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创作方法探微(外篇)

 醉月诗苑 2019-12-29

诗词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重要的是在于其“艺术性”的体现。诗词的基本单元是语言,那么,诗词创作问题也就是如何运用语言艺术的问题了。诗词要表达的是人的情感特质,通过语言的运用,将自己的情感“艺术”地抒发出来,才是诗词所要达到的目标。

    所谓艺术的规律,其实就是“审美”的规律。只有符合人们习惯的审美要求,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形式,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美的体现,才能当得起“艺术”二字。诸如“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范畴。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被冠以艺术二字,那么必然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要“高”于现实生活,也就是对现实生活某些方面进行抽取、提炼、夸张,凝缩等处理。所谓的高于生活就是不等于生活的原型。要有一定的人为的“修饰加工”。

    比如面对一处好风景,我们要艺术地表现它,不等于把它原样照搬来。用绘画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运用色彩、线条、透视等方法,把这风景中最能感染我们情绪,使我们产生美感的那部分展现出来,这就是艺术地表现。绘画中的取景和构图过程,就是一个去糟存精的过程,所有的绘画都不会事无巨细地原样照般,哪怕是做一风景写生,也是有选择地描绘。同样,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也是这样运用“选择”艺术手段的,大自然中有风声、雷声、动物的叫声和鸟的鸣声,给人整体的是杂乱无章的声音现象,而音乐的特点就是让这杂乱无章变成有序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比如可以采纳人或动物脚步的节拍来体现节奏感,采用高低声音的搭配,采用各种高低起落的自然衔接来做旋律的起伏感,人为地重新安排声音的组合,也就成了所谓的音乐。

    绘画艺术通过画笔来表现意境,因为画笔可以通过线条、色彩等来组合出意境,音乐艺术可以通过不同乐器的不同发声来表现,而文学艺术的基本单元是文字语言,文字其实具有符号性质,它起的作用只能是“联想”,而不象绘画或音乐那样具有可以直接的视听效果。比如,同样要表现一处山青水秀的优美风光,绘画可以用笔来重现景色特点,音乐可以用声来表现风光,甚至可以拟声再现。而文学则只能通过“文字符号”来掀动你以往的记忆,通过你的联想来组合这处风景的特点,表现风景的景状和特点。所以,不论什么艺术形式,都要首先熟练运用其艺术体裁的表现工具。文学形式的表现工具就是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不能熟练地运用画笔是画不出好画来的,不了解音乐知识不懂得乐器的人是做不出优美的乐曲的,如此这般,话都说不圆,基本语文知识都不懂的人,怎么可能创作出文学巨篇出来?诗词,乃是文学艺术领域中最具艺术特点最具艺术高要求的体裁,它对文字运用熟练程度的要求更是最高的,所以,归根到底,要想做好诗词艺术创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将语言将文字当作艺术来看待,是我们对待文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即使不去做诗写文章,也要将之看做是艺术特征物的体现。不要把文字看做简单的符号,要时刻赋予它们以鲜活的生命活力。如何看待语言表现力,不仅仅是写诗做文这么简单,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生活以及生命的质量。

    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就是善于沟通和交流,就是善于改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对家人诉以温情关怀,家庭会更温暖和谐,这是提高保证你家庭生活的必须;对同事交谈时使用合适的善意语言,同事会更容易与你相处,这无疑是在改善你的工作环境。对客户施以真诚艺术的交流语言,客户至少对你抱以信任的感觉,而信任是交易的基础中的基础。那怕对你的“敌人”所用的语言也艺术化起来,或可化敌为友,更或者不想与之为友,艺术性的语言也更具有杀伤打击力。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需要交流的。语言的运用能力,对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影响何其大也。在生活中不会说话,在工作上不善交流,在与他人的谈话中总是不欢而散的人,这样的人,我真的不信会写出什么好诗出来。

    什么是诗啊?诗是用最具艺术化的语言来表现的文学形式,它不是单独存在的文字符号的集合,而是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环境以及自己对经历和环境如何感觉感悟的一种体现。诗以言志,就是言人。语言水平的修炼,其实也就是人生层次的修炼,修炼到一定的高度,那才可以称为“诗”,才可以享受到诗意的人生。所以所以,修炼诗词水平,是要有人生这个课题同时修炼的。只有自己的人生感悟到了一定的高度,只有自己对语言的运用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写出意境高远的强诗。

    为赋新词强说的愁,那不是愁,在他人看来那可能是一个笑。用自己的心来表现出一种人人都能接受感觉到的“愁”,他人读之也会为之而愁的“愁”才叫真愁!所谓诗词之感动人处,在于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虽然写的是自己的情感经历,但是却具有人类通感的感情特点,这种融个性与共性为一体的文字艺术,那才叫艺术。感他人如同感自己,感自己也是在感他人,这就是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强调基础方法的训练,其实就是强调基本人生观的确立。人之为人,在于“人文”二字而非在于兽性的野,国之为国,社会之为社会,在于一个“序”的存在。这是人类生存的基石。不论是多么强的个性,都不能以违反这个基石的存在为代价。说句通俗点的话,就是----集体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这是人生的价值观,是人生于世的根基所在。集体的利益在,才能保证个人的利益。集体与个人,完全的利益一致也是不可能的,有时甚至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才是人生的艺术所在!

    探讨这个道理,其实也是在探讨写诗的道理。人生如诗、诗如人生不是一句空话。因为诗词艺术的表现,也同样具有这样的道理。一是从价值观上在诗的内涵上可以表现出来,再就,就诗体本身的组织上也应该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映像到我们的诗法上,这种大局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谋篇。有时我们会非常“有个性”地得一佳句,如果入诗,那么,再佳的句子也要符合这诗之整体表现,为诗之主题服务。在整体协调的氛围下,你所谓的佳句才能称为“佳”字可言,否则,对诗而言就是一瑕疵!

    说到通感,也就说到了我常说的“思维模式”问题。我前面把人生这样大的课题和我们写诗联系了起来,把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观点问题,与写诗的“谋篇”联系了起来,这样,学诗就是学做人,反过来,个人的修为修炼,其实也就是诗学的修为修炼。

    前时提到的修禅,不也是这个道理吗?重形而忘形,重意而无意,拘泥于形则被形所困,我们学诗时常常只把眼光集中在平平仄仄的字符搬运上了,而忽略了这字符所具有的联想功能。押韵、平仄、对仗、格律等等这些诗法上的内容,其实都可以和诗学以外的事物联系起来。联系起来,就扩大了它的内涵,那么丰富的内涵之下,也自然具有丰富的乐趣存在,所谓学习上的枯燥也自然就荡然无存了。这样看,枯燥于否其实取决于我们的感觉,而我们的感觉又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这样看,所谓的学习方法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

    我们常说写诗要善于联想,诗人的想象力应该是非常强的,强在哪呢?学习诗法的过程,其实也正是训练这种强的想象力的过程。如果能把枯燥无味的知识条目想象成趣味盎然的美妙境界,那么,这种训练,将会使我们修炼到很高的境界。反复地强调这种“联想”,也利于我们做诗时思路的展开。这样,不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还是实际创作的过程,都会事半功倍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