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专栏】姚国坤教授带你读懂

 小毛头书屋 2014-10-27
2014-10-23 禅茶一味

↑↑↑蓝色字免费订阅

姚国坤 教授

姚国坤,教授,浙江余姚人,从事茶叶科研、教学50余载。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科技开发处处长。现为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茶文化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世纪70年代初,赴马里共和国担任农村发展部茶叶技术顾问;80年代初,赴巴基斯坦考察和建立国家茶叶实验中心;90年代以来,多次赴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先后20余次组织或参加大型茶及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4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出版过茶叶著作50余部,主编大专院校茶文化专业教材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科普文章130余篇。被家乡余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乡贤楷模”称号;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5个国家级社团授予“80年代以来有重大贡献的科普作家”称号;因在茶学方面做出的贡献,受到国务院表彰,并颁发证书,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 国 各 民 族 饮 茶 习 俗

专栏作者:姚国坤


茶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中国饮茶历史最久,世界各国的饮茶习俗,也直接或间接地出自中国。如今,茶已成为中国人民的举国之饮,而在全世界则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亿人钟情于饮茶,在“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可可中,茶已成为最大众化、最益身心健康的保健饮料。但由于中国地大人多,并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的影响,饮茶风俗不一。以沏茶方法而论,有煮茶、点茶和泡茶之分;以饮茶方式而论,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别;以用茶目的而论,又有生理需要、传情联谊和精神享受之说。若将沏茶方法、饮茶方式和用茶目的结合起来,则就形成多种多样的饮茶习俗。至于世界各国的饮茶习俗,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出自中国,虽然传到各个国家以后,都形成了各自特点,但仍多少带有东方文化的痕迹。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已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口渴时,饮杯茶能消除疲劳;


所以,在中国无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困之户,都离不开茶。中国人的习惯是:凡有客进门,不请吃饭是可以的,但不用茶敬客是有失礼仪的。所以客来敬茶已成为中国人民的美德。


但中国地广人多,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兄弟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风尚迥异。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或者说同一地域的不同人群,其饮茶方法也是各有千秋。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一、综 述

如今,在中国茶已渗透到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各个方面。


在中国,把饮茶说成是吃茶,这是因为饮茶是从吃茶开始的。


“吃茶”一词还是青年男女恋爱求婚的代名词,并一直沿用至今。茶与婚姻关系始于唐代,唐太宗曾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时也带茶进藏。用茶喻世寄寓,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从一而终”的儒家道德观念,又体现了中国青年男女祈求夫妻恩爱,“白首偕老”的美好祝愿。时至今日,在广大农村,仍有称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为“茶礼”;称女子出嫁时随身携带的嫁妆为“下茶”;同房花烛夜,还免不了要喝一盅“交杯茶”呢!

用茶祭天祀祖,由来已久。梁代萧子显在《南齐书》中写到,南朝时,齐世祖在他的遗诏里有“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南朝刘敬叔撰的《异苑》中还写了剡县(今浙江嵊州市)人陈务妻子给鬼饮茶的故事。这故事显然是虚构的,但反映的都是中国东南部一带用茶祀祖的风俗。如今,在这里的各族人民还有用“清茶四果”、“三茶六酒”,祭天谢地,期望得到神灵保佑的风俗。此外,还有将茶作为随葬品的。

二、汉民族饮茶习俗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一个懂礼仪,讲文明,重情好客的民族,也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整个中国,但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在全世界,凡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几乎都有中国人生活着。


汉民族人民饮茶,方法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凡有客进门,不问你是否口喝,也不问是否要茶,总会用茶敬客,以茶示礼,茶是汉民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汉民族饮茶,不但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饮茶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分,有清饮、混饮和调饮之别。诸如品龙井、喝大碗茶和吃早茶,啜乌龙、呷香片和打擂茶等。汉民族饮茶,虽然方法不同,目的不同,但多数推崇清饮。就是将茶直接用热开水冲泡,无须在茶(汤)中加入糖、奶、盐、椒、姜等佐料或果品之类,属纯茶原汁本味饮法。汉民族认为,清饮最能保持茶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只有少数地方,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有采用混饮或调饮法饮茶的。


客来敬茶,这是中国人的礼俗。但什么客,哪里来,怎么敬茶,用何种茶,却是要分不同对象的,这样在全国范围而言,使中国的汉民族饮茶风俗,变得丰富多彩。在北方农村,有客人来,更喜欢用大瓷壶泡茶,尔后将茶汤分别倒入茶盅,供人饮用,认为这样做,更有亲近感,主客共饮一壶茶,其乐融融,其意浓浓,共同分享饮茶欢乐之趣。如在江、浙、沪的一些大、中城市中,最喜爱品龙井茶。品饮龙井茶,除了要茶美外,还须做到:一要境恰,二要水净,三要具精,四要艺巧,五要适情,即要有闲情雅致,抛却公务缠身,烦闷锁事,方可有兴品茶。品茶时先要闻其香,啜其味;还须观其色,赏其形,因此,特别喜爱用无盖的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认为这样做,既能强求物质享受,又可注重精神欣赏。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用小杯啜乌龙茶,所以,选用“烹茶四宝”,即用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品赏乌龙茶的特有韵味。在这里,潮汕风炉是指产于广东潮州、汕头一带的粗陶炭炉(如今也有用电茶炉代替的),专作烧炭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缩小了的瓦陶壶,高把柄,长嘴吧,架在风炉上,专作泡茶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小一些的江苏宜兴产的紫砂壶,其容量与若琛瓯配套,专作泡茶之用。若琛瓯小如香缘,有的甚至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其实是只饮茶杯,专供饮茶之用。啜乌龙茶时,强调随遇而安,攸攸自乐。啜茶时,一人主泡,其余围坐,一壶一泡一巡。冲泡时,特别讲究操作技能,强调文化品位。如冲泡茶时,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法。品茶有“眼品”、“鼻品”和“口品”之品之说,将饮茶上升为品赏,努力使物质提升到精神。

所以,小杯啜乌龙,与其说解渴,还不如说是在闻香玩味中追求享受之乐。川、渝一带的人们,喜欢上茶馆,用盖碗泡茶。饮时,左手托茶托,不烫手;右手摄碗盖,用来拨去浮在茶汤表面上的茶片。加上盖,保茶香;掀掉盖,可观茶的姿色。如此品茶,既有文雅之气,又具古代遗风,特有一番风情。西北地区的陕、甘、宁一带的人们饮茶,主要饮的是炒青绿茶,也有用当地一些特产和茶拼配而成的八宝茶。泡茶器具习惯于用三泡台(即有托、碗和盖组合而成的盖碗)作饮茶器,长颈壶作冲水器。当地的长嘴壶,有壶嘴长达一米以上,上细下粗,冲水时,“茶博士”从二、三米之外将水准确冲入碗中,一点也不溢出外面,犹如杂耍一般,动作优美利索,使人未曾尝茶,先得其惊,好生叫人称绝。在中国南方,有吃早茶的风俗,尤其是岭南,吃早茶的风气更盛。吃早茶,既能充饥补营养,又能补水解渴生津。目前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都有供应早茶的,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羊城广州和香港、澳门特区的早茶。早茶具有茶饮、茶食和茶文化的共性:说它是茶饮,就是保留着饮茶的基本内容;“说它是吃茶,就在于它在饮茶同时,还结合佐点食品;说它是吃早茶,就是那里的人们,特别注重早晨上茶楼吃茶。主要流行于湖南西部的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用生叶(指从茶树上采下的新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等三种生原料,经混合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擂茶,既是充饥解渴的食物,又是祛邪去寒的良药。

三、少数民族饮茶风俗

至于边疆地区,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缤纷,使人观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习俗也各不相同。下面,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介绍如下。


1、蒙古族的咸奶茶

蒙古族以食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粮、菜为辅。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饮品,喝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蒙古族多以青砖茶或黑砖茶作为熬咸奶茶的原料。在牧区他们习惯于“一日三餐茶,一顿饭”。所以,喝咸奶茶,除了解渴外,也是补充人体营养的一种主要方法。


2、回族的罐罐茶

回族认为,喝罐罐茶有四大好处:提精神,助消化,去病魔,保健康。熬罐罐茶使用的茶具,通常是一家人一壶(铜壶)、一罐(容量不大的小土陶罐)、一杯(有柄的白瓷茶杯);也有一人一罐一杯的。由于罐罐茶的浓度高,喝起来有劲,会感到又苦又涩,好在倾入茶杯中的茶汤每次用量不多,不可能大口大口地喝下去,但对当地少数民族而言,因世代相传,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3、 藏族的酥油茶

藏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茶是藏族同胞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叫做“饭可以一天不吃,茶却不能一天不喝。”把茶和米看得同等重要。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作料,再经特殊加工而成的茶汤。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料经混合而成的液体茶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

4、维吾尔族的香茶

维吾尔族人民最喜欢喝香茶。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铜制的长颈茶壶,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这与北疆哈萨克族人民煮奶茶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样的。制作香茶时,先将茯砖茶敲成小块状。同时,长颈壶内放水七、八分满加热,当水刚沸腾时,抓一把碎块砖茶放入壶中,当水再次沸腾约五分钟时,则将预先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椒等香料,放入煮沸的茶水中,轻轻搅拌,经3~5分钟即成。


5、侗族的油茶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的毗连地区。他们喜喝一种类似菜肴的油茶。认为喝油茶可以充饥健身、祛邪去湿,还能预防感冒,对一个长期居住在山区的民族而言,油茶实在是一种健身饮料。打油茶时,先生火,待锅底发热,放入适量茶油(油茶籽榨的油)入锅,待油面冒青烟时,立即放入一撮生糯米翻炒,待糯米发出焦香时,再投入刚从茶树上采下来的幼嫩新梢入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上少许食盐,随即放水加盖,煮沸3~5分钟,再将茶叶用捞(茶滤)捞起,油茶汤置入茶壶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己喝油茶,这又香、又爽、又鲜的油茶就算打好了。

6、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聚居于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不论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或是有客登门造访,习惯于用三道茶款待客人。白族就用喝“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作为子女学艺、求学,新女婿上门,女儿出嫁,以及子女成家立业时一套礼俗。以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7、土家族的打油茶

土家族的油茶,在制作时,通常先用一只小土陶罐,在火塘上加热后,加上适量茶油,再加茶翻炒。待茶叶色变黄,发出焦香时,加水煮沸即成。喝这种油茶汤时,主人往往还会备上几碟茶生米、炸黄豆、炒薯片等茶点,以助谈兴。也有的索性在制作油茶时,待油茶罐发热时,先放上花生米、黄豆之类,经轻轻抖、烤和炸,待作料熟后,再放上自制的绿茶,尔后加水煮沸即成。


8、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苗族多数居住在贵州省。八宝油茶汤,其意思是在油茶汤中放有多种食物之意。通常加入的除食盐、大蒜和胡椒之类外。还有玉米(煮后再晾干)、黄豆、花生米、核桃、团散(一种米薄饼)、豆腐干丁、粉条等先用油茶炸好,形成油炸物,分装入碗待用。以后再浇上热茶湯待用。

9、哈尼族的土锅茶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红河地区。喝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嗜好,也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饮茶方式。一般凡有客人进门,主妇用土锅(或瓦壶)将水烧开,随即在沸水中加入适量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5分钟后,将茶水倾入用竹制的茶盅内,就算将土锅茶煮好了。


10、傈僳族的油盐茶

傈僳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怒江一带。油盐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将小土陶在火塘(坑)上烘热,然后在罐内放入适量茶叶,在火塘上不断翻滚,使茶叶烘烤均匀。待茶叶变黄,并发出焦香时,再加上少量食油和盐。稍时,再加上水适量,就可将罐中茶汤倾入碗中待喝。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浓醇,又有鲜的回味!”


11、傣族的竹筒茶

傣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烹饮竹筒茶,可分两个步骤:首先是装茶:用晒干的春茶,或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装入刚砍回来的嫩香竹筒中。接着是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烘烤后,竹筒内的茶叶便软化。这时,用木棒将竹筒内的茶压紧,尔后再填满茶,继续烘烤。冲泡竹筒香茶时,一般大家围坐在小圆桌四周。先掰下少许竹筒香茶,放在茶碗中,冲入沸水运至七、八分满,就可开始饮茶。这种茶饮起来,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非常可口。

12、哈萨克族的马奶子茶

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北。哈萨克族煮马奶子茶使用的器具,通常用的是铝锅壶或铜锅壶,喝茶用的是大茶碗。煮马奶子茶时,先将茯砖茶打碎成小块状。同时,盛半锅或半壶水加热沸腾,随既抓一把茯砖茶入内,加入马奶子,轻轻搅拌几下,使茶汤与奶充分混合即成。


13、佤族的苦茶

佤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沧源、西盟等地。佤族的苦茶,冲泡方法别致,通常先用茶壶将水煮开;与此同时,另选一块清洁的薄铁板,上放适量茶叶,移到烧水的火塘边烘烤。为使茶叶受热均匀,还得轻轻抖动铁板。待茶叶发出清香,叶片转黄时将茶叶倾入开水壶中煮茶,约沸腾3~5分钟后,既将茶汤置入茶盅,以便饮喝。


14、拉祜族的烤茶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地区。烤茶时,先要用一只小陶罐,放在火塘上用文火烤茶,待茶叶叶色转黄,并发出焦糖香为止。接着用沸水冲入装茶的小陶罐,随即泼去茶汤面上的浮沫,再注满沸水煮沸3~5分钟待饮。然后根据浓淡,决定是否另加开水。

15、纳西族的“龙虎斗”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喝的“龙虎斗”茶,是一种富有神奇色彩的饮茶方式。首先选一只小陶罐,放上适量茶,连罐带茶烘烤,并煮好茶。同时,准备茶盅,再放上半盅白酒,然后将煮好的茶水冲进盛有白酒的茶盅内。这时,茶盅内就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纳西族同胞将此看做是吉祥的征兆。声音愈响,在场者愈高兴。有的还会在茶水中放进1~2只辣椒。这种茶不但刺激强烈,而且“五味”俱全,它还是治感冒的良药。

16、布朗族的青竹茶

布朗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布朗族喝的青竹茶: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盛上洁净泉水,斜插入地,当作烧水器皿;再找根竹子,做成几个小竹筒作茶杯。然后找些干枝落叶作燃料,待竹筒内的水煮沸。同时,在茶树上,采下适量嫩叶,用竹夹钳住在火上翻动烤焙,去其青草味,焙出清香。然后将茶枝放进竹筒内再煮3分钟左右,一筒鲜香的竹筒茶便煮好了。

17、基诺族的凉拌茶

基诺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凉拌茶以现采的茶树鲜嫩新梢为主料,再配以适量黄果叶、芝麻粉、元荽(香菜)、姜末、辣椒粉、大蒜末、食盐等经拌匀即可食用。作料品种和用量,可依各人的爱好而定。说凉拌茶是一种饮料,还不如说它是一道茶,它主要是在基诺族同胞吃吃饭时当作菜吃的。

18、彝族的烤茶

彝族喝茶时,先选用一个土陶罐,也有用铜制作的,拳头大小,肚微突,有护手。先将茶罐在火塘上烤热,然后放上适量绿茶焙烤,边焙边翻动茶罐,使茶焙烤均匀,待茶叶色转黄,发出缕缕焦香时,冲入热水至八分罐满,沸腾2~3分种后,将茶渣滤去,茶水倒入预先置有盐、炒米、核桃、芝麻等作料的木质或铜质茶碗中即成。

19、畲族的二道茶畲族,主要住在福建、浙江两省。在一些喜庆场合,一旦贵宾临门,人们还会唱起敬茶歌,以表欢迎。而客人喝茶,必须茶过“二道”:就是主人奉茶时,第一次称冲,二次谓之泡,一冲一泡,才算向客人完成奉茶仪式。第三道茶则主随客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