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回宁海】02

 昵称18892371 2014-10-21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01 前童古村一角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02 前童古村一角

  从“群峰簪笏”出来,反正就顺着墙弄走。进来前朋友问我要不要请导游,我说不要。有了导游,拍照也不自由,总得尊重一下听她讲解吧,又是点到为止的,听了也记不住,还不如自己闲逛呢。
  这个上堂屋,突兀的出现在墙弄上,倒是比较独特的。堂屋一般是正屋中居中的一间或泛指正屋,有的地方又称客堂。这里的上堂屋又是什么意思呢?没有说明。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03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04 

  大宗祠,俗称塔山童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由童贤母率子伯礼、伯谦所建,请方孝孺设计。是童氏合族聚会、祭祀、庆典等活动的场所。大门顶上堆塑着月亮与太阳的图形,但我看不出。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05 大门上“童氏宗祠”四字清晰可辨

  宗祠两旁竖有四副石雕制的旗杆夹,左为康熙庚子年间童历亭举人立,右为嘉庆年间童梅亭贡生立。如今我看到的四幅旗杆夹,只有两幅还保存着旗杆。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06 宗祠两旁竖有四副石雕制的旗杆夹,只有两幅还保存着旗杆

  宗祠由台门、戏台、天井、正厅和东西厢房组成。厅内有三十二个唐代圆鼓刑式柱子,象征着童氏三十二个房派,每个房派亦建有三十二个小宗祠,与大宗祠相对称,形成一盘棋的局面。正厅的屋脊上塑有双龙抢珠,大宗祠建筑造型为五鹤朝天,东西两厢发阁为明代风格特征。抗战时期,宁波地区第六行政公署就设在这里。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07 宗祠的正厅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08 正厅的屋脊上塑有双龙抢珠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09 东西两厢发阁为明代风格特征

  正厅里摆放着童氏列祖列宗的牌位,两旁整齐地摆放着两排竹椅。为列祖列宗的牌位守夜?好像没有这么一回事。没事坐在这里聊天,椅子摆放的位置似乎不像。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在这里搞个活动什么的,两旁的椅子是用来临时休息的。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10 正厅里摆放着童氏列祖列宗的牌位,两旁整齐地摆放着两排竹椅

  戏台上,票友们练琴的练琴,聊天的聊天。看来,这里的晚上一定会很热闹。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11 戏台上,票友们练琴的练琴,聊天的聊天

  从童氏宗祠出来,又来到泽思居。泽思居,建于清代初年,因原来主人官居一品,故又称“宰相府”。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12 

  前童历史上不曾出过宰相,哪里来的宰相府?原来,这幢有400多年历史的明清时期的宰相宅第原属于明末清初一位姓叶的宰相,原本在浙江本省的丽水松阳县一个村子,乾隆年间被一周姓大户人家买去,他的后人就一直居住在里面。搬迁之前,仍有lO多户周姓的农户居住在这个宅子内,不断衰败走向湮没而鲜有人问津。
  后来,宁海一位麻姓的民间收藏家,在松阳县发现了这幢沦落乡野几将毁损湮灭、有明显明代徽派建筑风格的“宰相府”,通过整整半年时间说服主人才花巨资买下,又联系前童作为安置地,用了四年多的时间精心搬迁与修复。七个木工整座宅子完全拆下就用了三个多月时间。运到前童后,麻姓主人请来十几个熟识古建筑的工人,像搭积木一样精心按原样组装。在前后四年多的时间里,新主人倾注了心血和巨大财力保护了一座精美古宅。为了保护好“泽思居”,麻姓夫妇两人把在宁海县城的家搬到了前童,住进了老宅左侧厢房一楼。
  走近泽思居,可以发现此宅檐头四注,马头墙高耸,整个建筑气势恢宏。院内厅堂轩敞,廊柱挺拔。雕刻复杂是此宅的特点。整栋房子是“无梁不雕、无雕不精”,号称为“江南第一雕花大楼”。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13 泽思居“无梁不雕、无雕不精”,号称“江南第一雕花大楼”

  整个老宅放置了麻姓收藏家半生收罗而来的古董。正厅里放置的应该是镇宅之宝了。这幅巨型屏风,上面写着的意思好像是地方官员贺寿的祝词,可惜我无法查到它的出处。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14 这幅巨型屏风,我无法查到它的出处

  这顶花轿,古色古香,做工非常的考究。其后,我在宁海县城的十里红妆也看到两顶非常漂亮的花轿,但感觉和这顶花轿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15 这顶花轿,古色古香,做工非常的考究

  泽思居正大门外,类似于围墙模样的院子全封闭着,已经被麻姓收藏家摆满了各类的收藏品。镶嵌在墙上的那两只麒麟,还能从中清晰可见重新拼接后的细缝。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16 镶嵌在墙上的那两只麒麟,还能从中清晰可见重新拼接后的细缝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17 满屋的收藏品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18 收藏品一角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19 从收藏品屋子里透过大门看泽思居的正厅

  当人们走进前童村,迈步在卵石路上,感觉会有一番别有的情趣。路边的淙淙清水随你一起相伴而行,使你不知不觉提起精神来,赞赏这个村庄道路和水渠建筑的特有风格。一眼望去,每条街道墙弄的路边都有一条渠道,渠里的清水在村里汩汩流着,犹如一条条玉带在村庄道路墙弄中穿过。家家户户门口的水渠上还铺设石板、石条通向路面,300余条石板石桥形成了“小桥流水”、“曲廊幽径”的独特风景线。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20 小桥流水人家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21 小桥流水人家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22 小桥流水人家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23 小桥流水人家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24 曲径通幽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25 曲径通幽

  在这一排商铺里,意外发现了一张雕工精细的床。数十年前,这种床在宁海农村还是很多的,如今已经成为古董了。看来,放在这里的床也仅是一个摆设,为商铺增添一些氛围吧。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26 临街面的商铺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27 如今在宁海,这样的床应该不多了吧

  前童古村的溪水来自白溪。白溪不仅用溪水造福于前童人,而且溪床里堆积的卵石还可以用来铺路、铺院子。村落中无数条道路和宅院里的院子嵌上这些卵石,拼凑成各种图案,使古村更加凸显出大自然的韵味。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28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29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30 

  前童古村的屋檐和山墙,也体现了明清时的风格。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31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32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33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34 

  前童建村初期,祖先就有“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学思想,对村庄建筑有通盘考虑,合理规划,要求建筑物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主张整个村庄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不仅要造好房子,造好路,而且要掘好渠,挖好井,使村庄内运用阴阳八卦八八六四的原理。八卦中的每一爻正可以用来代表村中的建筑群,八卦的底即一条条街巷和与之紧贴街巷的水渠相连,卵石路与清水渠蜿蜒成网。这在其他村落中的水系布局是很少有的。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35 前童的古井,现已废弃不用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36 前童的古井,现已废弃不用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37 前童的古井,现已废弃不用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38 前童的古井,现已废弃不用

  前童民宅前一口口的水井很多,圆形的,方形的,都已用铸铁将井口保护了起来。这口井旁边挂着一块牌子“井水不犯河水”,也是前童人引以为豪的,这里的井水和流经的小溪没有任何关系。无论小溪的水有多满,井水总是浅浅的,因为它来源于地下泉水。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39 这口井旁边挂着一块牌子“井水不犯河水”

  前童的老街,如今也修缮一新了。可能由于时间还早吧,很多商铺的门还紧关着,倒也显得分外的清净。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40 前童的老街,很多商铺的门还紧关着,倒也显得分外的清净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41 前童的老街,很多商铺的门还紧关着,倒也显得分外的清净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42 这个茶楼虽然已经开门,显见来往的还是街坊邻居

  这幢房子虽然已经修缮过,部分墙体改变了原有的形状,但大门处挑出的屋檐,依稀可见原有的气势。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43 

  和上一篇看到的《理发师》拍摄场地一样,这一处楼房的主体部分已经荡然无存,净剩下两面残墙还遗留着。久久未拆,是否规划还没有到位?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44 

  破落的院子里,成为当地村民晾晒稻草的好地方。这样的空地村民当然不会放过,你瞧,连住宅院子里的空地上都晒满了稻草。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45 破落的院子里,成为当地村民晾晒稻草的好地方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46 住宅院子里的空地上都晒满了稻草

  在前童,好不容易看到了两位老太太正使劲地聊着天,心想总算逮着模特了。刚举起相机,老太太就将头给扭过去了,一副不配合的样子。哈哈,也没有办法。
【再回宁海】02---前童古村
▲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