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第二章 观徼 学习笔记

 ywm77 2014-10-19
       对第二章的理解要与第一章紧密的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解读,才能够掌握准确。第二章是继第一章阐释大道和如何体道、证道之后,直接指出了人类失道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一原因就是心道的迷失。因而指引人类如何把握观心得道,识别阴阳、跳出阴阳,指出复归于道的方法论,指出归道的根本是心无私、心无欲。这个简要的内容就是这一章的灵魂所在。

       第一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一段可以分为五段进行阐释和解读。第一段提到了美和善,首先要注意到,人的美和善生发于什么地方?它的生发地都在于心,人类和社会的失道,也就失在心中。
       当人们都以主观意识理解、扭曲真善为有为的伪善时,并且大肆人为地崇尚表面的虚华的美和善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大道的真常,不是真善了。
       第二章开篇就谈了心;因为美和善都源自于心,发自于心。在道的眼中,没有美丑,没有好恶,是什么导致人们离开道了呢?是心导致的!在解读第一段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住这个关键,承上启下地去理解这一段的深刻内涵。特别是第二段,要紧密结合来进行解读,就更容易弄懂弄通。


       第二段:“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段初看起来,主要是讲的阴阳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其实不然,老子在这里讲的是如何归道的方法论。讲如何观其妙的方法。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是以无为驾驭阴阳变化的人。运用道德的自然作用力,改造周围的一切,因为圣人已经进入了众妙之门,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表述了圣人处无为之事的妙处,是比喻仿效了道、实践道就像万物那样,“作焉”,就是创造、运作。“不辞”,也就是不推诿,不以创始者自居。
      “生而不有”,是说虽然大道能够化生出万物,但是从来不去主宰和占有,不拥为私有。
      “为而不恃”,是说虽然积极去努力,去作了,但是却“为而不恃”,不居,不己,不把它紧紧握着,不以为这个是我干的,是我的功劳,我要收回报,
       “功成而弗居”,“功成”,是说成功了,成就了,诞生了,形成了,圆满了。“弗居”,就是不居功,虽然有功,但并不据为己有,不占据在那一块位置上。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是说唯有弗居,才不会消失。此两句点出了真常之道的真谛。这两句点到了根本上,其意是说,你要有道就得舍,做到真正的大舍无得;只有舍才有德,才能合道,才能不去,才能不消失、不失去,像道一样而永恒存在。


        掌握这一段经义的整体与重点。既有整体,也有局部,主次分明,阴阳变化之道,阴阳变化之理,依理变化的方法,都要确实掌握在自己的心中,并且真实不虚地去实践。以此去敲开众妙之门,实践道德经第一章所告诉我们的奥秘和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