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钓诗词

 百了山人 2010-12-03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独 钓 寒 江 雪。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贞元进士,任蓝田尉、监察御史等职。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被

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卒于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亦工诗,诗风清峭。有《柳河东集》。

  这首押仄韵的五言古绝,是历来为人们广为传诵的千古绝唱。文字明白如话,任何读者都能读懂,但要领悟其中的深意,

出其中的妙处,就不那么容易了。

  可以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千山万岭的鸟儿已经飞尽,各条大小路上行人的踪迹已消失;唯见江中孤零零的一只小船,船

上一个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样解读固然无误,但也无味。

  另一种读法是:此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图画,前两句是背景,后两句是中心画面,侧重写人物。背景寥廓无边,几

乎囊括宇宙。“千山鸟飞绝”写自然界,“万径人踪灭”写人世间,与下文“寒江雪”联缀起来,构成一个万籁无声、一尘不

染的幻想境界。这样的背景,为中心画面上的“孤舟”、“独钓”、“寒江”、的“蓑笠翁”作了绝妙的陪衬,集中刻画了渔

翁生活的清高、内心孤独和性格的傲岸。背景中的“鸟飞绝”和“人踪灭”本来是由“雪”造成的,而诗人精心设计,偏偏把

“雪”字放到全诗的末尾,以“独钓寒江雪”作结。更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说明大雪铺天盖地,笼罩宇宙万物,造成了水

天不分、上下一片苍茫的氛围。明明是钓鱼,却偏要说成“钓雪”,说明渔翁之意不在鱼。这就把渔翁的精神世界幻化到了一

个更加虚无缥渺的境界,使读者清晰可见这位渔翁垂钓宛如高僧禅定,静思息虑,超然物外。

  这首小诗是柳宗元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写的。他被贬谪永州后,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对当时正在走下坡路的唐代

社会,对日趋腐败的朝廷和官场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于是,诗人借讴歌隐居山水之间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

闷情绪,在幻想境界中求得精神的解脱。“独钓寒江雪”的深意和禅味,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酿造的。

  借垂钓抒写贬谪孤独感的诗,其思想内涵之深邃,审美趣味之高雅,至柳氏《江雪》臻于极致,影响深远。南宋刘辰翁取

柳诗原句为题作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二首;画家马远则据柳诗意境,精心绘制了《独钓寒江图》。此后,历

代以“寒江独钓”、“钓雪”为题的名画及题画诗,不绝于画苑诗坛,尽出于名家高手,此情此景,万古常新。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雨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渔 歌 子

(晚唐)张志和

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弯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钓 侣

皮日休

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烟浪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杰。


无 题

(明)解缙

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山居秋螟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僧归日本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淮上渔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发翁,家还船移浦浦风

一尺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风钓

程鹏翅

风吹水面浪偏高,直怨天公气不消。

安能息怒还平静,钓条鲤鱼做佳肴。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寻西山隐者不遇

邱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em09]



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识

[唐]刘长卿
 
楚敦微雨收,荆门遥在目。漾舟水云里,日暮春江绿。

霁华静洲渚,暝色连松竹。月出波上时,人归渡头宿。

一身已无累,万事更无欲。渔父自夷犹,白鸥不羁束。

即怜沧浪水,更爱沧浪曲。垂钓看世人,那知此生足。

  刘长卿(约709-786),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官终随州刺

史。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亦有反映乱离之作;长于五言,被誉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集》。

  这首写“江中晚钓”的诗,大约作于代宗大历四年(769)诗人漂泊于荆楚湖湘间时。“江中”指长江;“荆南”为唐方镇

名,辖境相当今湖北石首、江陵以西,四川垫江、丰都以东的长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沅二水下游一带。当时,社会

既经安史之乱,诗人又遭贬谪南巴之苦,正所谓“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送李录事兄归襄邓》)。时代和个

人的双重痛苦郁积于心,使他顿生渔隐之念。他在《湘中纪行十首》之四《赤沙湖》中说:“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在

《赠湘南渔父》中又说:“沉钓垂饵不在得,白首沧浪空自知”他的《江中晚钓》诗就是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写出来寄给友人的。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凡十六句,可以前后八句剖为两半: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怀;前后以“漾舟”和“垂钓”相呼应

,贯通全篇。

  诗从雨后泛舟写起,在写景中点明垂钓的季节、时间、地点。“楚郭”指楚地城郊,为诗人所在地;“荆门”在今湖北宜

都县西北、长江南岸,是友人即“一二相识”所在地。“遥在目”一笔拉近了诗人与友人的心理距离,表达了诗人泛舟所感受

的近景。

“水云里”指水云弥漫之处,古人常称之为“水云乡”,多指隐者居游之地,这里显然流露了诗人的隐逸情致。“春江绿”一

语既是写实,又带有主观情感色彩,衬托出诗人回归大自然的几分超脱。五、六两句写诗人视野中的中景和远景:雨收云散后

落日的光辉(“霁华”)洒在江边的沙洲上,显得格外宁静;渐渐浓重的夜色(“暝色”)笼罩着江岸,远山的松树竹林隐约

可见。这时,

诗人划着小舟返航了,直到“月出波上时,人归渡头宿”。

  刘长卿不愧为写景高手。他写景如画,有近景、远景,有动态、静态,境界空旷朦胧,色调清丽可爱,是一幅绝妙的“雨

后春江泛舟晚钓图”。且又以诗的语言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从“日暮”到“月出”,从“漾舟水云里”到“人归渡头宿”,巧

妙地显示出场景的转换和景物的变化。

  更加可贵的是,诗人决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景为情设。此诗前半部分,已于字里行间暗示出诗人因贬谪倾慕渔隐的情怀

;到后半部便直抒胸臆,把这种情怀抒写得酣畅淋漓了。“一身已无累”自然是指无官一身轻。以渔父自许,以鸥鹭为友,无

欲无求,无拘无束,自宽自适,自得其乐,以沧浪之水将满腹忧愁冲洗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此生足矣。“沧浪(lang)”为

古水名,在今湖北境内。《沧浪曲》即《沧浪歌》又称《渔父歌》,曲出楚辞《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它以悠扬谐婉的旋律,渲染出一种天人合一、生机勃勃的意境,集中表现了渔父那种顺其自然

、潇洒超脱、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诗人离开官场,以“渔父”的眼光审视世事人生,以“垂钓”的心境品味《沧浪曲》的神

韵,他的价值观、审美观就大不一样了。


垂 钓

[唐]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白居易(72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官。后因

直言进谏,贬为江州司马,几起几落,官至刑部尚书。诗与元稹并称“元白”,为唐代新乐府运动领袖。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的故乡下邽滨临渭水,姜太公钓鱼的古老传说就发生在这里。白居易早年便爱钓鱼,并写过很好的钓鱼诗,如《渭

上偶钓》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垂钓》则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渭上偶钓》所表现的闲适

情怀迥异

  起句“临水一长啸”采用情感迸发式的写法领起全篇,把临水垂钓与发泄悲愤情绪融合起来,痛定思痛、长歌当哭的诗人

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震撼灵魂的感染力。紧接着便回首往事,概述人生旅途的变化,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人间冷暖、世事

盈虚,尽在一声长啸之中。“十年初”指宪宗元和十年(815)初。这一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

首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却被腐败官僚集团所恶,终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治所浔阳(今江西九江),诗中“临水

”之“水”和“江叟”之“江”均指浔阳江,即长江在九江市的一段。江州之贬在诗人心灵所造成的阴影时刻折磨着他,即使

临水垂钓时也挥之不去。“忽思”一语正这种心理状态的真切表现。

  白居易的人生道路和诗歌创作道路,以江州之贬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志在兼济”时期,后期为“独善其身

”时期。此诗颔联“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是诗人对前期一帆风顺、春风得意情景的追溯,也是对贬谪所受精神创伤的

反衬。“甲乙第”指科举考试录取时所评定的等第,第一等为甲第,次等为乙等,应考中式称为“登第”。白居易于德宗贞元

十六年(799)中进士,贞元十八年应拔萃科考试入甲等,宪宗元和元年(806)又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入第四等

,故自称“三登甲乙第”,“承明庐”原为汉代承明殿旁屋,侍官值宿所居之屋为庐,后因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

典故。白居易登进士第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初授翰林学士、任左拾遗,故自称“一入承明庐”。那时,他既利用诗歌“

补察时政”、“导泄人情”,往往使权贵们闻声变色。这自然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可惜好景不长,逝者如流,这种回忆

也带有浓浓的苦涩味了。

  后两联则表现了诗人后期的思想变化。颈联中的“浮生”即人生。“外事”指世事;“盈虚”意即圆满与空虚。这一联写

的是诗人身遭贬谪、饱经风霜之后对世事人生的重新审视,也是他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自慰。可以看出,白居易头脑中的儒家

入世思想逐渐让位于释、道出世思想。全诗以“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作结,轻快潇洒中隐含着深沉的苦闷,自我排遣中

透露也几分达观。大诗人果真要陶醉于“卧房阶下插渔竿”(家园三绝)的渔隐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