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童古镇游记

 wangreg 2020-11-10

宁海,《徐霞客游记》开篇旅行始发地,以及对前童古镇的向往,古镇之行开始了。从杭州坐高铁到宁海高铁站,对面坐116路公交到宁海客运西站,时间大概40来分钟,票价1元。

在宁海客运西站有直达前童古镇的班车,约20分钟一班,一个小时不到就到前童古镇了。

前童古镇西门大门口直对长廊处下车边上就是鹿山,爬上台阶山顶有一个烈士纪念亭,在鹿山上能看古镇全貌。

鹿山顶,远处就是纪念亭

俯瞰前童古镇,前童古镇: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距今780余年,童姓子孙合族聚居于此,因坐落在白溪的前面,故名前童。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有“ 江南 第一儒镇”、“ 江南小丽江 ”、“活着的民俗博物馆”等多张名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前童古镇主进口,属西门,也是多个进出古镇口子唯一有牌楼的。此处也是古镇水系的进水口,所以沿着古镇内各水道逆走就会走到门口。

“小桥流水宅”是前童最美之处,明代正德四年,前童人在村西拦阻白溪山洪,开五里水渠将清流引人村中。

中国古镇(一)前童古镇邮票的取景点,但我怎么拍也拍不出邮票上的景致。

进大门在小桥流水对面就可以看到一个门楼,门楣上书“西邨“,进去就是“职思其居”和“明经堂”。

职思其居,建于清嘉庆年间,为清代举人童桂林三子童汝宽住宅。这里曾出过三位秀才。红条石门台上刻着“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家训。庭院为四合院二楼木结构,院内各房既有严格的老幼尊卑区划,又融融一堂,极富人情味。天井宽敞,用卵石铺砌的金钱状图案,蕴含“金钱铺地”之意。中堂中空无楼板,正壁上,当年的中举喜帖尚依稀可辨……

“明经”二字的匾额是浙江学政奉道光皇帝之命所立,左右门墙上“礼仪”、“孝悌”四个砖雕篆字,廊檐月梁有“海马虹梁”和其下刻的“梅花藏龙”图案是前童独特的建筑饰物。天井内有黑石子铺成的狮子滚绣球图案,故此宅又称“狮子名堂”。屋脊中间堆塑的太极双鱼图吻兽、天井的八卦以及门内牛腿雕刻的“八仙”使儒家思想与道家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宅古朴而又不失典雅,是一座典型的浙东古民居。

石窗雕刻精美、寓意美好!

中堂“敦伦凝道”匾是主人亲笔所题,既反映了宅主的文学功底又表达了他的思想。

古镇老街

慧明寺遗址碑,先有寺后有镇。就在老街边上。

前童三宝,老奶奶家的不错

白花花的手工豆腐

前童三宝:前童豆腐、前童空心腐、前童豆腐干。买了一碗因一人吃不下,就二合一了空心腐和豆腐干放在一起了,豆腐只有早上有,就配着霞客饼和豆浆,美美的。

霞客饼

好义堂,又称“戒烟所”,建于民国。四合院,石板明堂。整座院子通面宽20.2米,通井深20.1米,占地面积406平方米。正厅挂着“急公好义”黑底沥金,二暗抹头匾一块。民国时期,宅主童宏曹曾办戒烟所,出钱供饭收养为染上鸦片毒瘾的百姓而戒毒,名声远扬。民国二十二年,县长李涵夫为表彰童宏曹济世为民的好义精神,特亲笔题赠“急公好义”匾额。现已整修为民宿。

老街的最东边就是宗祠的后面。

童氏宗祠,建于明洪武18年,系方孝孺亲自设计。占地1.2亩,平面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戏台、天井、东西厢房及正厅,是封闭式的四合院。门口竖有2对长方形花岗石桓杆夹。祠内天井宽阔,大厅有32根大圆柱,好比32颗象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方孝孺题写的“诗礼名宗”匾额高悬当中,点出了前童历史文化的深厚。厅内立有一块清道光三年的“祖训碑”,是前童先祖教育后代要“耕读传家”、“奉礼完课”的族训。西厢角楼的四柱呈八字形散开,上小下大,四角还有下垂的挡风板(滴水板),被专家赞为国内罕见的构造。这里是全族聚会、祭祀和庆典等活动的场所。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六区(宁波)专署的所在地。大祠堂已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这里曾经是电影“理发师”的取景地,大概有70%的场景在这里拍的。这部由大画家陈逸飞导演,陈坤,曾黎主演的电影会在这个逸飞影院循环播放,里屋就是当年陈坤演的男主替人理发的场景。

“欣所居”是古镇的著名建筑,也就是“大夫第”却毁于一场大火,仅剩门楼独木难支,摇摇欲坠,用一根烧焦的梁柱倚撑着,而院中的野草,早已长得过膝。

民俗博物馆

镇馆之宝,三进间千工床,雕刻精美,叹为观止!

此景为“河水不犯井水”,古镇有水井十几口,依河道而挖,可是河水不会渗入井水。

泽思居建于清代初年,因原来主人官居一品,故又称“宰相府”。走近泽思居,可以发现雕刻复杂精美是此宅的特点。整栋房子“无梁不雕、无雕不精”,号称为“江南第一雕花大楼”。进门可以看到正梁上刻有“四仙迎宾”的典故,体现了主人的待客之道。正厅东首梁上刻有五只仙鹤,既说明了原来的主人是文官而不是武官,又体现了他的“五岳朝天”的志向。从西首梁上的“百鸟朝凤”图可以看出这不是普通的官宦人家,因为这些图案并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任意雕凿的。

尺木草堂现已开发整修后为民宿

五福临门建于嘉庆年间。左右对称、高耸入云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不仅高峻险美,而且有防火挡风的功效。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其级数越多,就职位越高,势力越大。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群峰簪笏”、“清流映带”等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这些,表达了房主人求富贵盼高升的愿望。门柱上那两只倒挂狮子,或称“太师和少师”,表示事事如意,暗喻着老少之间的生气和乐趣。门楣上雕有“葵心向日”。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五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这就是宅名的来历。

“群峰簪笏”是童氏祖居,也是前童建筑和儒家理念的集大成者。其实“群峰簪笏”只是老宅一面马头墙的名称,取意飞檐所对远处山峰如玉簪似朝笏,暗示主人尊贵的地位;老宅的另外一面马头墙名曰“清流映带”,取意飞檐近处的清渠流水象官服上的玉带一般。“群峰簪笏”的马头墙是其它老宅所没有的。

建于嘉庆廿五年(1820年)的“群峰簪笏”看似破旧,却是一个文化的宝藏,无处不体现“明理义、勤俭治家”的儒学观念。对称式的马头墙上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带”的墙额,墙尖塑“鱼化龙”,门廊穿堂嵌“五福寿”,正房窗棂刻有朱子家训文字和图像,西窗是“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东窗是“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紧洁”。老宅的窗户上刻的是阴阳牡丹,据说也是属于绝无仅有的了。门窗腰板刻菱藕、春蚕等浮雕。

精美绝伦的石窗

卵石铺路、清溪相伴,一路绕着古镇基本上都在鹅卵石上走。也美其名曰“小桥流水”人家。

鼓亭馆,是古镇展示鼓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

牧余堂,路遇。整个古镇的景点几乎集中在一个圈里,西门进去就是“小桥流水”和“回型八卦水系”,左边过“西邨”牌楼是“职思其居”和“明经”;往前到路口靠右走就是古街了,古街进去不远左手边一条街进去就是“群峰簪芴”,原路出来回老街继续往前沿着指示牌就能到“好义堂”,好义堂往东就是“童氏宗祠”,童氏宗祠的出来绕到祠后一直往里走就是“逸飞影院”,逸飞影院右边弄堂进去就是“大夫第”残址;沿逸飞影院往北走到“久木居”民宿左拐不远就是“民俗博物馆”,出来继续往前到一横街左拐不远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其斜对面就是“泽思居”,再往前就回到了老街进口,右转就回到西门了。鼓亭馆远点在古镇的南边出口。整个核心景区也就2个小时左右就能游览好。剩余时间就自己慢慢走走鹅卵石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