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喝碗“午时茶”一年四季可防病

 nizijun 2014-10-27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原来还有很多关于保健养生的习俗。

  端午喝碗“午时茶” 

  一年四季可防病

  端午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民间医学认为,端午节天气开始燥热,蚊虫苍蝇滋生,人易生病,因此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

  端午防疫养生旧俗逐个数

  “端午近,草药香。”原来,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在这个节日里,旧时的人会通过采草药、游百病、洗百草汤、熏屋等习俗来防疫祛病、祈求健康。

  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端午节原先固有的防疫养生意义已鲜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所知。明天是我国第一个放假的端午节,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逐个解读这个节日里关于防疫养生的有趣习俗,希望能伴您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健康端午节。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友章教授

  中国人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农历仲夏五月,自古就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并认为此月会多灾多难,原因是这时节,山林间常常弥漫着有毒的山岚瘴气,动物进入活动频繁的时期,毒蛇、蜘蛛、蜈蚣等有毒动物和昆虫特别多。

  而中国古时候也认为,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的日子,是“毒日”。因此,有民谣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也就是说,每到端午节,天气开始燥热,蚊虫苍蝇滋生,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

  “其实,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外,更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专家称,旧时,每年在酷暑来临之前,人们都会借端午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防疫祛病活动。渐渐地,古人就把五月端午节发展成了“卫生月”。

  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些习俗如今已鲜为人知。如采草药,悬艾叶,挂菖蒲;到大自然中踏青“游百病”,洗“龙须水”、泡百草汤澡、挂“菖龙艾虎”(用菖蒲、艾叶做成龙虎形状的饰物)、熏屋……中医认为,在这些旧习俗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常识,对民间的防疫祛病起着重要作用。

  喝碗“午时茶”可防一年病

  在民间,端午节一向被称为“药节”。每到这一天,不少地方的乡下人会放下活计早早到河畔、田坎和山上去采草药。并在中午将采来或买来的一些新鲜草药配在一起熬来喝,希望喝后身体强壮,一年百病不侵。

  民间重口彩,“喝药”不吉利,所以多讲“喝茶”,端午节这天中午喝的就是“午时茶”。

  如今,虽然医学发达,但各地采药、备药、用药的习惯在民间代代相传。较常用的“节茶”有:菖蒲、艾叶、茵陈、石菖蒲、车前草、鱼腥草、半边莲、淡竹叶、铜钱草、一支箭、路边姜、金银花藤、紫苏、野薄荷、水灯芯、野茄子蔸……人们将这些新鲜的中草药洗净、晾干,用纸包好放在通风处。一遇到家里人身体有点不舒服,还真能应急。如头痛感冒时,煲些艾叶喝下去;遇到暑湿,就用茵陈来治;而身体长疮或某个部位肿痛,则可煲些清热解毒的鱼腥草或半边莲来喝。

  潮汕人过端午节还有晒“百日姜”的习惯,即将生姜洗净,用细绳子串成一束,放在屋顶上,让其日晒雨淋,至八月十五中秋节取下,刚好一百天,用它煮水服下,可祛风散寒。

  饮食篇: 应节食物最养人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饮食习俗,其中一些吃法有明显的食疗作用。而且,由于所选的食品多是应节的新鲜“原料”,所以更养人。以下推荐的部分食品您在过节时不妨一试——

  黄鳝:一到端午节,圆肥丰满、肉嫩鲜美的黄鳝开始热卖,因其口感和味道好,而且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大蒜:大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

  苋菜:苋菜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于暑天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更加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真珠花菜:有些地方过端午节还喜欢煮真珠花菜汤喝,甜吃加糖,咸吃放猪肉。因此时真珠花菜有明目消毒之功效。

  艾糕: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或者做艾糕,食用这类糕点同样可温胃散寒解暑。

  “粽”是绕不开的主角

  粽子无疑是端午节的主角,在粽子的诸多花样中,最常见的是用糯米与红豆共同包制的粽子。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不过,现代人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并在粽子中融入了不少健康新概念,如:用五谷杂粮来代替糯米,或者仍以糯米为主料,添加多一些红豆、薏仁米或麦片,甚至香菇、竹笋等来增加纤维含量;用瘦肉代替咸蛋黄及肥肉;少放酱油、辣酱等含钠量高的调味料……总之尽量追求少油、少盐、低热量的粽子,甚至想出用养生药膳来做粽料,替代高热量的传统粽。

  但是,即便再如何巧花心思改进,什么样的粽子吃多了都会引起胃肠消化不良,因此,建议在吃粽子时最好配一些时令蔬菜和水果一起吃,以均衡营养,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

  熏洗篇: “龙须水”爽身护肤

  打露水:在乡下,端午节黎明起床后不洗脸,大人便带小孩争相出城,到郊外水草茂盛、干净的地方打露水,用干毛巾在青草上吸露水,再以吸湿露水的毛巾洗脸、擦头,可以明目、养颜。

  洗龙须水:在潮汕地区,端午节那天一到午时,各家主妇就到水井中汲水为小孩洗身,叫做“洗龙须水”,这个时候洗一洗清凉的井水可使小孩不长痱子。

  洗百草汤澡:端午节下午,各家忙着熬草药汤,以备家人在晚上轮流沐浴,据称百草汤不但可治皮肤病,还能祛风、祛寒、败毒和预防多种疾病。在广东,熬百草汤多用艾草、菖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

  熏艾叶:将成熟艾叶放于盆子里,然后点燃;但不能以明火 (旺火) 的方式,因为只有利用艾叶烟熏,燃烧不完全时所产生的挥发油,才具有杀菌的功效,并能达到除疫避虫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在庭院里种些艾草和除蚊菊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端午吉祥草:艾叶菖蒲防疫有奇效

  在众多草药中,艾叶和菖蒲一向被视为端午节的吉祥之草。端午节这天,乡下人一大早便会出门或采或买艾叶、菖蒲,把它们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甚至还将它们用于泡酒、煮食、熏洗、佩戴,于是就有了菖蒲酒、艾糕、蒲龙、艾虎等节日“特产”。而事实上,艾叶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在日常防疫治病方面确有奇效。

  如今,艾的用途更广了,适用于虚寒引起的月经过多、崩漏以及妊娠下血、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痛经等病症;艾浸液还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艾制剂内服外用可使痔疮迅速止痛消肿。此外,艾还能防止动脉硬化、扁桃腺炎和治疗刀伤等。

  现代研究表明,菖蒲的根茎和叶中均含有比较丰富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细辛醚和丁香油酚,可作香料或驱蚊虫;内用能镇痛,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外用则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