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 | 宁海端午新话题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6-19 发布于浙江




宁海端午新话题




文/应可军

端午节到了,按照传统,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一些仪式以示庆祝,从宁海留下的竹枝词和时代口口相传的节俗,特别是在端午节喝菖蒲酒、挂菖蒲剑、喷雄黄酒、点孩童眉心、吃粽子(角黍)、做香包、竞龙舟、捕鲳鱼等活动。但不为人知的是,端午节最初并非“良辰吉日”。我认为,端午节的形成最早与“夏至”节气有关,意在提醒人们为祛病防瘟做好准备,在千百年的演变中,逐渐才形成了今天的端午节,并加入了“凭吊屈原”等一系列内容。老底子民俗活动其实更丰富。

挂钟馗画像:自端五之日起,要在厅堂里挂钟馗画像一个月,以驱除妖魔鬼怪。会画人物画的就会画钟馗。

白赏节:五月初五,俗称端五。这一天,要在瓶中花插上蜀葵、栀子花、石榴、蒲蓬等花草,爱美的妇女在头上插艾叶、石榴花,称为“端五景”。各家各户摆宴会庆祝端阳节。药铺、酒馆会向老顾客馈赠雄黄、芷朮、酒糟等物制作的药品、香包。这一天,各行各业的人也都停工,一起到酒馆畅饮,叫作“白赏节”。处处体现出人们提醒人们为祛病防瘟做好准备。这样的端午节才是别有创意的。

采艾叶,据舒岳祥诗句说:豫储当采三年艾,缓计空寻六日蟾。原来中药采摘也是有时间的。

秤锤粽


秤锤粽:市肆以菰叶裹黍米为粽,象秤锤之形,谓之“秤锤粽”。居人买以相馈贶,并以祀先。与宁海人扼的粽子略有区别。宋祝穆《事文类聚》:“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等名。”刘敬叔《异苑》谓粽子,屈原姊始作。吾乡以之祀先,盖本吴均《续齐谐记》“五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屈原”之意。而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端午尚角黍,亦有依古作筒粽者。”诗云:“裹就连筒米宿舂,周遭彩缕系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覆松。”长、元、吴《志》及江、震、常、昭《志》皆云:“五日,食角黍。”《昆新合志》:“五日,相饷以角黍,俗名粽子。”范《志》亦云:“以角黍、水团、彩索、艾花、画扇相饷。”

雄黄酒


雄黄酒:将雄黄研磨成粉末,把菖蒲的根切成碎屑,泡在酒里,叫作“雄黄酒”。把喝剩的酒涂抹小孩子的额头、手心和脚心,再在墙角落里洒一些,用来驱除毒虫。蔡云《吴歈》说:“秤锤粽子满盘堆,好侑雄黄入酒杯。余沥尚堪祛五毒,乱涂儿额噀墙隈。”

蒲剑蓬鞭


蒲剑蓬鞭:截蒲为剑,割蓬作鞭,截取菖蒲的叶子作剑,割飞蓬的梗作鞭,再加上桃枝、蒜头,悬挂在床头、门上,都能驱鬼。

采百草


采百草:宁海人采集百草中可以用来治病的,留着当作药饵,俗称“草方头”。药市收购癞蛤蟆,用针刺癞蛤蟆的皮肤来提取它的浆液(腺体分泌物),称之为“蟾酥”,作合成药丸之用,大约需要上万只。家里的小孩没有出过痘的,在水池里养五、七只癞蛤蟆,等它们吐了沫。午后,将癞蛤蟆吐过沫的水煮沸给小孩子洗浴,可以减少出痘的几率。

避瘟丹


避瘟丹:男女佩戴辟瘟丹,或者在房间里焚烧,再加上苍朮、白芷、大黄、芸香等,都有辟邪驱毒的作用。据说在五月初五的正午,点燃蚊香,能在夏夜不被蚊虫叮咬。蔡云《吴歈》说:“蒲蓬卵蒜挂床前,芷朮香芸地下燃。还怕夜来眠不稳,碧纱帐外点蚊烟。”

以上活动传承至今,有些早已简化,有些只是象征性,有些变成商家或单位活动契机。各按自身所需要,推出自己的种种习俗。

总之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虽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而并非“良辰吉日”。端午节的形成最早与“夏至”节气有关,今年端午节就在夏至的第二天。意在提醒人们为祛病防瘟做好准备,以上的活动均与此相关。

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之一510篇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白色花
□编辑:愚者多闻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