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读懂孩子的行为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B14 成长周刊

 xxjjsdt 2014-10-22

    烦恼:

    小小才上一年级,每天回到家只肯穿内衣,家里其实没那么热。妈妈怕他受凉,可是怎么叫他穿衣服都不行。“最后是四个大人每人喊上十句,还是不听。我气坏了,打了他一顿,硬给他穿上衣服。”妈妈无奈地说,更无奈的是,小小第二天又是这样。

    小小吃饭也不好好吃,几乎是吃一半,泼一半,吃完饭满地都是饭菜。也是天天骂天天打,就是不改。妈妈既愤怒又伤心:“我都被孩子气出胃病了,经常胃疼。爷爷奶奶也说这个孩子弄得家里鸡犬不宁,连他爸爸也经常被他气得火冒三丈。”前几天爸爸气得又揍了小小一顿,小小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过了将近一个小时,还是不和家里人说话,很气也很伤心的样子,似乎他的很多能量都耗在和大人的作战上了。看来这场1:4力量明显悬殊的战争,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了。“唉,怎么养孩子这么累、这么困难呢?”妈妈说着,眼圈都有点红了。

    指导:吴蓉(“陶老师热线”辅导老师)

    像小小家里这样,父母以自己的想法和比较粗暴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孩子无力反对,只能被动接受。但却蓄积了很多的愤怒,于是通过吃饭、穿衣这些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来和父母作对,发泄愤怒。大人被激怒,态度更加粗暴和严厉,甚至动用武力,孩子的愤怒于是也跟着加剧。一个小孩和四个大人就这样陷入了一场不断升级的恶性循环之中。

    做父母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停止忧虑孩子是否正常,我们可以说“问题”就是孩子正常成长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了解到底哪些事情在困扰孩子。孩子的每一个行动都有其目的。在出生后不久,他就学到某些行为来达成他的目的;也发现某些行为不能达成目的,于是成功达成目的的行为保留了下来;那些无法达成目的的行为就被淘汰了。一般而言,12岁以下的儿童之偏差行为目的有:获得注意、争取权力、报复、自暴自弃。而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偏差行为亦可能有前述的四种行为目的,还加上追求兴奋刺激、寻求同伴接纳、表现优越感等三种行为目的。

    当我们了解孩子行为的目的之后,我们就可以思考:可以做些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朱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