵袭,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芍药、甘草等配伍,如乌头汤(《金匮要略》);若与草乌、地龙、乳香等同用,可治寒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如活络丹(《和剂局方》)。

  2.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本品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之功显著,故又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常配赤石脂、干姜、蜀椒等,如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要略》);治寒疝,绕脐腹痛,手足厥冷者,多与蜂蜜同煎,如大乌头煎(《金匮要略》)。 

  3.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本品止痛作用可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多与自然铜、地龙、乌药等同用,如回生续命丹(《跌损妙方》)。古方又常以本品作为麻醉止痛药,多以生品与生草乌并用,配伍羊踯躅、姜黄等内服,如整骨麻药方(《医宗金鉴》);配生南星、蟾酥等外用,如外敷麻药方(《医宗金鉴》)。 

  【用法用量】制川乌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生品宜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制川乌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川贝母、浙贝母、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附药:草乌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华北。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生用或制后用。本品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川乌同,而毒性更强。 


19.蕲蛇的故事(附药:金钱白花蛇)      

  传说在明朝时期,有一对广西青年男女为了私奔,到了湖北的蕲州。谁知不久那位男青年就病倒了,他俩只好在附近找个客栈住下。  

          
  女青年很快找来郎中,那郎中一见患的是麻风病,吓得连诊费也不收就走了。此事一时在客栈内传开了,客栈老板也要将他俩赶出店门。女青年只好再三向客栈老板求情,老板才勉强同意,让他俩在客栈后的一间破瓦屋里住下。

               
  不到一个月,钱就花光了,为了糊口,女青年只好每天沿街乞讨。有一天,女青年讨饭很晚还没回来,男青年在破屋里等得又渴又饿,实在受不了,东瞧西望,想找到一点吃的或喝的东西。说也巧,他竟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半瓮酒。他用碗舀起来就喝,一连喝了几大碗,就醉醺醺地睡着了,醒来后竟感到周身舒服多了。以后,他无论是渴还是饿,每天都去舀瓮里的酒喝,喝了就睡。日子一长,身上的麻风病竟然好了,精神也大振起来。

             
  一天他俩正商量要动身回老家,那客栈老板一瞧,病人竟痊愈了,忙问他俩是怎么医好的。男青年指着那酒瓮说:“是喝你的酒治好的。”老板听后哪里相信,忙派人请来名医李时珍,又叫人把那酒瓮抬到屋外亮处,仔细一看,发现酒瓮底处有一条蕲蛇。李时珍说:“是不是蕲蛇在起作用呢?”于是,李时珍亲自捉了一些蕲蛇,制成蕲蛇酒,试治了一些麻风病人,也都很有效,从而证实了蕲蛇泡酒能治疗麻风病症。                        

  【药名】蕲蛇                           

  【别名】五步蛇、百步蛇、棋盘蛇、大白花蛇、白花蛇、尖吻蝮褰鼻蛇、异蛇、放丝蛇、花斑、吊灯扑、懒蛇、翘鼻蛇、聋婆蛇、盘蛇。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麻木拘挛 本品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能内走脏腑,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以祛内外之风邪,为截风要药,又能通经络,凡风湿痹证无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麻木拘挛,常与防风、羌活、当归等配伍,如白花蛇酒(《濒湖集简方》)。

  2.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 本品功善祛风,通经活络,故可用治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常与全蝎、蜈蚣,天南星等药配伍。 

  3.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痉挛 本品入肝,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风去则惊搐自定,为治抽搐痉挛常用药。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之抽搐痉挛,多与乌梢蛇、蜈蚣同用,如定命散(《圣济总录》)。

  3.麻风,疥癣 本品能外走肌表而祛风止痒,兼以毒攻毒,故风毒之邪壅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治麻风,每与大黄、蝉蜕、皂角刺等相配,如追风散(《秘传大麻风方》);治疥癣,可与荆芥、薄荷、天麻同用,如驱风膏,(《医垒元戎》)。

  此外,本品有毒,能以毒攻毒,可治瘰疬、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煎汤,3~9g;研末吞服,1次1~1.5g,1日2~3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血虚生风者慎服。                  

  附药: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盘状,用竹签固定,干燥。切段用。性能、功效、应用、使用注意事项与蕲蛇相似而力较强。煎服,2~5g;研粉吞服1~1.5g。

20.乌梢蛇的故事附药:蛇蜕)      

一酒厂里有个烧锅炉的小伙子,天长日久,受了湿气。一开始,他头上生癣,后来全身长癞,再后来四肢的关节酸痛、行动艰难,眼看就要全身瘫痪了。酒厂主人觉得小伙子快残废了,就随便给了他几个钱,打发出门。 

小伙子十分伤心,一没父母,二没妻子,离开酒厂要投靠谁呢?他想来想去,与其将来冻死、饿死,不如现在挑个好办法寻死。在酒厂里寻死倒也方便,一是可以喝酒醉死,二是可以投进酒缸淹死。 

                                
  天黑以后,小伙子偷偷来到后院,打开一缸陈酒,双手捧起来就喝。他不知喝了多少,直到肚皮发胀,才躺在地上等死。可是,天快亮时,小伙子又醒过来了。他一看没死成,又怕天亮后主人发现,心里一急,索性跳进了酒缸。这时,正巧有人走进后院,猛听扑通一声,就一面高喊著:“快救人!”,一面跑过来拉他。小伙子一心想寻死,无论那人怎么拉他,他也不肯上来。直到又来了许多人,才把他从大酒缸里救出。 

                      
  酒厂主人非常生气,再次把小伙子赶出酒厂。小伙子又被赶出门,只好沿街乞讨。没过多久,他浑身发痒,皮肤慢慢裂开,又慢慢脱掉。几个月后,他像蜕壳的蝉一样,换了一层新皮,而且身上的关节也不疼了。小伙子喜出望外,于是,摔碎讨饭的碗,踩扁讨饭的篮子,又回酒厂来了。 

      
  大伙儿看到都吓了一跳,酒厂主人也不禁一惊,忙问道:“你的病,是怎麽好的?”“还不是因爲喝了你家的酒,又在酒缸里打了个滚儿吗?”  

   
  主人心想:酒能治病?莫非酒缸里有什麽东西?急忙跑到后院找到那缸酒,一打捞,竟捞出一条淹死很久的乌梢蛇。主人如获至宝,就把这缸酒封存起来,当做专治风湿、疥癣的药酒了。 

                   
  后来,人们渐渐传开:乌梢蛇泡酒,有活血、去毒等疗效。从此,人们便都用乌梢蛇泡酒制药了。                        
            

  【药名】乌梢蛇                         

  【别名】乌风蛇,乌蛇、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黄风蛇、青大将、剑脊蛇、黑乌梢、三棱子。  

  【药性】甘,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麻木拘挛 本品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常用于风湿痹证,日久不愈者。常配全蝎、天南星、防风等,治风痹,手足麻木拘挛,不能伸举,如乌蛇丸(《圣惠方》);或制酒饮,以治顽痹瘫缓,挛急疼痛,如乌蛇酒(《本草纲目》)。 

  2.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 本品功善祛风,通经活络,故可用治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常与全蝎、蜈蚣,天南星等药配伍。 

  3.小儿惊风,破伤风,痉挛抽搐 本品能入肝祛风以定惊搐,治小儿急慢惊风,可与麝香、皂荚等同用,如乌蛇散(《卫生家宝》);治破伤风之抽搐痉挛,多与蕲蛇、蜈蚣配伍,如定命散(《圣济总录》)。             

  4.麻风,疥癣 本品善行祛风而能止痒,配白附子、大风子、白芷等,以治麻风,如乌蛇丸(《秘传大麻风方》);配枳壳、荷叶,可治干湿癣证,如三味乌蛇散(《圣济总录》)。                         

  此外,本品又可治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煎服,6~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生风者慎服。 

  【鉴别用药】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性皆走窜,均能祛风,通络,止痉,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其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蕲蛇次之,乌梢蛇最弱;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有毒性偏温燥,而乌梢蛇性平无毒力较缓。

  附药:蛇蜕                           

  蛇蜕为游蛇科动物王锦蛇、红点锦蛇和黑眉锦蛇等多种蛇脱下的皮膜。全国各地均产。全年均可收集,去净泥沙,晾干。性味甘、咸,平。归肝经。功能祛风,定惊,退翳,解毒止痒。适用于惊风癫痫,翳障,喉痹,口疮,痈疽疔毒,瘰疬,皮肤瘙痒,白癜风等。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21.木瓜的故事          

   你听说过《杨家将》中那神奇的“降龙木”吗?那可是穆桂英家的镇寨之宝,在古代的故事与现代的影视里,被演化成无与伦比的宝物。你知道这一段神奇的“降龙木”到底是用什么树做的吗?我来告诉你,就是木瓜树。在我国古代,木瓜树栽植于庭院,以作辟邪之用,后被人们演化为具有神奇功能的“降龙木”而出现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

  木瓜,别名木梨,蔷薇科,木瓜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叶片椭圆状卵型或椭圆状长圆型。花单生叶腋,后叶开放,花瓣粉红色,状似垂丝海棠。梨果长椭圆型,深黄色。花期4月,果期9~10月。木瓜树生长缓慢,树型、树皮、花果奇特,喜光照充足,耐寒、耐旱,可适应任何土壤栽培。木瓜果香味独特,既可浸酒,又是疗效显著的药材。近年来,木瓜树已成为国内外许多高品位的别墅区与私家花园的首选景观树种,相继成为一些名园的镇园之宝。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因脚气肿胀不能行走,乘舟返乡时将肿足搁在舟中一布囊上,下船时,竟觉脚气肿胀疼痛大减,遂问舟夫囊中何物?舟夫答曰:“宣木瓜也!”归至家中,遂用布袋装上宣木瓜,将肿胀的足搁之其上,不久病愈。现代药理研究,木瓜含有皂甙、黄酮类、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维生素C、鞣质、果胶等。

  又传说宋时,高家边人氏高逑,在京城任太尉。此人不才却很孝母。每年回家探亲,都在高资下船。因江潮涨落,码头泥泞,人马轿夫行走不便。于是高逑便出钱铺了一条路,这条路用青石板铺成,一直铺到高家边。因为是他出资修的,所以就叫“高资街”,高资由此得名。此虽为传说,但宋时高资已是交通枢纽,货物中转重地却是不争的事实。淳熙年间,高资开设馆驿,接待过往使客,供给食宿,提供交通工具,至今高资老街还留有一块块被小车轮磨出深深沟痕的石板,当时商业运输业繁荣可见一斑。如今,在句容市边城镇高家边,有两棵年代久远的的木瓜树,一棵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8)进士光禄大夫右丞相高实在自己的花园中栽植,作自己栓马之用。后风水先生说他家风水不好,缺水。他便在花园里挖了一个水塘,当地人称花园塘。这棵木瓜树,现在就在这个花园塘边上。这棵木瓜树树龄约819年,树高5米多,胸径0.8米,胸围近3米。尽管树心已空,只剩下两块树皮状的枝干,行将枯死样,但生长良好,上部枝繁叶茂,年年开花结果。每年3月底、4月初满树开出粉红色花瓣,状似垂丝海棠样的鲜花,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当地村民传说该树为北宋高逑所栽,实为误传。另一棵木瓜树在距此树不远的十三进(当地人传说高家边乃高逑母亲居住的地方,高逑曾为其母建造金銮殿,有十三进房屋,故有十三进之说),生长在竹林里。这棵木瓜树是一棵完整的树,高约10米,胸围1米多,树龄约在350~400年间。除此而外,句容市境内还有两棵木瓜树,一棵在宝华镇仓头村南陶洼口,另一棵在空青东道村,均为明末清初栽植,树龄约在350~400年间,至今仍开花结果。    

  【药名】木瓜                          

  【别名】乳瓜、番瓜、光皮木瓜、川木瓜、光木瓜、万寿瓠、文冠木、文官果、土木瓜、楙、木瓜实、铁脚梨、秋木瓜、酸木瓜、皱皮木瓜、宣木瓜。          

  【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应用】                    

  1.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 本品味酸入肝,善舒筋活络,且能去湿除痹,为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亦常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常与乳香、没药、生地黄同用,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如木瓜煎(《普济本事方》)。与羌活、独活、附子配伍,治脚膝疼重,不能远行久立者,如木瓜丹(《传信适用方》)。

  2.脚气水肿 本品温通,祛湿舒筋,为脚气浮肿常用药,多配吴茱萸、槟榔、苏叶等,治感受风湿,脚气肿痛不可忍者,如鸡鸣散(《朱氏集验方》)。

  3.暑湿吐泻,转筋挛痛 本品温香入脾,能化湿和胃,湿去则中焦得运,泄泻可止;味酸入肝,舒筋活络而缓挛急。治湿浊中焦之腹痛吐泻转筋,偏寒湿者,常配吴茱萸、小茴香、紫苏等,如木瓜汤(《三因方》);偏暑湿者,多配蚕沙、薏苡仁、黄连等,如蚕矢汤(《霍乱论》)。 

  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用于消化不良;并能生津止渴,可治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煎服,6~9g.                    

  【使用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服用。


22.蚕沙的故事 

江南有一户山里人,父子俩终年在外省做生意,家里只剩下婆婆和儿媳。婆媳二人经常吵架,吵起架来就没完没了,日子过得别别扭扭。  

 
  有一年夏天,媳妇害了
“火眼”,两只眼肿得像一对烂桃儿,眼睫毛被黏住,瞳孔怕光睁不开眼皮,她一天到晚闭着双眼,痛哭流涕。后来时间长了,眼珠外头长了一层白膜,什麽东西也看不清了。 

  媳妇病成这个样子,婆婆却幸灾乐祸,心里想:“老天爷有眼,真是报应……”便对媳妇说:“孩子,这回该用上我啦,要不要请个医生开点药啊?”媳妇听出婆婆的话很不是滋味,但怕两眼会瞎,只好恳求说:“妈,你就发发慈悲,请医生来给我看看病吧!”  

                       
  婆婆请来一位医生,医生开了药方;可是,她并没去抓药,心里诅咒着媳妇说:“平日你对我心似辣椒,嘴如快刀,才不给你买药呢!你等着吃屎吧!” 

  婆婆撕了药方,从山坡上捡了点兔子屎,从山洞里掏了点蝙蝠粪。回到家后,又从蚕铺上弄了些蚕屎。这样,她把三种粪便掺在一起,用水煎了一些,剩下的包成一包包,煎好了,婆婆端给媳妇,说:“快喝吧!”媳妇把药喝完,觉得很不是味儿,就问:“妈,这是什麽药啊,怎麽没一点儿药味儿?” 

   
  婆婆骗她说:“那里边有味好药,叫'夜明砂’,专治眼病。医生说,喝了这药,眼睛不但能好,就是到了黑夜,也能像白天一样看东西。”  

  媳妇心里纳闷着:婆婆怎麽突然对自己好起来了呢?又问:“里面还有什麽?”“还有……”婆婆想了一会儿说:“还有一味'望月砂’,连吃几剂,你就能看清月亮里的树影和仙女。”  

                    
  媳妇半信半疑地吃了几天药,没想到眼睛竟能慢慢睁开,而且还可看见东西。有一天,婆婆没在屋里,她看见柜子上头有个纸包,打开一闻,跟自己吃的药味一样;仔细看看,原来是蚕屎、兔子屎和蝙蝠粪。媳妇气得咬牙切齿说道:“好啊,原来这狠毒的老婆子想害我死呀!幸亏老天有眼!”她偷偷把纸包藏起来,想等公公、丈夫回家后,再跟婆婆算帐。                

  说来也巧,媳妇刚好,婆婆也得了同样的眼病,而且比媳妇还严重。媳妇也学婆婆,假惺惺地请来医生,却用纸包里剩的三样粪便当药,煎了端给婆婆。她心里想:“你也有今天哪!这叫一报还一报。” 

            
  婆婆天天喝这,几天后,双眼肿也消了。一天,她发现盛药的碗底上有蚕屎,忍不住动了肝火,把碗一摔,恶狠狠的骂媳妇:“好大的胆子,你竟敢给我喝这个!幸亏我福大命大,不然还不让你给整死啦!等你男人回来有你好看的!” 


  过了些日子,出门做生意的爷儿俩回家了,婆婆、媳妇争着告状。生意人脑筋动的快,爷儿俩听后心想:莫非这三种粪便能清火解毒、治眼病?要不,婆媳俩的火眼哪能全给治好了呢?  

                   
  这年夏秋之间,害火眼的人特别多,父子俩就把三种粪便当药送人,结果还真治好了不少患者的病。从此,婆媳俩也不吵架了,一家四口就用兔屎、蚕屎、蝙蝠屎合制,改行卖眼药,开了家江南最大的眼药铺。     

  【药名】蚕沙                           

  【别名】晚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原蚕屎、蚕砂、原蚕沙、蚕屎。                

  【药性】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祛风湿,和胃化湿。

  【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辛甘发散,可以祛风,温燥而通,又善除湿舒筋,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千金方》单用蒸热,更熨患处,以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者;若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同用,可治风湿寒痹;与防己、薏苡仁、栀子等配伍,可治风湿热痹,肢节烦疼,如宣痹汤(《温病条辨》)。 

  2.吐泻转筋 本品入脾胃,能和胃化湿,湿去则泄泻可止、筋脉可舒。治湿浊中阻而致的腹痛吐泻转筋,常配木瓜、吴茱萸、薏苡仁等,如蚕矢汤(《霍乱论》)。 

  3.风疹、湿疹瘙痒 本品善祛风湿,止痒,可单用煎汤外洗,或与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蚕沙与木瓜均能祛风湿、和胃化湿,以治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但蚕沙作用较缓,又善祛风,故凡风湿痹痛,不论风重、湿重均可应用;木瓜善舒筋活络,长于治筋脉拘挛,除常用于湿阻中焦吐泻转筋外,也可用于血虚肝旺,筋脉失养,挛急疼痛等。 


23.伸筋草的故事         

  宋朝时期,有个名叫李东杰的官员。由于秉性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被贬派到一个偏远小县城当县令。      

  这个小县城,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无人愿意来此为官,即便来当官也是走马观花,不会超过一年便会调走。李东杰来到县衙,看到衙门破旧不堪,值班的衙役也是无所事事,赌博聊天,积累的案宗有数米之高。                    

  李东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衙役,颁布了严厉的政令,要求各级官员恪尽职守,严厉打击玩忽职守的官员。此外,他还将积累的案宗重新开堂审理,将以前的冤假错案一一平反,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扬。此后,县里的治安环境大为好转,百姓安居乐业,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 

  这年夏天,由于大旱,县里的粮食产量大减,大量的难民外出乞讨,县里的治安环境随之恶化。李东杰看到这些心急如焚,他便向朝廷上书要求减免当年的赋税,并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是年冬天又逢大雨雪,百姓的生活再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李东杰不断听到有百姓饿死冻死的报告。 

  为了让百姓饿死冻死的悲剧不再发生,李东杰亲自带领各级官员将粮食和柴草送到每家每户,帮助百姓渡过这个难捱的冬季。李东杰所在的县城属于山区,于是他要翻山越岭去送粮食和柴草,有时候还必须涉水才行。由于长期的劳累和严寒的侵袭,李东杰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但是他为了不影响工作,每次都是忍着病痛去给百姓送东西。一次在送粮食的途中,李东杰的风湿病又犯了,双腿疼痛难忍,无法伸直行走,于是众人将他抬起去找大夫。 

  大夫看到李东杰的病情后说道:“李大人,由于您的病拖延得太久,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以后恐怕难以行走了,老朽也是无能为力啊。”    

  百姓看到李大人为了他们如此操劳,以致双腿不能再行走了,便纷纷落泪。就在这时,有个老药农走上前来说道:“大人的腿是为了我们这些穷苦百姓才这样的,老夫世代在这个山里采药,我知道有一种药或许可以治疗大人的腿疾,不妨试试。”说完便从背篓里拿出一把草药出来,煎水给李东杰喝,李东杰喝完后觉得腿痛好了很多,经过几天的治疗,李东杰的腿痛好了,也能下床走路了。

  李东杰觉得很好奇,便问这个草药叫什么名字。老药农说这个草他们当地人都叫它山猫儿,李东杰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也不能说明这个药的特性,于是,便为它取名为叫“伸筋草”,既好听又反映这个药能够治疗风湿。       

  【药名】伸筋草                          

  【别名】石松、过山龙、宽筋藤、火炭葛、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狮子毛草、立筋草、舒筋草、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筋骨草、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  

  【药性】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湿,舒筋活络。 

  【应用】                             

  1.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祛风湿,入肝尤善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可与羌活、独活、桂枝、白芍等配伍;若肢体软弱,肌肤麻木,与松节、寻骨风、威灵仙等同用。 

  2.跌打损伤 本品辛能行散以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多配苏木、土鳖虫、红花、桃仁等活血通络药,内服外洗均可。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24.油松节的故事(附药:松花粉)

  庐山上有一片很大的松树林,林中松树甚是粗壮高大,枝繁叶茂。相传在东汉时期,林中有棵松树,高达十数丈,树干需要3个成年人才能抱得下,被当地人称为“树王”。在这棵树王下面住着一位道士,虽然已经有六十多岁了,但是仍然头发乌黑,面色红润,四肢矫健,看上去仿如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这位道士经常在庐山周边宣扬道家思想,并为周边百姓无偿看病,宣讲养生之道。经常有人询问他,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何还能如此年轻。 

  他答道:“老夫年轻时与师傅四处讲道,风餐露宿,居无定所,三十年前布道至此,身患重疾,四肢疼痛,无法行走,几乎殒命。我师徒二人困于山中这片松林之中,以松子充饥,以燃烧松枝取暖,师傅用松枝上的结节煮水喂我喝,我的病竟渐渐的痊愈了。师傅曾对我说松节能治疗风湿痹痛,此后我师徒二人便在松林中结庐而居。由于山高林密,雾气重,久居于此容易患风湿痹痛等病,因此我们师徒二人便常年食用松子,并且用松节煮水喝,至此身无大碍,而且越发显得年轻。我师傅一直活到百岁才仙逝而去,就得益于此。”  

  松树一身都是宝,松节具有祛风燥湿,止痛的功效,能够治疗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脚痹痿软,跌打伤痛等病。松子具有祛风湿,润五脏,充饥,逐风痹寒气,被体虚,滋润皮肤的功效,能够治疗骨关节风湿、头眩等病,久服还能够轻身延年不老;另外还具有润肺功能,治燥结咳嗽的功效。         

  【药名】油松节。                        

  【别名】松节、黄松木节、松郎头。       

  【药性】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转筋挛急 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祛风湿,通经络而止痛,入肝肾而善祛筋骨间风湿,性偏温燥,尤宜于寒湿偏盛之风湿痹证。治风湿痹痛,历节风痛,转筋挛急,可单用酿酒服,如松节酒(《圣惠方》),或与羌活、独活、川芎等活血通络药同用。 

  2.跌打损伤 本品能通经络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童便、醋同炒为末服,如松节散(《圣惠方》);亦常配伍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活血止痛药;若皮肤未破者,可酒浸擦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服。                   

  附药:松花粉                          

  松花粉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菜松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性味甘,温;归肝、脾经。功能收敛止血,燥湿敛疮。适用于外伤出血,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25.海风藤的故事         

  相传在宋太祖时期,南海之滨有个小县城,县里有个朱姓大户。朱家是方圆百里的首富,也是远近闻名的善人,经常收留那些无家可归者和逃难者。  

  朱老爷有三个儿子,老来又得一女,更是爱护有加,全家都视为掌上明珠。朱小姐长得漂亮,心地又善良,经常为那些无家可归者和逃难者施舍粮食和药品。一次朱小姐外出游玩时遇到大风雨,回来时被大雨淋了个透。次日,朱小姐便发热,双腿膝盖疼痛,不能下地。这下可急坏了朱老爷全家,遍请全县名医,竟无一人能治。情急之下,朱老爷便在全县张榜,邀请能人志士为朱小姐治病。榜文如下:“家有小女,近日外出,被雨淋湿,卧床不起,若有能治愈者,愿赏银百两以叩谢之。” 

  榜文张贴出去三天,前来应诊者,不下数十人,均不能治愈。正当全家焦虑万分之时,朱家收留的逃难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来到大堂,说道:“朱老爷,小人姓张,世代以打渔为生,前段时间由于大风,渔船被风给吹翻了,家也被大水给淹了,没有了活路才出来讨口饭吃。我们渔民经常出海,长期风吹雨打的,大部分渔民都有腿痛的毛病,我们当地人就会去后山采这样一种草藤回来煮水喝,喝完之后,腿就不疼了。”说话时,小伙子就从背篓里拿出一捆草藤交到朱老爷手里。    

  朱老爷看到手里的其貌不扬的草藤,心里不禁充满了疑问:我请了那么多的名医,吃了那么多药都没有治好,难道就吃你这一味药就能治好?朱老爷虽然心里充满了疑问,但是也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就应付道:“这位小哥,真是谢谢你了,我这就让下人把这药煮水给小女喝,你先回去歇息吧。”于是,朱老爷便将小伙子送出了朱府,随手将那草藤丢在了自家院子的花坛里,吩咐下人去熬之前那些医生开的药。 

  第三天,小伙子又来到朱府询问朱小姐的病情,被告知小姐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还加重了。小伙子心里默默思量着,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像朱小姐这样的情况,在他们那里是很普遍的,一般吃上2天他挖的草藤都会好的,怎么这次朱小姐吃了就不管用呢?这时,小伙子看到花坛里是他挖的草藤,便明白了原因。于是便对朱老爷说:“朱老爷,您是不是没有把我给您的草藤煮水给朱小姐喝啊!”  

  “没呀,我都吩咐下人煮水给小女喝了,但是就是不见好。”朱老爷答道。

  “那,那是什么呢?”小伙子指着花坛中他挖的草藤说道。 

  这时,朱老爷知道事情瞒不下去了,就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小伙子听完后,并没有生气,而是主动地把那些丢在花坛里的草藤拿起来,到厨房用药罐熬了起来。半个时辰之后,小伙子端着还在冒着热气的药汤来到小姐的房前,让丫鬟喂给小姐喝了下去。

  说来也奇怪,朱小姐喝下药汤后不久,就觉得腿痛明显好了很多,热也退了下去。朱老爷闻此,欣喜若狂,再三向小伙子道歉,并当即给小伙子一百两白银,被小伙子婉言谢绝了。 

  在场的医生看到这个草藤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便不禁问起小伙子这药叫什么名字。                              

  小伙子说:“这草藤生长在海边,常年被海风吹打,我们当地人都叫它海风藤,用它来治疗腿痛效果很好。”   

  小伙子接着说道“朱老爷,您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对我们这些无家可归和逃难的人都这样好,我怎么能拿您的钱呢。我只希望朱老爷能用这些银两,多盖些粥铺,多建些避难所,这样的话像我这样的人就能少受些苦。” 

  朱老爷见这个小伙子心地这么善良,而且不贪财,便心生惜才之心,说道:“小伙子,老夫遂了你的这个心愿,但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你能不能答应?”

  “朱老爷请讲,只要是小人能做的,定当全力为之。”  

  “好,老夫希望你能留在府上,帮我盖那些粥铺和避难所并帮我打点,不知你意下如何?”                          

  小伙子闻此,想到能帮到更多像他这样的人,便欣然接受了朱老爷的邀请。此后,小伙子不仅为那些难民施粥,还免费为他们提供药材,帮助难民建立新家园,并雇佣这些难民到他们的粥铺里工作,让这些难民和无家可归者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因此,小伙子在当地也成为很有名气和威望的人了。朱小姐见小伙子心地如此善良,便心生爱意,朱老爷明白女儿的心意,便将朱小姐许配给了他。从此,他们俩过着幸福的生活。                    

  【药名】海风藤                         

  【别名】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岩胡椒、爬岩香、风藤。                    

  【药性】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为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的常用药,每与羌活、独活、桂心、当归等配伍,如蠲痹汤(《医学心悟》)。亦可入膏药方中外用。  

  2.跌打损伤 本品能通络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三七、地鳖虫、红花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


26.青风藤的故事  

  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于湖口后,逐步消灭了其他的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建立了明王朝。此时的明朝百废待兴,百姓的生活也过得十分艰难。  

  江东有个叫刘达的年轻医生,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学医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学医十余年,熟读经典,精于临床,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由于常年的战乱,百姓四处流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很多百姓都患上了风湿等疾病,四肢疼痛难忍。但因药品昂贵,百姓无钱看病,只能拖着,导致病情越拖越严重,最后卧床不起,丧失劳动力。 

  刘达看到百姓正遭受如此痛苦,心急如焚,发誓要将百姓的疾患治好。于是,他常常免费给这些百姓治病,但由于病患太多,没几日他家里的存药已全部用完。他只好四处购买治疗风湿的药材,那些药品商也趁机哄抬药价,药材价格节节攀升。为了购买足够的药材,刘达已是家徒四壁,妻儿也都跑到岳父家借住。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百姓没有药物治疗,病情一步一步地在恶化。 

  正当刘达犯难时,看到自家的墙壁和门前的树上攀爬着许多的草藤,刘达想起古医籍中有“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的记载。于是他想,这种草藤是不是也能用来治疗风湿腿痛等疾患呢?他尝了一小节这种草藤,有点苦苦的味道。秉着谨慎的态度,他不敢随便给病人使用,但是前来找他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正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有病人看出了他的忧虑,便对他说:“刘大夫,你为了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弄得家徒四壁,有你这份心意,即使治不好我们的病,我们也没有半句怨言。如果你觉得这个草藤能治好我们的病,你就大胆地用吧,我们相信你。”                    

  听到患者这些话,刘达心里暖暖的,觉得之前所受的再多苦难也都值得了。于是,刘达便将这个草藤煎水给那些患者喝,那些患者风湿的症状竟慢慢地好了。刘达欣喜若狂,因为这种草藤在野外到处都是,百姓可以自己采摘这些草藤煮水喝来治疗风湿,既不用花钱,效果又好,他就不用为那些百姓没钱看病而犯愁了。

  由于这种草藤能够消除风湿病,于是百姓都管这种草藤叫做清风藤,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青风藤。                                        

  【药名】青风藤                         

  【别名】青藤、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青防己、青藤碱。              

  【药性】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应用】                            
  1.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木不仁,皮肤瘙痒 本品辛散苦燥,有较强的祛风湿,通经络作用。治风湿痹痛,关节肿胀,或风湿麻木,单用即有效;亦常与防己配伍,加酒煮饮(《普济方》);或与红藤、防风、桂枝等同用;肩臂痛可配姜黄、羌活等;腰膝痛可配伍独活、牛膝等。治风湿浸淫,皮肤病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药配伍。                     
  2.水肿,脚气肿痛 本品既通经络又能利小便。用于水肿,亦可与白术等同用;治脚气湿肿,宜随证配伍吴茱萸、木瓜等。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胃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 

27.丁公藤的故事 

  明朝时,雁门有个叫解叔谦的人,事母至孝,母患瘫痪多年,精心施治,久不嫌烦。但经多医,母病无起色。

  一天深夜,他沐浴焚香,跪于庭院,求神赐方。忽然空中飞过一鸟,叫着:“丁公藤,丁公藤。”解叔谦喜出望外,次日,他便去药肆求购,可无丁公藤可售,又遍访名医药叟,皆不识此药。一位老人告诉他,去宜都山寻找,或许可得。

  解叔谦携带干粮,远上宜都山寻觅,三日无获。第四日,在山中遇一老翁伐木,树上一藤,角叶如丁,其绕如蛇,便拜问老翁可识丁公藤。老叟停斧笑指树上青藤道:我即丁公,种藤于此。取藤五斤,切段煎汁过滤,同曲米酿酒饮便可。                                

  解叔谦大喜,回家依法制备,老母服后很快痊愈。后来,解将余下丁公藤荐赠乡人,治愈多个病人。 

  现代药理实验,小鼠腹腔注射丁公藤提取剂(绒毛胡椒针剂),20分钟后出现显著镇痛效果,可持续90分钟。丁公藤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生药5g)用于临床,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肌肉注射,治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肥大性腰椎炎、外伤性关节炎,均有良好镇痛作用。     

                                   
  【药名】丁公藤                          

  【别名】震龙根、蒸龙草、莽草、水莽子、水莽兜、黄藤、大茶叶、水莽、黄藤草、红柴根、菜虫药、断肠草、黄藤根、黄药、水脑子根、南蛇根、三棱花、早禾花、红紫根、黄腊藤、水莽草、红药、山砒霜、黄藤木。                               

  【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祛风湿,消肿止痛。

  【应用】                             
  1.风湿痹痛,半身不遂 本品辛散温通,尤长于发散,善祛风湿,消肿止痛。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酒水各半煎服;或与桂枝、麻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中国药典·一部》);或配桂枝、羌活、乳香等,如丁公藤风湿药酒(《中国药物大全》)。

  2.跌打肿痛 本品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之功,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丁公藤风湿药酒,除治风寒湿痹外,亦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使用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28.昆明山海棠的故事        

  每到阳春三月,海棠花开了。初开时有如胭脂点点,开成后则渐成缬晕明霞,花落时又像素妆淡粉。加以叶茂枝柔作映衬,确实娇妍动人。海棠的花朵较小,但繁花累累、重葩叠萼,一时间花团锦簇,一树千花,引人入胜,令人陶醉。一到这个时节,那云南昆明园的垂丝海棠和北京颐和园乐寿堂院内的西府海棠,总是吸引着无数游人,使人在烂漫如霞的花海中流连忘返。  

  海棠属蔷蔽科苹果属,是优美的观赏植物,原产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它适应性强,植于庭前、路边、池畔、盆中皆可,故历来为世人所喜爱,而南宋诗人陆(游)放翁更是爱得入迷,他认为海棠之美连扬州牡丹也比不上。其云:“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他在赏海棠花时,其兴致之高、之狂,也可算入痴迷者之列了,“衰翁不减少年狂,走马直与飞蝶竞”;“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妆”。有时竟然赏花至深夜仍不愿归去,“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此诗人对花的痴迷也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了。 

  海棠花在花蕾期为深红色,开花后是淡红色。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赋未开海棠》诗二首。其一是:“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看来未开时韵致更佳。  

  海棠虽红嫩娇妍,但缺少香味。不过,据说海棠原是有天香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没有了。也有人举证说古昌州和四川一些地方的海棠仍有香味,据说是偷偷放香的。 

  究其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 说是在玉帝的御花园里有个花神叫玉女,因为嫦娥温柔漂亮,玉女与嫦娥就成了好朋友,并经常到广寒宫去玩。有一次,玉女看见广寒宫里新种了十盆奇花。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仙花,小花数朵簇生成伞形,甚是奇巧可爱。花蕾是红色的,花朵儿却是娇羞的淡红色,花枝上还结着果实,长长的椭圆形、黄黄的颜色。花儿和果儿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实在逗人喜爱。玉女想到玉帝的御花园中什么花儿都有,唯独没有这种花。因此请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拿回去栽种在御花园里。但是嫦娥却摇摇头说,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来佛特意为庆贺王母娘娘的寿辰,派人从天竺国送到广寒宫来的。因为这花耐寒,所以才种在广寒宫中。玉女连连请求,只说广寒宫中花儿这么多,少一盆也没什么关系,王母娘娘也发现不了的。嫦娥经不住玉女这么“姐姐长”“姐姐短”的直央求,就答应了。

  玉女好不容易说服了嫦娥,得到了这盆馨香迷人的奇花,高兴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边走边说:“谢谢!谢谢!”不想刚刚走到广寒宫门口,迎头就碰上了王母娘娘,她见玉女手捧着天竺国送来的仙花,嘴里直道谢,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将她的花儿拿去送人,因而怒气冲天地训斥嫦娥胆大妄为。她夺过玉兔的石杵,将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儿一起打下了凡间。               

  这盆花正巧落在一个靠种花为生计的老汉的花园中,老汉有个女儿叫海棠,姑娘的面貌也像花儿一样美丽。老汉见一盆花从天而降,种花人自然是爱花惜花,便连忙伸手去接,怕有闪失,又忙叫女儿过来帮一把,口中连叫:“海棠、海棠!”海棠姑娘听见了,急急地跑过来,看见爹爹手里捧着一盆花儿,连叫“海棠”。便高兴地问:“爹爹,这美丽的花儿也叫海棠吗?”老汉接住了这盆花,只见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叫不上名儿来的花,听见女儿这么一说,觉得这花儿的确和女儿一样美,就干脆将错就错叫它“海棠花”了。 

  只是海棠花儿虽被爱花的老汉接住了,并且从此培植在人间,但它的香魂却随风飘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传说海棠花原有天香,如今却没有了香味的缘由。

  由于海棠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所以栽培品种较多。目前我国约有二十多个品种,多数是观赏类的,其中尤以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最为著名。 

  西府海棠,枝干直立多节,花形较大而花色偏红。据说是因晋朝时生长在西府(今安徽省内)而得名。颐和园乐寿堂内的海棠就是这个品种,它原植于北京西直门外将乐寺中。由于娇艳俏丽,每逢四月花期,游人络绎不绝。慈禧太后听说后便命人把它移植到颐和园内,似美人被深锁宫宛,直到清王朝被推翻以后才得以与一般游人见面。                          

  另外,贴梗海棠、木瓜海棠也是观赏花卉。 

  贴梗海棠又名铁角海棠、贴梗木瓜。与西府海棠同科不同属,因花形似海棠、花梗极短,几乎贴在枝干上而因此得名。成熟的果实为卵球形、黄绿色、有芳香,称“皱皮木瓜”。味酸微涩,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诗经·卫风》中所描写的木桃,即贴梗海棠。 

  木爪海棠的花冠砖红色,宜作盆栽观赏。它的果实就是海棠梨,又名木瓜。果实卵形金黄色,有浓香。并富含大量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及维生素C等。可以泡酒,治风湿、腰痛等病症。 

  今天,野生的海棠花已不易看到。但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人工栽培的娇艳迷人的海棠花。                     

  【药名】昆明山海棠                        

  【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            

  【药性】苦、辛,微温;有大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行十二经络”,善祛风湿,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肿痛麻痹之良药。单用酒浸、煎服或与鸡血藤等配伍。《滇南本草》与当归、川牛膝、羌活、木瓜配伍酒浸,治筋骨疼痛,瘫痪痿软。                                 

  2.跌打损伤,骨折 本品辛能行散,善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单用外敷,亦可与天南星、半夏、川芎等配伍,如紫金皮散(《证治准绳》);或与芙蓉叶、生地黄同用,如紫金膏(《证治准绳》)。 

  此外,本品尚有止血、解毒杀虫作用,用于产后出血过多、癌肿、顽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根6~15g,茎枝20~30g,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29.路路通的故事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倭寇大举进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极大地扰乱了我国沿海居民的生活和劳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在浙江义乌招募当地的农民和矿工成立了“戚家军”。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战功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此后十年间里“戚家军”征战东南沿海各省,百战百胜,重创倭寇,终致倭寇不敢再犯我东南沿海各省份。 

  由于“戚家军”常年征战在外,风餐露宿,加之东南沿海多为丘陵沼泽之地,湿气较重,大部分“戚家军”士兵都患有关节疼痛、肿胀等毛病,严重的影响了士兵平时的训练。士兵训练水平的下降,这可急坏了统兵的戚继光,在请了当地众多的名医诊治之后,虽然士兵的症状有所缓解了,但是不久士兵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又会出现甚至加重。作为一个著名的将领,戚继光深知士兵训练水平的下滑,将直接导致部队战斗力的下降,在作战时不仅会打败仗,更重要的是会有更多年轻的士兵因此丢掉性命。看到这些,戚继光茶不思,饭不想,一夜之间头发都白了大半。                              

  当地的百姓听说这些后,甚是痛惜这些年轻的士兵。其中有一老农在孙子的陪同下,来到戚继光的军营,要面见戚继光将军。老农见到戚将军后,便对满脸愁容的戚继光说:“老朽听说戚将军在为军中士兵的关节疼痛而犯愁,特前来告诉戚将军一个治疗此疾的方法。”   

  戚继光恭敬的说:“老人家请讲,鄙人愿听其详。”

  老农接着说道:“老朽世代居住在此,祖上为当地的草医,因此老朽对医学也略知一二。在我们当地有一种树叫枫香树,其树结果,表面灰色,上有多数鸟嘴状针刺,其上有九孔相通,俗称“九孔子”,能疗此疾。将军可命人随老朽去摘此果,在军中以火焚之,让士兵闻其烟即可痊愈。”  

  戚继光闻此,兴奋不已,随即便亲自带人跟随老农去采摘九孔子。采摘完后,戚继光便命士兵列队站好,在军营中焚烧起来,军中顿时烟雾弥漫,有掩鼻者便会被戚继光怒斥。此后,每天早上操练前和睡觉前都会在军营中焚烧九孔子,渐渐地军中士兵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慢慢地消失了,训练也越来越有热情了。看到这些戚继光喜上眉梢,往日的愁容一扫而光。戚家军也越战越勇,终于平定了东南沿海各省的倭寇之乱。

  九孔子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路路通,具有祛风通络,利水除湿的功效。能够治疗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等疾患。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      

  【药名】路路通                          

  【别名】枫树、枫春树、摄摄、鸡枫树、白胶春、三角枫。                    

  【药性】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应用】                             

  1.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中风半身不遂 本品“大能通十二经穴”,既能祛风湿,又能舒筋络,通经脉。善治风湿痹痛,麻木拘挛者,常与伸筋草、络石藤、秦艽等配伍;若气血瘀滞,脉络痹阻,中风后半身不遂,可与黄芪、川芎、红花等同用。 

  2.水肿胀满 本品味苦降泄,能通经利水消肿,治水肿胀满,多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                         

  3.跌打损伤 本品能通行经脉而散瘀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桃仁、红花、苏木等。                        

  4.经行不畅,经闭 本品能疏理肝气而通经,治气滞血瘀之经少不畅或经闭,小腹胀痛,常与当归、川芎、茺蔚子等配伍。  

  5.乳少,乳汁不通 本品能通经脉,下乳汁,常配穿山甲、王不留行、青皮等,治乳汁不通,乳房胀痛,或乳少之证。   

  此外,本品能祛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可与地肤子、刺蒺藜、苦参等配伍,内服或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 


 
30.穿山龙的故事         

  东北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很早以前,在东北长白山一带的人都很容易得一种病,年轻时还不碍事,可到了中年就慢慢严重起来。先是腰酸腿疼,再就是行动困难,后来就发展成瘫痪,得了这种病的人一般都会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苦。      

  虽然长白山一带很大,但药铺只有一家,开药铺的是一位老先生和他的小女儿。老先生医术精,为人和气,为穷人治病从不拿诊费,所以人们都很亲切地叫他“老中医”。他的小女儿也很懂医术,经常同父亲出门去采草药,邻居们都叫她二丫头。  

                      
  老中医一直很苦恼,因为他始终不能找到一种草药来治疗这种瘫痪病人。二丫头很了解父亲的心事,她看见每天上门求诊的瘫痪病人都失望地回去,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找到一种药来治疗他们。 

              
  说干就干,一天二丫头背了一个筐子,筐里装了一把镰刀,一包馒头,就出发了。二丫头要去的地方是龙潭。龙潭是这一带一个很危险的地方,听老人们说那里经常有野兽出没,还说有黑龙精住在那里。许多猎人都不敢去龙潭,但二丫头想:那里一定有可以治病的珍稀草药,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出发了。

     
  二丫头翻山越岭来到了龙潭,她先在山边搭了个草棚,安顿了一下,马上就背着筐子上山了。她尝遍了许多草药,但没有一种是可以用的,她很难过。回到草棚后,她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想起乡亲们瘫痪不能动,想起父亲焦急的眼神,她难过地哭了,哭着哭着就睡着了。梦里有一位黑衣青年人来到草棚,二丫头吓了一跳,忙问:“你是谁?来干吗?”青年人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说:“我非常敬佩姑娘的胆识,想要帮姑娘一把,共同找到一种治愈瘫痪病的药。”二丫头说:“那怎么办呢?全龙潭我都找过了,没有一种是有用的。”青年人说:“姑娘不用着急,只管待在棚子里便是了。等天亮后到棚子外面去挖一种带龙鳞的草就行了。”说完,青年人就走了。 

                  
  一转眼天就黑了,接着电闪雷鸣,好像马上就要下暴雨了。二丫头从梦里惊醒过来,定了定神,一看外面,咦!怎么和梦里一样,正在打雷闪电。二丫头忙冲出棚子一看,只见天上有一条小黑龙,正在往山上撞,撞一下就落下许多龙鳞,二丫头顿时流出了眼泪,她不忍心再看下去了,就走进了草棚。不一会儿,天慢慢地亮了,二丫头便按梦中黑衣青年人的交待,走出了棚子。果然,她一出来就看见棚子外面生了许多长有鱼鳞的草,二丫头已意识到这就是那个黑衣青年人,也就是小黑龙身上的鳞片。她心中非常感动,便含着泪割了满满一筐子带下山来。 

  回家后,老中医便以这种草药为主,再配了几味别的草药,用来治疗瘫痪病,没想到效果果然十分显著。

                      
  后来,二丫头把在龙潭经历的事都告诉了乡亲们,大家也都非常感激那小黑龙。为了表示他们的纪念,加上这种草根茎十分像龙,叶又酷似龙鳞,而且串根生长,生命力极强,于是便叫它“穿山龙”或“穿龙骨”。        

  【药名】穿山龙                         

  【别名】川龙薯蓣、穿地龙、野山药、地龙骨、鸡骨头、穿龙骨、川地龙、串地龙、穿龙薯蓣、龙萆、穿地龙、狗山药、山常山、穿山骨、火藤根、黄姜、土山薯、竹根薯、铁根薯、雄姜、黄鞭、金刚骨、串山龙、过山龙。                              

  【药性】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

        
  【应用】                            
  1.风湿痹病,关节肿胀,疼痛麻木 本品入肝经,能祛风湿,活血通络,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腰腿疼痛,肢体麻木。可水煎或酒浸服,或与威灵仙、徐长卿、独活配伍。

                       
  2.跌扑损伤,闪腰忿气 本品有活血止痛的作用,治跌扑损伤,闪腰忿气,可单用浸服,也可与骨碎补同用。                   

  3.咳嗽气喘 本品味苦降泄,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咳喘痰多,可与瓜蒌、苦杏仁、紫苏子、款冬花、黄芩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治胸痹、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31.秦艽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秦国四处发兵,攻占其他六国的城池,士兵常年征战在外,风餐露宿的,不少士兵患上了腿痛、膝盖痛的毛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大部分得病的士兵都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不少士兵在冲锋陷阵时由于腿脚不便,被对方士兵给杀死。 

  在部队中有一个随着军队一路南下的年轻军医,不仅亲眼目睹自己一个从小长大的朋友由于腿痛行动不便被对方士兵给杀死了,而且还看到很多老百姓除了饱受战争之苦之外,还同样受到腿病行动不便的折磨,这让他心痛不已。于是他非常痛恨战争,决定离开部队,用自己的医术来为这些受苦的百姓解除痛苦。 

  于是这名年轻的军医便到深山中寻找能治疗这腿病的药,一路上不知道尝了多少种药,遭遇过多少困难,但都没能打消他找药的决心。一连数月都未能找到这种草药,他身心俱疲,但是一想到那些正在遭受病痛的百姓和士兵,他又继续踏上了找药之路。    

  一日,在寻药途中他遇到一位白头发白胡子的老者,老者看上去百十来岁了,但是仍然面色红润,即使全身负重也能健步如飞。他想,在如此深山之中竟有如此奇人,在养生方面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于是,他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您今年贵庚?”

  “老朽今年一百有二了。”老者答道。 

  年轻的军医知道他今天遇到了奇人,便虚心地向这位老者求教:“老人家,您这么大岁数了还面色红润,健步如飞,有何秘诀啊?” 

  “吾师乃扁鹊,只因躲避战火才独自一人逃到这深山老林之中,有一梅花鹿相伴。老朽常年在这一带山中采药,并为周边的百姓看病。老朽养生除了平日里做些导引之外(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相当于现在的气功体育疗法),还吃些丹药来防病去灾。看看这战火让多少家庭破碎啊,真希望这战火能早日停息,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老者说着说着,满脸流露怜悯之情。

  当听到老者就是名医扁鹊的徒弟时,年轻的军医便“扑通”一声跪在老者脚下,连声说道“师傅,请您收我为徒吧”,便对老者磕起头来。当他把他寻药的经历和路上遇到的艰辛告诉老者后,老者被他的诚心所打动,便收他做了徒弟。                    

  在跟随老者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年轻的军官问道:“师傅,我在军营中和路上遇到很多腿痛、膝盖痛的患者,但是苦于无药治疗,请问师傅,治疗这个病可有良方?”  

  老者随手便指着路边一株草说,这个草能治疗你说的腿疾,你多采些这个草去给百姓治病吧。说完便从怀中拿出一本帛书交到他的手中说:“这是扁鹊先师留给我的医籍,我已经老了,不能像以前那样游走四方为百姓治病了,你拿去好好学习。你跟随我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我已无可教你的东西了,记得为医者不得以已之医术为求财之本,当以除却天下百姓之病痛为已任,方可为大医,切记切记!”说完便骑鹿而去。年轻的军医眼含热泪,向师傅磕了3个响头后,便下山去了。

  下山后,他按照师傅的教诲,教身患腿疾的百姓和士兵自己识药、采药,渐渐地这些百姓和士兵的腿疾都痊愈了。                

  随着他游历全国给全国的百姓治疗这种腿疾,这种药材就逐渐流通全国。由于这个药材来自秦国,且药材干燥后根茎有皱纹并且绞结在一起,所以人们就把这个药材叫做“秦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秦艽”。   

  【药名】秦艽                           

  【别名】秦胶、秦札、秦纠、秦爪、左秦艽、大艽、左宁根、左扭、西大艽、西秦艽、萝卜艽、瓣子艽、鸡腿艽、山大艽、曲双。                   

  【药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 

   
  【应用】                            
  1.风湿痹证,筋脉拘挛,骨节酸痛 本品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为“风中之润剂”。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其性偏寒,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多配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等;若配天麻、羌活、当归、川芎等,可治风寒湿痹,如秦艽天麻汤(《医学心悟》)。   

                          
  2.中风半身不遂 本品既能祛风邪,舒筋络,又善“活血荣筋”,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即能奏效。若与升麻、葛根、防风、芍药等配伍,可治中风口眼?斜,言语不利,恶风恶寒者,如秦艽升麻汤(《卫生宝鉴》);与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等同用,可治血虚中风者,如秦艽汤(《不知医必要》)。             

   
  3.湿热黄疸。本品苦以降泄,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海上集验方》即单用为末服;亦可与茵陈、栀子、大黄等配伍,如山茵陈丸(《圣济总录》)。 


  4.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亦为治虚热要药。治骨蒸日晡潮热,常与青蒿、地骨皮、知母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若与人参、鳖甲、柴胡等配伍,可治肺痿骨蒸劳嗽,如秦艽扶羸汤(《杨氏家藏方》);治小儿疳积发热,多与薄荷、炙甘草相伍,如秦艽散(《小儿药证直诀》)。

  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32.防己的故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分别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和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并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史称“焚书坑儒”事件。

  大批方士和儒生迫于秦始皇的淫威,纷纷居家南迁,逃到岭南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隐居。 

  在这批隐居的人当中有一个叫方吉的人,此人嗜好读书,爱书如命,所涉范围极广,尤爱医药典籍。我国岭南地区,药物资源极其丰富,方吉常常独自一人上山采药发现了众多在中原地区都没有见过的中草药材,并为周围的百姓解除病痛。                                

  那年春夏之交,岭南地区阴雨连绵数月,加之气候炎热,不少百姓都患上了全身浮肿,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状,百姓皆恐慌,认为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农田都荒废了。看到这些,方吉想到他前不久用山上采的一种树藤治好过这种病症,于是,便决定为百姓解除痛苦。  

  随着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于是患有这个病的人都知道要来找方吉看。前来求诊的病人越来越多,方吉每天所采的草药不够用,他便教会那些前来求诊的病人如何识别、采摘和煎煮这种草药。由于这种草药是方吉教他们的,于是他们便把这种可以用来治疗全身浮肿,小便少,四肢疼痛等症状的草药叫做方吉。随着一代代的口口相传,方吉也逐渐被读作防己,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中药材防己。                        

  【药名】防己                           

  【别名】汉防己、木防己、小防己、粉防己、广防己、粉寸已、金线钓葫芦根、独脚蟾蜍根、白木香、倒地拱、土防己、石蟾蜍、蟾蜍薯、猪大肠、防杞、汉中防己、解离、载君行、石解、山乌龟、金丝吊鳖、防己马兜铃、青藤香、小青藤根、白山番薯、青檀香、青风藤根、小葛藤根、异叶马兜铃根、白木香、苦防己。                       

  【药】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祛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常与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温病条辨》);若与麻黄、肉桂、茯苓等同用,亦可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者,如防己饮(《圣济总录》) 

  2.水肿,脚气肿痛,小便不利 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常与黄芪、白术、甘草等配伍,用于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如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若与茯苓、黄芪、桂枝等同用,可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者,如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与椒目、葶苈子、大黄合用,又治湿热腹胀水肿,即已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可与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治脚气肿痛,则配木瓜、牛膝、桂枝、煎服。 

  3.湿疹疮毒 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湿疹疮毒,可与苦参、金银花等配伍。                               

  此外,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鉴别用药】汉防己与木防己均有祛风湿、利水之功。但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偏于祛风湿止痛;若症偏于下部,湿重于风者,多用汉防己;症偏于上部,风重于湿者,多用木防己。  


                    

          33.桑枝的故事          

  江南自古时起便称为“鱼米之乡”,盛产水稻,鱼类及丝绸等。相传在古时候长江边上有户人家以养殖桑蚕为生,家中只有老夫妻两口和一个体弱多病的儿子。老夫妻俩为人老实,心地善良,虽然家里的日子过的并不宽松,但常照顾周围的孤寡老人。    

  老夫妻俩养殖桑蚕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了,在自家门前种植了大片的桑树林。但是由于长年劳累,夫妻俩都患上了肩膀疼痛的毛病(类似于今天的肩周炎),但是由于日子过得很紧,除了要给多病的儿子看病,还要照顾周边的孤寡老人,夫妻俩都忍着不去找大夫看。久而久之,夫妻俩肩膀疼痛得越来越厉害,连举手洗脸梳头都很困难。但是即便这样,夫妻俩还是坚持每天都去照顾周边的几位孤寡老人。 

  一日,正当夫妻俩吃饭时,门口来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走路杵根拐杖还颤颤巍巍的,似乎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夫妻俩看到这个乞丐如此可怜,便将本来就不够吃的饭菜,全都给了这个乞丐。看着乞丐狼吞虎咽的样子,夫妻俩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想帮助他。夫妻俩让这个乞丐留了下来,烧了热水给他洗澡,并给他换上了一身新的衣服。洗漱完后,这个乞丐看上去仪表堂堂,但是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身体已经瘦弱不堪。此后,老夫妻俩便每天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换些鱼肉来给这个乞丐补身体。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照顾,这个乞丐的身体逐渐地恢复了。                

  这天,乞丐对老夫妻俩说:“感谢二位这些天来的精心照顾,才让我的身体恢复起来。如今,我的身体也好了,不忍再打扰二位了,我将继续前行,以后有机会定会报答二位的救命之恩。”谢过夫妻俩之后,转身便要离去。     

  这时,夫妻俩便对乞丐说:“虽然我们家也不富裕,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可以继续留在我家。”                          

  乞丐说什么也不愿意留下来打扰他们了,执意要走,于是夫妻俩便把家里最后所剩的那点钱财全部拿了出来给他做盘缠。  

  当乞丐把这些钱拿在手里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瞬间变成了一个蓬头卷须、黑脸巨眼,手中拿着一根铁拐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 

  看着惊愕不已的夫妻俩,这个汉子便说道:“我乃八仙中的铁拐李,没想到你们夫妻俩心地如此善良,即使让自己受饿,也要去照顾那些孤寡老人和我这样素不相识的人,让我感动不已。”   

  说完便从身边的桑树上折断一节桑枝下来,对夫妻俩说:“俩位长期劳累,肩膀疼痛许久,你们俩位可以用这个桑枝煎水喝,定能痊愈。”随即又从背上的葫芦中拿出一颗药丸交给夫妻俩,说道:“贵公子患病多年,服食这颗药丸即可痊愈。”随后,便从地上捡起些石头,用布包裹好,交给夫妻俩,让他们等他走后再打开。                             

  夫妻俩还没有反应过来,铁拐李便腾云驾雾而去,夫妻俩打开铁拐李留下来的包裹,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足有百两之多。老夫妻俩按照铁拐李的吩咐用桑枝煎水喝,并将药丸喂给儿子服用,没过几日夫妻俩的肩膀便不痛了,儿子的病也好了。全家高兴之余,并没有忘记铁拐李说的话,便用这些银两修建了一座很大的收容所,专门用来收养那些孤寡老人和无家可归者。 

  桑枝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的功效。能够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等病。          

  【药名】桑枝                          

  【别名】桑枝、桑条、嫩桑枝、炒桑枝、炙桑枝、酒桑枝、酒炒桑枝、老桑枝。                      

  【药性】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          
  【应用】 

  风湿痹证 本品性平,祛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普济本事方》单用煎服治风热痹痛,《景岳全书》一味熬膏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但因单用力弱,多随寒热新久之不同,配伍其他药物。偏寒者,配桂枝、威灵仙等;偏热者,配络石藤、忍冬藤等;偏气血虚者,配黄芪、鸡血藤、当归等。若与柳枝、杉枝、槐枝等配伍外洗,可治风毒攻手足疼痛,皮肤不仁,如桑枝汤(《圣惠方》)。
  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水肿;祛风止痒,治白癜风、皮疹瘙痒;生津液,治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34.豨莶草的故事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残暴无道,各地叛军、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其中中原地区百姓受害最深,大批百姓全家往南逃难。由于逃难的百姓太多,一路上粮食被部队征收,大部分难民都食不果腹。 

  逃到江南的难民,由于水土不服,加之南方气候潮湿,大部分的难民都出现了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处于战乱时期的人们,由于缺医少药,而且缺少粮食,因此大部分的难民即使逃到了南方,能够活下来的也只有一小部分。这活下来的难民也都大部分患有四肢关节疼痛等病。 

  难民们由于缺少粮食,只好吃树皮和草根,最后连树皮和草根都吃完了,就吃观音土,最后大部分难民都因为吃观音土而撑死。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对孤苦伶仃的母子俩。母亲由于四肢关节疼痛,已经不能行走多日了,且长期吃不饱,已经是奄奄一息了。瘦小的儿子,看着奄奄一息的母亲,悲愤不已,他决定让母亲在离世之前吃上一顿好的。于是他独自一人去村里讨饭,由于粮食已经被军队征收了,他在村子里转了整整一上午都没有讨到一粒粮食。正在他失望的时候,他看到路边有一头小猪在啃食路边的一株长着黄白色花的野草。看到这一幕,他便想,既然猪能吃这种草,那人也肯定能吃,他就尝了一下这株野草,感觉有点苦,味道也不是特别的难吃。于是,他便采了很多这样的野草回去,用水煮了给母亲吃。                 

  母亲在吃完野草后,四肢疼痛的症状竟然渐渐的好转了,这让母子俩惊喜万分。于是他们便把这种草能治疗四肢疼痛的作用告知了其他的难民,其他的难民纷纷按照他们说的去找这种野草吃,吃后不仅能填肚子,还治好了他们的四肢关节疼痛等毛病。由于这种草原本是猪吃的,所以他们都把这种草叫做肥猪草。这个肥猪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豨莶草,不仅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而且能够用来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病。              

  【药名】豨莶草                        

  【别名】豨莶、希仙、豨仙草、粘糊草、粘糊菜、热沾粘、腺梗稀莶、毛梗豨莶、肥猪苗、肥猪菜、粘苍子、黄花仔、粘不扎、感冒草、猪膏莓、虾钳草、风湿草、四棱麻、大叶草、少毛豨签、火莶、虎膏、狗膏、猪膏草、虎莶、黄猪母、母猪油、亚婆针、黄花草、猪母莱、棉苍狼、粘强子、棉黍棵、铜锤草、土伏虱、金耳钩、有骨消、猪冠麻叶、大接骨、老奶奶补补丁、野芝麻、毛擦拉子、珠草、老陈婆、油草子、老前婆、野向日葵、牛人参、绿豨莶、绿莶草。                 

  【药性】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应用】                            
  1.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木 本品辛散苦燥,能祛筋骨间风湿,通经络,利关节。生用性寒,宜于风湿热痹;酒制后寓补肝肾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或中风半身不遂。可单用为丸服,如豨莶散(《活人方汇编》)、豨莶丸(《万氏家抄方》);或与臭梧桐合用,如豨桐丸(《济世养生经验集》)。             

       
  2.中风半身不遂 本品味辛能散能行,功能祛风通络,治中风口眼
?斜,半身不遂者,常配伍蕲蛇、黄芪、当归、威灵仙、地龙等(《方脉正宗》)。 

  3.风疹,湿疮,痈肿疮毒 本品辛能散风,生用苦寒能清热解毒,化湿热。治风疹湿疮,可单用内服或外洗,亦可配白蒺藜、地肤子、白鲜皮等祛风利湿止痒之品。治疮痈肿毒红肿热痛者,可配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乾坤秘韫》治发背、疔疮,与五爪龙、小蓟、大蒜同用饮汁取汗。        
  此外,本品能降血压,可治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煎服,9~12g。外用,适量。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宜制用;治风疹湿疮、疮痈宜生用。                       
                                   

  【鉴别用药】豨莶草能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生用性寒,善清热解毒,化湿热,除风痒,故宜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以及湿热疮疡、风疹、湿毒瘙痒等证;酒蒸制后转为甘温,祛风除湿之中寓有补益肝肾之功,故可用于风湿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酸软及中风半身不遂等证,但单用作用缓慢,久服方效。

35.臭梧桐的故事         

  朱震亨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他家乡义乌赤岸镇(今属浙江)有水名丹溪,所以被称为“丹溪翁”。他处方多奇效,常不复诊,民间称他为“朱一帖”、“朱半仙”。

  某日,邻居一妇人难产,三天三夜生不下小孩,肚痛难忍,全家非常着急,请来了名医朱震亨。

  朱震亨来到产房门外,只听见产妇“喔唷喔唷”的呻吟声,立即停下步来,仔细听听,认真想想,心中早已明白几分。这时,吹来一阵风,院中梧桐树上的一片树叶正好落在他的脚旁。丹溪翁弯腰捡起树叶,用手擦了擦,将它交给产妇家里的人,说:“病人我不再看了,你们先将此叶拿去煎汤,让产妇立即喝掉,孩子就会生下来。” 

  家属感到很怀疑,但一想,丹溪翁是当今名医,不妨试一试。产妇服完梧桐叶汁,果然很快生下一胖小子,全家欢天喜地,好不高兴,逢人便说:“丹溪翁真是神医啊!”  

  过了一些时候,隔壁院子里另一妇女发生难产,坐了三天三夜,也生不下来。他们想到朱丹溪用梧桐叶煎汁催生,也摘下一片梧桐叶煎煎,给产妇喝。可是等了很久,妇人一直腹痛难忍,没有生下孩子,家人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就又把朱震亨请来了。  

  朱震亨赶到后,站在门口听了听产妇的呻吟声,生气的说:“为啥不早来叫医生看一看?”家里人将吃梧桐叶的事告诉了他。   

  朱震亨笑笑,来到产妇床边,仔细诊脉、望色、问病、观舌。提笔开了张药方说:“快去把药撮回煎服,到了半夜小孩就会生下来。”产妇服了药,果然在半夜生下小孩。  

  大家很奇怪,朱丹溪说:“梧桐叶并不治难产,第一个产妇痛得狂喊乱叫,说明是马上要分娩了。我随手捡了一片梧桐叶煎水服,目的是安她的心,心安后不紧张,小孩就会平安生下。另一产妇就不同,她的呻吟声说明是真正难产,所以需马上服催生药。” 

  众人听后,皆点头称赞。                 

  【药名】臭梧桐                          

  【别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叶、后庭花、海州常山、海桐、臭桐、臭芙蓉、地梧桐、秋叶、凤眼子、泡花桐、楸叶常山、矮桐子、岩桐子。    

  【药性】辛、苦、甘,凉。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辛散苦燥,能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可单用,或与豨莶草配伍,如豨桐丸(《济世养生经验集》)。 

  2.中风半身不遂 本品味辛能散能行,功能祛风通络,治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者,可与蕲蛇、当归、地龙等同用。      

  3.风疹,湿疮 本品辛能散风,燥可除湿,治风疹等皮肤瘙痒、湿疮,可单用煎洗或外敷,也可与防风、藏苦参、地肤子等药配伍。 

  4.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本品性凉入肝,能凉肝平肝,治肝阳偏亢,头痛眩晕者,可单用,或与豨莶草同用,或与钩藤、菊花、夏枯草等配伍。现常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3g。外用,适量。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 


36.海桐皮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农,本来是很勤奋的,安分守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染上了赌博就完全变了,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嗜赌成性。

  他的赌博使得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妻子多次劝告无效,一气之下,带着儿女悄悄离开了这个家。妻儿的出走没有使老农醒悟,他反而变本加厉。很快,老农输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无力还债的他把土地和房屋都抵押了出去。最后家徒四壁的老农,没有了土地,无力自给,过起了乞讨、流离漂泊的生活。                           

  刚好有一年,收成不好,加之战乱连连,闹起了饥荒。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农本来乞讨无门了,还得了风湿病,腿痛得要命,给自己的行动带来了很大不便。老农已经饿了三天三夜,他已经没有力气走路了,不得不停靠在一颗海桐树旁,心想,自己可能就要死在这里了吧。 

在这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际,他非常地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染上赌瘾。他想起了曾经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那时,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有可爱的儿女陪伴着,苦中亦有甜。而如今,他非常懊恼,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不能死在这里,他要活着,要找到妻儿,告诉她们,自己已经反省了,想重新过回以前。出于求生,他把旁边海桐树的皮扒下来充饥。这一带,海桐树还真多,他看到了一线生机。老农吃了树皮,恢复了一点点力气,继续往前走,毕竟树皮的营养价值还是有限的,老农走过了一个小山头就晕倒在路上。当老农再次睁开眼睛时,竟然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原来,妻子带着儿女出走后被一位好心的员外收留,妻子便给员外家打杂,那天在去买东西的路上遇见了晕倒在地的老农。老农认为这是上天安排他和妻子再次相遇,他太高兴了,从床上一跃而起。突然,他意识到腿没有之前那么痛了,记得自从得了风湿病,他的腿稍微动一动都很疼,难道是之前吃的海桐树皮治好了自己的风湿? 

  刚好员外的老伴也有风湿,于是,他把海桐树皮治好自己风湿的经历告诉了员外,员外认为可以试试,就让老伴试了,没想到也被治好了。后来,只要遇到得风湿的人,老农就把海桐树皮能治风湿的事告诉他们,于是,海桐皮能治好风湿就这样被传开了。                         

  【药名】海桐皮                         

  【别名】钉桐皮、鼓桐皮、丁皮、刺桐皮、刺通、接骨药、刺桐、山芙蓉、梯枯、空桐树、鸡桐木、海桐。 

  【药性】苦、辛,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主入肝经,能祛风湿,行经络,止疼痛,达病所,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酸痛,或麻痹不仁,常与薏苡仁、生地黄、牛膝、五加皮等同用,如海桐皮酒(《杂病源流犀烛》);或与丹参、肉桂、附子、防己等配伍,如海桐皮汤(《圣济总录》)。

  2.疥癣,湿疹 本品辛散苦燥,入血分能祛风燥湿,又能杀虫,故可治疥癣、湿疹瘙痒,可单用或配蛇床子、苦参、土茯苓、黄柏等煎汤外洗或内服。

  【用法用量】煎服,5~15g;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37.络石藤的故事         

  络石藤具有疏经络,祛风湿的功效。关于络石藤,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个书生,每年上京赶考的人群中都有他的身影,他已经考了很多次了,但都没有考上,现在年逾五十的他仍然不肯放弃。这一次,他又来参加考试了。在去京城的途中,他住宿在一家旅店。不料,天气突变,书生的风湿犯了。双腿非常痛,这可如何是好,肯定会影响考试的,但是这次偏偏没有带够盘缠,没有钱买药。他坐立不安,非常焦急之下,他打开窗户,向外望去,在不远处的石头上,缠绕着一些草藤,活像是石头的“经络”。他忽然灵机一动,心想,这些草藤会不会有些作用呢?饱读诗书的他对中医也略懂一些,中医自古就有取类比象之说,这些草藤或许有疏通经络的功效。 

   于是,他弄了些草藤煎服了并顺便带上了一些。到京城还要半个月,在路上还可以服用。没想到,服用了这些草藤煎汤后,腿没有那么疼了,服用了半个月后,只有一点点疼了,根本不会影响考试。这一次,书生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他衣锦还乡时,刚好又经过这个旅店,看到了曾经治好自己风湿的草藤,但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他见草藤喜欢缠绕在石头上,于是顺便就叫它“络石藤”。书生不仅为草藤起了名字,还将它具有治疗风湿的功效告知家乡父老,造福一方。此后,妇孺皆知络石藤用于治疗风湿。 

  【药名】络石藤                          

  【别名】石鲮、明石、悬石、云珠、云丹、石磋、略石、领石、石龙藤、耐冬、石血、白花藤、红对叶肾、对叶藤、石南藤、过墙风、爬山虎、石邦藤、骑墙虎、风藤、折骨草、交脚风、铁线草、藤络、见水生、苦连藤、软筋藤、万字金银、石气柑。 

  【药性】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应用】                            

  1.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 本品善祛风通络,苦能燥湿,微寒清热,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者,每与忍冬藤、秦艽、地龙等配伍;亦可单用酒浸服。

  2.喉痹,痈肿 本品入心肝血分,味苦性微寒,能清热凉血,利咽消肿,故可用于热毒壅盛之喉痹、痈肿。《近效方》以之单用水煎,慢慢含咽,治热毒之咽喉肿痛、痹塞。与皂角刺、瓜蒌、乳香、没药等配伍,可治痈肿疮毒,如止痛灵宝散(《外科精要》)。

  3.跌扑损伤 本品能通经络,凉血而消肿止痛。治跌扑损伤,瘀滞肿痛,可与伸筋草、透骨草、红花、桃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鉴别用药】络石藤与海风藤均能祛风通络,常用于风湿所致的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及跌打损伤。但海风藤性微温,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者;络石藤性微寒,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者。


38.雷公藤的故事         

  有一味中药叫做雷公藤,又叫水莽草、断肠草,关于这味中药,有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相传神农尝遍百草,最后就是死于断肠草,人们在敬佩和惋惜之余,对这个断肠草也充满了好奇和畏惧之心,而它从令人害怕的断肠毒药转变为治疗麻风等病的神药,更有一段曲折离奇的传说。  

  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有篇关于“水莽草”的故事。讲述一个姓祝的书生,路途口渴,巧遇卖茶的美丽少女,买茶一杯饮下,顿时腹痛难忍,中毒身亡。原来此茶是用水莽草泡的。祝生死后,变成了“水莽鬼”。但他不肯找“替身”害人,反而救助了许多中毒之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莽草,又称芒草,鼠草。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生长在滇南者花红,呼为火把花;生长在岳阳者谓之黄藤。如入人畜腹内,即粘肠上,半日黑烂,又名“烂肠草”。 

  湖南岳阳有座“黄藤岭”,漫山遍野长着雷公藤。当地人轻生时,只需服下六、七枝雷公藤的嫩芽,就魂归西天。十几年前,有位被麻风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青年,特地找到此山,采了一把雷公藤,煎服一碗,想以此了结生命。不料服后上吐下泄,昏睡了一天,不但没有死,反而全身轻快,病痛去了大半。这个“绝处逢生”的故事传到某麻风病防治院,医生因此受到启发,于是试用雷公藤煎剂内服治疗麻风病,获得成功。         

  【药名】雷公藤                         

  【别名】黄藤、黄藤草、黄藤根、黄藤木、黄腊藤、莽草、水莽、水莽草、水莽子、水莽兜、断肠草、蒸龙草、红紫根、红柴根、震龙根、水脑子根、南蛇根、大茶叶、三棱花、早禾花、红药、黄药、菜虫药、山砒霜。                   

  【药性】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应用】                             
  1.风湿顽痹 本品有较强的祛风湿,活血通络之功,为治风湿顽痹要药,苦寒清热力强,消肿止痛功效显著,尤宜于关节红肿热痛、肿胀难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关节变形者。可单用内服或外敷,能改善功能活动,减轻疼痛。亦常与威灵仙、独活、防风等同用,并宜配伍黄芪、党参、当归、鸡血藤等补气养血药,以防久服而克伐正气。                     

  2.麻风病、顽癣、湿疹、疥疮 本品苦燥除湿止痒,杀虫攻毒,对多种皮肤病皆有良效。治麻风病,可单用煎服,或配金银花、黄柏、当归等;治顽癣等可单用,或随证配伍防风、荆芥、刺蒺藜等祛风止痒药内服或外用。

    
  3.疔疮肿毒 本品苦寒清热解毒,并能以毒攻毒,消肿止痛,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蟾酥配伍应用。                       
  此外,现代也用治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                              

  【用法用量】煎汤,去皮根木质部分15~25g;带根皮10~12g,均需文火煎1~2小时。也可制成糖闪、浸膏片等。若研粉装胶囊服,每次0.5~1.5g,每日3次。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敷;或制成酊剂、软膏涂擦。

       
  【使用注意】凡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禁用。

          39.老鹳草的故事         

  相传药王孙思邈在四川峨眉山时,遇到一位前来求医的病人。病人是一个40多岁的男子,住在岷江岸边,长年以打渔为生,天久日长得了风湿病。每当天寒阴湿时便两腿红肿、关节僵硬、周身疼痛、行动不便。孙思邈先用自己配制的药为病人治病,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却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孙思邈又到山上采摘治疗风湿的草药,可令他失望的是,这些草药也未能使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

     有一天,孙思邈又去山上采药,无意间看到一只老鹳正在山崖上啄食一种草,他想,老鹳长年累月生活在江河湖泊中,时时遭受阴湿之气侵袭,为何不得风湿?莫非老鹳啄食的草有治疗风湿的功效?想到这儿,他迅速攀上山崖,将老鹳啄食的那种草采回,用水熬成药汁,让病人服下。病人在服用一剂后感觉到疼痛减轻,服用两剂后红肿消退,服用五剂后就能自主走路了。 

孙思邈为找到了能治疗风湿的草药而高兴,可是不知道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因为是老鹳帮自己找到的药草,所以,孙思邈便给这种草命名为“老鹳草”。   

  【药名】老鹳草                          

  【别名】五叶草、五齿耙、破铜钱、老鹳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牻牛儿苗、斗牛儿苗、天罡草、太阳花、长嘴老鹳草。                        

  【药性】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清热毒。

            
  应用】                            
  1.风湿痹证,麻木拘挛,筋骨酸痛 本品辛能行散,苦而能燥,性善疏通,有较好的祛风湿,通经络作用。治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可单用煎服或熬膏;或配威灵仙、独活、红花等祛风通络活血之品。 

        
  2.泄泻痢疾 本品能清热解毒而止泻痢,治湿热、热毒所致泄泻、痢疾,可单用或与黄连、马齿苋等配伍。                  
  3.疮疡 本品有清热解毒之功,治疮疡内服外用皆可。内服可与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等同用;外敷可制成软膏,以治湿毒蕴结之痈疔疮疖、湿疹、水火烫伤等,如老鹳草软膏(《中国药典》)。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酒浸服。外用,适量。

40.丝瓜络的故事         

  丝瓜络可以用于治疗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关于丝瓜络,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曾经有个姑娘很喜欢吃丝瓜,每当丝瓜成熟的季节,她每天都要吃丝瓜,喝丝瓜汤。后来,姑娘嫁人怀孕了,依然每天都吃丝瓜,吃了一段时间后,就不停的拉稀。看了医生,医生说丝瓜属于“凉”性之物,是丝瓜吃得太多了,这才导致拉稀。为了自己的身体,更为了孩子,姑娘遏制住对丝瓜的狂热之情。没有丝瓜吃的她总有些忧郁在心头,没想到她的忧郁导致后来生完孩子乳汁少,看了很多医生,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最后,一个老中医了解到她对丝瓜的特别爱好之后,说要不就让她吃些丝瓜看看吧。可是,现在已经没有新鲜的丝瓜了,只有些老了的不能食用的丝瓜,都差不多成了丝瓜络。老中医说,没有丝瓜吃,就喝丝瓜汤吧。家里人按照老中医的话把这些丝瓜络熬汤给姑娘喝,虽然没有新鲜丝瓜的汤好喝,但对于特别爱好丝瓜的她来说,有些许丝瓜的味道,总比没有的好。这样吃了半个月后,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她的奶水渐渐增多。老中医也很好奇,自己也没有什么把握,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好的效果。丝瓜络可治疗产后乳汁不通,随之广为流传。

  【药名】丝瓜络                         

  【别名】丝瓜筋,丝爪网,丝瓜壳,丝瓜瓤,水瓜筋,水瓜络,瓜络,絮瓜瓤,天罗线,天罗,天罗瓜络,天丝瓜络,天络丝,千层楼,粤丝瓜络,绵瓜络,布瓜络。                     

  【药性】甘,平。归肺、胃、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 

                  
  【应用】                            
  1.风湿痹证,筋脉拘挛 本品善祛风通络,唯药力平和,多入复方中应用。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肢体麻痹,常与秦艽、防风、当归、鸡血藤等配伍。 

  2.胸胁胀痛 本品能入肝活血通络,常用于气血瘀滞之胸胁胀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蒌皮、郁金等。                      
  3.乳汁不通,乳痈肿痛 本品体轻通利,善通乳络,治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与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猪蹄等同用;治乳痈肿痛,每与蒲公英、浙贝母、瓜蒌、青皮等配伍。                     
  此外,本品又能治跌打损伤、胸痹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外用,适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