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淡描青花瓷

 芝润斋 2014-10-23

[转载]万历淡描青花瓷   

     明代自然以永宣青花最负盛名,其恢宏的艺术成就也令之后几朝望尘莫及。虽然永宣之后的明代青花瓷再难超越这样的高度,但青花瓷工艺在明代却是一直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比如至成化时期,青花的描绘由实笔点染逐步过渡到双钩添色,就是用青料先画出两条颜色较深的线,再在两条线之间添上较浅的颜色。嘉靖万历年间的淡描青花更有特色,已成为万历青花最突出的工艺。这种技法是用较淡雅的青料勾勒线条,不作渲染,笔道纤细,类似中国绘画中的白描。此外万历时期,工匠已能将单一青花色分成两个至三个以上的色阶,行内称分水法。分水法的广泛使用,使青花纹饰更有层次感,深浅有致的颜色让人物、花草的描绘更加形象生动,大大丰富了青花瓷绘画题材的内容。我当时看到万历青花作品时,对淡描、分水这些内容还不了解,但洒脱的线条,素雅的颜色,和摆脱了程式化装饰纹样的绘画风格还是让我眼前一亮,也因此对万历青花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万历在位48年(1563~1620),是明代16个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因此烧造瓷器之多以及署有款识器物之多超过以往任何朝代。万历官窑更以“制作日巧,无物不备”著称。嘉靖万历年间出现许多仿成化斗彩的作品,成化斗彩的轻淡柔和也推动了淡描青花的发展。而淡描青花在万历年间大量出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提高了国产青料的发色,对色料的处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万历青花前期使用“回青料”,回青过去也被看作是进口青料,经考证回青料应是今新疆地区所产。万历二十四年之后改用浙江青料,虽改用浙料,却能发色明快,这主要得益于青料处理由水选到煅烧的技术进步。煅烧法迅速提高了浙料的发色质量,而发色质量的提高更促进了青花瓷在绘画技巧上的提高。淡描和分水法的运用,让万历青花呈现出幽蓝而又淡雅宜人的风采。还是来欣赏几件这样的作品吧。

 

[转载]万历淡描青花瓷
    这件明万历青花高士图围棋罐与博文上图的作品为一对,尺寸相同。口径8.1、底径8.7、通高9.5厘米,目前收藏于济南市博物馆。圆形盖罐,罐为直口丰肩,腹微鼓,内圈足,盖呈圆弧面。作品采用淡描技法,洒脱流畅的线条将高士童子、坡石花卉描绘得自然而颇具神韵。如速写般的流利线条看似逸笔草草,却将人物的神态、衣饰、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作为背景的花卉松石更是凭借作者娴熟的技法,大笔一挥、一蹴而就。率意勾勒的线条让人观后颇有潇洒飘逸、酣畅淋漓之感。真是件罕见的万历淡描青花精品。

 

[转载]万历淡描青花瓷

 

    这件万历青花人物纹浅碗口径9、底径5、高3厘米。侈口、浅腹、基本为平底。碗内绘青花人物,简洁的线条、淡雅而润泽的青色让人静心。画中道士开怀坦胸、大肚露腹、手摇芭蕉扇,一幅悠闲超然的神态,飘动的衣衫和剑坠更增加了几分动感,让人观后有种飘飘欲仙之感。真是应了《饮流斋说瓷》中“明瓷人物以淡描青花者为精”的论断。

 

[转载]万历淡描青花瓷
    这件万历青花芦雁纹浅碗尺寸、器型与上图的青花人物纹浅碗相同。这件作品更让人体会出分水法的妙处。掩映在芦苇丛中一对芦雁正在嬉戏。深浅不同的青色细腻地描绘出鸟羽不同质感和色泽,草地、花卉、天上的飞鸟也因不同的着色而有了阴阳向背的感觉,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虽只用青色描绘,但浓淡的细微变化却让人仿佛看到了万千种颜色,真如一幅灵秀的扇面画。

 

    这三篇博文集中介绍了我喜欢的几件明代青花作品。见识了永乐青花的疏朗明净、宣德青花的庄重大气、万历青花的淡雅宜人,那或浓或淡的幽蓝跃动在眼前,真不知该怎样形容青花瓷的美丽。只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