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心理学拾偶 三十五

 ywm77 2014-10-20
《老子》心理学拾偶   三十五

 

第三十九章


经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意译:一在此作本体能动的规律解。顺应其规律,则天、地、神、灵、万物、侯王帝业都能正常运转运行。逆反其规律,必将问题重重,以失败告终。


心理学理解:一念之成,贤愚不肖立分。这就是树人立德不可不慎的原因。


 


愆义:


“一”个人认为应理解为是思想、是品德,是心态,是由外而内的形成的思想定势,是由内而外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效果。得一便是得到一念之真,即形成决定一生命运与行为原则的思想定势。当然老子在这里所指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道德高尚、情操高洁的思想定势,不是绳蝇狗苟、假公济私,投机取巧之类的思想定势。老子在这里是想借一大堆比喻来说明善恶一念对人的重要性。


天地静,万物安。天地,宜静不宜动,天地若不静而动,轻动或还有利,大动或许就可能出现地动山摇,山河易位,飓风雷暴,水火之灾等,岂不生灵涂炭?人王域主不明导致的民不聊生,国家混乱,改朝换代自不必说,就是普通的公民陷于无道,也会为害一方,为他人不齿。


自然的现象无须多言,还是说说人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太过任性唯己、目光短浅、狂妄无知,没有一点谦虚谨慎、长福久安的远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古代的候王之所以自称孤、寡、不谷,并非自我作贱,而是一种自我警醒,他们是在提醒自己,一旦民众不再相信自己,就有可能把自己推翻。“一人一文钱能把人埋住,一人一口唾沫能把人淹死”。招人恨的人,就算天容,只怕群众也不会相容。“沾小便宜吃大亏”。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人,就算眼前能得到一些实惠,从长远看还是会失去的,即令什么物质损失也没有,求人、办事处处不应不灵、事倍功半,也是一种人情的损失。所以,为人处事还是应该心态放平一点,眼光放远一点, 这样成功了不致寻不着南北,失败了也能坦然接受。


为善为恶缘于一念,是贤是愚缘一念,成仙坠凡缘于一念。


有意培花能形成一念,无心插柳亦会形成一念。为贤是圣有一念,憨愚痴傻也有一念。


一念之成要说简单,也非常简单,因为大凡是动物,都会有一念,以指导其行动、觅食。说复杂也极其复杂,其他动物自有它们各自的训练方法,自不必多言。人的一念的形成,要受到生存技能、知识智慧、需要欲望、亲友感染、言传身教、教育引导、生活环境、人生境遇和自身感悟等等多方面信息的交叉收集整合与互相干扰、互为镜鉴,最终形成一个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这一方面说,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就是他的人生的大教堂,无论有人教导与否,他都会从自己所处在的生存环境里吸取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道德理论和行为思考方法方式。


“心之猖狂如龙,身之狞恶如虎。”人的心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喜纵爱驰、易放难收。何况在今天这样的信息化时代,各种声色利欲的诱惑铺天盖地而来,若不能妥善引导,令其作出正确选择,很容易就会走偏出错。这就需要包括父母、教师在内的亲友以身作则的表率和强烈的责任心适时进行指导。


“树不修砍不成材,玉不雕琢不成器”。教育的最大职能就是在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期进行正确的沟通引导,最大限度地减少扭曲与出偏,其次才是知识与生存技能的培养。所以说,能够引导人的心性兼顾技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不客气地说,我们今天的教育恰恰相反,完全是一种中看不中用的学分教育!所以屡有高分低能的情况出现。


 


经文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直译:所以,贵以贱为根本,因敛聚而显,高以下为基础,凭垒加而成,那些人王域主以“孤”、“寡”、“不谷”自称,不就是用以自我引戒的意思吗?所以,最好的获得声誉的办法是不去刻意追求声誉。不要象莹莹美玉那样特立独行、有别于人,要象乱堆的石头那样与普通大众打成一片才是最好的办法。


心理学理解:万丈高楼平地起,最重要的是根基。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果自己的心态都没有放平放正,又怎能坚持信念,坚持原则,做出非凡业绩来呢?


 


愆义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意思是不高高在上,平易近人,才能获得下属的拥护和爱戴,才能凝聚人心,全力工作,发挥最大的人力效应。


舆在这里可作声誉解,也可作舆论解。该句的大意是对别人的评论和给予的名誉地位不作太多的关注,好像与自己无关一样,心态安静平和,待人平易可亲,不因为某些事物稀少就宝贵看重,不因为某些事物平常普通就不予理睬、视而不见。应该说这是“宠辱若惊”的反版:宠辱不惊。换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因有一点小成小绩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而是冷静对待,不松不懈,一如既往地继续前行。


一场比赛,冠军只有一个;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只能有一人;一个企业,决策者也能是一个人。这些人确实很耀眼,很引人关注,但假如没有其他人推举烘托,上呼下不应,最高层岂不成了光杆司令?所以作为领导人要想做出成绩、要想获得民众的爱戴拥护,就必须放下架子,与下属和老百姓或员工打成一片,谐调好上下关系和言语通道,群策群力,才会获得最大的能动效益。


个人行事也是如此,性和德善,戒骄戒躁,与同事和周围的人谐调好关系,是最基本的为人处事的条件。无论是骄傲自满,还是清高自许,最后都会变成孤家寡人,这种情况作为个人的人生态度或许还可以行,要工作做事,可能就会捉襟见肘了。


 “无欲则刚”。不能放平心态,不能冷静理智,毛草莽撞,任性而为,理想、志愿再高再多也无济于事。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是说心态平和的重要性。地位是打拼出来的,人际关系是思想品德使人信服的结果,所以,老子在这里是重新强调品德比能力更重要的观点。


 


把自己的能力和人际关系发挥到极限,以获得最大收益。是这个社会正在极力追求的。这观点虽不是源于老子,但和老子的这一章多少也有一些相通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