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诗文赏析 [一]童心绿色系天然 垂钓雅兴与生俱来,不是大人的专利,孩子们更是谙通痴迷此道。不信请看古人留下的几首小诗,我们从中可以得见诗人和孩子们心灵的沟通—— 先看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就是孩子钓鱼场面的真实写照!胡令能,贞元—元和间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其人喜欢《列子》,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传世诗作不多,收于《全唐诗》的只有四首。唐诗海海漫漫,但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却不多见。而在胡令能仅存的四首诗中,就有一首描写儿童垂钓的,弥足珍贵。此诗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修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为后边“路人借问”做了铺垫。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肯定是个阳光罕见人迹罕至的所在,更是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理想去处。“遥招手”,之所以以动作代答话,是怕惊走鱼儿。读者可以想象孩子垂钓的可爱情景,原因很明白:“怕得鱼惊不应人”,不必多说,戛然而止。 小儿垂钓的体态、神情、动作描写笔墨生动,惟妙惟肖,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垂钓佳作。让我们再看杜甫有名的《江村》,别有一番情趣——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清江”,指浣花溪。首联以疏淡的笔调,点染出环境的清幽宁静,诗人心境的恬淡闲适。“抱”字,看似脱口而出,未尝用力,却赋江水以情态,将草堂临江、江流曲折的清幽环境和诗人置身于自然美景的感受,表现得形象而又生动。“幽”是全篇的诗眼,有一种轻松超逸的感觉。接下来写燕子与鸥鸟,意趣盎然,是意旨“幽”字的拓展。再下来,才写到人,是两个人—— 老妻画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老妻画棋盘,稚子作钓钩,闲趣横生,痴情可见憨态可掬意趣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事事悠然。 虽然历来对此句褒贬不一,批评者以为“琐屑近俗”,但我却觉得,这正好让我们窥见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别忘了时代背景——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结束了四年的流浪,靠亲友故旧的资助,才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起几间草房。浣花溪幽静美丽的环境,使饱经离乡背井痛楚、备尝颠沛流离艰难的杜甫深感宽慰。看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好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如果我们把这首诗与另一首《渡江》对照着看,其中“戏问垂纶者,悠悠见汝曹”,就印证了诗人纵笔抒怀,优游愉悦,实在是最难得的一笔。 [二]独钓寒江柳宗元 不知有多少人视钓鱼者为闲云野鹤,不是游手好闲,就是清高孤傲,古今如此。殊不知,垂钓乃一种高雅的事情,其中情致不足为外人道也。 柳宗元(唐,<773-819>,字子厚,山西运城人。贞元进士,任蓝田尉、监察御史等职。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卒于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亦工诗,诗风清峭。)则不然,他以渔翁自居,身体力行,写出了《江雪》这样的千古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言古绝,之所以为人们广为传诵,就是因为它文字明白如话,任何读者都能读懂。但要领悟其中的深意,道出其中的妙处,就不好说了。此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图画,前两句是背景,后两句是中心画面,侧重写人物。背景寥廓无边,几乎囊括宇宙。“千山鸟飞绝”写自然界,“万径人踪灭”写人世间,与下文“寒江雪”联起来,构成一个万籁无声、一尘不染的境界。这样的背景,为中心画面上的“孤舟”、“独钓”、“寒江”的“蓑笠翁”作了绝妙的映衬,集中刻画了渔翁生活的清高、内心孤独和性格的傲岸。背景中的“鸟飞绝”和“人踪灭”本来是由“雪”造成的,而诗人精心设计,偏偏把“雪”字放到全诗的末尾,以“独钓寒江雪”作结。更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说明大雪铺天盖地,笼罩宇宙万物,造成了水天不分、上下一片苍茫的氛围。明明是钓鱼,却偏要说成“钓雪”,说明渔翁之意不在鱼。这就把渔翁的精神世界幻化到了一个更加虚无缥渺的境界,使读者清晰可见这位渔翁垂钓超然物外。 这首小诗是柳宗元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写的。他被贬谪永州后,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对当时正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对日趋腐败的朝廷和官场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于是,诗人借讴歌隐居山水之间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情绪,在幻想境界中求得精神的解脱。“独钓寒江雪”的深意和禅味,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酿造的。
另,柳宗元还有一首《渔翁》也很有名气——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借垂钓抒写贬谪孤独感的诗,其思想内涵之深邃,审美趣味之高雅,柳氏《江雪》达到极致。此后,历代以“寒江独钓”、“钓雪”为题的,不绝于画苑诗坛。这首山水小诗也作于永州。诗中描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秀之处逍遥自遣,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借寄情山水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脱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笔锋一转:“唉乃一声山水绿”,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的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唉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多有文人仿效。“绿”虽是一平常字,却炼到了火候,一字奇崛全境俱活。 [三]烟波钓徒张志和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鲁国公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诗人)在湖州作刺史时,张和隐逸诗人陆羽是颜家的常客。一次,颜真卿与众门客会饮,以渔父为题互相唱和。第一个便是张志和这首“西塞山前白鹭飞”,颜真卿与其他文友共和了25首。张志和还为词配画,大家都叹为观止。《唐才子传》记述其“酒酣”以后乘兴作画,还“击鼓吹笛”。他的诗词多描写隐逸生活,代表作就是这个《渔父》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黄石东有西塞山,《渔歌子》虽无法肯定描写的就是这个西塞,但此山风景壮观秀丽兼而有之。读者早已被词中质朴、清新、淡泊的意境打动,而忘情于山水了。寄意高远的诗人,寥寥几笔,就把诗与画融为一体,透出自然的美,堪为词中精品。我们说,之所以能一挥而就这等绝妙好词,得益于他精通书画、音乐,董其昌认为张的画成就极高,“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还有一点,他是个真正的完美的钓鱼人,否则无从解释。 张志和因事遭贬后放弃仕途,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驾扁舟垂钓,超然尘世之外,自称“烟波钓徒”。《全唐诗》中存有他五首《渔父》词,都是他隐居之后作品,而以这一首(西塞山)最好。选录几首如下,大家可以作一比较: 云溪湾里钓鱼翁,胙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蒲边风,笑着菏衣不叹穷。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栏云依依。
却把鱼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一棹春风一夜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张志和遁世之后,就在越州东城外修了几间茅草房,周围竹草掩映,环境优雅,他经常在那里沿溪垂钓。据说皇上曾赐给他一奴一婢,专门侍候他,而他却把他们配为夫妻,取名“渔童”和“憔青”,可见此人确实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他的哥哥张松龄怕他“放浪而不返”,会惹麻烦,特地针对他的《渔父》词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张志和可说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据说他在水边修仙悟道,经常“沿溪垂钓”,但却“每不投饵”,因其“志不在鱼也”。他是借垂钓之名、行修炼之实!溪流在就像一面镜子,从那里看到世间万物。他将自己的修炼心得记录下来,辑为一书,取名《玄真子》,并且把“玄真子”作为自己的道号。该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太玄部”。 后有宋人苏东坡学着张的样子写了一首《浣溪纱》—— 西塞山前白鹭飞, 扬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披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似乎画蛇添足,情趣大减(盖因苏轼的长项不在这垂钓方面),多余的话,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四]千古绝唱罗贯中 读过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人,我想都对那气冲斗牛的开片词记忆尤新,就让我们伴着那悠扬恢弘乐曲,慢慢欣赏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 我想说这是钓鱼人的气贯长虹气吞山河的壮歌!一曲悲壮的渔歌!《三国演义》我大致读过三遍,而这个开篇词我至少诵读过100遍!还请一书法朋友写出,挂在斗室一侧,百诵不厌。其原因就是常常被它的博大深邃所震撼。 其实这个开篇词就是《三国》的总纲,短短几行文字,映射出战争的恢弘与惨烈,宣示出历史的波澜与曲折。我们分明看见,罗老先生以其气势磅礴如椽巨笔,描述着人类的善美与丑恶,勇敢和智慧。而我最为欣赏的还是这两句: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看似随意勾勒,却生动逼真,有声有色。渔人的天机,一语道破。看来古今钓鱼者,几乎都有一双看破红尘的眼睛,否则为琐事烦恼,是钓不着鱼的。我不知道罗老先生是否喜欢垂钓,但我不得不佩服他参透了垂钓者的心理,好一个“惯看秋月春风”,好一个罗贯中! 《三国》正如前人评价:“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钓鱼人不得不读三国,因为垂钓的秘诀,就或多或少的需要三国智。
【五】逝水乐天忆太公
白居易的故乡下邽滨临渭水,姜太公钓鱼的古老传说就发生在这里。白居易早年偏爱钓鱼,并写过很好的钓鱼诗,如《渭上偶钓》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渭上偶钓 垂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