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特梭利和她的敏感期,你有必要读一读

 昵称19896395 2014-10-19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与大家分享了皮亚杰、班杜拉等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成果,希望给你们一些育儿启示。很多爸妈都留言说受益匪浅,希望我能分享得更多一些。其实,这也是静观育儿“视界”栏目的初衷。今天继续,我们配合本周开启的“敏感期”话题,来说说蒙特梭利和她的敏感期。

有育儿问题,给我留言就好。

提到敏感期,蒙特梭利是一个没法绕开的人。她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是世界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为幼教事业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人。她还是一位真正懂得孩子的幼儿教育实践家。

蒙特梭利曾说,她的教育方式可以称为“环境教育”。简单说来,就是相信孩子有积极精神胚胎,本身便有创造的潜力,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给他预备一个适宜的自由的发展环境,而不是阻止和干预,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发展了。

孩子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蒙特梭利提到了敏感期的概念。当时很少有人关注儿童心理的发展,而当时流行的精神分析法对于分析孩子的心理并无用处。蒙特梭利最后从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得到启示。发现了儿童心理发展同样存在敏感期并能运用在教学上。

敏感期是什么?

荷兰科学家德佛里斯在一些动物身上发现了一些敏感期。普通蝴蝶的幼虫生长很快,具有能毁灭植物的贪婪的食欲。在诞生的最初几天里还不能吞噬大叶子,只能进食树枝尖端的嫩芽。像个好母亲一样,雌蝴蝶本能地把卵产在树干跟树枝交接所形成的角落里,那里既安全又隐蔽。当这些幼虫破壳而出时,是什么指引它们爬上树梢寻觅所需要的嫩芽呢?是光线!幼虫对光非常敏感。光吸引它,把它迷住了,结果这些幼虫朝着树梢爬上去,在最亮的地方吃到了嫩芽,满足了它贪婪的食欲。

惊人的事实是:一旦幼虫长大到能吃较粗的食物时,它的敏感期就过去了,它失去了对光的敏感。这种本能完全消失了,它不再被光线所吸引。这种敏感期的有效时间过去了。幼虫沿着不同的道路去寻找其他的经验和生活手段。那并不是它瞎了,而只是从此以后对光不感兴趣了。同样是这只幼虫,过去对吃表现得如此贪婪,现在迅速改变而表现出另一种对斋戒的苦行僧的积极的敏感。在这严格的斋戒期内,它为自已造成了一具石棺并“葬身其中”,似乎已经死了,但实际上,它一直在紧张地忙碌着,在为自己配备翅膀之后,期待着化茧成蝶的绚丽。

他发现,一个敏感期往往跟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有关,这种敏感性是生物在其早期仍处于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获得的。它是一种暂时的倾向,限于获得一种特殊的品质。一旦这种品质或特性获得之后,这种特殊的敏感就消失。

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这个研究成果让蒙特梭利意识到孩子发展中也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孩子体内蕴含的生机勃勃的冲动力。如果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则意味着软弱和无活力。成人对这些不同的状态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如果孩子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的指令行事,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丧失了,永远丧失了。

需要指出的是,孩子的敏感期并非稍纵即逝,它的跨度很长,从出生到6岁,甚至可以延迟到12岁。现在很多育儿机构或媒体都把敏感期当作一个噱头,对蒙特梭利的观点断章取义,过度夸大和强调抓住敏感期的重要性,爸妈们不要因此而过于焦虑。

孩子在他的敏感期里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些东西

在心理的发展期间,孩子真正做出了惊人的征服,只是由于我们已经看惯了这种奇迹,熟视无睹使我们成为麻木的观众。孩子怎样从一无所知到适应于这个复杂的世界的呢?他们怎样辨别事物,并通过不可思议的手段,在没有教师而仅仅依靠生活的情况下,毫无疲劳地愉快地学会一门语言,并掌握了它所的有细节的呢?而一个成人却需要不断的帮助才能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学会一门他感到沉闷乏味的新语言,并且永远也不可能像孩子掌握自己的本族语那样完善地掌握这门新语言。

孩子在他的敏感期里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些东西,就像一束光从内部射出来的,或者就像电池一样能提供能量。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孩子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每一个成就都表明他们的力量的增强,只有当这个目标达到时,疲劳和麻木才会随之而来。

当一种精神的激情耗竭之后,另一种激情又被激起,在一种稳定的节律中,孩子从一种征服到另一种征服。由此构成了他的欢乐和幸福。正是在这种心灵纯洁的火焰中,火焰燃烧着并没有浪费,人的精神世界的创造性工作达到完美。另一方面,当这个敏感期消失之后,经过思维的过程、主观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智力的成果表现出来了。

敏感性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只要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即可触发

孩子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而是受短暂的敏感性的引导,即受与获得某种特殊品质密切相关的暂时性本能。虽然这发生在外部环境中,但环境本身只是一种场所,而不是一个原因,它只是提供心理发展所必需的媒介,就如物质环境为生物体的发展提供了食物和空气一样。

孩子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内在敏感性使孩子对某些东西敏感,而对其它东西无动于衷,就像一道光照在某些物体上,而其他物体却照射不到一样。这并不仅仅是对某些情境或事物具有强烈欲望的问题。在孩子内部,还具有一种能运用这些物体以帮助自身发展的独特的潜力,因为他正是在这敏感期内进行心理调整,使自己适应环境,行动日益精确并轻松地到处活动。

在孩子和环境之间的敏感的关系上,可以找到解开乱绕在一起的神圣的结线的方法,孩子心理发展的奇迹就包容在这线团之中。我们可以把这奇妙的创造性活动想象成一系列来自潜意识的充满活力冲动,当这些冲动和环境接触时,就产生了一个人的意识。它们最初是混乱的,然后被区分清楚,最后达到能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境界。

我们可以从孩子学习说话的例子上看到这一点。

当不同的声音杂乱地传进孩子的耳朵时,这些声音仿佛是某种富有魅力和有吸引力的东西突然被清晰地听到了,就像是一种未知的语言清晰地发出的声音。这时尚未有推理能力的心灵听到了一种音乐,这种音乐充满着它的世界。这个孩子的神经纤维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并在一种指令和命令下改变他们的震动方式。确切地说,并不是全部的神经纤维,而是那些一直潜伏着的和只有在一阵叫喊声中才震动的神经纤维。这标志着精神胚胎的生命的新时期开始了。这是一种对现在倾注全力的生活,它的未来前景仍是未知的。

渐渐地孩子的耳朵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他的舌头具有新的活力开始动起来。而在这之前,他的舌头仅仅用来吮吸。现在这个孩子开始体验到舌头内在的震动——他的舌头似乎在某种不可抵抗的冲动的驱使下伸缩着,这使他感知他的喉咙、脸颊和嘴唇。然而,这些震动除了得到某种不可言喻的满足之外,并无任何目的,当他屈起四肢,握紧拳头,抬起头,转向说话的人,并把眼睛紧紧盯住说话人的嘴唇,这个孩子表现出他已得到了满足。

孩子正在经历一个敏感期,一个内在的指令正在使这种孤弱的状态消失,并用它的精神激发他。这个孩子内心世界的剧本是一部爱的剧本。这种伟大的事实正在孩子心灵的秘密领域里展现出来,并完全吸引着孩子的心灵。这些在谦卑的沉默中激起的惊人活动不可能不留下崇高的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着孩子终生。

只要孩子的环境能充分满足他的内在需要,所有这一切都悄悄地发生,丝毫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说话的技能是所有他要掌握的东西中最难一种。孩子的这种敏感期也不被人注意,因为他被人们包围着,人们通过说话为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因素。唯一可以使我们了解孩子的这种敏感期的东西是他的微笑,这是他对人们清晰地用简短的词语对他说话所表现出来的快乐,所以他能区别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某种声音标志着教堂塔楼的钟鸣。还有,在傍晚当成人对着孩子唱一支催眠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同的歌词时,我们就会看到孩子从狂喜变得安静下来,那是很明显的。就是在这种快乐之中,他离开了意识世界,进入了睡眠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细声柔气地对孩子说话。我们希望孩子用充满活力的微笑来回答我们。这就是为什么从远古时代起,父母一到晚上就要到渴望听到歌曲或故事的儿女身边去。

这就是孩子具有创造的敏感性的正面证据。

孩子的敏感期也可能从他的激烈反应中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种无意识的绝望,称之为“发脾气”。但实际上它表达了一种内部的失调或者一种需要未得到满足,由此在心理上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紧张。这种心理上紧张表示心灵尽力要求保护自身或提出疑义。

发脾气本身可以表现在焦虑的和无目的的活动上。可以把它比喻为发高烧,它突然袭击一个孩子,但并没有相应的病理上的原因。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通常孩子生了小病体温就高得惊人,而这种病对成人来说实际上毫无关系。不过,孩子的发烧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同样,在心理水平上,也会有一种强烈的焦虑不安,它产生于孩子特殊的敏感性,但并没有相应的外部原因。事实上,发脾气几乎从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来了,可以把它们看作人类反常心理的证据;然而,如果把每一种功能性的失调都看作一种功能性疾病,我们也必须把所有心理紊乱称作功能性的疾病。孩子的第一次发脾气就是他心灵的第一次发病。

蒙特梭利认为,如果不给孩子提供帮助,如果他的环境被忽视,那他精神生命就将处于持续的危险之中。孩子就像人世间的弃儿。他面临着危险。他必须为自己的心理发展而斗争,但有可能在斗争中失败。由于成人甚至还不知道那些正在起作用的力量,他们就不会给孩子提供帮助。他们很少意识到正在发生的奇迹——精神生命的创造从表面是一点也看不出的。

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从最初的时刻就帮助孩子。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孩子——这个任务属于自然本身,而在于灵敏地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在于为孩子的生长提供那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生长单靠孩子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遇到的。

孩子的敏感期到底有哪些?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孩子都会发出哪些信号?父母需要给孩子创建怎样的环境?这些我会在接下来的爱奇艺“静观育儿脱口秀”节目里更加具体详细地讲解。到时候,静观育儿微信号的文章会进行更深入的阐述。希望能给爸妈们更多的育儿帮助。

以上内容和观点多源自蒙特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书,此书同时也推荐给关注孩子敏感期的爸爸妈妈们。



———————————————

以上内容来自静观育儿微信号“jingguanyuer”。


《静观育儿》是由罗静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积木宝贝首席教育官,开心妈妈——主讲的国内首档科学育儿脱口秀节目,同名静观育儿微信号是对脱口秀节目的补充和拓展。

期望通过这两档自媒体育儿栏目,给为当下嘈杂的早教市场所困惑的广大父母们传播更多公益的、也更加科学成体系的早期教育知识。也希望你把我当成一个贴心的朋友。


现在回复“目录”二字,可以收看静观育儿百篇优质原创育儿文章目录。如果你有具体的育儿困惑,那么直接与我聊一聊。我会仔细听,并尽力帮到你。

回复 “第一讲”、“第二讲”……“第四十讲三”,便可获得已经在爱奇艺专区上线的前四十三讲的《静观育儿》脱口秀视频、音频及文字版内容。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可以直接收看静观育儿“第四十三讲”。


静观育儿,你贴心的育儿顾问!观察、观点、关爱!尽在静观育儿!

【版权声明】静观育儿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自静观育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