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

 wxhqyfpy 2014-10-26

方詠涛:神经性耳鸣耳聋从肾精亏虚论治

毕某,男,60岁,职员。初诊1966315日。耳鸣重听已久,夜不安寐,神疲足软,舌黄脉细弦。肾开窍于耳,脑为髓海,肾虚则髓海不足而致耳鸣重听。拟心肝肾一源论治。蒸当归9g,白芍6g,杭菊花4.5g,牡丹皮3.6g,沙蒺藜9g,远志肉4.5g,朱茯神9g,夜交藤9g,煅龙齿12g,煅磁石12g,熟地黄12g,炒枣仁(杵)9g7剂。328日复诊:服上方补益肝肾宁心潜阳之剂10剂,耳鸣渐熄,听觉恢复。仍心肾失交,夜寐不酣,神疲足软,舌燥,脉细弦,大便溏薄,日数次。再守前法佐以和调胃肠。炒当归6g,炒白术4.5g,炒白芍6g,山药9g,茯神9g,夜交藤9g,远志肉6g,煅龙骨、煅磁石、炒谷芽各12g广陈皮2.4g,蒸山茱萸肉9g,钩藤12g(后下)。7剂。

按:肾主耳,开窍于耳。本例患者年届六旬,因肾虚髓海不足,是以耳鸣重听渐发。治以补益肝肾,宁心潜阳,仿耳聋左慈丸加减。方中熟地黄、当归、白芍、杭菊花、沙蒺藜补益肝肾以养精血;精血不足,易致虚火,故佐牡丹皮清降虚火;远志、朱茯神、炒枣仁、夜交藤、煅龙齿养心安神;煅磁石潜阳聪耳止鸣。首诊服药10剂耳鸣得熄,听力恢复。因药后大便转以泄泻,复诊删除阴柔药味,参以培脾止泄,补肾养心。

参考文献

安徽省屯溪市中医医院.方詠涛医案[M].(内部发行),197660-61

毋桂花:耳鸣随证变化治疗

候某,女,44岁,干部。2000823日初诊。主诉“双耳持续性耳鸣近3年。”现病史: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持续性耳鸣,经多家医院诊为“神经性耳鸣”,除外器质性病变,中西药物治疗欠佳。就诊时症见:双耳持续性耳鸣,声如蝉鸣,时轻时重,睡眠不好或劳累时加重,双耳听力减退不明显。伴心烦急躁,浑身不适,睡眠欠佳,纳食一般,大小便调,月经规律。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查体:双外耳道、双鼓膜未见异常。证属气血失调,治以调气和血为先。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处方:柴胡9g,当归12g,赤芍12g,生地黄12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桔梗9g,枳壳9g,怀牛膝9g,茯神12g,合欢皮12g,夜交藤15g,甘草3g5付,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2000828日二诊:药后睡眠明显好转,耳鸣减轻,自诉全身舒适许多,心烦急躁减轻,有时身有烦热感。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气血渐和,考虑烦热为肝经郁热所致,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清肝解郁安神。处方:柴胡9g,黄芩9g,桂枝9g,赤芍9g,生龙牡(先煎)30g,姜半夏9g,茯神9g,甘草6g,川楝子6g5付,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2000923日三诊:服上方5付后耳鸣全止,诸症基本平息,自行停药。1周前因生气致失眠、胃痛、纳呆、干呕,耳鸣又复。就诊于他院消化科,服药3付,处方如下:党参15g,高良姜10g,香附10g,元胡15g,白芍12g,青陈皮各10g,姜半夏10g,茯苓15g,柴胡10g,枳实15g,郁金10g,川楝子10g,鸡内金15g,甘草6g,生姜3片。药后胃痛消失,但耳鸣转甚,又增牙痛,自服“三黄片”、“利菌沙”等药,牙痛减而耳鸣甚,故来就诊。症见:双耳鸣响,声如轰鸣,白昼皆剧,纳呆,呕恶,眠差,口苦,尚感牙痛,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弦。证属胆胃失和,温胆汤化裁以清胆和胃化痰。处方:姜半夏12g,茯苓12g,陈皮12g,枳实9g,竹茹9g,苏梗12g,柴胡9g,黄芩9g,胆南星9g,连翘12g,甘草3g5付,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2000928日四诊:药后纳开呕止,牙痛已无,耳鸣明显减轻,睡眠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邪实去而虚象显,改以李东垣补中升清泻阴火之法,以益气聪明汤化裁。处方:党参9g,生黄芪15g,葛根12g,蔓荆子9g,升麻6g,赤芍12g,黄柏6g,石菖蒲9g,炙甘草6g5付,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2000105日五诊:药后偶有耳鸣,不影响工作、休息,纳可,便调,余无不适。治从脾肾,补益聪耳,以丸剂善后。丸药方:生晒参40g,炙黄芪90g,熟地黄90g,白芍60g,骨碎补60g,炙甘草30g,葛根30g,蔓荆子30g,升麻20g,石菖蒲30g,黄柏20g,香附20g。共研细末,炼蜜成丸,每丸10g,早晚空腹各服1丸。药后体健,随访3年,耳鸣偶有短暂发生,但不影响生活。

按:对于耳鸣的辨证,有主张以整体辨证为主,也有主张从局部辨证为主。其辨证难易程度不一,无证可辨时也有主张以药测证。治疗上,有主张以辨证治疗为主,也有主张以专病专方治疗为主。毋氏临床上常以整体辨证为主,立法用方皆以证为依准,且主张处方用药宜灵活,忌保守。“有是证,用是药”,“朝理中,暮承气”这种用药在现实临床中是存在的,也是合理的。正如本病例在诊治过程中数易方药,看似极不合章法,但思路是明确的,皆以证为转方依据。前三诊采用疏调法,皆在恢复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脏腑间的协调。四诊取用益气聪耳,五诊在四诊的基础上加用益肾聪耳。尽管脾虚、肾虚征象几乎没有,但耳属清窍,需清阳上走,耳属肾窍,赖肾濡养,结合年龄、体质,耳聪鸣止归于脾肾是正确的。毋氏认为,中医临床本应是这样的“活活泼泼”,而并非教材上刻板的证、固定的方,也并非住院病案书写一证一方贯穿一病始终。治疗耳鸣见效难,而见效远比治愈容易得多。在耳鸣的治疗中,善后治疗至关重要。正如本案善后,毋氏临床常用中药蜜丸,效果尚称满意。“丸以缓之”,丸剂较汤剂有其独特的药效持久绵长作用,给予较长时间的小剂缓调,确实能明显提高耳鸣的治愈率。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是整体病变在局部的表现。作为专科医生,必须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着眼于专科病。耳鸣仅是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为缓解耳鸣而不顾或加重机体的“失衡”是不可取的。正如案中三诊时他医为缓解胃痛让患者付出了并不比胃痛轻松的代价。临床上,“杀鸡取卵”并非鲜见,徐灵胎痛斥其为奸医以动剂杀人。患者不明,医者当自明。

参考文献:

毋桂花,高建忠.从耳鸣验案论耳鸣证治[J].中医药通报,20054(2)59-60

石学敏:神经性耳鸣耳聋从肝阳上亢论治

诸葛某,女,42岁,干部。初诊日期1981319日。主诉:左耳鸣、耳聋4个月。病史:高血压病史,血压经常波动在16018090110mmHg之间,头晕,烦躁易怒,夜寐不安,4个月前因家务不和,而情志不舒,左侧耳鸣如蝉声,听力减退,经中医药物治疗效不显,请求针灸治疗。检查:体胖,血压165115mmHg。耳鼻喉科检查:两耳鼓膜正常,音叉试验:ACBC,听力检查:左耳气导l000Hz以上髙音频全部消失,骨导5004000Hz全部消失。舌质红,脉弦细。印象:(1)中医:耳鸣,耳聋。(2)西医:神经性耳聋。辨证:体胖湿浊内蕴,阴虚阳亢之体,怒恼伤肝;肝阳暴亢,夹痰上蒙清窍,致耳内蝉鸣,失眠不寐,渐至失聪。治则:平肝潜阳,开窍通络。选穴;取左侧风池、听宫、翳风、中渚。操作:风池向外耳道方向斜刺l1.5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听官张口取穴,直刺0.81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翳风张口取穴稍刺向耳前方向11.5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中渚直刺0.50.8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治疗经过:每日1次,4次后头晕减轻,7次后耳鸣声低,有间歇;14次后耳鸣消失,听力基本恢复,电测听复查听力明显提高,后又巩固治疗5次,随访半年听力无下降。

按:本例病机从阴虚阳亢,痰浊上蒙清清窍认识。取手少阳经穴风池、翳风、中渚,手太阳经穴听宫。其中风池、翳风、听宫为局部取穴,中渚为循经取穴。这4个穴位都是治疗耳鸣耳聋的重要穴位。《针灸甲乙经·手太阳少阳脉动发耳病》卷十二指出:“耳聋填填,如无闻,憹憹嘈嘈,若蝉鸣,鴳鴂鸣,听宫主之”,“聋,翳风及会宗、下关主之”,“耳聋,两颞颥痛,中渚主之。”《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下·头面》卷三十说:翳风、中渚“主耳痛鸣聋”,听宫、中渚“主聋嘈嘈若鸣。”《针灸大成》亦指出:听宫“主……耳聋如物填塞无闻,耳中嘈嘈憹憹蝉鸣”,中渚“主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翳风“主耳鸣、耳聋。”

参考文献

石学敏.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32-433

仝选甫:从气血两虚论神经性耳鸣耳聋

李某,男,38岁,干部。19991020日以耳鸣,乏力,嗜睡半月余,加重3日为主诉就诊,患者体质瘦弱,加之工作劳累,饮食不规律,休息不佳而发耳鸣,鸣声如蝉,昼夜不息,稍劳即甚,蹲下站起时头晕眼黑,耳鸣更甚,自觉耳内有空虚、冷风内吹之感。耳科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诊见:纳差腹胀,倦怠懒言,欲静欲不动,面色微黄,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弱,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气虚血少,耳失温养。治宜:补气养血,健脾温阳。方以补阳还伍汤加减:黄芪90g,党参15g,白术3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2g,川芎12g,酸朿仁15g,磁石()30g,地龙12g,全蝎12g,甘草6,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10剂,诸症好转,上方再进12剂,患者耳内空虚、发凉感消失,余症均好转,续进6剂,诸症皆愈。

按:本例系因劳累过度,起居失调致使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而发为耳鸣。《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用上方治疗此种病机所致之耳鸣,多能应手而效,故补阳还伍汤补气养血,活血通络,加党参、炒白术健脾温阳,酸朿仁、磁石养血安神,镇静熄鸣,因方合病机,药证合度而收良效。

参考文献:

仝选甫.补气法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0243(7)531

吕郁哉:神经性耳鸣耳聋从肾精亏损虚阳上亢论治

吕郁哉,男,青年时代从甘肃陆军学堂(1902创办,1913年停办,包括开设中、西医)毕业后,入湖北陆军中学堂,参加同盟会,投入武昌起义,因战斗负伤后,专事中医。早年受业于京沪名医陆渊雷、余云岫等先生门下,行医数十年。主要著作有《中医诊断纲要》、《凭脉辨症凭症用药》,九旬高龄时领衔编著《中医医案医话集锦》。

一九五六年到兰州以教书为主,来兰后去看多年相别的旧友李孔炤。以事前无讯,乍然相逢,喜出望外。因伊耳费多年,中西医治疗,收效不大。因此一见即请诊治。余以其哼嗯声多,所答非所问,知其苦闷久矣。乃诊其脉。两尺虚大,问有腰疼否?答以不厉害,断为肾水不足,虚阳上亢。疏以六味丸滋阴为主,加龙骨、牡蛎镇之。引用肉桂少许,缓缓多服几剂。不想其聋竟用此方治愈。伊云:初服毫无感觉.大约不到10剂,听话清楚多矣。并云;或系剂量大小之故欤?余以多年旧疾治愈,但亦未想到量的一方乃愈多年的耳聋。

按:此案系肾水不足,虚阳上亢,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龙骨、牡蛎重镇潜阳,佐以肉桂少许,引火归原,使肾精充而耳复聪。

参考文献:

吕郁哉.中医医案医话集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刘季文:神经性耳鸣耳聋从清阳不升、肝火上扰论治

刘季文,男,湖南浏阳市人,湖南已故名医,幼承父业,行医于湖湘六十载,1949年曾任湖南国医医院副院长,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1985年《湖南日报》曾以“义务行医三十载”为题报道其事迹。对中医经典造诣颇深,主要著作有《刘季文医论医案集》等。

1、肝火上扰耳窍案

胡某,男,50岁,屈原农场干部。19767月就诊。诉半年多来,两耳蝉鸣不息,耳内闭塞感,听力渐减。头昏头痛,心烦失眠,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浮弦。处方:龙胆草12g,柴胡12g,黄芩12g,栀子9g,生地黄18g,牡丹皮9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磁石24g(醋煅),蔓荆子9g,石菖蒲9g,甘草6g10剂,每日1剂,煎服。二诊:耳鸣头痛减轻,听力增进,夜能安寐。效不更方,原方续服10剂,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

按:足少阳经上入于耳,下络于肝而属于胆。肝胆火盛,循经上壅于耳,致清窍失灵。《中藏经》所谓“肝气逆则头痛耳聋。”本例辨证当属肝火上扰,耳窍失利。故治以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牡丹皮清上炎之胆火,柴胡、蔓荆子疏肝利气,龙骨、牡蛎镇逆潜阳,石菖蒲芳香开窍,生地黄滋肾水以涵肝木,甘草和中而缓急迫,使阴平阳根,诸症自愈。

2、清阳不升耳窍失养案

侯某,女,48岁,工人。197010月就诊。耳鸣失聪,伴头目昏眩、四肢无力,不思饮食。大便稀溏。舌淡嫩,苔薄白。脉象濡缓无力。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治拟益气升清之法。处方:黄芪18g,党参12g,升麻3g,蔓荆子9g,葛根12g,白术12g,茯苓12g,白芍9g,黄柏6g,骨碎补9g,甘草3g,磁石20g(醋煅),石菖蒲6g5剂。每日1剂,煎服。上方连服5剂,食欲增加,大便成形,精神转佳,耳鸣好转,听觉亦聪。原方续进5剂,耳鸣消失,听觉恢复正常。

按:《内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今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故耳不聪目不明矣。拟李东垣益气聪明汤加味,方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中益气,升麻、蔓荆子、葛根轻扬升发,鼓舞清阳之气上升以达清窍,白芍、黄柏平肝胆而泻相火,骨碎补、磁石补肾以潜浮阳,石菖蒲芳香通窍。中气足,枢运转,则清阳上升,浊阴下降,九窍通利,耳聪目明。

参考文献

刘季文,刘珊之.刘季文医论医案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7-131

刘福官:神经性耳鸣耳聋从肝肾不足论治

刘福官,男,194812月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耳鼻咽喉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曾任全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中医药学会上海市耳鼻咽喉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咽喉病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发表论文2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手册》等。

盛某,男,19岁,学生。2002423日因“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半年”来院就诊。患者喜欢上网,半年前在网上玩游戏后突然感到左侧耳鸣,如吹风样“呼呼”声或蝉鸣声“滋滋”响声,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内胀闷感,第2日右耳也出现相似症状。在某专科医院治疗两周后眩晕和恶心呕叶消失出院,但回家后感觉双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刻诊: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持续不止。电测听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显示高频听力损失,平均听阈65dB。舌质红,苔薄白腻,脉弦滑。肝肾亏虚,虚火上炎之证,治拟滋阴补肾,潜阳开窍。处方:珍珠母(先煎)30g,灵磁石(先煎)30g,仙鹤草30g,葛根15g,路路通10g,酸枣仁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菟丝子15g,甘草10g,王不留行12g,石菖蒲15g,制首乌15g,狗脊15g,神曲15g14剂。二诊:耳鸣症状明显减轻,“滋滋”声消失,只剩下“呼呼”声,听力稍好转。晚间已能人睡。心情有所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电测听:听力曲线平均上升10dB。原方14剂。三诊:耳鸣症状进一步减轻,基本可正常学习。偶尔响一会,但很快消失。自述听力基本恢复到发病前状态。无恶心呕吐,无耳内胀满。饮食睡眠正常,二便调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电测听:听力曲线再上升15dB左右。原方加谷麦芽各15g,砂仁(后下))10g14剂。1个月后随访,耳鸣完全消失,听力曲线在40dB左右。

按:《医学入门》卷五说:“耳鸣乃是聋之渐也。”《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更明确指出:“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聋当责之于肾。然心寄窍与耳,《辨证录》言:“心肾相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耳目之聪明也必赖气血滋养。临床上又有因情志不遂、暴怒而致气机逆乱,肝气上逆,闭塞清窍出现耳聋者。可见耳聋与心、肝、肾三脏有密切关系,耳病应以肾为本,心为体,肝为用。发病可在肾,也可在心与肝。刘氏治疗耳聋多从耳鸣音调高低入手。本例患者高音调耳鸣和低音调耳鸣全有,属虚实夹杂证。肝肾阴虚,肝经郁热,化火上炎。故耳鸣耳聋,耳内胀闷。方中灵磁石、制首乌为君药,灵磁石镇肝潜阳、滋肾聪耳,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女贞子、墨旱莲、狗脊、菟丝子调理肾阴肾阳;珍珠母平肝潜阳;酸枣仁宁心安神,助磁石、制首乌滋补肝肾而为臣药。王不留行、路路通通经活络;仙鹤草、葛根鼓舞胃中清阳之气上行头目,神曲健脾化食,使石类质重之品不碍胃气,以助药力运布共为佐药。石菖蒲通九窍而偕药力上达;甘草调理药性而共为使药。全方重而不滞、补而不腻、走而不守,兼顾心肝肾三脏失调.故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院.临证传薪·曙光临床医学院教学医案选辑[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295-296

刘晓堂:耳鸣从气虚论治

刘晓堂专家的个人资料不详。

吴某,男,12岁,学生。主诉于19587月某晚,因洗脚用手去抓足心时,忽然耳内感到哄哄有声,正如蝉鸣,停抓则鸣声消逝。以后再抓足心,耳内又鸣,停抓耳鸣又消失。如此情况持续半月之后,不抓足心,只要有物碰撞足背,耳内亦随之鸣叫。患者甚为惊奇,来我院诊治。当时我们也觉很奇怪,因为从未见过这种情况,对病因没有认识,遂以治气虚耳鸣的方法试治。处方:苍耳子15g,西党参24g,蜜炙黄芪15g,白术10g,当归身10g,广皮6g,升麻5g,柴胡10g,炙甘草5g。嘱服两剂后再诊。但患者仅服一剂,耳鸣完全消失,任凭怎样去抓,再无耳鸣现象,迄今两个多月,未再复发。

按:肾气通于耳,足少阴肾之脉由足心沿下肢内侧而上,抓足心即耳鸣,可能是通过经脉的联系使然。然经气实满,则不会因搔抓而震动;如经气不足,搔抓则震动而发生哄鸣,故以气虚耳鸣论治收效。不过,并非所有肾经气虚者都会出现抓足心则耳鸣的现象,因为经络的敏感程度和传递情况,各有不同。

参考文献:

刘晓堂,曾海清.治愈少见耳鸣一例简介[J].中医杂志,1959(2)

朱进忠:神经性耳鸣耳聋从肝郁化火论治

吴某,女,37岁。200515日初诊。近1年多来左侧耳鸣,头胀头痛,失眠,胸胁苦满,心烦。今年以来,天凉时大拇指麻木,治疗未效。月经量少,大便不爽。舌苔薄白,脉弦。证属肝木内郁,火风侵窍之耳鸣。治法:舒肝解郁,散风泻火。方拟夏枯根蔓汤。处方:夏枯草15g,葛根10g,蔓荆子10g,升麻10g,菊花10g,黄芩10g,薄荷10g,连翘10g,羚羊角6g,荷叶10g6剂,水煎服,将诸药置凉水中浸泡30分钟,水煎2次,每次40分钟,混合,分2次服,日1剂。复诊:服药后,症状减轻。察其:舌苔薄白;脉浮弦紧。效不更方。上方加防风6g,元参12g。继服6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足少阴肾开窍于耳,肾气充则耳听聪,此诸家皆知也,故医家多以肾治耳鸣耳聋。然而本病之耳鸣起于猝然,且伴头胀头痛,发于一侧,而脉见弦,显系邪干窍闭,且受风热火郁之邪所致,因此重用夏枯草、黄芩、羚羊角之同时,重加升麻、葛根、薄荷、荷叶等清少阳,发郁火之品。

参考文献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课题组.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五官科分册[M].(待出版)

朱良春:从气阴两虚论神经性耳鸣耳聋

朱良春(1917~),男,系江苏省南通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从事中医临床70载,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特别是风湿病、肝病、肿瘤、脾胃病、老年病等病证。倡导“顽痹从肾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急性热病治疗‘先发制病’”等观点,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和学术思想。归纳其学术思想,有7方面内容:其一,经典理论深厚,博采诸家之长;其二,急性热病之“先发制病”论;其三,临证倡辨证辨病,中西结合;其四,在中医诊法上的创见,如创“观人中的色泽与同身寸长度之差距”来诊察男女生殖系统病变的方法;其五,顽痹从肾论治;其六,慢性杂病培补肾阳论;其七,痛风之“浊瘀痹”论。

谢某,女,52岁。20060424日初诊。初诊:右耳听力下降已历10月,伴耳鸣,头昏思睡,视力模糊,口干,便秘。察其:舌质淡红,苔黄,脉细弦。诊为耳聋,此为气阴两虚,清气不升,兼肝肾阴虚,无以上承,耳窍失养,故见听力下降、头晕、目糊,口干,便秘等症。治宜益气养阴,滋养肝肾。处方:生黄芪20g,枸杞子12g,太子参15g,川石斛10g,灵磁石(先煎)20g,决明子15g,谷精珠12g,石菖蒲10g,甘草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药后头晕、便秘均见改善,右耳听力未变,耳鸣未除。守前方调治,上方加女贞子15g,桑椹15g。继服14剂。三诊:药后症见好转,唯耳鸣,右耳听力未复,苔薄白,脉细弦。系肾虚难复,再拟前法进之。处方:生黄芪30g,枸杞子15g,升麻8g,女贞子15g,石菖蒲10g,太子参15g,鹿衔草20g,熟地黄15g,甘草6g。继服14剂。四诊:自觉头稍昏,右耳听力有所进步,耳鸣,苔薄腻,脉细弦。继以滋养肝肾,益气升清,通窍为主调治。上方加灵磁石(先煎)20g。继服14剂。五诊:耳鸣,目糊,大便干燥,腹胀,舌红,苔薄,脉细弦。血压110/70mmHg。肝肾阴虚之象明显,仍从滋养肝肾论治。处方:枸杞子10g,菊花10g,决明子15g,密蒙花10g,生麦芽15g,灵磁石(先煎)20g,全瓜蒌20g,徐长卿15g,女贞子15g,制首乌20g,甘草6g。继服14剂。六诊:药后耳鸣好转,目糊存在,舌红,苔薄,脉细弦,前法继进之。处方:枸杞子10g,菊花10g,决明子15g,密蒙花10g,生麦芽15g,灵磁石(先煎)20g,全瓜蒌20g,徐长卿15g,女贞子15g,制首乌20g,谷精珠12g,玉竹15g,甘草6g。继服14剂。七诊:听力较前相比明显好转,耳鸣亦减,右耳有轰鸣声,舌红,苔薄,脉细弦,原法继进。处方:枸杞子10g,菊花10g,灵磁石(先煎)30g,王不留行15g,全瓜蒌20g,谷精草12g,制首乌20g,丹参15g,生地黄、熟地黄各15g,甘草6g。继服14剂。

按:耳聋为听力减弱的病证,《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耳》:“肾通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气血,风邪袭虚,使精脱肾惫则耳转而聋。”《医碥·耳》篇中指出:“若气虚下陷则亦聋,以清气自下,浊气自上,清不升而浊不降也。”本案听力下降已历10月,伴头昏思睡,视物模糊,口干便秘,舌淡红,脉细弦。为气阴两虚,清气不升,兼肝肾阴虚,无以上承,濡养耳目,治疗先以生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升清,枸杞子、石斛、谷精珠明目养肝,决明子清肝明目,磁石镇慑潜阳;石菖蒲通窍利耳。二诊加入女贞子、桑椹子,滋阴填精,后继予益气升清,滋养肝肾为之调治,七诊中伍以王不留行、丹参活血化瘀通络,王不留行可治脑鸣,对耳鸣、耳聋亦有效果。本案守法治疗,终获良效。

参考文献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课题组.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五官科分册[M].(待出版)

孙一民:神经性耳鸣耳聋从肝火上扰论治

孙一民,男,1920年出生,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师从施今墨。先后在北京、南京、河南安阳等地行医六十多年,并受聘于全国多家医院,专治白血病。曾任河南安阳市中医院院长及名誉院长、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河南省人大代表,安阳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创办全国首家鲜中药研究所,运用鲜中药治疗疑难杂症取得显著效果,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主要著作有《临证医案医方》等。

王某,女,48岁。于1978510日初诊。2个月前,因生闷气开始耳鸣,听觉不聪,渐至耳聋,对面说话,不闻人声。伴头晕,头痛,头胀有热感,口苦,咽干痛,性情急躁,易怒,睡眠梦多,每遇着急则病情加重,小便黄。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郁怒伤肝,肝胆之火上扰,致使耳窍失聪。治则:平肝潜阳,开窍。处方:珍珠母30g(先煎),菊花9g,刺蒺藜15g,白芍18g,钩藤18g,生地黄12g,元参18g,磁石24g(先煎),牡蛎30g,石菖蒲6g,麦冬9g,连翘18g,郁金9g,夜交藤15g。水煎服。

按:耳聋一证多与肝肾功能失调有关。耳为肾窍,又为肝经所络;肝与胆互为表里,故耳部疾患不离于肝肾,又不止于肝肾。徐灵胎认为耳聋治法虽多,大法清上镇下。本例患者年近5旬,月经已断,肾之阴阳俱弱,然肝胆之火仍旺,加之郁怒伤肝,致听觉功能失调,不闻音响,故治疗用平肝潜阳法。方中生地黄、元参、磁石、牡蛎滋阴潜阳;珍珠母、菊花、刺蒺藜、白芍平肝清脑;钩藤、夜交藤和络止痛;麦冬、连翘清心解热;郁金解郁;石菖蒲开窍。上方共服13付,诸症痊愈。

参考文献:

孙一民.临症医案医方(修订本)[M].河南科技出版社,1985163-164

何任:神经性耳鸣耳聋从心肾两虚论治

何任,1920年生。浙江杭州人。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医学得自家传,1939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解放后,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历任杭州市中医学会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分会会长、全国高等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何氏对于中医经典,特别对《金匮要略》有较深研究,著有《金匮要略通俗讲话》、《实用中医学》、《何任医案选》《医方囊秘》、《气血与长寿》等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临床以内科、妇科见长。

熊某,男,36岁。患者耳鸣眼花,悸忡,夜寐易醒,纳尚常,午后神疲倦乏。证属心肾两虚。处方:砂仁2.4g,熟地黄12g,牡丹皮4.5g,泽泻、白芍6g,党参、鳖甲、龟板、山药、茯神、补骨脂各9g4剂。复诊:药后精神好转,耳鸣目花减轻。以原意续进:砂仁3g,补骨脂、白芍、鳖甲各9g,熟地黄、龟板、茯神各12g,牡丹皮4.5g,泽泻6g5剂而愈。

按:本例患者病机主要从心肾两虚,虚火上扰,耳窍功能失利认识。方中砂仁拌熟地黄(滋阴而不腻滞)、山药、牡丹皮、补骨脂、泽泻滋阴补肾;白芍养血补肝;党参益气;鳖甲、龟板滋阴降火;茯神养心安神。全方合用,共奏滋阴降火,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参考文献:

何任.何任医案选[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